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评价转基因抗虫玉米CM8101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本实验研究了其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功能酶活性的影响。连续2年,在玉米苗期、花期和成熟期,采用抖落法采集根际土壤样品,通过室内测定,分析了转基因抗虫玉米CM8101对根际土壤含水量、pH、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与对应的非转基因玉米相比,转基因抗虫玉米CM8101的根际土壤含水量、pH、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说明转基因抗虫玉米CM8101对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转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和烟草葡聚糖酶基因的抗病棉花株系7p、28p(双价载体)以及受体高代材料97185、79701的种植对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蛋白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时期抗病转基因棉花根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其受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根际土壤的蛋白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在同一生育期内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差异显著(P<0.05)。说明抗病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对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几乎无影响,而根际土壤纤维素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转基因抗病棉花与受体种植之间几乎没有影响,而在不同棉花株系和生育期之间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可能与不同基因类型以及生育期植株根部分泌物有关。研究初步表明转基因抗病棉花的种植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水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环境下种植转Bt基因水稻(HHI与Bt-SY63)和亲本对照非转Bt基因水稻(MH63与SY63),分别在稻田休耕期、水稻苗期、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分析转基因水稻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讨转Bt基因水稻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影响,旨在为转基因水稻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非转基因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转基因组也具有类似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但转Bt基因组水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影响;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组相比,土壤微生物生物总量差异不显著,转Bt基因水稻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随季节变化趋势明显,转基因组与非转基因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以转基因抗虫棉SGK321及其亲本常规棉石远321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试剂盒法检测其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的Bt蛋白残留量,同时比较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SGK321根际土壤Bt蛋白残留量在整个生长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各生育期均与亲本差异显著,其中蕾期转基因较亲本高996.09%。在整个生长期,2种棉花根际土壤各养分含量的变化不同,二者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仅在苗期、花铃期差异显著;转基因抗虫棉SGK321根际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在蕾期、花铃期与亲本差异显著;其速效磷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亲本常规棉呈上升趋势,其中苗期转基因较亲本低40.13%。研究发现,转基因抗虫棉SGK321根际土壤Bt蛋白残留量和养分含量主要受转基因棉花种植及生育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转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开展转基因玉米IE09S034对土壤主要有机元素含量和酶活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连续2年,在玉米苗期、花期和成熟期,采用抖落法采集根际土壤样品,通过室内测定,分析转基因玉米IE09S034对根际土壤含水量、pH值、主要有机元素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IE09S034较对应的非转基因玉米根际土壤含水量、pH值、主要有机元素含量和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但不同生育期对各指标有显著性影响。结果可为转基因玉米IE09S034的环境安全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抗蚜虫转基因枸杞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抗蚜虫转基因枸杞对突然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高产优质宁夏枸杞品种"宁杞1号"为对照,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了种植抗蚜虫转基因枸杞对种植地和根际土壤主要微生物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枸杞的两个年生长时期,供试转基因枸杞株系根际土壤好气性细菌、厌气性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和非转基因枸杞亲本植株相比无显著差异,转基因枸杞种植地与非转基因枸杞种植地间的各类微生物数量也均无显著差异。种植地和根际土壤好气性细菌、厌气性细菌和真菌数量在枸杞年生长的2个时期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均为:现蕾期<果实成熟期,而放线菌数量大多表现为:现蕾期>果实成熟期;此外,转基因枸杞和非转基因枸杞的根际微生物数量比同时期的种植地都要高。[结论]说明转基因枸杞对土壤微生物系统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转ScMV-CP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利用BIOLOG EcoplateTM微平板(BIOLOG Inc.,USA)结合微生物的平板培养及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转基因甘蔗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脱氢酶的活性,提高了土壤的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p<0.01),而对蔗糖酶和磷酸单脂酶没有影响;转基因甘蔗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可培养的细菌和真菌数量(CFUs),但对放线菌影响很小。转基因甘蔗并没有增加土壤中对卡那抗性的微生物数量(CFUs);BIOLOGEcoplate研究表明转基因甘蔗稍微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的代谢活力,细菌多样性分析表明,根际土壤细菌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细菌生理群分布的均匀度、Mclntosh指数(DMc)差异不明显【。