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氯化钙和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苹果品质和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巍  刘晶  吕春晶  王杰  张素敏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6):3402-3410
【目的】明确苹果鲜切后品质和褐变的变化规律;探讨外源抗坏血酸(AsA)与氯化钙(CaCl2)处理的生理作用,筛选理想的保鲜剂。【方法】取成熟期富士苹果果实为试材,经去皮、去核后,切分成厚度约为1mm的果片,分别于蒸馏水、1.0%AsA、1.0%CaCl2水溶液中浸泡5min,吸干水分后,用培养皿盛装,置于室温(25℃)条件下于0、0.25、0.5、1、2、4、6、8、10、12h后进行褐变指数、失重率调查和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抗坏血酸(AsA)、总酚、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结果】苹果切分后,蒸馏水浸泡的果片褐化迅速、褐变严重,水分及其它易挥发性物质大量散失,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下降,糖酸比值上升,PPO、POD活性迅速升高,MD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1.0%AsA和1.0%CaCl2处理均能有效延迟果肉褐化进程,降低褐变程度,抑制水分及其它易挥发性物质、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的下降,延迟糖酸比值上升以及PPO、POD活性高峰的到来,MDA含量升高。两者相比,1.0%CaCl2的处理效果更好。初步建立了鲜切苹果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酚类物质含量高,易挥发性物质散失速率低,不易褐变的品种属于良好的鲜切苹果加工品种。【结论】1.0%CaCl2是鲜切苹果理想的保鲜剂及褐变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苹果多酚对鲜切莲藕品质及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0.1%、0.3%、0.5%)苹果多酚处理鲜切莲藕,通过测定低温贮藏期间色泽、脆度、抗坏血酸、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变化,研究苹果多酚对鲜切莲藕褐变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多酚处理显著抑制了鲜切莲藕褐变的发生,与其他处理组相比,0.1%苹果多酚处理保持了莲藕较好的色泽和脆度,延缓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的降解,减缓丙二醛含量的上升,抑制PPO和POD活性的升高。由此表明,苹果多酚处理可较好地保持鲜切莲藕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鲜切莲藕为原料,通过测定褐变度、失重率、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了臭氧处理对鲜切莲藕贮存过程中酶促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延长,鲜切莲藕褐变度和失重率呈增加趋势,臭氧处理可以极显著降低鲜切莲藕褐变度和失重率(P0.01),且0.3 mg/L臭氧比0.6 mg/L效果好。当贮存时间由8 d延长为12 d时,样品总酚含量和PPO、POD活性开始降低,但总酚含量变化不大,PPO和POD活性下降较快。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臭氧浓度与褐变度呈负相关(P=0.024);贮存时间与失重率、褐变度、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PO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鲜切莲藕用0.3 mg/L臭氧水处理12 min后,可以在0~4℃冰箱贮存8 d。  相似文献   

4.
回温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及影响游离氨基酸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鑫  姚尧  王庆国  刘佩 《农学学报》2019,9(9):68-75
马铃薯鲜切后表面易发生褐变,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为了解决低温贮藏后马铃薯鲜切褐变的问题,采用20℃下回温处理20 d,探讨其对鲜切马铃薯褐变、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氨基酸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温处理显著地抑制了鲜切马铃薯的褐变,抑制了PPO和POD活性,降低了切前初始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其中游离酪氨酸、缬氨酸、丝氨酸回温后及切后均显著低于对照;鲜切后贮藏前期,游离天冬氨酸、丙氨酸显著降低,游离甘氨酸显著升高;回温及鲜切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由此表明,回温处理通过抑制马铃薯PPO和POD活性,影响游离酪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的含量,提高脯氨酸并降低MDA含量,显著抑制了低温贮藏鲜切马铃薯的褐变。  相似文献   

5.
贮藏温度对鲜切牛蒡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鲜切牛蒡分别在20 ℃、10 ℃和1 ℃下贮藏的褐变情况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1 ℃度冷藏可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延缓鲜切牛蒡的褐变(BD),延缓产品衰老.同时冷藏抑制了丙二醛(MDA)含量和总酚(TP)含量的上升,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并维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保持牛蒡较高品质.  相似文献   

6.
