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胚挽救技术是目前克服果树杂种胚早期败育的有效途径,为了探明‘黄河’‘金太阳’两个杏品种幼胚培养成苗的基本方法,以两种杏不同发育期的幼胚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胚龄、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幼胚萌发、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胚发育指数(PF)、培养基均显著影响幼胚萌发与成苗.不同品种均随PF值的增大幼胚萌发率上升;‘黄河’杏在PF值为0.92时,萌发率最高,达61.90%;‘金太阳’杏在PF值为0.95时,萌发率最高,达71.00%.不同品种幼胚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不同,‘黄河’杏胚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IAA 0.1mg/L+GA 2.0mg/L,萌发率达55.67%;‘金太阳’杏胚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 0.5mg/L+IAA 0.1mg/L,萌发率达88.67%;‘黄河’杏继代培养在MS+6-BA 0.2 mg/L+IAA 0.5mg/L培养基上长势好,成苗率达75.00%;‘金太阳’杏继代培养在MS+6-BA 0.25 mg/L+IAA 0.1mg/L培养基上长势好,成苗率达44.44%;二种杏胚继代培养形成的嫩梢在1/3MS培养基上的生根率比MS及1/2 MS培养基上的生根率高.  相似文献   

2.
早熟葡萄早玫瑰胚珠离体培养成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葡萄品种早玫瑰为试材,研究葡萄胚珠离体培养与萌发和成苗率有关的影响因子,如胚切割方式、胚龄、春化处理时间、培养基种类与成分等.试验结果表明:将开花后60 d的鱼雷胚进行横切培养,在2~5 ℃条件下,60 d可以通过春化阶段;MS培养基添加IBA 0.2 mg/L、6-BA 0.02 mg/L胚萌发与成苗率最高,畸形苗最少.  相似文献   

3.
大败育型无核葡萄胚珠培养成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金星×郑州早红的杂交葡萄果穗在授粉后 60 d采回 ,取出胚珠接种在 1 /2 MS无激素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经1 2 0 d后转接到不同处理的培养基中促进胚萌发。试验结果表明 ,1 /2 MS培养基加 BA0 .2 mg/L结合低温处理 3 0 d的培养条件 ,胚萌发率和成苗率最高 ,所获植株占萌发胚的 86% ,占培养胚珠的 45 % ,据此作者讨论和提出了大败育型无核葡萄胚珠培养的成苗技术和培养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法国小麦和中国小麦杂交的后代和鸭茅状摩擦禾(父本)杂交,授粉1 d后用100 mg/L 2,4-D蘸穗处理,12~14 d取单倍体幼胚培养。结果表明,仅培养于1/2 MS培养基上,成苗率为78.01%;而根据幼胚的发育状态,先将发育较完善的幼胚直接接种在1/2 MS培养基上,将发育不良的幼胚先接种于1/2 MS+2 mg/L 2,4-D的培养基上进一步养育幼胚,3~4 d后再将其转入1/2 MS培养基中,此法的成苗率为93.22%,较前者的成苗率提高了15.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小麦×小黑麦杂种幼胚一步成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取小麦×小黑麦杂种F1幼胚作为供试材料,取12~14日龄的幼胚进行了一步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1)杂种幼胚在C17、N6和PM培养基上都能诱导直接成苗,其中以C17为基本培养基,同时添加2,4-D0.5 mg/L和KT 0.5 mg/L配比对一步成苗的效果最好,胚苗率达到了17.38%;(2)葡萄糖在小麦×小黑麦杂种幼胚培养中对幼胚一步萌发成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培养效果优于蔗糖;(3)在培养基中添加1.5 g/L活性炭有利于幼苗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宜春小麦单倍体胚分化成苗的培养基,获得稳定且高效的单倍体胚培养方法。【方法】分别使用8种不同配方培养基对春小麦单倍体胚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分化成苗,根据成苗率及生长情况筛选培养基。【结果】在不添加激素的1/2 MS培养基中春小麦单倍体胚成苗率最高(73.49%),在1/2MS+0.1 mg/L 2,4-D培养基中春小麦单倍体胚能够一步成苗,且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结论】1/2 MS培养基较B5培养基更适宜春小麦单倍体胚的分化成苗,2,4-D对于春小麦单倍体胚的根系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4-D>IAA,1/2 MS+0.1 mg/L 2,4-D培养基是春小麦单倍体胚分化成苗的适宜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以非洲菊花托为外植体进行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非洲菊体细胞胚发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 8 mg/L+KT 0.5 mg/L+NAA 0.5 mg/L+PIC 0.2 mg/L+TDZ 0.03 mg/L;以外植体初始培养时,先进行弱光照(400 lx)培养8 d,再置于强光照(2 500 lx)培养为宜,此条件下,体细胞胚再生率可达51.9%。外植体诱导培养40 d后开始有体细胞胚发生,50 d左右可达到发生高峰,体细胞胚的发生、发育是不同步的。将非洲菊成熟子叶胚转接于分化培养基:改良MS+KT 0.2 mg/L+IAA 0.2 mg/L,成苗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青钱柳离体胚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钱柳离体胚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对影响其萌发和成苗的4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侣(4℃)层积有利于青钱柳离体胚的萌发.基本培养基种类是影响青钱柳离体胚萌发和生长的关键因素,低温层积后的离体胚适宜培养基组合为改良MS+6-BA 1.0 mg/L+NAA0.5 mg/L、萌发率达97.5%,适宜成苗的培养基组合为改良MS+NAA0.5mg/L、成苗率达93.33%,而6-BA对离体胚成苗则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贵州优良地方品种毕节大蒜进行茎尖离体培养,结果表明:茎尖大小以0.2-0.5 mm,诱导其形成不定芽以B5 培养基(附加3 mg/L 6-BA、0.1 mg/L NAA、0.5 mg/L KT和3 mg/L腺嘌呤)的效果最佳,成苗率为60%左右;B5或MS培养基附加0.5 mg/L 6-BA和0.1 mg/L NAA的效果次之,其诱导茎尖成苗率分别为52%、47%.  相似文献   

