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肥和花期渍水胁迫对油菜产量及其形成影响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渍害是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中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本研究旨在定量分析不同氮肥水平油菜花期渍水胁迫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油菜生产中渍水胁迫的灾害评估与预测预警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2016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部试验农场进行,以宁油18和宁杂19为试验材料,在盆栽和池栽试验条件下模拟花期渍水,比较分析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渍水时间对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其中,盆栽设置4个渍水持续时间(0、3、6、9 d)、2个施肥处理(包括无施肥(N0)和施肥组(N1)两个水平,N1施肥条件为:N 0.018 kg·m-2、P2O5 0.012 kg·m-2、K2O 0.018 kg·m-2和硼砂0.0015 kg·m-2);池栽设置3个渍水持续时间(0、3、6 d)、2个施肥处理(同盆栽)。【结果】(1)在盆栽条件下,无施肥处理花期渍水3 d后,上述两品种单株产量和单株角果数显著减少,千粒重和角果粒数则大部分在渍水6 d甚至9 d才显著减少;施肥处理的上述两品种单株产量和单株角果数对渍水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宁油18花期渍水3 d后单株产量显著下降,而宁杂19花期渍水6 d单株产量才开始显著下降。在池栽条件下,无施肥处理花期渍水6 d后宁油18单株产量显著减少,而宁杂19花期渍水3 d的后单株产量显著减少;施肥处理花期渍水6 d后上述两品种单株产量均显著减少。油菜籽粒产量、籽粒产量结构、收获指数均随花期渍水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其中单株角果数对花期渍水处理最敏感;(2)混合线性模型分析表明,花期渍水时间每增加1 d,收获指数下降0.008,单株角果数下降14.71,每角果粒数降低0.29,千粒重下降0.04 g,单株产量减少1.52 g/plant;从渍水时间与施肥的交互关系看,渍水3 d时,渍水与施肥的交互作用能显著提高产量3.17 g/plant,显著提高单株角果数39.16,能够缓解产量损失;当渍水6 d时,渍水与施肥交互作用有减少产量2.29 g/plant趋势,对产量结构也无显著影响;当渍水9 d时,渍水与施肥交互作用显著降低产量4.78 g/plant,加重产量损失。【结论】花期渍水胁迫明显减少油菜产量和产量结构,其中宁油18比宁杂19更敏感,盆栽比池栽更敏感,单株角果数比角粒数和千粒重更敏感。模型量化表明,短时间渍水胁迫下,施肥能够缓解渍水胁迫对产量、收获指数和角果数的负效应,随着渍水时间延长,施肥缓解渍水胁迫负效应的能力减弱,当渍水达到9 d时,无施肥和施肥处理下渍水对产量、收获指数和角果数的影响较一致;花期渍水时间每增加1 d,收获指数下降、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均明显减少,在施肥条件下渍水3 d时,渍水对油菜的伤害程度较小,但渍水6 d和9 d时,施肥对渍水影响的缓解效果降低。在正常水分管理下,施肥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及产量结构,但是随着渍水时间增加,施肥缓解渍水对产量的影响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个油菜品种在初花期进行淹水处理,在收获期测定各品种的产量及株高、根长、分枝数、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等性状,同时检测菜籽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芥酸和硫苷的含量,考察淹水胁迫对油菜产量性状以及油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初花期遭受渍害,会严重影响产量,20个品种平均产量下降21%。品种间耐渍性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品种的耐渍性不同,对产量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渍害主要是通过影响油菜的角果数来影响产量,并导致油菜产油量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升高。淹水胁迫后,株高、主花序长度、主根长都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分枝高度升高。油菜的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单株角果数均极显著下降,而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没有变化。淹水胁迫使油菜的芥酸、硫苷含量增加,从而影响油菜品质。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春季3—4月平均总降水量高于200 mm,因土壤水分过多,田间湿度大,导致油菜在生长关键时期易受渍涝危害,严重影响油菜产量。田间小区模拟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花荚期渍水胁迫环境,以研究外源脱落酸(ABA)对受渍油菜生长、生理及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受渍后,根系生长受阻,根质量远小于对照,油菜叶片叶绿素SPAD值迅速降低,丙二醛含量急剧增加。渍后喷施脱落酸,根系生长有所恢复,根质量增加,植株死亡数减少;油菜叶片叶绿素SPAD值恢复至正常水平,丙二醛含量降低;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等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渍后喷施脱落酸,渍10 d处理与渍15 d处理的根质量渍害指数分别降至0.23、0.288,产量渍害指数分别降至0.11、0.20。  相似文献   

4.
