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西花蓟马对甘蓝、莴苣、芹菜、大蒜的喜好性不同,偏好甘蓝、莴苣,忌避芹菜、大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4种机械损伤寄主的挥发物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寄主在挥发物种类和成分上都存在巨大差异,甘蓝上共鉴别出12种化合物,其中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最高,为57.376%;莴苣上鉴别出13种化合物,2-甲基丁醇、角鲨烯含量最高,分别为18.993%、18.617%;芹菜上鉴别出8种化合物,月桂烯含量最高,为52.737%;大蒜上鉴别出19种化合物,大蒜素含量最高,为34.863%。4种寄主挥发物成分在种类及含量上的差异可能引起西花蓟马对其产生不同的偏好性。  相似文献   

2.
一、黄胸蓟马的危害及防治: 1.危害症状.黄胸蓟马主要危害晚香玉、兰花、水仙、金盏菊、唐菖蒲、金鱼草、百合、大丽花、小丽花、三叶草、菊花、月季、茉莉、玫瑰、狗牙花等多种花卉.成虫体长约1.1毫米,呈纺锤形,橙黄色或黑褐色.翅狭长,翅周有较长缨毛.  相似文献   

3.
斗南花卉蓟马种类及发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呈贡斗南地区5种花卉(康乃馨、玫瑰、满天星、百合、马蹄莲)上,采集制作蓟马标本384头,经室内鉴定,有蓟马种类6种,即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黄蓟马Thrips flavus,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和烟蓟马Thrips tabaci,记述了其主要鉴别特征。经统计分析,西花蓟马和花蓟马为该地区花卉上的优势种类。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斗南地区花卉周年均有蓟马危害,4~7月为发生高峰期,严重发生时,100%的田块都有蓟马的发生,8月以后随着气温降低,蓟马的发生危害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国家商务部发布《出口花卉技术指南》。本指南适用于以月季、香石竹、菊花、非洲菊、洋桔梗、红掌、百合、马蹄莲、郁金香、唐菖蒲等为主的鲜切花出口。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吊金钱(Ceropegia woodii)和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2种花卉挥发物的抑菌活性,首先利用顶端动态采集和GC/MS分析方法,检测其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在2种花卉挥发物中,莰烯、α-蒎烯和桉树脑3种萜烯化合物含量很高,其中莰烯在2种花卉挥发物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83%、14.91%,α-蒎烯分别为5.89%、31.06%,桉树脑分别为33.80%、0.45%。以唐菖蒲腐烂病、番茄早疫病、玉米附球菌叶斑病、洋葱黑曲霉病的病原菌为供试菌种,采用生长速率法对上述3种主要挥发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α-蒎烯、莰烯、桉树脑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综合对比表明,抑菌能力由大到小为:α-蒎烯桉树脑莰烯。因此,2种花卉可用于新型植物农药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番木瓜果实香气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对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的番木瓜果皮及果肉挥发物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番木瓜果皮与果肉香气中含有酯、醛、萜烯及烷烃等类化合物,果皮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乙酸正丁酯(38.81%),果肉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82.89%)。果皮挥发物中的酯类、萜烯和烷烃相对含量分别高于其在果肉挥发物中的含量。果肉挥发物中的醛类含量高于其在果皮挥发物中的含量,果肉挥发物中还检测到果皮挥发物中没有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7.
番木瓜果实香气的热脱附-气相色/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对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的番木瓜果皮及果肉挥发物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番木瓜果皮与果肉香气中舍有酯、醛、萜烯及烷烃等类化合物,果皮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乙酸正丁酯(38.81%),果肉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82.89%).果皮挥发物中的酯类、萜烯和烷烃相对含量分别高于其在果肉挥发物中的含量.果内挥发物中的醛类含量高于其在果皮挥发物中的含量,果肉挥发物中还检测到果皮挥发物中没有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8.
柑橘蓟马种类和种群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2月对建水县柑橘蓟马种类及种群季节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柑橘的蓟马有11种,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 intonsa)、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八节黄蓟马(T. flavidulus)、棕榈蓟马(T. palmi)、杜鹃蓟马(T. andrewsi)、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普通大蓟马(M. usitatus)、褐三鬃蓟马(Lefroyothrips lefroyi)、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不同柑橘品种上蓟马种类稍有不同,其中普通大蓟马(M. usitatus)仅在脐橙采集到,而花蓟马仅在椪柑上采集到。西花蓟马(F. occidentalis)是脐橙和椪柑的共有优势种种类,采集量分别占46.28%和48.46%,主要危害的种类还有黄胸蓟马(T. hawaiiensis)、杜鹃蓟马(T. andrewsi)和棕榈蓟马(T. palmi)。在椪柑发现一种捕食性蓟马长角蓟马属(Franklinothrips sp.)。文中提供了上述12种蓟马成虫的分类检索表。柑橘蓟马雌雄虫均有发生,而且雌虫明显多于雄虫,脐橙和椪柑各蓟马种类的雌雄虫数量变动情况不同。种群数量季节动态调查结果显示,脐橙蓟马数量明显多于椪柑的蓟马数量,蓟马种群出现两次高峰期,3-4月花期和幼果期及9-10月秋梢抽发期。  相似文献   

