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RTM DEM数据,以河棚河流域为例,利用Arc GIS 10.0中的水文分析模块进行水系的提取试验,分析不同的汇流累积阈值对河网密度、流域面积、河网分级等流域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汇流累积阈值的增大,河网密度以及河网总长度都在逐渐减小,并且汇流累积阈值与河网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最后,利用1∶250 000水系图进行对比发现,当汇流累积阈值为200时,利用SRTM DEM提取的河网与实际水系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保护和发挥岳阳市内河湖水系的生态、景观、生活、生产等综合效用,针对岳阳古城伴随城市化建设出现的内河湖水系生境破碎、水质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加速下降的现状,提出了以贯通岳阳古城内河湖水系为基础、以"一环两带五片六廊"为架构的岳阳市主城区水系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方案,并从水系联通设计、岸线设计、滨水区设计、廊道设计、水质保护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生态安全格局作为景观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及热点,其识别与构建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和土地利用和类型,利用能值理论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临泉县现有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结合水文分析法提取生态节点,用以得出生态廊道中较为脆弱的关键性节点,最后通过地理图论法计算网络连通度,用以评价临泉县生态网络的连通性,为临泉县生态网络的进一步构建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临泉县共提取出一级生态斑块9块,生态廊道8条,生态节点8个;二级生态斑块45块,生态廊道43条,生态节点25个;三级生态斑块89条,生态廊道87条,生态节点44个。(2)临泉县一级生态网络间物质流通存在一定阻碍;二级三级生态网络连通性和完整度较好,次级生态范围内物质流通顺畅,生态循环较为完整。针对临泉县景观格局特点构建了层级生态网络,其结论能够对安徽省北部平原城市的生态建设提供依据,并对其城市生态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生态网络(ecological network,EN)是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环节,是国土生态空间的物种迁徙与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选取生态源地、构建生态廊道、保护与规划生态暂歇点的综合手段保护物种多样性与地域特色。【方法】以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识别技术(MSPA)辅助选取生态空间中的核心区景观类型,并利用连通性分析软件(Conefor2.6)对核心区景观类型进行连通性分析,选取生态源地,同时使用网络体系评价中的成本参数(cost radio)对不同的廊道方案进行经济成本与生态效益的横向对比,选取最优方案。采用夜间灯光数据修正彭泽县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最小成本廊道,结合重力模型、图论技术对廊道重要性进行评价,选取重要廊道与一般廊道,并提取生态网络中的暂歇点和断裂点。【结果】研究表明在构建彭泽县生态网络方案时,对比各廊道方案的经济成本与增长效益后,决定对1 600 m廊道阈值的方案进行连通性分析。结果显示需要重点保护的生态源地是南部的21、17号斑块。总共36条生态廊道中需要重点保护的生态廊道共有15条,尤其是廊道21-25与21-18,基本分...  相似文献   

5.
基于MSPA与最小路径方法的袁州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快速城市化使生态斑块破碎化加剧,生态网络的构建能改善生态斑块间景观连通性,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MSPA)方法和景观连通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并利用最小路径方法和GIS,考虑地形、景观类型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模拟生态廊道,然后利用重力模型判断生态廊道的重要性,最后运用水文分析,结合生态廊道交汇点确定生态节点,从而构建研究区生态网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网络优化建议。结果表明:袁州区生态源地集中分布在南北区域,中部地区综合阻力高、景观连通性低;研究区生态廊道45条,其中重要廊道15条,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重要廊道1-2与4-5应优先进行保护;林地与耕地是生态廊道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能为袁州区在未来用地空间上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对其他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网络构建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ArcGIS判读2007年遥感影像,勾绘上海浦东新区(原)道路、水系及植被廊道,分别名为灰色、蓝色及绿色廊道。同时依据绿色廊道的属性,划分为道路绿色廊道、河流绿色廊道及环城绿带,分析各类绿色廊道的结构及网路特点,研究区面积533 km2。结果表明,研究区灰色、蓝色及绿色廊道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7.37%、3.86%和15.07%;绿色网络面积101.15 k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9%,其中绿色廊道面积80.27 km2,附着节点面积20.88 km2;绿色廊道密度为1.99 km.km-2,其中,绿色道路廊道长685.39 km,密度1.29 km.km-2,又以主干道绿色廊道的比重大;环城绿带长为绿色廊道总长的8%,但面积占绿色廊道总面积的40.4%,绿色河流廊道面积最小,约为14.91%。另外,绿色廊道的网络线点率、环通度及连通度分别为1.301、0.196和0.478,说明网络结构较为简单;相比较绿色道路廊道网络结构比其它类型复杂,还为研究区绿色廊道建设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网络的构建能够减少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斑块破碎化问题,有助于增加网络连接度、提升区域生态稳定性。本研究选取河北省曲周县为研究对象,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和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生态网络,通过重力模型划分生态廊道等级,对比优化前后的网络结构指数,定量考察优化效果。结果表明:1)曲周县生态源地共9块主要分布于中部县城周边和东北部林场,生态廊道整体分布不均,网络结构简单;2)优化措施主要包括新增生态源地3块,增补踏脚石5块,划分出7条重要廊道、15条建设廊道与8条规划廊道,同时构建水系廊道5条,并重点保护27个生态节点并修复12个生态间断点。