花期渍水胁迫对冬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宇  蒋跃林 《农学学报》2014,4(10):24-27
为研究花期渍水胁迫对冬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浙品四号’甘蓝型早中熟良种油菜为材料,在花期对冬油菜进行不同时间尺度的水分控制处理.结果表明:短时间渍水胁迫可以促进油菜株高的生长,长时间渍水胁迫会使油菜株高的生长受到抑制.花期持续渍水胁迫,影响油菜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与有效角果数的形成.以产量为指标,油菜花期短时间水分控制对有油菜单株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渍水时间的延长,单株产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直播甘蓝型油菜(华油杂9号)盛花期至荚果期对渍水胁迫的反应及渍后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渍水使油菜植株根系生长受阻,根重远小于对照,植株下部黄叶增多、衰老加速;油菜功能叶片叶绿素SPAD值逐渐降低,MDA含量增加;根系活力下降;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降低。渍水胁迫解除后喷施脱落酸、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硼酸可有效改善渍害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增加根重;各喷施调控剂处理均使叶片叶绿素SPAD值缓慢回升;芸薹素内酯、脱落酸、胺鲜酯、硼肥及磷酸二氢钾可有效减缓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丙二醛含量;胺鲜酯、复硝酚钠、磷酸二氢钾及脱落酸有助于根系活力的恢复;复硝酚钠、脱落酸、磷酸二氢钾+硼酸可有效提高单株产量,减缓渍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麦不同受渍时期的土壤氧含量变化特征,构建基于土壤氧含量的小麦受渍指标,为准确及时鉴别小麦受渍程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小麦耐渍品种扬麦11与不耐渍品种郑麦7698,采用盆栽试验,分别在拔节—开花、开花—成熟2个时期进行渍水试验,设持续渍水0(CK)、5、12和20 d共4个处理,通过测定土壤氧含量和小麦产量,分析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冬小麦低氧胁迫受渍持续时长与产量的关系,筛选出以土壤氧含量为特征值的小麦受渍指标。【结果】土壤氧含量随着时间及生育期的推移逐渐降低,其高低起伏与自然降雨密切相关;拔节—开花时期受渍土壤氧含量减少量大于开花—成熟时期。CK的土壤氧含量随着生育期变化,在播种至拔节期以前主要保持在20 mg/L以上;从拔节期至灌浆期降至10 mg/L左右;灌浆期以后在10 mg/L以下。渍水处理阶段,2个生育时期小麦土壤氧含量低于5 mg/L;确定在4月下旬以前,可用土壤氧含量作为小麦受渍指标,受渍土壤氧含量的受渍阈值为5 mg/L。扬麦11和郑麦7698的产量与受渍处理天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管品种是否耐渍,渍害持续时间越长,对小麦产量影响越大。生育前期土壤相对水含量对土壤氧含量影响较大,渍水下的土壤相对水含量使土壤氧含量维持在5 mg/L以下,而在生育后期,相对水含量对土壤氧含量影响不明显。分析小麦产量与土壤氧含量低于5 mg/L持续时长的关系,得出基于土壤氧含量的小麦受渍害指标标准,即在拔节—开花时期,扬麦11土壤氧气含量低于5 mg/L分别持续7、17和25 d以上时,郑麦7698分别持续8、18和24 d以上,认定小麦受轻度、中度、重度渍害影响;扬麦11与郑麦7698在开花—成熟时期持续11、18和27 d以上,认定小麦受轻度、中度、重度渍害影响。【结论】以小麦受渍时土壤氧含量的变化特征作为渍害判别标准符合江汉平原小麦种植实际生产现状,确定在4月下旬以前,可用土壤氧含量作为小麦渍害受渍指标,受渍土壤氧含量的阈值为5 mg/L。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不同生育期渍害胁迫对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郑芝13和郑98N09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初花期和盛花期不同渍水时长对芝麻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1)渍害延缓芝麻生长发育,使芝麻叶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品种间差异显著,渍水时间越长,影响越大。(2)渍害抑制芝麻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使干物质向茎杆中转运比例增大,减少了向生殖器官的转运,容易形成秕籽,降低产量。(3)同一时期渍水时间越长,对芝麻产量构成的影响越大。渍水处理后,产量的降低主要是因为单株蒴数的降低引起的。不耐湿型品种郑芝13的受渍害影响程度均大于耐湿型品种郑98N09。【结论】渍害影响芝麻的正常生长发育,渍害时间越长,影响越大,耐渍性品种较普通品种在遭受渍害时生长更好。  相似文献   

8.
