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邵霜  王莉  凌晨  王凯悦  金鹏  郑永华 《核农学报》2019,33(8):1527-1534
为探讨不同纳米改性低密度聚乙烯(LDPE) 膜对枇杷果实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分别研究了普通LDPE膜与纳米改性LDPE膜在室温条件下(20℃)对采后枇杷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LDPE膜相比,纳米Ag、纳米TiO2和纳米SiO2改性LDPE膜可显著抑制采后贮藏过程中枇杷果实的腐烂指数、褐变指数、失重率和硬度的上升及出汁率的下降;延缓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降低;保持其贮藏后期较高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提高了对枇杷果实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效延长了枇杷保质期,表明不同纳米改性LDPE膜可显著提高枇杷果实的保鲜效果。其中,纳米SiO2改性LDPE膜包装处理能够更好地抑制枇杷果实品质的下降,保持更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作为枇杷果实采后保鲜包装具有潜在的市场前景。本研究结果为纳米改性LDPE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赫尔"黑莓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贮藏条件对黑莓果实采后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果实经预冷处理后,分别置于0、5、10和20℃下贮藏,分析了果实贮藏期间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硬度和腐烂率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20、10和0℃相比,5℃贮藏不仅降低了黑莓果实的腐烂率,延缓了TSS和TA含量的下降,而且抑制了果实LOX活性的上升,同时POD、CAT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有利于果实保持较低的自由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果实衰老进程和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3.
外源NO处理对采后芒果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解决冷敏型芒果(Mangifera indica L.)在冷藏过程中的冷害问题,采用0.08mmol.L-1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溶液处理采后青芒果果实,于2℃下冷藏12d,观测了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呼吸强度。结果表明,外源NO处理能显著降低采后芒果果实的冷害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处理后芒果果实冷害发生推迟,冷藏8d和12d后冷害指数分别降低68.5%和28.2%,细胞膜透性、MDA含量等冷害相关指标水平显著降低。冷藏前用外源NO处理可以提高芒果冷藏中的抗冷性,减轻冷害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纳米TiO_2对土壤吸附解吸汞性能的影响,以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为代表,选择2种晶型(锐钛矿和金红石)的纳米TiO_2颗粒,设置3个浓度梯度(2,4,8g/kg),制成含有不同浓度纳米TiO_2颗粒的土样,配制不同浓度的Hg~(2+)溶液,进行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纳米TiO_2颗粒可提高土壤对Hg~(2+)的吸附量,但受颗粒的晶型和浓度的影响;锐钛矿颗粒对土壤吸附解吸Hg~(2+)的影响更大,其吸附作用力更强,不易解吸,其中4g/kg处理组吸附作用最强,与对照相比,最大吸附量可提高32.65%,且其解吸率低于对照组;金红石颗粒处理组对Hg~(2+)的吸附量随颗粒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吸附作用力较弱,容易被解吸,8g/kg处理组影响最大,与对照相比,最大吸附量提高18.18%,但其解吸率也最大。因此,纳米TiO_2颗粒增强土壤对汞的吸附作用,从而可能影响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特别是锐钛矿型颗粒。  相似文献   

5.