9.
云南草本观赏植物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先后开展过香石竹、非洲菊,百合,洋桔梗,澳大利亚花卉等花卉研究。近年来主要围绕香石竹,菊花,多肉植物,蕨类植物和苦苣苔属的观赏植物开展研究工作,具体主要开展:1、观赏蕨、多肉植物及苦苣苔科植物优异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研究;2、香石竹遗传特性研究及抗性相关基因发掘利用;3、香石竹、菊花新品种定向选育;4、香石竹、菊花、观赏蕨、多肉植物及苦苣苔科植物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蓟马在野外不同植被上的发生动态,了解不同蓟马的寄主偏好性。从4月中旬至11月中旬,每2周对杭州茅家埠多种植物花上的蓟马种类进行采集并在室内进行种类鉴定,并且对几种主要植物的几种蓟马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包括对金丝桃Hypericum chinese花上的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及黄蓟马T.flavus;一年篷Erigeron annuus花上的花蓟马、西花蓟马、小头蓟马Microcephalothrips sp;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花上的花蓟马、西花蓟马及黄胸蓟马及美人蕉Canna indica花上的花蓟马、黄胸蓟马、黄蓟马及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发生进行分析。调查发现蓟马种类分属6属16种,其中花蓟马、黄胸蓟马及黄蓟马是该地主要的蓟马种类。分析发现,金丝桃上花蓟马是优势种,其他几种只是偶尔发生,一年篷上优势种是小头蓟马并且发生量在开花的后期较多,即在整个7月,空心莲子草上蓟马的数量在开花的早期较多,从6月初至7月初,后期减少明显,主要是花蓟马和西花蓟马两种,美人蕉上主要的蓟马种类是黄蓟马和黄胸蓟马,在整个开花期,有3个发生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及11月上中旬,并且种群发生量大,最高时达到每花101.60±13.89头。同时花蓟马的数量也较高,最高时每花达12.60±4.35头,因此从上述的分析发现,花蓟马的适宜寄主范围广,除一年篷花上较少外,其他3种植物的花上都较多,这3种植物都可作为花蓟马的虫源地,黄蓟马和黄胸蓟马的主要适宜寄主为美人蕉花,西花蓟马则在空心莲子草上发生较多,而小头蓟马的适宜寄主则是一年篷。  相似文献   