10.
紫斑牡丹幼胚离体培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紫斑牡丹离体幼胚为试材,研究了胚龄分别为盛花后30 d、45 d6、0 d7、5 d的幼胚萌发率,选取萌发率高的盛花后75 d胚龄的种子于4℃下低温预处理,观察低温预处理对幼胚萌发的影响,并筛选较为适合的紫斑牡丹幼胚初代培养和增殖培养的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胚龄为盛花后75 d的种胚易萌发,萌发率为58.3%,经4℃低温预处理后萌发率可达到68.3%;诱导幼胚萌发与成苗的适宜培养基为MS(微量元素3/2)+1.0 mg.L-16-BA+0.2 mg.L-1IAA+20 g.L-1蔗糖+10 g.L-1葡萄糖+300 mg.L-1CH+0.1 g.L-1琼脂,萌发率和成苗率分别达到100%、98.3%;培养基MS+1.0 mg.L-16-BA+0.01 mg.L-1NAA+30 g.L-1蔗糖+0.1 g.L-1琼脂的增殖培养效果较好,增殖倍数可达5.7。  相似文献   

11.
手参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手参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技术条件和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近成熟的4月胚龄的种胚的萌发和成苗最具优势.PT培养基为手参胚萌发的最适培养基,在其中加入10%的马铃薯提取物可提高萌发率和成苗率,加1%的活性炭可对试管苗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在MS培养基中加入0.4 mg/L的6-BA和0.2 mg/L的NAA,试管苗茎尖的增殖效果最佳.生根培养时在MS培养基中加0.5 mg/L NAA和0.6 mg/L IBA的效果最好,加1%的活性炭有利于生根壮苗.  相似文献   

12.
以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在MS附加各种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进而诱导生根,建立了枸杞茎尖分生组织高效再生快繁体系.IAA 6-BA激素组合较IAA KT组合的直接萌发率和成苗率高.分别达94.0%,81.3%,最高组合为MS IAA 0.10 mg/L 6-BA 1.00 mg/L;MS IAA 0.50 mg/L 6-BA0.10 mg/L适于丛生芽的诱导及增殖,增殖倍数达7.5;1/2MS IAA 1.50 mg/L有利于生根,生根率最高达100%.  相似文献   