以油菜川油36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苗期进行0 d、3 d、6 d和9 d渍水胁迫处理,然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分析苗期渍水胁迫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渍水胁迫后,苗期以根生长受影响最大,成熟期以二次分枝受抑制最大;渍水3 d和6 d处理条件下,渍水胁迫解除后植株能较快恢复生长;当渍水时间从3 d延长至9 d时,油菜减产3.44%~21.69%,与产量关联最大的经济性状指标为千粒质量;渍水胁迫对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含油量的相对受害率最大;渍水3 d对油菜产量和品质影响不显著,渍水6 d、9 d对油菜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渍害是影响黑芝麻生长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鉴定黑芝麻种质资源苗期耐渍性,确定可靠的评价指标,为耐渍黑芝麻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2份黑芝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设置苗期渍水7 d处理,测定存活率、株高和根长等7个苗期指标,计算各指标的耐渍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将不同黑芝麻种质资源进行耐渍性综合评价及指标筛选。【结果】主成分分析法将7个指标简化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能够包含全部信息的79.25%;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耐渍性综合评价值,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将52份黑芝麻品种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高度耐渍品种共5份,第二类为中度耐渍品种共39份,第三类为渍害敏感品种共8份。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根长、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为综合评价值的主要影响因子,且各指标间也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芝麻苗期耐渍性预测模型,并从7个鉴定指标中筛选出株高、根长、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4个关键指标。【结论】都昌黑芝麻、鄱阳黑芝麻、多蒴黑芝麻、星子黑芝麻和17-50为高度耐渍品种。株高、根长、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追施印度梨形孢菌(Pirformaspore indica)对渍害的预防和补救作用。试验设5个处理,A为渍前苗期施加印度梨形孢菌;B为渍前初花期施入印度梨形孢菌;C为渍后结荚期施入印度梨形孢菌;D为渍水不施加印度梨形孢菌(CK),以上各处理均在油菜盛花期进行15 d渍水处理,E为不加印度梨形孢且不渍水的正常管理组。结果表明,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期追施印度梨形孢菌对渍害油菜产量的恢复和抗渍性具有显著影响,以渍后结荚期追施印度梨形孢菌的效果最佳,产量为137.9 kg/667 m2,较正常管理组减产22.3%,较CK组弥补产量损失101.9%,每667 m2约增收556.8元。  相似文献   

11.
研究干旱胁迫下初花期油菜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为油菜耐旱机制研究和耐旱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30个油菜品种(品系)为材料,研究初花期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油菜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质量、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菜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单株产量显著减小,而千粒质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角果长度、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单株产量的耐旱系数与耐旱性综合评价值呈极显著相关,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耐旱性鉴定的辅助指标。以耐旱性综合评价值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30个品种(品系)划分为耐旱型、较耐旱型、不耐旱型3种类型,其中耐旱型品种为丰油730、阳光2009、浔油8号。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测筒分别进行华油杂668号油菜蕾薹期、开花期、角果期多个受渍日数水平的渍害试验,观测油菜收获期一次分枝数、有效角果数、无效角果数、千粒质量等产量要素和测筒单产,分析不同生育期渍害下油菜产量结构的形成特点。结果表明,主要生育期相对湿害指数(RIR)表现为:蕾薹期一次分枝(RIR_b)有效角果率(RIR_r)千粒质量(RIR_w),开花期RIR_rRIR_wRIR_b,角果期RIR_wRIR_rRIR_b。单产的渍害敏感系数差异为开花期(0.41)角果期(0.34)蕾薹期(0.25)。根据各生育期充分受渍时间与产量回归方程,以Ry=90%、80%、70%为区间点,划分了油菜轻度、中度、较重、严重渍害4个等级,并提出以期望损失20%为标准,油菜蕾薹期、开花期、角果期应分别在受渍9、5、6 d内排渍降湿。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DH系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型油菜DH系群体为材料,连续3 a在不同环境下,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表型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影响产量及构成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2.24%,其次为单株生物量,为20.16%,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88%;单株产量与大多数相关性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与千粒重和单株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达到0.8以上,表明了生物量和千粒重对于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千粒重和一次有效分枝数皆与角果粒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了角果粒数的减少有利于油菜籽粒重量的增加和一次有效分枝数的增多;株高与分枝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降低株高可以有效降低油菜分枝高度,从而有利于选育抗倒伏油菜材料。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发现,这些性状可归纳为产量因子、籽粒因子、有效分枝相关因子和主花序角果因子等4个综合指标;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2.40%,基本上可以反映油菜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产量相关性状和产量状况。因此,在油菜高产育种中,首先需要加强单株生物量、千粒重和角果粒数的选择;其次是株高、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等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铝胁迫对两个耐铝油菜品种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揭示耐铝机制和耐性品种的鉴定、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方式,对两个耐铝性不同的油菜品种进行铝胁迫,并对其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等指标的耐铝系数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铝胁迫下,耐铝油菜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幅均大于敏感型品种,而产量、产量构成等指标的降幅则均低于敏感型品种.在低浓度铝胁迫下,油菜SOD、POD、CAT、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耐铝系数均大于高浓度铝胁迫处理,平均分别增加了18.3%、11.9%、33.1%、39.2%、13.5%、17.1%,而MDA的耐铝系数小于高浓度铝胁迫,各生育阶段表现一致.