采前壳聚糖处理对红地球葡萄品质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平  刘兴华 《核农学报》2012,26(5):781-785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采收前喷施浓度为0.1%和1.0%的壳聚糖溶液,以喷洒0.5%冰乙酸溶液的果实作为对照,采收后的果实在(0±1)℃、相对湿度85%~90%冷库中贮藏,测定其耐压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以及脱落酸(ABA)、生长素(IAA)、玉米素(ZR)和赤霉素(GA3)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研究采前壳聚糖处理对葡萄冷藏中品质和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0.1%壳聚糖处理葡萄中GA3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壳聚糖处理延缓了果实中GA3的分解;贮藏后期壳聚糖处理果实中ZR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1.0%壳聚糖处理果实中ABA的积累显著(P0.05)低于对照,壳聚糖处理减缓了果实中IAA的氧化分解速度,但效果不显著。在整个贮藏过程中,经壳聚糖处理的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耐压强度值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果实,并且0.1%处理显著(P0.05)保持了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采前壳聚糖处理有助于果实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抑制果实浮皮的方法及赤霉素(GA3)与二氢茉莉酸丙酯(PDJ)抑制浮皮发生的机制,本研究以完熟栽培温州蜜柑宫川为试验材料,通过喷施钙或GA3与PDJ,研究其对果实浮皮指数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分析GA3与PDJ处理后果皮的细胞壁结构、细胞壁物质含量、相关水解酶活性、果皮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降低果实浮皮指数,其中采前喷施2次GA3和PDJ后果实浮皮指数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且该处理条件下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无明显变化。同时,GA3与PDJ处理下调了CitCx、CitPME等基因表达量,降低了果胶酯酶(PME)和纤维素酶(Cx)的活性,提高了果皮中原果胶和半纤维素含量,延缓了纤维素含量下降并增加了果实硬度,并且降低了果皮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喷施GA3与PDJ后果皮中乙烯合成量下降而生长素含量上升,CitACO基因表达下调,而CitETR1及CitIAA27表达上调。综上,采前喷施2次GA3与PDJ是防治完...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和60Co-γ辐照处理对枇杷贮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大五星枇杷为试验材料,对采后自发气调包装枇杷的腐烂指数、木质素、硬度、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相对电导率、可滴定酸(TA)、可溶性固形物(TSS)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脂氧合酶(LOX)、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测定,研究6±0.5℃条件下1 μL·L-1 1-MCP、1.5 kGy60Co-γ、1 μL·L-1 1-MCP+1.5 kGy 60Co-γ不同处理对枇杷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1-MCP和60Co-γ复合处理效果最好,可延缓腐烂指数和木质素含量上升,维持果实硬度,降低果实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和相对电导率,保持果实TA和TSS含量,抑制PAL、LOX、PPO和POD活性的上升。在贮藏40 d时,1-MCP和60Co-γ复合处理枇杷的腐烂指数仅为17.95%,而1-MCP组、60Co-γ组、CK组分别为22.86%、25.72%和36.24%。因此,1-MCP和60Co-γ复合处理对枇杷果实的贮藏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为枇杷的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微波处理鲜切猕猴桃片的最佳工艺条件,本研究以猕猴桃片的失重率、硬度、色差(ΔE)、可滴定酸(TA)含量、抗坏血酸(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糖酸比、总酚含量、叶绿素含量及菌落总数为响应值,考察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切片厚度3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猕猴桃片品质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Box...