13.
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舞美''苹果种子繁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胚败育率高的苹果品种‘舞美’种子成苗率、缩短种子休眠时期、加速种子有性繁殖进程的种子繁殖体系,以‘舞美’自然授粉的果实和种子为试材,研究了胚龄(接种时期)、播前处理及培养基配比对‘舞美’杂种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果实成熟,种皮颜色由红色、红白色、红褐色至褐色转变;离体培养不同胚龄的种子,盛花后76 d,种皮红色,种子可萌发但生长畸形;96 d后,种皮红褐至褐色,有56.7%的萌发率和23.3%的直接成苗率,且添加1 mg/L GA3的H2培养基比未添加GA3的H1培养基(1/2MS 10 g/L蔗糖 9 g/L琼脂)可显著提高成苗率。盛花后130 d的饱满种子在H2培养基上离体培养萌发快,萌发率和直接成苗率分别达100%和97.6%,且显著高于未经层积处理和4℃层积处理20和30 d后直接播种在蛭石中的种子。因此,自盛花96 d后的杂种胚在H2培养基上培养,至胚苗移栽成活需4~5个月时间,种子直接成苗率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2个小麦品种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不同取胚方式、诱导培养基中不同2,4-D浓度、分化培养基中不同2,4-D浓度与KT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直接成苗/根率及再生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刮胚法的再生苗率最高、直接成苗/根率最低;在2个基因型条件下,2,4-D浓度在2 mg·L-1条件下,愈伤组织出愈率均最高;在分化培养基中,MS+2,4-D 2 mg·L-1+KT 2 mg·L-1其再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浓度激素、活性炭、低温及其处理方式和种皮等因素对打破杜梨种胚休眠促进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培养基上附加GA3和6-BA可以有效地促进去皮杜梨种胚的萌发,以6-BA的促进萌发作用优于GA3,其中分别以7.5 mg/L 6-BA和15.0 mg/L GA3促进萌发和成苗效果较好,但根系发育以附加GA3的培养基为好,易发生侧根.低温和去种皮处理均有利于种胚的萌发,且表现接种后低温预培养方式优于低温处理后再接种培养.活性炭有利于侧根的发生,以0.1%水平促进萌发成苗作用较好;IAA具有很好的促进生根的作用,平均生根率可达89.54%,且以IAA为2 mg/L时侧根条数较多.  相似文献   

