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等总养分条件下,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水稻产量以50%有机肥+50%化肥处理最高,较单施化肥提高4.8%。有机无机肥配施也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因此,有机无机肥的合理配施,不仅能实现作物高产,还可以有效地达到土壤培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连续2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合施用30%有机肥(70F+30M)、50%化肥配合施用50%有机肥(50F+50M)、30%化肥配合施用70%有机肥(30F+70M)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早晚稻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增产幅度为65.4%-71.5%(P<0.05),比施化肥(NPK)增产幅度为3.9%-7.8%(P<0.05),其中,以30F+70M处理产量最高,年产量达 12 346.90 kg?hm-2。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与化肥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的产量差均呈逐步增加趋势。对土壤肥力的研究表明,长期不施肥会降低土壤肥力,长期平衡单施化肥(NPK)具有明显培肥地力的作用,有机无机肥配施培肥地力作用更明显。【结论】红壤稻田系统的增产和稳产性能均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最好,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稻田持续增产,有利于红壤稻田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花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为河西走廊棉区合理利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副区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25%有机肥+75%化肥(OF1)、50%有机肥+50%化肥(OF2)和75%有机肥+25%化肥(OF3),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对棉花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阶段耗水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分配、水氮利用效率、籽棉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棉花籽棉产量和水氮利用特征受不同水肥处理及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亏缺灌溉下棉田土壤含水量、总耗水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籽棉产量显著下降,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适宜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能够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棉花苗期和蕾期耗水,增加花铃期耗水量,提高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并促进其向生殖器官中分配。充分灌溉条件下,25%有机肥配施处理(OF1)籽棉产量最高,两年平均较单施化肥(CF)提高10.5%;50%有机肥配施处理(OF2)与单施化肥(CF)无显著差异,但75...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常规施肥、纯化肥施用、有机无机配施和秸秆粉碎还田结合化肥施用4种典型的粮田土壤管理技术模式对粮田土壤培肥的效果、作物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粮田培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部分化肥玉米季较常规施肥能提高作物产量11.9%,小麦季提高14.44%,与纯化肥施用、有机无机配施两种技术模式相比产量略有提高或基本持平,但无显著差异。同时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玉米季和小麦季分别提升土壤有机质5.56%和9.60%。因此在京郊粮田土壤管理上推荐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的技术模式,并且在玉米秸秆还田填加秸秆腐熟剂。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小麦水氮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山西农业科学》2019,(8):1359-1365
针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化肥过量投入且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探究等养分原则下投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旱地小麦水、氮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2013—2016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农户施肥(PF)、监控施肥(MF)、有机无机肥配施(MCF)、生物有机肥无机肥配施(BCF)4种施肥措施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率、氮素利用率、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肥配施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提高了土壤贮水能力,同时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较PF处理平均增长13.8%;化肥配施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其中,BCF处理的氮素表观回收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农学效率较PF处理分别提高了135.4%,143.4%和156.2%;由于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MF处理的氮素利用率也有显著提高;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了旱地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其中,BCF处理显著提高了旱地冬小麦的公顷穗数和千粒质量,较PF处理分别提高22.4%和3.8%,进而增产22.1%;连续3 a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降低了冬小麦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产量收入,年均纯收入达6 341元/hm~2,较农户模式平均增收52.2%。总体上,在监控定量施肥基础上,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更好地提高旱地麦田水分生产效率和氮素利用率,同时可合理地构建小麦群体,促进产量形成,提高经济效益,其是适宜黄土旱塬麦区高产高效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主要性状、产量及土壤环境和地力的影响,探索有机无机肥配施中纯氮的适宜配比。【方法】在南方双季稻田进行田间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在等氮、磷、钾量条件下,通过设置氮磷钾化学肥料(T_1)、80%化肥+20%有机肥(T_2)、60%化肥+40%有机肥(T_3)、20%化肥+80%有机肥(T_4)、有机肥(T_5)和不施肥(CK,T_6)6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间水稻的产量、有效穗数、秸秆干重等差异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20%~40%有机肥纯氮供应比例的施肥处理能够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降低秸秆干重6.1%~6.9%,氮肥农学效率较高;土壤pH值变化不明显,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6.9%~31.5%。【结论】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有机无机肥配施中纯氮供应比例在20%~40%间对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氮肥环境负效应的综合效应最佳,肥料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徐仁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18-21020