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花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KH2PO4)对灌浆期高温胁迫下小麦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叶面喷施清水(NT)、清水+灌浆期高温胁迫(NHT)、KH2PO4溶液(PT)和KH2PO4溶液+灌浆期高温胁迫(PHT)共4个处理,考察了不同处理对小麦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旗叶净光合速率(Pn)、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喷施KH2PO4显著提高了高温前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高温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系活力,但喷施KH2PO4的根系活力下降幅度较小,高温后根系内维持了较高的SOD、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且高温后NHT根系MDA含量显著高于NT,NT显著高于PHT,而PT显著低于PHT。花后喷施KH2PO4显著提高了灌浆期旗叶Pn,降低高温对叶片光合能力的危害程度。成熟期PT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PHT和NT,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NHT最低,且PT向籽粒分配的干物质量最高。与NHT相比,NT、PHT和PT产量分别提高了17.8%、18.9%和26.7%,喷施KH2PO4处理提高产量是由于千粒重的显著提高。综上,花后通过叶面喷施KH2PO4能显著延缓灌浆期小麦根系衰老,增强根系耐高温能力,提高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降低灌浆中后期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本研究为小麦花后喷施KH2PO4以减轻灌浆期高温对小麦生产造成的危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高温胁迫下硒硫互作对西兰花芽苗生理及萝卜硫素代谢的影响,以西兰花籽粒为试验材料,经单独喷施硫酸锌(ZnSO4)、亚硒酸钠(Na2SeO3)、二者联合喷施、以及结合高温胁迫下喷施处理,分析发芽期间西兰花芽苗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萝卜硫素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单独施用Na2SeO3可显著增加芽长和芽苗单株鲜重(P<0.05),有效缓解高温及ZnSO4对西兰花芽苗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发芽期间,相较单独喷施ZnSO4处理,西兰花芽苗经高温后联合喷施ZnSO4及Na2SeO3处理,其硒元素含量、总抗氧化能力、硫代葡萄糖苷含量、黑介子酶活性、异硫氰酸酯含量、萝卜硫素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萝卜硫素含量相较单独喷施ZnSO4处理增加了39%。高温联合ZnSO4及Na2SeO3处理4 d的芽苗中MYB28、UGT74B1及ST5b基因表达量均较对照显著上调,而BoHMT1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西兰花芽苗经高温联合硒硫处理是富集萝卜硫素的有效方式,该研究结果为生产富含萝卜硫素的功能性芽苗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对低温胁迫下桃果实蔗糖代谢的影响,以湖景蜜露品种水蜜桃为试验试材,采用5 mmol·L-1外源GABA和100 μmol·L-1 GABA-T抑制剂(VGB)处理桃果实,比较分析水蜜桃出汁率、GAB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蔗糖代谢中间产物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GABA处理和GABA复合VGB处理通过提高桃果实贮藏后期内源GABA含量和蔗糖含量,从而有效抑制桃果实在低温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生。此外,外源GABA处理抑制了贮藏后期蔗糖降解相关酶基因PpSUS5的表达,减缓了桃果实中蔗糖含量的降低速率,从而提高了果实抗冷害的能力。外源GABA复合VGB处理增强了贮藏后期蔗糖合成相关酶基因PpSPS1、PpSPP1和PpSUS3的表达,从而维持桃果实较高的蔗糖含量,抑制果实冷害发生。本研究结果为桃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邓源喜  许晖  王家良  陈佳 《核农学报》2021,35(2):357-365
为开发一种新的植物精油保鲜方法,本试验用琼脂平板固封百里香精油和薄荷精油,制成精油香膏,使精油缓慢释放,用于熏蒸油桃,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精油香膏熏蒸时盒内空气中精油活性成分的变化,同时比较不同精油香膏熏蒸对油桃果实腐烂指数、失重率、硬度、抑菌能力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3 d贮藏期结束后,对照组油桃腐烂指数为23.3%,试验组油桃腐烂指数降低至10.8%以下,并且试验组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失重率和硬度。SPME-GCMS分析发现,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作为主要的抑菌功能成分,其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缓慢增加后趋于平衡,但相对百分含量较低。