优化后的曲周县生态网络的连通度与环通度得到较大提升;3)建设用地会影响生态廊道建设可行性,相互作用力高的生态廊道具有高建设可行性。最后,从网络结构与网络建设内外两方面优化曲周县生态结构,提出“两轴、三区、四廊、多点”的生态结构规矩布局。本研究可为提升曲周县生态保护效果乃至华北平原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昆山市千灯镇水系规划为例,提出了平原河网地区(特别是河网圩区)水系规划思路,并就水系规划中的防洪排涝标准的确定、排涝流量的计算、河网水系布局、水系整治方法、水面率控制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该文所提出的方法和措施可为同类地区水系规划的编制和水系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长河镇航空影像为基础,结合Arcgis、Fragstats 等相关软件,对长河镇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定性评价绿地斑块组成及破碎化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河镇4个生态绿地网络预案。通过分析不同网络预案廊道数量、长度和密度指标,以及网络结构α指数、β指数和γ指数,确定适合长河镇生态绿地网络构建最优预案。结果表明,长河镇生态绿地斑块数量为6 329块,总面积1 517.24 hm2,各类绿地类型斑块数量及面积差异较大,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通过比较研究,确定预案四具有较高的廊道连通性、网络闭合度和连接度,以及较低网络结构成本比等,优化了生态绿地网络绿地建设,有利于促进长河镇生态绿地连通性,增强生态绿地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苍南县生态廊道布局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浙江省苍南县生态廊道空间布局与构建。在对研究区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提取生态源地, 运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了苍南县潜在的生态廊道, 并与现存生态廊道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苍南县东北部平原地区, 生态斑块数量和面积均较小, 斑块之间连接度较低, 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 道路和河流是境内主要的生态廊道, 廊道连通性较低, 其规模和服务范围均较小, 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网络。在西部、南部和西北部山区, 生境良好, 生态斑块面积较大, 但是分布不均。尤其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 生态斑块数量较少, 斑块之间连接度低, 廊道连通性差。通过分析现存生态廊道诸多问题, 从道路廊道、河流廊道、绿带廊道出发, 优化和构建了研究区生态廊道, 实现生态廊道功能最大化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侯敏  楚新正  陈蜀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11):6592-6594,6625
以鄯善绿洲为研究区,探讨乡村绿色廊道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利用ERDAS 9.1软件处理影像数据,进行绿色廊道信息分类提取,区划矢量,建立拓扑关系,得出研究区廊道分布现状图;利用ArcGIS 9.2软件对景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4种类型廊道中,绿色农田防护廊道的长度和密度均最大,长度占到了绿色廊道总长度的49.63%,其次为灰色道路廊道和绿色道路廊道,分别占到26.46%和23.90%,蓝色渠系廊道只占到了0.01%,绿带几乎不存在。研究区内各种廊道,从连通度、线点率到环通度,都处于较低的阶段,致使绿色廊道的作用发挥不到最佳,因而需要在此基础上扩大绿色廊道宽度,增加其连通度,建立相对完善的绿色廊道网络体系,为当地能流、物流以及交通的流畅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以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和景观连通性指数识别确定生态核心区斑块,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创建生态源地间的连接廊道,并且根据电路理论识别连接廊道中的生态夹点,由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夹点共同构建赣州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结果表明,MSPA能够依靠土地利用数据将研究区分成不同景观功能的景观要素类型,基于Conefor软件计算的各斑块的斑块重要性指数可以有效地筛选出重要的核心斑块作为生态源地,使生态源地的识别更符合景观生态学意义。最终筛选出共12个生态源地,总面积1 421 307.54 hm2,生成生态廊道25条。结合景观学和电路理论,以GIS平台为基础构建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能够为赣州市绿色基础设施完善、物种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空间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村水系主要是指位于乡村的河、塘、沟、渠等水系,是农村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农村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乡愁和记忆的重要载体。开展农村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是统筹谋划水、滩、岸、坡综合治理,聚焦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临泽县农村水系现状与面临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临泽县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田硕娟      张文君      何灵      缪骏懿      訾应昆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3):176-184
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镇内部生态斑块破碎,生态廊道隔断,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构建生态网络可以连接破碎斑块,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地域特色。以成都市为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MSPA)方法并结合景观连通度指数确定生态源地,从地形、景观结构、人类活动三方面确定阻力因子来构建综合阻力面,基于ArcGIS水文分析原理和linkageMapper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利用复杂网络增边优化理论,对研究区处于高阻力值且介中心性低的点进行模拟增边,最后对比增边前后的稳定性,验证增边效果。结果表明:1)成都市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西部林区,东部和中部较为稀疏。2)成都市阻力值呈现由中部向外部降低趋势,中心都市圈阻力值最高。