结论】转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增加对卡那抗性的微生物数量(CFUs);BIOLOG实验未发现转基因甘蔗对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玉米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转基因作物的土壤生态安全性,用转Bt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进行盆栽试验,评价转基因玉米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转基因玉米的土壤脲酶活性比非转基因玉米降低14.30%,成熟期提高63.34%;转基因玉米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影响;抽穗期和收获期转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玉米的土壤转化酶活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转基因玉米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苗期和收获期显著提高,分别比非转基因玉米提高28.01%和8.01%。转基因玉米对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转 Bt+CpTI基因棉因其具有强有效的杀虫性能,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种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转基因双抗虫棉sGK321和亲本同源常规棉石远321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了不同生育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转双价基因棉与其非转基因棉亲本在大田条件下种植13年后,根围土壤酶活性(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变化和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双价棉与常规棉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变化趋势一致。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同一时期均无显著差异;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土壤真菌数量在一些时期差异明显,转双价棉脲酶苗期、碱性磷酸酶苗期和蕾期,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花铃期低于常规棉,土壤过氧化氢酶苗期、碱性磷酸酶花铃期高于同源常规棉。聚类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主要受生育期的影响,而转双价 Bt+CpTI种植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以B t转基因抗虫青菜株系T2、T4及原亲本上海青为材料,对种子与苗期性状进行考察与分析。结果发现转基因株系的种子远远小于对照,发芽速度却快于对照,后期生长明显比对照慢。由此表明,Bt基因的插入对萌芽和苗期性状相关基因的表达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土壤降解。[方法]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研究和分析了转Btcry1Ac基因抗虫棉的根、茎和叶片组织在不同发育时期毒蛋白的含量变化及转Bt基因抗虫棉(GK45)和非转基因棉花(新陆早36号)在根际土壤、表层土壤和后茬种植区土壤中Btcry1Ac毒蛋白的年平均含量变化。[结果]BtCry1Ac毒蛋白含量在抗虫棉生长过程中均呈动态下降趋势,而根中下降的速率最快,茎和叶片次之;棉花种植区土壤表层中均检测到Btcry1Ac毒蛋白,且后茬种植区中表层毒蛋白的含量增加,而根际土中含量极低。[结论]Btcry1Ac毒蛋白的含量检测为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价及转基因作物的土壤生态系统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含量时空变化及土壤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土壤降解。[方法]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研究和分析了转Bt-cry1Ac基因抗虫棉的根、茎和叶片组织在不同发育时期毒蛋白的含量变化及转Bt基因抗虫棉(GK45)和非转基因棉花(新陆早36号)在根际土壤、表层土壤和后茬种植区土壤中Btcry1Ac毒蛋白的年平均含量变化。[结果]BtCry1Ac毒蛋白含量在抗虫棉生长过程中均呈动态下降趋势,而根中下降的速率最快,茎和叶片次之;棉花种植区土壤表层中均检测到Btcry1Ac毒蛋白,且后茬种植区中表层毒蛋白的含量增加,而根际土中含量极低。[结论]Btcry1Ac毒蛋白的含量检测为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价及转基因作物的土壤生态系统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With increased cultivation of transgenic Bacillus thuringiensis(Bt) cotton in the saline alkaline soil of China, assessments of transgenic crop biosafety have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soil salinity on rhizosphere microbes and Bt protein residues. In 2013 and 2014,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the rhizosphere microbial biomass,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nd Bt protein contents of the soil under transgenic Bt cotton(variety GK19) and its parental non-transgenic cotton(Simian 3) cultivated at various salinity levels(1.15, 6.00 and 11.46 dS m~(-1)). Under soil salinity stress, trace amounts of Bt proteins were observed in the Bt cotton GK19 rhizosphere soil, although the protein content increased with cotton growth and increased soil salinity levels. The populations of slight halophilic bacteria,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ammonifying bacteria, nitrifying bacteria and denitrifying bacteria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soil salinity in the Bt and non-Bt cotton rhizosphere soil, and th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icrobial respiration and soil catalase, ure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lso decreased. Correlat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d Bt protein content in the Bt cotton rhizosphere soil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slower decomposition of soil microorganisms, which suggests that salinity was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relevant activities of the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indicates that Bt proteins had no clear adverse effects on the soil microorganism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risk assessment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otton in saline alkaline soil.  相似文献   

14.