低浓度下,2种精油对褐腐病菌均有较高的抑菌活性,10%薄荷精油熏蒸几乎能完全抑制褐腐病菌的萌芽,1%和10%百里香精油能将褐腐病菌的萌芽率分别降低35.4和49.1个百分点,但灰葡萄球菌对精油挥发性成分敏感性较低。精油熏蒸能够减少抗坏血酸和类胡萝卜素的氧化,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综上所述,精油香膏熏蒸能减少油桃果实的腐烂,延缓后熟衰老,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具有进一步开发成商品化果蔬保鲜剂的潜力。本研究结果为固封精油熏蒸在油桃采后保鲜上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白杨梅果实颜色和单果质量等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以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10年生水晶种为试材,测定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选择3种理论生长方程对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果实明度(L*)、红绿值/黄蓝值(a*/b*)、柠檬酸、草酸、葡萄糖、蔗糖和果糖等11个指标进行拟合,并根据拟合结果确定合适的生长方程确立数学模型;同时,对果实生长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果形指数、柠檬酸和蔗糖等指标适合选择三项式方程,a*/b*、草酸、果糖和葡萄糖等指标符合二项式方程,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等指标符合Logistic方程。在果实发育过程中,a*/b*与单果质量、纵径、横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a*/b*与果形指数和柠檬酸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草酸与L*a*/b*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基于颜色对杨梅品质进行无损伤检测和模拟、预测果实发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低温对果实采后成熟软化与淀粉降解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低温贮藏期间,猕猴桃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乙烯、淀粉含量以及淀粉酶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贮藏能显著抑制猕猴桃果实采后成熟软化,延缓果实淀粉的降解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维持贮藏期间果实较高的硬度。低温贮藏抑制乙烯合成关键基因AcACO1和AcACS1的表达,抑制乙烯合成。同时,低温贮藏显著抑制淀粉降解相关基因AcAMY1、AcBAM1/3、AcISA3、AcLDA1和AcDPE1的表达。在低温贮藏后期,淀粉酶相关基因AcAMY1、AcBAM1/3、AcLDA1和AcDPE1的表达与乙烯释放速率有关。综上,低温贮藏延缓猕猴桃采后成熟软化进程与淀粉降解密切相关,可能主要通过抑制乙烯合成,从而影响贮藏后期淀粉降解速率,最终延缓果实软化进程。本研究结果为猕猴桃采后低温贮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贮藏温度影响种苗质量的光合生理机制,以西瓜品种早佳8424嫁接苗为材料(砧木为南瓜品种壮士),研究黑暗条件下25℃和15℃贮藏温度对西瓜幼苗叶片超微结构及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贮藏造成叶绿体内片层排列紊乱、片层数量减少,叶绿体内淀粉粒消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随着黑暗贮藏时间的延长持续降低;贮藏4 d内,Pn、Gs和胞间CO2浓度(Ci)同步降低,此时是气孔限制造成的Pn降低;贮藏时间延长至6 d,Pn和Gs继续下降,Ci却显著上升,非气孔限制成为Pn降低的主要因素。与15℃黑暗贮藏相比,25℃黑暗贮藏6 d的叶绿体片层结构受损更严重,叶绿体内有较多的嗜锇颗粒,且Fv/Fm、ΦPSⅡ、Gs和Tr显著低于前者。定植后,从贮藏时间看,黑暗贮藏4 d的幼苗Fv/Fm、ΦPSⅡ和叶绿体结构在定植后6 d均能恢复至对照(CK)水平,贮藏6 d的幼苗叶绿体结构和Pn则不能完全恢复;从贮藏温度看,25℃黑暗贮藏6 d,Fv/Fm和ΦPSⅡ在定植后6 d不能恢复;而15℃黑暗贮藏6 d,Fv/Fm和ΦPSⅡ在定植后6 d均可恢复。两种黑暗贮藏温度导致的幼苗地上部干重降低在定植后6 d均不能恢复到CK水平,但15℃黑暗贮藏显著高于25℃黑暗贮藏。与25℃黑暗贮藏相比,15℃黑暗贮藏的幼苗能够保持较好的叶绿体结构,较高的碳同化水平和PSⅡ光化学活性以及定植后较快的光合性能恢复和物质积累速度。综上,建议西瓜种苗低温黑暗贮藏不宜超过6 d,而常温黑暗贮藏应控制在4 d内。本研究结果为瓜类种苗贮藏及植物对光温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乔自鹏  李书明  王奇志 《核农学报》2019,33(10):1967-1974