UV-C处理对鲜切‘皇冠’梨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UV-C预处理后鲜切和鲜切后UV-C辐照两种方式对鲜切梨褐变的控制效果及其生理机制,为鲜切梨的贮藏保鲜以及扩大UV-C在果蔬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鲜切‘皇冠’梨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鲜切前、后采用UV-C(有效波长254 nm)辐照处理5 min,分析在5℃贮藏过程中,两种方式UV-C处理后鲜切梨的褐变程度(BI)、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酚含量、抗氧化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非酶抗氧化能力(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两种UV-C处理均能显著抑制鲜切梨的褐变,其中鲜切后UV-C处理控制效果更好。两种UV-C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鲜切梨的PPO活性、降低PAL活性和总酚含量,同时提高鲜切梨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非酶抗氧化能力,抑制了H2O2和MDA的积累。相关性分析显示,鲜切梨的BI值与CAT、APX和GR活性以及非酶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H2O2和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UV-C处理主要通过提高鲜切梨的抗氧化防御能力从而延缓贮藏过程中的表面褐变,两种处理方式相比,鲜切后UV-C处理更能有效提高鲜切梨的抗氧化能力,对褐变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适宜的鲜切山药片的保藏方法,采用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山药片进行保鲜。将鲜切山药片分别采用0MPa、200MPa、400MPa和600MPa加压处理10min后,在4℃条件下贮藏9d,分析超高压处理对贮藏期间鲜切山药片中细菌总数、多酚氧化酶活性、褐变指数、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0MPa压力处理10min后,可抑制于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抑制微生物生长,产品在4℃条件下贮藏9d后,仍然可具有较好的理化指标,表明该法是一种较好的鲜切山药片的保藏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粉葛(南药)鲜切后极易发生褐变,研究 5 ℃一氧化氮(NO)处理对鲜切粉葛护色效果 的影响。【方法】将新鲜粉葛切分成均一小块后分别放入 0.5、1.0、2 mmol/L 硝普钠(SNP)溶液浸泡 15 min,沥 干后放于塑料盒中并用聚乙烯保鲜膜封口后置于 5 ℃恒温恒湿箱中贮藏,定期取样测定褐变相关生理生化指标。 【结果】不同浓度 SNP 处理均能有效减轻鲜切粉葛的褐变程度,以 2 mmol/L SNP 处理效果较好,处理 10 d 时褐变 度仅为对照的 62.4%,褐变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显示,不同浓度 SNP 处理均能显著抑制贮藏期 6 d 后苯丙氨酸解 氨酶 (PAL) 活性的上升,降低整个贮藏过程中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促进总黄酮积累,且随着 SNP 浓度增大,对以上指标的抑制或促进作用愈明显,贮藏 10 d 2 mmol/L SNP 处理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分别为对照的 66.4% 和 5.42 倍,2 mmol/L SNP 可显著降低贮藏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延缓鲜 切粉葛的褐变。对 2 mmol/L SNP 处理的鲜切粉葛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鲜切粉葛褐变度与 PAL 活性、 总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 POD、PPO 活性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 MDA 相关性不显著。【结 论】2 mmol/L SNP 处理可显著延缓鲜切粉葛褐变,并提高其功能品质,为鲜切粉葛护色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抗褐变剂对鲜切马铃薯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保鲜剂抗坏血酸、CaC l2对马铃薯的保鲜功能。[方法]用不同配比的保鲜剂浸泡处理马铃薯小块,5℃下贮藏10 d,分别对马铃薯进行褐变强度、硬度值、失重率的测定。[结果]0.5%抗坏血酸+0.3%CaC l2处理贮藏效果最好。[结论]抗坏血酸、CaC l2作为保鲜剂能较好地对鲜切马铃薯进行保鲜。  相似文献   

10.