16.
以‘李广杏’幼胚(盛花后30~40d)为试验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激素及其不同浓度组合对幼胚萌发和胚培苗继代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胚萌发的适宜培养基配方为MS+6-BA 0.5 mg/L+IAA0.2mg/L,在培养20d时萌发率达到100%,子叶生长健壮,叶片浓绿伸展;胚培苗继代增殖的适宜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mg/L+IAA 0.05mg/L,增殖系数达3.4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胚挽救技术创制抗寒无核葡萄新种质,为选育抗寒无核葡萄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抗寒欧美杂交无核葡萄品种‘Jupiter’和欧山杂种有核优系‘00-1-5’(‘玫瑰香’ב山葡萄黑龙江实生’)为父本,5个欧亚种无核品种‘Ruby Seedless’‘秦红1号’‘秦红2号’‘Crimson Seedless’和‘秦秀’为母本杂交,在各母本最佳胚珠取样时期取样,以固-液双相培养基MM3和ER分别作为胚发育培养基进行胚珠培养,比较不同母本和2种培养基对胚发育率、萌发率、成苗率及畸形苗率的影响;以WPM+0.2 mg?L-1 6-BA+0.1 mg?L-1 IAA固体培养基作为胚萌发培养基,获得胚挽救后代,经炼苗后移栽至田间;分别在2MS+0.2 mg?L-1 6-BA+0.1 mg?L-1 IAA培养基中添加0、1.0和1.6 mg?L-1 ZnSO4进行畸形苗转化正常苗培养,以筛选最适宜转化培养基;利用无核基因分子标记SCF27-2000对胚挽救后代进行无核性状分子检测。【结果】5个杂交组合的胚珠接种至MM3培养基的数量为2 158个,获得发育胚175个和胚挽救苗118株;接种至ER培养基的胚珠数为894个,获得发育胚74个和胚挽救苗58株。以‘00-1-5’为父本的2个杂交组合中,‘秦红2号’比‘秦秀’更适合作为母本,其杂种胚的发育率和成苗率最高,分别为17.04%和7.41%;以‘Jupiter’为父本的3个杂交组合中,‘Ruby Seedless’בJupiter’效果最好,胚发育率和成苗率分别为13.71%和10.67%,其次是‘秦红1号’בJupiter’,胚发育率和成苗率分别为14.39%和4.71%,而‘Crimson Seedless’בJupiter’胚发育率和成苗率最低,分别为9.55%和1.76%。接种至MM3培养基的胚珠,获得的胚发育率和成苗率均高于ER培养基。畸形苗率最高的是‘秦红1号’בJupiter’,而‘Ruby Seedless’בJupiter’未出现畸形苗,ER培养基比MM3培养基形成的畸形苗率高。‘秦红2号’ב00-1-5’组合畸形苗接种至2MS+1.6 mg?L-1 ZnSO4+0.2 mg?L-1 6-BA+0.1 mg?L-1 IAA转化培养基效果最好,转化率为40.00%。利用无核标记SCF27-2000对5个杂交组合176株杂种后代检测表明,159个株系拥有无核基因分子标记。【结论】‘Ruby Seedless’‘秦红1号’和‘秦红2号’适宜作为胚挽救育种的母本,而‘Crimson Seedless’和‘秦秀’不适合作为胚挽救育种的母本,培养基MM3比ER更适宜作为胚发育培养基,拥有无核基因分子标记的159株胚挽救苗为培育抗寒无核葡萄新品种提供了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法国小麦和中国小麦杂交的后代和鸭茅状摩擦禾(父本)杂交,授粉1d后用100mg/L2,4-D蘸穗处理,12-14d取单倍体幼胚培养。结果表明,仅培养于1/2MS培养基上,成苗率为78.01%;而根据幼胚的发育状态,先将发育较完善的幼胚直接接种在1/2MS培养基上,将发育不良的幼胚先接种于1/2MS+2mg/L2,4-D的培养基上进一步养育幼胚,3-4d后再将其转入1/2MS培养基中,此法的成苗率为93.22%,较前者的成苗率提高了15.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以陆地棉冀无2031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在MS中附加激素0.1mg/L IAA+0.1mg/L 2,4-D+0.1mg/L KT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选择疏松愈伤组织继代到附加0.1mg/L ZT的培养基中,经2~3个月的继代培养诱导出颗粒状疏松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在无激素、每升加2g谷氨酰胺和0.5g天门冬酰胺的胚性愈伤增殖萌发培养基上培养2个月左右,可陆续形成不同时期的体胚苗。对冀无2031不同时期的体细胞萌发后的体胚苗进行观察,发现了真叶畸形苗、子叶节生根胚、胚轴侧生根胚、腋芽丛生苗和以腋  相似文献   

20.
药用野生稻胚拯救后代YF2快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药用野生稻胚拯救后代的幼芽1~2 cm,经70%酒精消毒30 s,0.1%升汞摇动消毒8 min及无菌水洗3~5次后,将其放在诱导培养基MS+2,4-D 1.0~3.0 mg·L~(-1)+6-BA 0.1~0.5 mg·L~(-1)中培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31%;然后转入MS+IAA 1.0~3.0 mg·L~(-1)+6-BA 2.0~4.0 mg·L~(-1)+KT 1.0~2.0 mg·L~(-1)分化培养基中培养,成苗率为62%。成苗后转入1/2 MS+IAA 0.02~0.5 mg·L~(-1)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到99%。炼苗7 d后移栽到苗床,成活率达到90%。短期内可实现胚拯救后代YF2组培苗健康及快繁生长,为创制水稻新种质和研究抗病虫新基因克隆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