3)基于GIS共提取111条生态廊道、209条辐射道、101个生态节点。4)识别出增边优化节点8个,成功模拟增加11条生态廊道,模拟增边优化后网络稳定性明显提升,网络连通性增强,网络结构整体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导致森林景观连通性降低,进而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中某些关键的生态过程。以山东半岛东部地区13个中小城市为例,以1990和2006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图形理论,用森林景观概率连接度指数(PC)和斑块相对重要性指数(dPC)累积值,来研究不同城区森林景观连通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以城市面积和道路建设为驱动因素,数量化分析城市发展对森林景观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面积扩张和道路建设急剧降低了森林景观连通性。这种连通性的降低对拟合的中尺度生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另外,森林景观连接度对于城市化响应的敏感性远大于森林面积。因此,景观连接度可以很好地用来监测和评估城市化发展对于森林景观及生态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为试验区,应用地理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试验区景观格局特征,结合景观中心度指标节点度和紧密度,确定了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并划分为中心节点、关键节点及基本节点3种类型。运用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和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构建了城镇区绿地系统潜在的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城镇区有53个绿地斑块,构成了城镇区绿地生态网络节点的核心;规划的14条潜在生态廊道能很好地结合绿地资源分布特点,连通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构建城镇区生态绿地网络系统。通过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景观中心度评价等方法,可以定量地评价城镇绿地系统现状,优化城镇生态绿地网络,为城镇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图5表3参17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万州区五桥河流域为例,在构建基于水系改进的高分辨率DEM的基础上,运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Arc Hydro Tools)进行流域边界的确定、河网的提取、子流域的剖分以及水系结构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桥河流域的各种水系结构参数的值均在一般水系的范围内,河网水系总体上Horton表现较为明显,河网水系在数量上的发育程度高于其长度上的发育,流域内不同区域河网水系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运用基于水系改进的高分辨率DEM和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Arc Hydro Tools)提取的水系与实际水系特征完全吻合且连续完整,是一种进行流域水文分析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临泽县为例,首先阐述了基于河湖水系连通的水资源配置的基本特征和原则,以及基于河湖水系连通的水资源配置模式,然后对临泽县沙河灌区概况、农村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情况及运行管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建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而希望能够为临泽县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配置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天祝县域内河流水系数量众多、分布广,大部分承担着行洪排涝、灌溉供水、纳污净化等多种任务,是农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改善密不可分的要素。在对天祝县农村河湖水系现状进行调查评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下南泥沟、炭窑沟、石灰沟、火石沟、石板沟及金强河(下南泥沟~炭窑沟段)六条河(沟)道为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天祝县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总体布局进行研究,将生态理念与防洪安全、环境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培育、旅游休闲等有机融合,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水美乡村。  相似文献   

20.
鸭绿江水系唇鱼骨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化分析方法,对鸭绿江水系唇鱼骨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5.45±0.64)%、(19.10±0.28)%、(3.70±0.71)%和(1.30±0.03)%。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肌肉鲜样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8.71±0.23)%,其中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61±0.11)%和(6.91±0.21)%,鲜味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为(2.95±0.01)%;鸭绿江水系唇鱼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色氨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WEAA/WTAA)为40.67%,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WEAA/WNEAA)为78.82%,氨基酸平衡效果较好。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其主要有3种饱和脂肪酸(SFA),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中PUFA含量最高为(45.17±1.51)%,PUMA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分别为DHA、花生四烯酸、EPA、α-亚麻酸、二高-γ-亚麻酸、顺,顺-11,14-二十碳二烯酸和DPA。微量元素组成分析得出,碘含量最高,其次依次为锌、铁、铜、硒和锰。研究表明,鸭绿江水系唇鱼骨是一种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的经济鱼类,具有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