低温贮藏对鲜切富士苹果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鲜切富士苹果在2、6℃和10℃贮藏下的褐变情况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低温冷藏可抑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延缓鲜切富士苹果的褐变和衰老;同时冷藏抑制了丙二醛(MDA)含量和总酚含量的上升,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保持鲜切富士苹果较高品质。与其他2个温度处理相比,在6℃条件下贮藏鲜切富士苹果,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褐变的发生,还可以降低温度过低导致对鲜切果体的伤害,从而较好地保持鲜切富士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从颜色、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质量损失率以及感官评定等方面研究不同含量的银杏叶提取液浸泡处理对鲜切红富士苹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4 ℃贮藏条件下,与对照(无菌蒸馏水浸泡处理)相比,银杏叶提取液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鲜切苹果的感官品质,抑制褐变,减少水分散失,延缓硬度下降,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较好地保持鲜切苹果的品质,其中总黄酮含量为0.5 g/L的银杏叶提取液处理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1、2、3 mmol/L的褪黑素溶液处理鲜切铁棍山药,以蒸馏水浸泡鲜切山药为对照,室温(25 ℃)下存放4 d,测定鲜切山药颜色参数(L*、a*、b*、总色差值(ΔE))、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H2O2含量、脂氧合酶(LO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探究褪黑素对鲜切山药酶促褐变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能抑制鲜切山药中PPO、POD、PAL和LOX活性,贮藏4 d时,3 mmol/L褪黑素处理的样品的PPO、POD、PAL和LOX活性比空白对照组的分别小51.6%、65.6%、27.1%、24.6%;褪黑素处理能降低山药中H2O2和MDA含量,贮藏4 d时,3 mmol/L褪黑素处理的样品的H2O2和MDA含量相比空白对照组的分别降低了84.8%和21.0%;褪黑素处理能提高山药中CAT活性,贮藏4 d时,3 mmol/L褪黑素处理的样品的CAT活性为空白对照组的1.96倍;褪黑素处理能提高山药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贮藏4 d时,3 mmol/L褪黑素处理样品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比空白对照组的分别提高了20.6%、18.7%;褪黑素处理也能有效延缓鲜切山药表面褐变,且其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3 mmol/L的褪黑素护色效果最好,贮藏4 d时,3 mmol/L褪黑素处理的样品的L*值比空白对照组大32.5%,a*、b*、ΔE比空白对照组分别小74.0%、50.7%、67.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鲜切山药的ΔE与L*、a*、b*、PPO活性、POD活性、PAL活性、H2O2含量和MDA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与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壳聚糖与植酸涂膜对鲜切苹果褐变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1%壳聚糖、1%植酸和壳聚糖植酸复合涂膜处理鲜切苹果。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膜能够降低鲜切苹果的失重率、维持硬度和色差、减缓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延缓苹果的褐变,抑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维持抗氧化活性物质维生素C和多酚的含量。贮存至第10天,复合涂膜的鲜切苹果MDA含量比对照低41.94%,初始总色差和贮后总色差的变化值比对照低42.40%。壳聚糖植酸复合涂膜在水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贮存鲜切苹果的方法,效果优于壳聚糖或植酸单一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抗褐变、适宜鲜切的苹果品种,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选育的7个中晚熟苹果品种(岳阳红、岳帅、望山红、秋富红、岳华、岳冠、岳苹)为试材,研究鲜切后冷藏期间果实品质、褐变指标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鲜切苹果的适宜冷藏期最长为12 d。各品种鲜切后冷藏期间失重率在3.80%~5.24%。除岳帅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降低外,其余品种TSS含量均升高,升幅在13.3%~21.3%。可滴定酸(TA)含量总体上不断降低,岳冠TA含量降幅最小,为18.8%,岳帅降幅最大,为71.8%。冷藏结束时,岳苹褐变强度最大,为15.1%,岳冠最小,为8.87%。各品种冷藏期间总酚、类黄酮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不断升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呈单峰变化。果肉褐变强度与类黄酮含量和失重率极显著正相关,与总酚含量和PPO活性显著正相关,与TA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说明PPO是影响参试品种果实鲜切褐变的主导酶。岳帅、岳冠抗褐变能力强,适合鲜切及加工;岳华和岳阳红虽然冷藏期间果肉褐变强度增幅不大,但果肉底色深,冷藏后果肉颜色相对较深;秋富红、望山红、岳苹鲜切后冷藏期间褐变严重,不适合鲜切和加工。  相似文献   

15.
