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种壳斗科树种苗木物候及其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壳斗科的大叶青冈、小叶青冈、榄叶石栎的种子采集、处理,种子千粒重,优良度及育苗方法进行了观测试验,对其苗木物侯、根系生长及苗高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刘胜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清及李晓东等,在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沙州村石门考察时,发现约3000亩小叶青冈野生群落,并现场进行了鉴定和勘测。群落中胸径在50厘米以上的小叶青冈有近百株,胸径最大可达90多厘米。小叶青冈,当地叫绸子树,属壳斗科青冈属,是常绿乔木,多生于海拔760米~  相似文献   

3.
对浙江省龙泉市营造3~4年生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福建青冈C.chungii和小叶青冈C.myrsinifolia的58个家系子代幼苗进行生长性状测定,分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生长性状间相关性,并对其进行早期选择。结果表明,不同青冈及其家系间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各家系4年生幼苗多数生长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0.05水平),且树高和当年抽梢高存在显著的表型相关,其中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初步筛选出13个生长较优的青冈家系,分别为宁赤3,宁赤2,宁赤4,宁赤10,福赤8,宁赤6,庆小11,宁赤7,庆小9,福赤7,龙小6,庆小1和福赤5。多数为赤皮青冈家系,表明赤皮青冈早期生长优于小叶青冈和福建青冈。4年生的生长性状测定表明,生长性状的早期选择存在较明显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唐棣(Amelanchier sinica)种子为材料,通过室内萌发试验对唐棣种子的休眠机制与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到其种子最佳处理方法,为唐棣的有性繁殖及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为其进一步的园林应用和果实开发提供材料支持。结果显示:唐棣种子具有深度生理休眠特性,GA3预处理并不能够显著提高其种子萌发率,且种子至少3个月的低温沙藏才能解除休眠;其种皮透水性良好,吸水速率随温度升高加快,最终吸水率在55%~69%之间,不具有物理休眠特性;种子内部含有水溶性和脂溶性萌发抑制物,具有化学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5.
马蔺是一种抗逆性非常强的园林植物,由于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很低。其休眠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种皮胚乳的机械阻碍。②种子含水量。③种子中存在抑制物。④种子需要后熟等。针对其休眠特性,提高其萌发率方法有:①切除部分胚乳法。②碾压处理法。③电离辐射处理。④化学物质处理。⑤激素处理。⑥变温处理。⑦低温层积处理等。但是,多种处理方法的配合使用对破除马蔺种子休眠以及提高其萌发率有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3个试验点3 a生小叶青冈生长和形质性状家系遗传变异和遗传稳定性,为不同区域和立地筛选出速生优质小叶青冈家系,本研究基于2019年在浙江建德、江西分宜和安远营建的小叶青冈优树家系测定林材料,分析其家系遗传变异规律及家系与地点的互作,开展速生优质家系选择。结果显示:3 a生小叶青冈幼林平均树高、地径和冠幅分别为2.18 m、3.02 cm和1.05 m,不同家系间的生长和形质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树高、地径、冠幅、最长侧枝长度和基径等性状的家系遗传力较高(0.36~0.71),受中等至偏强的家系遗传控制,而单株遗传力估算值相对较低。性状相关研究发现,树高和地径生长突出的家系,冠幅相应较大,侧枝多且粗。立地环境对家系树干通直度影响较小,但地径、冠幅和最长侧枝长度却存在显著的家系与立地互作效应。基于不同家系树高和地径BLUP的估算值,3个试验点共初选出12个早期速生的优良家系,但没有在3个试验点均入选的优良家系。结果表明:小叶青冈家系生长与形质性状具有较强的变异性,且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家系的生长不仅受遗传控制,还受遗传和环境互作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同一生境范围内的大量数据,对比2个青冈属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生境异质性和密度制约效应的作用机制及种间差异,为进一步揭示群落构建规则在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 hm~2大样地,选择群落优势种群中数量最多、分布广泛、形态相似且同属的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剔除高度聚集的根蘖株个体后,将2个种分为小树(1 cm≤DBH10 cm)、中树(10 cm≤DBH20 cm)和大树(DBH≥20 cm),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以及4个点格局零模型(完全空间随机模型、异质泊松模型、先决条件模型和随机标签模型),分析生境异质性在0~150 m尺度上和密度制约在0~30 