以转Bt玉米Mon810及其亲本非转基因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Mon810玉米叶中Bt蛋白表达量和叶表Bt蛋白分泌量,结果表明叶组织和叶表均可检测到Bt蛋白,组织内Bt蛋白量从苗期到抽丝期随着植株营养生长的加快呈上升趋势,至抽丝期达到顶峰,之后逐渐降低;叶表Bt蛋白分泌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水稻生长期几种重要成分含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Bt水稻汕优63及其非转基因亲本汕优63不同生长期几种重要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转Bt基因水稻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代谢方面的依据。结果表明,在抽穗期,Bt水稻和非Bt水稻茎秆和叶片中大部分氨基酸的含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大部分生长期,Bt水稻和非Bt水稻氮、磷和硅的含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它们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氮和磷的含量在拔节期之后均呈下降趋势,而硅的含量则随水稻的生长发育呈上升趋势;在水稻生长前期,Bt水稻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比非Bt水稻低,但在后期比非Bt水稻高,且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甘蔗是世界最重要的糖料作物,但日益严重的虫害给甘蔗产量及品质造成了重大损失.目前甘蔗抗虫转基因育种已成为甘蔗抗虫育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古巴、泰国、印度、新加坡、中国及一些国际大型公司等都相继开展了甘蔗抗虫转基因研究,主要集中于转Bt基因、GNA基因、PI基因等甘蔗材料的筛选,并获得一批抗蔗茎螟的CryIA(b)转化植株、抗Chilo infuscatellus的转Cry1Ab基因甘蔗植株、抗绵蚜的转CNA基因甘蔗植株、抗甘蔗白螟的转PI基因甘蔗植株、抑制蛴螬幼虫生长的转PiⅡ和GNA基因甘蔗无性系G87、UP87及600多份转cry1C*基因甘蔗无性系,部分学者还对转Bt基因甘蔗植株的生理、抗虫性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由于抗虫转基因甘蔗研究起步晚,受抗虫基因来源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限制,其研究进展缓慢,目前尚未培育出优良的甘蔗抗虫品种并推广种植.今后需对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后代中的整合、遗传表达特性及甲基化修饰等影响表达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提高外源基因在甘蔗无性繁殖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此外,还需对抗虫转基因甘蔗的抗虫机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筛选出优良的、稳定遗传的抗虫甘蔗品种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抗旱大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在正常水分管理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了转DREB基因抗旱大豆对土壤脲酶、纤维素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旱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在正常土壤水分管理下,根际土壤中脲酶、纤维素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大豆VE、R1、R4期无显著差异。在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抗旱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在VE和R1期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降低,R1和R4期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降低,R1期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呈显著增高和显著降低趋势,VE和R4期磷酸酶活性分别表现显著降低和无影响的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该试验旨在研究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常规栽培稻漂移频率,评估无标记基因抗虫水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方法]该试验以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研究对象,将几种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种植在其周围,按不同距离收集F1代非转基因水稻种子。采用PCR技术对各点收集的水稻种子进行转基因杂种鉴定,统计并分析抗虫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的频率。[结果]外源Bt基因向P13381和春江063水稻平均漂移频率皆为0。而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非转基因水稻合系22-2、天香、明恢63和P1157几个品种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转基因漂移,平均漂移频率最高为0.875%,并且漂移频率随着距离加大而逐渐降低,而在7m以外的所有采样点平均转基因漂移频率为0。[结论]该研究表明抗虫水稻华恢1号外源基因的基因漂移频率非常低,其对生态环境的在风险很小,通过田间合理布局进行物理隔离,保持合适距离,以及科学安排农时,错开花期等方式,能有效控制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漂移和降低因转基因逃逸带来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