[目的]研究了7种施肥处理对青海水地蚕豆产量、水稳性团聚体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方法]在青海西宁市城北区,采用连续3年的小区定位试验开展研究。[结果]与对照相比,施肥可提高水地蚕豆产量4.80%~37.19%,其中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蚕豆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施肥对提高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显著作用,可较对照增加1.5~3.3倍,有机肥-无机肥连续配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团粒,改善土壤结构;与对照相比,连续施肥可提高土壤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14.19%~202.53%,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可增加10.92%~38.0%。[结论]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处理相对于其他施肥处理,各指标均有明显提升,有利于土壤肥力的增加和恢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油菜生产中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处理、全化肥施肥处理以及5个不同比例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分析了不同比例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油菜出苗成株、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化肥施肥相比,不同比例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有利于促进油菜生长,成株数提升7.41%~37.04%,生育期缩短7~17 d,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增产14.38%~27.94%;不同比例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的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相对于全化肥施肥有所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较好。综合来看,60%商品有机肥+40%化肥配施有利于油菜生长,改善土壤肥力,为油菜生产的化肥减量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纯无机肥及不同用量有机-无机配施对旱地砂壤土花生土壤微生物种群及数量、土壤主要酶活性、土壤呼吸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随有机无机肥配施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单施无机复合肥对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不明显,中量有机无机肥配施比单纯施中量无机肥处理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全生育期平均值分别提高114.9%、49.0%和29.0%.(2)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速率,其中有机无机中、高量配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中量纯无机肥(农民常规施肥)相近于或低于(尤其在生育后期)低量有机无机肥配施;施肥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小于其余3种酶.(3)不同类群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主要酶活性及土壤呼吸作用关系密切,相互间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4)有机无机中、高量配施花生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中量无机肥加中量有机肥比中量纯无机肥增产14.0%,表明在砂壤土上施用有机肥,其对土壤肥力提高的增产作用远远大于其本身所含花生生育所需营养直接供应作用.(5)兼顾土壤肥力和花生产量,肥力中等的砂壤土,可采用中量有机无机肥混配施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张家口地区架豆生产上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覆膜直播、大小行种植的大扁2号架豆为试材,设常规施肥(底施硫酸钾型掺混肥+追施富尔佳水溶肥)、施用化肥(底施硫酸钾型掺混肥+追施肥尔得水溶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底施商品有机肥+追施肥尔得水溶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增效剂(底施商品有机肥+追施肥尔得水溶肥+木醋液) 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架豆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有利于提高架豆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底施商品有机肥+追施肥尔得水溶肥+木醋液处理的架豆产量(20 745 kg/hm~2)和经济效益(15 0975元/hm~2)均最高,产投比达34.22︰1,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7.29%、增效14.66%;其次是底施商品有机肥+追施肥尔得水溶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增产3.65%,经济效益达145 110元/hm~2。张家口地区种植架豆时,推荐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木醋液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小麦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小麦品种新冬42号生长的有机肥和化肥配比,设置常规化肥减量25%配施有机肥(CF+M25)、常规化肥减量50%配施有机肥(CF+M50)、常规化肥减量75%配施有机肥(CF+M75)、常规化肥(CF)、空白对照(CK)等5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氮配施比例为50%时,能促进小麦增产且有效降低化肥施用量,冬小麦达到最大产量的最佳无机氮配比理论值为21.3%;M处理与CF、CK处理呈显著性差异,比对照增加17.02%,比纯化肥增加10.68%;碱解氮含量排序为CF+M50>CF+M25>CF>M>CF+M75;CF处理有效磷积累量高于有机肥配施处理,比对照高出29.37%.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增加了小麦产量,改善了土壤质量,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性水稻田作物产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有机碳分子结构的影响,以始于1984年的江西红壤性水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取的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施30%有机肥(NPKM1)、50%化肥配施50%有机肥(NPKM2)、30%化肥配施70%有机肥(NPKM3),采用固体13C核磁共振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分析了土壤化学指标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结果表明,连续34年的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了水稻产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有机碳(SOC)分子结构。与NPK处理相比,有机肥配施(NPKM1、NPKM2、NPKM3)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幅为6.5%~7.7%(P>0.05),中低有机肥配施比例(30%和50%)稳产效果更优。长期单施化肥使土壤严重酸化,而配施有机肥可减缓土壤酸化。长期施肥处理MBC和MBN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7.0%~71.1%和104.1%~267.0%,但MBC/MBN下降,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NPK处理提高了微生物熵。长期单施化肥主要提高了烷基碳的相对含量,而配施有机肥同时提高烷基碳和烷氧碳(甲氧基/含氮烷基碳)含量,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质累积。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SOC、氮磷养分指标及甲氧基/含氮烷基碳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芳基碳和羧基碳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显示SOC、有效磷、速效钾及烷基碳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在供试条件下,长期实行中低比例有机肥配施化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并改善土壤有机质结构,是维持作物高产和提升土壤质量的有效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3.