m尺度上对树木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生境异质性在r20 m尺度上明显促进了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聚集分布,但小叶青冈在112~150 m尺度上对生境异质性的作用不敏感;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相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在1~150 m尺度上关联强度g_(12)(r)≈1,主要表现为无关联或负关联,但在1 m距离内,2个树种在小树、中树阶段倾向于相互聚集,大树阶段不能共存;密度制约的自疏效应在0~30 m尺度上均未表现,距离制约仅在多脉青冈小树阶段有轻度表现,但在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的小树到中树阶段,均在0~10 m尺度表现出明显的密度制约稀疏效应;多脉青冈与小叶青冈大树均在1 m距离内对同种小树和中树表现出庇护作用,大树在1~10 m距离内导致了同种小树稀疏,此外,小树、中树的分布格局在0~30 m尺度上与同种大树多为无关联。【结论】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种群内,密度制约的自疏效应、稀疏效应和距离制约效应的作用机制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多脉青冈小树倾向于远离大树,而小叶青冈小树在小尺度上轻度聚集在大树周围。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小尺度上能较好地共存,在中大尺度上,生境异质性是2个树种在样地中大量共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木棉在热带雨林的湿润气候和极端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环境下均能生长、开花结实良好,其果实特性和种子萌发对干旱的响应是否存在差异值得研究。对干热河谷(元江)、湿热地区(西双版纳)和干旱地区(临沧)木棉果实特性进行调查和种子萌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随PEG浓度增加,不同种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在0~0.2 g/L浓度下临沧种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干热河谷和版纳高,当浓度大于0.2 g/L时,种子萌发率大小为干热河谷临沧版纳种源,且当浓度为0.3 g/L时,版纳种子不能萌发;2)临沧和干热河谷种子在土壤含水量大于10%时能萌发,而版纳需土壤含水量大于15%时才能萌发,表明临沧和干热河谷种子较版纳抗旱,版纳种子在土壤含水量为40%时萌发率最大,且在60%的土壤含水量时仍有7%的种子萌发,体现其更能适应湿润环境。  相似文献   

9.
对甘肃白龙江林区生长的濒危植物大果青杄种子的形态和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和不同年龄的大果青杄种子千粒质量、空壳率、含水量、生活力、长、宽及直径等差异显著。不同年龄树木种子形态和部分萌发指标之间存在多样性;而且树木年龄越大,空壳率随之减少,生活力减少的幅度更大。在常温(20℃)下,经蒸馏水浸种,浓硫酸催芽的种子的发芽率为0;而42年的大果青杄种子经200mg L-1赤霉素(GA 3)处理24h后,在14d内发芽率达到70%,且发芽整齐。大果青杄种子的休眠属综合休眠,且种皮透性并不是导致大果青杄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再干燥脱水贮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再干燥是可行的,干燥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和平均发芽时间没有明显变化;但在5℃条件下再干燥是不可行的,干燥后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平均发芽时间明显延长。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在室温条件下再干燥处理后贮藏16个月内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变化,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延长。已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再干燥贮藏后使用KT、GA3和乙烯利处理对种子的萌发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枫杨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其打破休眠的方法,以枫杨成熟种子为材料,对种子透水性、种子浸提物的生物抑制作用、种子催芽处理效果以及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枫杨种子种皮透水性良好,种子浸提液中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抑制物质的存在是造成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直接埋藏和混雪后埋藏解除枫杨种子休眠的效果不理想;低温层积解除种子休眠效果较好,层积时间达到120d时种子萌发率可以达到89%。温度显著影响枫杨种子的萌发,25℃的恒温条件下种子萌发能力显著高于其它温度条件。结论:枫杨种子不存在物理休眠,属于生理休眠类型,种子需要低温层积处理120d打破休眠,解除休眠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是25℃。  相似文献   

12.