抗坏血酸钙对鲜切牛蒡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0 mmol/L、20 mmol/L和30 mmol/L 3种浓度的抗坏血酸钙[Ca(AsA)2]处理对鲜切牛蒡在1 ℃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钙能降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E)、β-半乳糖苷酶(β-GAL)的活性,减缓丙二醛(MDA)和总酚(TP)含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鲜切牛蒡的褐变.同时Ca(AsA)2还能维持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延缓衰老,保持较好质地.在3种浓度处理中以20 mmol/L Ca(AsA)2处理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鲜切马铃薯易褐变的问题,寻找行之有效的褐变抑制方法,本实验研究了伤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效果及机理。采用切伤和刮伤两种方式处理马铃薯块茎,然后分别置于5 ℃、20 ℃下放置12、18、36 h,来探究不同伤处理方式及条件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刮伤并于20 ℃放置18 h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效果最佳;处理组鲜切马铃薯货架期比对照延长了4 d。与对照相比,伤处理降低了贮藏期间鲜切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总酚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伤处理通过显著降低酚类物质的积累、酶促氧化以及提高鲜切马铃薯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膜透性来抑制鲜切马铃薯的褐变,为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壳聚糖对鲜切莲藕的酶促褐变抑制机理,在4℃下对鲜切莲藕进行壳聚糖涂膜保鲜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1%、2%)壳聚糖对鲜切莲藕品质的影响和酶促褐变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显著抑制了鲜切莲藕贮藏过程中的褐变和水分损失,保持较高的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显著抑制了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保持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显著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且2%的壳聚糖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申勋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99-20201,20209
[目的]研究1-MCP、壳聚糖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贮藏期间活性氧代谢及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设置1-MCP(2μl/L)、壳聚糖(2%)及1-MCP联合壳聚糖3个处理,以未加处理的鲜切马铃薯为对照,对鲜切马铃薯贮藏期间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1-MCP处理能显著降低马铃薯呼吸作用,维持较高的SOD、POD活性,减少了O2^-·和H2O2及MDA在体内的积累,延缓VC含量的下降,抑制PPO活性,表现出很好的贮藏效果;壳聚糖处理与1-MCP处理效果相反,但很好地抑制了鲜切马铃薯PPO活性;与对照相比,1-MCP联合壳聚糖虽有一定保鲜效果,但差异不明显。[结果]1-MCP处理鲜切马铃薯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鲜切结球生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抗坏血酸钙浓度和浸泡时间对其在4℃货架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钙处理能够延缓鲜切生菜贮藏期间Vc含量降低,阻止相对电导率增大,同时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缓总酚(TP)含量增加,延缓衰老,保持较好的质地。其中,35 g/L抗坏血酸钙处理20 min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1-MCP、壳聚糖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贮藏期间活性氧代谢及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设置1-MCP(2μl/L)、壳聚糖(2%)及1-MCP联合壳聚糖3个处理,以未加处理的鲜切马铃薯为对照,对鲜切马铃薯贮藏期间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1-MCP处理能显著降低马铃薯呼吸作用,维持较高的SOD、POD活性,减少了O2-.和H2O2及MDA在体内的积累,延缓VC含量的下降,抑制PPO活性,表现出很好的贮藏效果;壳聚糖处理与1-MCP处理效果相反,但很好地抑制了鲜切马铃薯PPO活性;与对照相比,1-MCP联合壳聚糖虽有一定保鲜效果,但差异不明显。[结果]1-MCP处理鲜切马铃薯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