11.
神农香菊花、茎和叶香气成分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神农香菊花、叶、茎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及比对分析,为研究和利用神农香菊独特的芳香性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静态顶空吸附结合直接热脱附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DTD-GC/MS)技术,对神农香菊花、叶、茎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及峰面积归一法对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及比对分析。【结果】神农香菊花朵中检测出的挥发物种类最多,共72种,其中同时存在于花、叶、茎香气中的挥发物有55种。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在花、茎、叶香气中均占到总挥发物成分的80%以上,其中侧柏酮含量最高(50%),其他含量大于1%的重要成分有樟脑、桉树脑、β-石竹烯和大根香叶烯等。神农香菊花朵释放的香气量最多,茎、叶次之。【结论】神农香菊香气主要由萜烯类化合物组成,其花、茎、叶香气组成相似,但各成分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明确刚刚羽化枣飞象(Pachyrhinus yasumatsui)成虫对不同枣树品种的偏好性,旨在为阐明枣飞象寄主定向的化学通讯机制和筛选抗性枣树品种提供基础数据。以5种枣树的枣芽、枣枝以及枣叶为植物材料,采用Y型管嗅觉仪和圆盘陷阱嗅觉仪测定枣飞象成虫对上述植物材料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Y型管嗅觉试验结果表明,在以空气为对照的条件下,枣飞象成虫对5种枣芽挥发物的选择率为69.0%~79.2%,5种枣芽挥发物对枣飞象成虫均有显著吸引作用(P<0.05),‘木枣'芽挥发物对成虫有极显著吸引作用(P<0.01)。枣飞象成虫选择5种枣叶味源臂的数量与空气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枣飞象成虫对5种枣枝挥发物的选择率为66.7%~75.0%,‘木枣'、‘酸枣'、‘狗头枣'和‘骏枣'的枣枝挥发物对成虫均有显著吸引作用(P<0.05)。圆盘陷阱嗅觉试验结果表明,枣飞象成虫对不同品种枣树芽和枣枝挥发物存在明显的选择性,枣飞象成虫对‘木枣'芽和枝的选择率均显著高于空气对照(P<0.05),雌虫对‘赞皇枣'和‘骏枣'芽和枝的选择率均和空气对照相差不大。综上,‘木枣'芽和枝条挥发物对枣飞象成虫吸引作用最强,‘木枣'对枣飞象的抗性最弱,‘赞皇枣'和‘骏枣'对枣飞象的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水蒸气蒸馏(SD)2种方法对驱蚊草的挥发物进行采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共分离、检测出化合物60余种,鉴定了其中的42种化合物。在这些化合物中,以萜烯和酯类为主,另有少量醇、醛、酮和醚类化合物。其中香茅醛、反式薄荷酮、香茅醇、甲酸香茅酯、荜澄茄油烯、β-波旁烯、表双环倍半水芹烯、β-古云烯等化合物的含量较高。香茅醛和香茅醇是有效的驱蚊成分。驱蚊草的挥发物和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的挥发物的组成成分和相对含量都比较相似。不同的是香叶天竺葵的挥发物中未检测到香茅醛。驱蚊草的挥发物与香茅草(Cymbopogon citratus)的挥发物的成分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14.
湖南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佳  张林  卢焰梅  张宏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800-13801,13804
于2008年对湖南省涟源市枫坪镇和杨市镇的7种蔬菜、5种花卉进行调查。经室内鉴定,发现了常见的9种蓟马,分属于2科4属。蓟马科(Thripidae)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2种:分别为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和花蓟马(F.intonsa);蓟马属(Thrips)5种,分别为黄蓟马(T.flavus)、八节黄蓟马(T.flavidulus)、黄胸蓟马(T.hawaiiensis)、烟蓟马(T.tabaci)、棕榈蓟马(T.palmi);小头蓟马属(Micro-cephalothrips)1种,为腹小头蓟马(M.abdominalis)。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简管蓟马属(Haplothrips)1种,为华简管蓟马(H.chinen-sis)。优势种为花蓟马(F.intonsa),在12种寄主植物上均有发现,比例为76.60%。在蔷薇和菊科杂草上,首次发现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比例分别为4.48%和5.56%。  相似文献   

15.
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对玉溪受蓟马危害严重的8种园林观花植物进行蓟马种类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8种寄主上共有7种蓟马,分别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a)]、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Karny)]、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八节黄蓟马[Thrips flavidulus (Bagnall)]、褐三鬃蓟马[Lefroyothrips lefroyi (Bagnall)]、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黄蓟马(Thrips flavidus Schrank),其中黄胸蓟马和西花蓟马为玉溪园林观花植物蓟马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黄瓜(品种'L–1')花挥发性化合物共81种,包括醇类、醛类、酯类等16大类,主要成分有叶醇、(S)–氧化芳樟醇、正己醛和乙酸癸酯等.应用自制"Y"形嗅觉仪测定了11种挥发性化合物不同梯度(10、102、103、104、105)稀释后对西花蓟马行为的影响,发现西花蓟马...  相似文献   

