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养猪业遭受了巨大损失.众多规模猪场和养殖户认为非洲猪瘟病毒难防,但是只要在复产前和生产管理过程中构建好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综合防控主要疫病,做好猪场内外环境监测,便可以有效阻断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因此,环境监测在防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以及制定防控措施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HSP环境关键点监测,...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防控,猪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门卫开始,改变猪场外围结构,增加各种消毒设备和防范措施,增强人员防非洲猪瘟岗哨等,形成外部"铜墙铁壁"的非洲猪瘟防控模式。即使这样,非洲猪瘟还是突破猪场最后一道防线,进入猪场内部深处,像暗哨一样潜伏起来,伺机而动。至此,猪场非洲猪瘟的防控趋势和防控策略发生改变,由外部严防死守阶段转为场内"拔牙"防控、带毒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猪复养技术推介会上获悉,针对稳定和恢复生猪生产的迫切需求,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联合大北农集团,基于对非洲猪瘟的科学认知,以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理念为理论基础,结合实践经验共同研究建立全流程复养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形成了"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制定了《规模化猪场复养技术要点》,指导猪场开展复养工作,该技术已在黑龙江大北农  相似文献   

4.
猪场进入高温季节后,总是伴随多种因高温高湿诱发的多发性疾病。猪场应特别注意猪群的便秘、猪群热应激、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生殖系统疾病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坚持"管重于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控"的原则。本文阐述了高温季节猪场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已进入关键阶段。介绍了非洲猪瘟防控的难点及影响因素,包括暂无有效疫苗、病毒潜伏期长、传播途径防不胜防、基础研究和控制技术尚不成熟、地方防控力量薄弱、防控措施还不系统和全面以及社会和猪场方面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对非洲猪瘟及其次生危害处理的综合研究,实行海关、区域、猪场或"安全防疫小单元" 3级防堵模式和分阶段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尚无针对非洲猪瘟的疫苗和对症药物。切断感染病毒途径,做好生物安全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最有效措施。从食物及饲料管控、猪场分区管理、人员及车辆管控、清洗消毒措施等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非洲猪瘟疫情下及后"非洲猪瘟"时代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非洲猪瘟"重大疫情防控阻击的严峻形势下,大、中、小型猪场及散养户必须要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重点在于构建严密的生物安全防范链、确保养殖全程不受致病原的攻击.本文重点交流非洲猪瘟下的生猪复养策略.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与猪的其他传染病(如猪口蹄疫、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圆环病毒病等)不同,其感染猪群死亡率国内报道极高,按照常规的消毒手段和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难以防控非洲猪瘟病毒的入侵,从而导致复养的成功率极低。本文根据猪场复养中的常见问题和一些易忽视细节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从环境、饲料、饮水、人员、空气、车辆等方面来思考如何提升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危害大、防控难,已是生猪养殖业的第一"冷血杀手",是规模猪场疫病防控和产能恢复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绍了非洲猪瘟的感染和传播特点,结合规模养殖场近年防控实践,指出可能导致非洲猪瘟防控失败的五种主要原因,提出在实践中落实好非洲猪瘟防控的六项关键措施,掌握技术要点,做好日常防疫和饲养管理,强化场区消杀,实行封闭式管理,全进全出,做好疾病排查、监测,严防死守,如此方能防患于未然,以期促进养殖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在生产中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正据农业农村部网站2018年10月22日报道,10月14日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一规模化猪场(生猪存栏19 938头)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这是我国大型规模化猪场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为统筹疫病防控和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规模化猪场和种猪场(以下简称"两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好生猪产业和市场供给的基础,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强规模化猪场和种  相似文献   

11.
中小散户大部分疫病防控意识淡薄,猪场硬件设施不完备及技术支撑匮乏,再加上猪场几乎没有生物安全防控意识,疫情暴发和传播风险很大。而非洲猪瘟的防控上仍无有效疫苗,只能依靠生物安全措施做好隔离和提升猪群整体健康度等措施。因此,在非洲猪瘟有效疫苗研发投入使用之前,为能帮助广大的中小型养猪场降低猪场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本文根据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情况,梳理了一些基本的防控策略,供广大的中小型养猪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在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占据重要地位。面对非洲猪瘟带来的猪肉市场严重失调的情况,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生猪复养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对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目前的现状以及重要地位的简要分析,总结复养过程存在的雷区和难点,对其复养步骤做出指导性的建议。再通过分析非洲猪瘟防控案例,明确了非洲猪瘟的可防可控性。为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提供了可行性的防控技巧,提高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复养的成功率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非洲猪瘟多发,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给规模化猪场带来了巨大压力。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猪场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风险。本文通过汲取国内外猪场在生物安全上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基于非洲猪瘟防控的生物安全措施,为规模化猪场的非洲猪瘟防控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自从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给养猪业带来沉重的灾难,尤其影响我国的肉食安全供应问题。如何在非洲猪瘟疫情暴发的背景下做好生猪的复养工作已经成为养殖户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复产的疫病防控措施,希望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1生物隔离在非洲猪瘟防控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好传染源能够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做好易感动物的保护工作。在猪群转移的过程中,有效的管理能够切断传播途径,并且配合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5.
和现代化密闭式猪场相比,传统猪场普遍存在设计落后、基础设施陈旧落伍、生物安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非洲猪瘟防控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规模化传统猪场应以“分清等级、划清界限、量化风险”为指导思想,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严格落实好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做好人、物、车、苍蝇蚊虫及猪场环境等方面的管控,才有可能打赢非洲猪瘟防控这场持久战。文章就规模化传统猪场在非洲猪瘟防控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提出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议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养猪场,荣昌集团结合当地猪场生产与疫病防控实际,通过在各生产单元设置物理屏障和缓冲区,完善饲料及原料、人员标识、种源标识、养殖场畜禽标识等的可追溯管理,升级对各生产单元的基础防疫条件和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开展无非洲猪瘟小区生物安全屏障的建立与维护工作,进一步加快无非洲猪瘟小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发生至今,已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文章从病原的认识、构建四道防线、到适宜消毒剂的选择、非洲猪瘟防控制度的执行和严堵防控漏洞这5个方面介绍了当前规模猪场应对非洲猪瘟的主要防控措施,以期为我国规模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实施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猪场疫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猪场爆发重大疫病或外来疫病的风险,这已经是国内外规模化猪场广泛认可的经济有效的猪场疫病防控手段。当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疫情频发,个别规模化猪场也未能幸免,这是对我国养猪业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严峻考验,同时暴露了我国规模化猪场在生物安全管理上的欠缺和漏洞。笔者就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一般性措施及健全针对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疫管理进行阐述,希望能为规模化猪场防控非洲猪瘟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加强生物安全管控是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措施,保证运猪车辆安全是猪场生物安全管控最重要的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被污染的车辆和人员是非洲猪瘟病毒传播、扩散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做好运猪车辆的洗消烘干工作,能够有效切断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2019年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完善生猪运输工具清洗消毒设施设  相似文献   

20.
郝晓慧 《兽医导刊》2019,(4):102-102
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疫病,为了切实保证猪群的健康生长、保证养殖者的经济利益,猪场应重视非洲猪瘟的预防工作,持续提高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意识,有效降低猪群死亡风险。本文从非洲猪瘟的特点、传播途径入手,提出了几点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猪瘟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