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湖南省7个县市土壤肥力与肥效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耕层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全锌、全铜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铜含量,效果为高量有机肥配施(HOM)>中量有机肥配施(MOM)>单施化肥(NPK).说明无论单施化肥还是有机无机肥配施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容量及其供应强度,其中以高量有机肥配施效果最好.与试验前相比,施肥处理下土壤氮、磷维持平衡或大幅度积累,但土壤钾仍出现不同程度的亏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的质量,寻求最优施肥模式,本研究基于室内盆栽试验,分析了不施肥、单施有机肥、基于农户习惯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和单施化肥4种施肥模式对复配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农户习惯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模式下土壤中的总碳和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施肥模式;单施化肥模式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最高,基于农户习惯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模式下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基于农户习惯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模式下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不施肥3种模式;从环境保护和提高土壤质量的角度看,应优先选择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肥模式。研究成果可以为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业科学》2020,(3):161-166
通过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茶园提供合理的施肥模式,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为推进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连续1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设5种不同施肥模式:空白区、有机肥区、无机肥区、配方肥区、化肥减量区,测定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配方肥区和无机肥区均表现出持续提高茶叶产量的良好作用,且二者差异不显著。减量化肥区产量每年变化平缓,2013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到2016年,产量达到最大。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化肥减量区增幅最大,试验后比试验前增加了10.50 g/kg,提高43.75%。有机肥区对茶园土壤pH的提高幅度较大,配方肥区和化肥减量区将茶园土壤pH控制在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4.14~5.45。无机肥区和配方肥区明显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比空白区提高了64.52%和41.98%。配方肥区土壤速效磷含量为68.64 mg/kg,比空白区和无机肥区分别提高了336.61%和20.86%。有机肥区和配方肥区速效钾含量较高,比空白区提高了43.51%和13.96%。因此,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方式最为合理,有利于保持茶园土壤养分均衡,肥效长,后劲足,促进茶园生产力稳定。  相似文献   

16.
有机无机肥配施是一种传统的施肥方式。该施肥方式能为作物提供持续、全面的养分,更好地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白菜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肥配施生猪养殖垫料和稻草加菌剂2发酵而成的有机肥处理(处理E)的小白菜叶绿素含量高和根系活力相对较强,产量最高,较纯化肥处理提高了8.15%;品质方面,有机无机肥配施E处理的小白菜叶片维生素C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因此,与其他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E处理更能促进小白菜的生长,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黑垆土肥力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特征,建立黑垆土科学合理的高效培肥模式,本文运用内梅罗指数对1978年在陇东旱塬建立的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定位试验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长期不施肥(对照)与单施氮肥、氮磷肥,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秸秆与氮磷肥配施、单施有机肥处理的年均IFI值较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38.28%、31.48%、26.31%;综合38年作物产量的差异变化,单施化学肥料处理显著小于有机无机肥配施作物产量,其中长期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增产效果尤为明显,说明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是目前黄土高原旱塬区提高黑垆土土壤肥力与作物高产的最佳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河西绿洲番茄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齐大利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21年开展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分析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番茄苗期与开花期生长特性、番茄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够促进番茄生长,其中有机肥15%等氮量替代化肥处理番茄各项生长指标最好。增施有机肥可提高番茄产量,如有机肥替代15%化肥、有机肥替代30%化肥、有机肥15%等氮量替代化肥、有机肥30%等氮量替代化肥处理产量较不施肥对照分别提高48.35%、39.30%、51.77%和49.21%,其中,有机肥15%等氮量替代化肥处理产量最高,达到97 960.5 kg/hm2。有机肥能够为番茄后期营养生长提供较为全面的养分,配合无机肥共同施用,能够提升番茄单株产量,进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河西地区设施番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最佳施肥方案为有机肥15%等氮量替代化肥。  相似文献   

19.
以百农207为试验材料,在氮磷钾用量一致的基础上,研究有机肥和无机化肥配施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无机化肥和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纯无机化肥处理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增加10.83%,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增加11.81%~26.97%,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小麦产量比不施肥的增产幅度为35.91%~46.58%,比常规施肥增产幅度为5.85%~14.16%,其中以有机肥氮替代60%无机肥氮(60%OM)处理产量最高,年产量达8 434 kg/hm2,40%OM处理次之.相对于常规施肥处理较高的氮肥利用率(36.13%),40%OM和60%OM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高达46.64%、47.88%,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为70.31、59.70 kg/hm2,低于常规施肥处理(126.18kg/hm2).说明在等氮量条件下,以40%和60%有机肥氮替代无机肥氮不但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还可以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有机肥替代部分无机化肥是河南省砂姜黑土区冬小麦的推荐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成龄茶园上进行等价格投入的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与有机无机肥配施3种施肥模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有机无机肥配施的茶青产量最高,每667 m2茶青产量549.8 kg,比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的处理分别增加产值384元和1590元,是较为理想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