2020年,以浙江省景宁草鱼塘林场营造的珍贵树种混交林分中10~12年生的红豆树和小叶青冈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不同林分密度(800、1600、2500、3300株·hm-2)下叶片的形态变化、比叶重和生理变化等。结果表明:红豆树叶片性状在低于2500株·hm-2的密度条件下,变化不显著;而在密度3300株·hm-2条件下,叶片的面积、重量、厚度均变小,显著阻碍生长;小叶青冈叶片性状与伴生树种季节性变换相适应,整体受林分密度影响不显著。不同密度条件下红豆树与小叶青冈幼树叶片生理生化指标表现存在差异,适宜在1600~2500株·hm-2林分密度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中泰南五味子种子的休眠机理,以原产地新鲜的中泰南五味子的种子为材料,采用萌发法、称重法、生物鉴定法和形态解剖法对中泰南五味子种子萌发进程、吸水过程、萌发抑制物和胚的发育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泰南五味子种子萌发缓慢,新鲜种子在25℃恒温培养箱中需43d才开始萌发,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种子吸水过程相对缓慢,呈"S"型曲线,能用Logistic曲线较好地拟合,吸水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0-2h为急剧吸水期,净吸水量0.65g/h;2-24h为快速吸水期,净吸水量0.11-0.18g/h;24-96h为缓慢吸水期,净吸水量0.02-0.10g/h;96h以后为种子吸水停滞期,净吸水量小于0.02g/h,其种子吸水量接近饱和,表明中泰南五味子不存在由于种皮透水性差而引起的休眠;其果肉、种皮的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果肉的抑制作用最强,萌发抑制物的存在是导致种子休眠的一个原因;果实成熟时种胚发育不完整,处于球形胚阶段,25℃下培养35d可完成胚的形态后熟过程,形态的胚休眠是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认为中泰南五味子种子休眠类型为综合性休眠。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天童小叶青冈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浙江天童地区不同生境中的小叶青冈种群的结构特征和更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小叶青冈在乔木层中平均重要值达38.6%,常与杨梅叶蚊母树、木荷、米槠、交让木混生;其蓄积量占群落总蓄积量的56.4%;②小叶青冈种群结构呈现不规则的逆J型结构,存在明显的低龄缺损的间歇型种群,但种群仍将维持相对稳定的阶段;③小叶青冈种群可通过种子和无性系进行更新,在不同生境中,其更新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5.
小红柳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等地的沙丘边缘和丘间低地,是浑善达克沙地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其天然更新主要以有性生殖为主,通常出苗率较高,但次年幼苗保存率极低。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小红柳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当土壤含水量为16%时,种子萌发率最高,在3%的土壤含水量下,种子将不能萌发;(2)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在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下,萌发率显著降低(P0.01),当温度45℃时种子活力丧失;(3)光照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制约或促进作用;(4)适宜其出苗的沙埋厚度为0~0.1 cm,随着沙埋厚度的增加,出苗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当沙埋厚度0.4cm时,种子可萌发但幼苗不能冲破土壤表层;(5)小红柳种子无休眠期,寿命为51 d左右,可供其萌发的时间较短。通过本研究,可以明确该植物在萌发阶段对沙地环境因子的需求,为后续探讨其在沙地环境中种群更新困难的原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引种的46株元宝枫的果实为研究材料,对其果实的9个性状变异和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果实性状的株间变异较株内变异显著;(2)果实各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空壳比率、果实厚度、种子千粒重、果实千粒重、着生痕长度、种子厚度、果实宽度、带翅果实长度、果实长度;(3)果实千粒重与种子千粒重呈高度正相关,与果实宽度、种子厚度、果实厚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带翅果实长度、着生痕长度及果实长度呈低度正相关。种子千粒重除了与果实千粒重呈高度正相关外,还和带翅果实长度、种子厚度、果实厚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且和果实宽度呈低度正相关。以此评选出引种地果实性状优良、产量高的元宝枫单株。  相似文献   

17.