17.
松墨天牛对雪松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嗅觉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改进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健康雪松枝条精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利用嗅觉仪和触角电位(EAG)仪比较分析了松墨天牛成虫对健康雪松枝条挥发物的嗅觉反应和触角电位反应,及其对健康木挥发物的日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交配前雄虫对挥发物的敏感性较雌虫强,15日龄前雌、雄虫的EAG反应值随日龄的增加而升高,未交配天牛对健康木挥发物表现为正趋性,已交配天牛则表现为负趋性;雌虫12日龄和雄虫9日龄正趋性最强,说明不同日龄的松墨天牛成虫对雪松挥发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选择性。雌、雄天牛之间在EAG和嗅觉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两者对寄主挥发物的行为感受机制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茶树上蓟马种类并筛选防治蓟马的高效农药品种,为茶树蓟马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对云南农业大学茶园12个茶树品种上的蓟马种类进行调查,并评价3种常用农药对茶树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12个茶树品种上共采集蓟马706头,经鉴定,隶属2科4属6种,包括蓟马科3属5种,分别为三鬃蓟马属的褐三鬃蓟马,蓟马属的黄蓟马、黄胸蓟马、棕榈蓟马,大蓟马属的端大蓟马;管蓟马科1属1种,即简管蓟马属的华简管蓟马.茶树上褐三鬃蓟马和黄蓟马发生最严重,分别采集到195和183头,占蓟马总数的27.62%和25.92%;其中昌宁大叶种上蓟马发生最严重,共采集蓟马149头,占茶树蓟马总数的21.11%.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2.5%吡·高氮乳油和40%毒死蜱乳油3种农药对茶树蓟马均有一定的田间防治效果,药后7 d蓟马虫减退率和防效均达80.00%以上.[结论]茶树上的蓟马优势种为褐三鬃蓟马和黄蓟马,昌宁大叶种为蓟马偏好取食的茶树品种.微生物源生化农药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对茶树上蓟马的药效持久稳定,可作为今后防治茶树蓟马的首选农药.  相似文献   

19.
薇甘菊挥发物对薇甘菊颈盲蝽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薇甘菊挥发性成分中选取15种含量较多的化合物,通过室内嗅觉测试和野外诱捕试验,验证这些化合物对薇甘菊颈盲蝽成虫行为的影响.室内嗅觉测试表明,当香叶烯含量为0.01%时,能够明显引起薇甘菊颈盲蝽的嗅觉反应,雄成虫和雌成虫的正趋向反应率分别为(63.34±4.15%)和(50.00±5.00%).野外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含量为0.01%的香叶稀作诱芯诱捕到的虫数为(16.33±4.04)头,显著多于其它试验组.室内嗅觉测试与诱捕试验都表明,存在于薇甘菊挥发物中的香叶烯对薇甘菊颈盲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锈赭缘蝽臭腺分泌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态学功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锈赭缘蝽幼虫和成虫的臭腺分泌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锈赭缘蝽臭腺分泌物及4种单组分化合物对云南切梢小蠹的驱避作用。结果表明:锈赭缘蝽成虫臭腺分泌物中共检测出16种化合物,其中己醛和乙酸己酯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5.8%和16.78%,长链烷烃二十七烷的含量为14.92%;锈赭缘蝽幼虫臭腺分泌物中共检测出11种化合物,其中4-氧代-2-己烯醛的含量高达57.5%,2-己烯醛和2-辛烯醛的含量分别为8.43%和28.62%。锈赭缘蝽成虫和幼虫的臭腺分泌物对云南切梢小蠹均有显著的驱避作用,而且4种在臭腺分泌物中含量较高的单组分化合物对云南切梢小蠹也有显著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