为更好的资源化利用入侵植物胜红蓟,提高芦柑的保鲜效果,本研究以胜红蓟精油为油相,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碳酸钠和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为水相,采用拟三元相图筛选最优纳米级复合微乳液体系,并检测其在不同浓度(2.5、5.0、10.0和20.0 mg·mL-1)下对意大利青霉、指状青霉和扩展青霉的抑菌活性和芦柑染菌抑制效果,用最优浓度处理芦柑果实,探究其对芦柑在不同贮藏条件下(25℃和4℃)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最优复合微乳液体系(A80)的配方为胜红蓟精油∶乙醇∶吐温-80∶3%碳酸钠∶0.5%羧甲基壳聚糖=0.13∶0.38∶0.13∶1∶3,其粒径为34.47 nm。复合微乳液体系浓度为20 mg·mL-1时,对意大利青霉、指状青霉和扩展青霉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64.86%、60.23%和86.96%,对芦柑的染菌抑制率为76.48%。此浓度复合微乳液A80对4℃贮藏条件的芦柑保鲜效果最好,贮藏30 d后芦柑失重率为22.24%,对照组失重率为26.47%,腐烂率为11.33%,较对照组降低50%。构建的胜红蓟精油复合微乳液体系处理芦柑,不仅可以有效抑菌,延缓芦柑果实水分散失和重量损失,而且能延长芦柑的保鲜期。本研究结果为胜红蓟精油天然保鲜剂的开发和芦柑储藏保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吕聪  王平  常鹏  靳婧  刘阳  马龙雪  杨庆利  邢福国 《核农学报》2019,33(10):2033-2039
为了解析不同培养温度和水分活度对稻谷和大米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影响,揭示温度和水分活度(aw)调控稻米上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分子机制,以湖南黄华占稻谷和黑龙江稻花香大米为原料,分析稻谷和大米的真菌菌相,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稻谷和大米AFB1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稻谷和大米水分活度及温度对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w降低至0.75以下,稻谷和大米上不适合黄曲霉生长繁殖和产毒。在33℃、aw为0.96条件下大米黄曲霉产毒最多,33℃、aw为0.90条件下大米黄曲霉的生长最好;稻谷则是在温度37℃,aw为0.94和0.92条件下分别为最适产毒和生长,可见黄曲霉在稻谷和大米上生长和产毒的最适条件并不统一。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低温25℃可以促进黄曲霉产毒基因表达,但毒素在转录合成过程中受到了阻抑,高温37℃则抑制部分结构基因的表达,但菌的生长受到极显著影响而导致毒素量极低。因此,稻谷和大米储藏期及加工时,保持较低的aw是有效预防黄曲霉侵染及AFB1污染的关键。本研究结果为制定储藏及加工期稻谷和大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LED蓝光对辣椒采后色泽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LED蓝光处理对辣椒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采用强度为14 μmol·m-2·s-1的LED蓝光(470 nm),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条件下,对采后新鲜绿辣椒和红辣椒分别进行蓝光照射、避光处理(对照组),测定贮藏过程中辣椒色泽、叶绿素含量、辣椒红素含量、辣椒碱含量、维生素C(Vc)含量和Ccs基因表达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ED蓝光处理会加速绿辣椒退绿,使其叶绿素含量在第8天时降为初始值(0 d)的17%(P<0.01);LED蓝光处理可有效提高辣椒中辣椒红素的含量,红、绿辣椒中的辣椒红素含量在第8天时分别是对照组的1.60倍和5.59倍(P<0.01);LED蓝光处理可显著增加辣椒中辣椒碱含量,处理第8天时红、绿辣椒中的辣椒碱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53倍和1.85倍(P<0.01),Ccs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35倍和4.01倍(P<0.01)。此外,LED蓝光可促使辣椒中Vc含量显著升高,处理第8天时,红、绿辣椒中Vc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25倍和1.58倍(P<0.01)。综上,在采后贮藏过程中,LED蓝光照射可以加速绿辣椒退绿,并促使红、绿辣椒变红,显著提高辣椒红素、辣椒碱和Vc含量。本研究结果为LED蓝光在辣椒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保持,尤其是增加辣椒红素含量及改善辣椒色泽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减量施肥、调亏灌溉对西南干热区芒果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揭示芒果产量和品质对不同水肥耦合措施的响应规律,为西南干热区芒果灌溉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年生贵妃芒果树为试验材料,在云南干热区进行了大田芒果试验.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溉(IF)为对照,设开花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亏缺灌溉(DI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