以野生花卉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Linn)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广布野豌豆的种子长约2mm,扁圆球形,种皮黑褐色,千粒重为8.524g,属于小粒种子;其种子的休眠是由硬实性引起的,属于强迫休眠,破除休眠可采用浓硫酸处理,以酸蚀30min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91%、70%、18.85;其最适发芽温度为20~30℃;光照对其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三清山高海拔栎林中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补充营养、产卵刻槽、排粪孔、羽化孔等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云斑白条天牛成虫与幼虫的主要寄主均为小叶青冈和多脉青冈。成虫啃食1~2 a生的枝皮补充营养。同一受害植株,树干阳面受害重。受害树木胸径集中在14~31 cm范围内。虫害部位主要分布在树干4 m以下区域。统计分析表明小叶青冈受害株产卵刻槽数与胸径呈负线性相关,羽化孔、产卵刻槽高度与胸径呈正线性相关;幼虫活动区间(羽化孔与产卵刻槽的高度差)与胸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毛果含笑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休眠的破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果含笑为分布于云南的珍贵绿化观赏树种,其种子具有休眠习性。为解决毛果含笑种子的有效繁殖问题,从种子的形态结构,种皮的透水性、种子中的萌发抑制物质测定,种子的生活力测定及其种子萌发试验等方面,对毛果含笑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胚发育不完全和种子所含的萌发抑制物质是导致毛果含笑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毛果含笑种皮具有较好的透水性,与其休眠的关系不大,由此可认为毛果含笑种子的休眠类型为形态生理休眠;用蒸馏水浸泡或赤霉素液浸泡种子均可有效破除毛果含笑种子休眠,促进其萌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珍稀濒危植物金丝李种子的萌发特性和幼苗适宜生长条件,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金丝李的致危因素,为其保护、引种驯化和高效种苗繁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从温度、光照、水分、基质、埋深和不同种群等可能影响其萌发的生态因子和种皮、种子质量等生物学特征研究其萌发特性,探讨金丝李种子萌发条件,推测其濒危机制。【结果】金丝李种子萌发缓慢且极不整齐;带内果皮和去种皮均会延缓种子的萌发,但对萌发率无影响,种皮对其萌发不存在抑制作用;25、32℃和室温条件下种子能萌发,32℃下能明显加快其萌发进程和生长速度,而18和37℃下种子均不萌发;种子在持续光照、持续黑暗、周期性光照条件下均能萌发,周期性光照下萌发速度最快、最整齐,但3种光条件下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其为光中性种子;播种在河沙和泥炭土基质里的萌发率最高,在黏质壤土或石山土里萌发缓慢且萌发率较低,在泥炭土和蛭石基质里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均较好;40%~60%含水量的石山土较适宜萌发,80%含水量下萌发时滞较长,而20%含水量下种子不能萌发;播种在相同深度下时,以河沙为基质相比以石山土为基质,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较高,且随着埋深增加,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降低,以河沙为基质埋深0.5 cm的处理萌发速度最快、最整齐;在弄岗、安宁和胡润种群的种子中,胡润种群的萌发率最低,萌发速度最慢,弄岗种群的幼苗较细长,胡润种群幼苗较粗矮且根系较发达;4 g、4~5 g和5 g 3个质量级种子的萌发参数和幼苗生长量大多差异不显著,种子质量对金丝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已萌发的种子被摘除芽和根后再次播种,仍能萌发,其具有再生能力。【结论】金丝李种子存在休眠,萌发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对基质通气透水性反应敏感,其种子的再生能力可防止种子成苗失败,加强它的生存能力,但其萌发及幼苗生长缓慢,不利于种群空间资源的迅速占据,加上种子萌发对土壤透气和水分要求较高可能是导致其种群衰落,成为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