通过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苗期各生理指标耐性系数与产量指标耐性系数间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最大(λ_1=0.999 7~(**)),其中油菜苗期的可溶性糖、脯氨酸、CAT耐铝系数与角果粒数、单株产量耐铝系数关系密切.【结论】在油菜耐铝品种选育时可将苗期作为耐铝性鉴定适宜的筛选时期,以苗期的可溶性糖、脯氨酸、CAT耐铝系数作为耐铝性鉴定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大籽粒高产优质油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649份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和813份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为材料,调查试验材料的植株农艺性状表现,分析千粒重与植株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角果长度随千粒重增加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但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均极显著减少;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杂交油菜组合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的相关性极小;与千粒重5g的相比,千粒重≥5g的甘蓝型油菜株高、有效分枝位、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及角粒数等性状呈明显减小趋势,而角果长度增大。千粒重与含油率、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硫苷、亚油酸、亚麻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甘蓝型油菜育种需协调改良千粒重、角果数和角粒数等多个产量构成因子,才能有效提高油菜品种的单产水平;千粒重的提高对油脂和油酸含量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不同油菜品种产量与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密植品种适于直播,不仅能减少间苗所需的劳动力,而且能有效挖掘品种的增产潜力,并有利于机械化收获,因此,开展油菜资源的耐密性鉴定,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油菜品种产量与含油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280份油料作物中期库保存的核心甘蓝型油菜种质为材料开展油菜耐密植初步筛选,以获得的14份耐密性差异显著的初筛资源为材料进行耐密植精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含油量、千粒质量、株高3个性状差异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所有品种一次有效分枝数、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单株产量4个性状呈减少趋势(部分达显著水平);密度与产量及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显示,种植密度与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关系,除陕油093外的13个品种种植密度与千粒质量皆呈正相关关系,P4099、6H2420的种植密度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种植密度与产量的二次回归分析显示,中双9号、浙油6001为较耐密植的高产品种; 6H2434为最耐密植的低产品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油菜单株产量与产量组成3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4个不同种植密度下,全株角果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低密度条件下,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质量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在较高密度的种植条件下(45株/m2),千粒质量对单株产量的贡献达25.1%,明显大于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10.4%)。  相似文献   

17.
以国豪油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下隔季施磷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全量还田下,油菜的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总角果数、千粒质量和单株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不同施磷处理下单株产量表现均为P2P3P4P1,P2、P3、P4处理下单株产量比P1处理增加1.14%~40.70%,说明P2、P3、P4处理均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且油菜季施磷(P3处理)对油菜增产效果大于水稻季施磷(P4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总角果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棉花苗期遭受涝渍胁迫后,采用不同的恢复技术对棉花形态、生理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为遭受涝渍胁迫后的棉花快速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方法,以湘杂棉8号F1、中棉所63F1为试验材料,淹水15 d排除渍水后进行恢复,设置双对照,共13个处理。研究采用恢复技术后棉花形态生长、SPAD、产量、棉铃等特征变化。[结果]涝渍胁迫后采用恢复技术能加快棉花株高及叶片增长。喷施天丰素、尿素及磷酸二氢钾等技术能提高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喷施萘乙酸、赤霉素、乙烯利、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土壤穴施复合肥,土壤穴施复合肥配合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等恢复技术均能提高单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及总干物质积累量,其中总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最大的技术为土壤穴施,分别比胁迫不采用恢复技术处理总干物质积累量提高45.2%、70.4%;总干物质积累量恢复到不受涝渍胁迫处理的54.1%、58.2%。对籽棉产量分析,植株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土壤穴施氮磷钾复合肥2项技术,与涝渍胁迫不采用恢复技术对照比较均达极显著差异,其中植株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技术比涝渍胁迫不采用恢复技术对照提高94.9%、144.5%,恢复到未受涝渍胁迫对照的71.3%、73.6%。[结论]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棉花苗期遭受涝渍胁迫后,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土壤穴施复合肥均能快速恢复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19.
油-稻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南方三熟制地区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为材料,设置油稻共生期12 d、10 d、7 d、5 d、3 d、0 d(CK)6个处理,于2012-2014年进行大田试验。【结果】(1)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较长的共生期导致油菜密度后期急剧下降,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成苗率和成株率随共生期延长先增加后下降。油菜成熟期密度以共生5 d处理最大,与0 d(CK)处理相比,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提高0.97%和5.98%,而12 d共生期处理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下降19.20%、19.35%。(2)共生期显著影响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发育,油菜总叶数、绿叶数、根颈粗、单株干重等个体指标随共生期延长而增加,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重等群体指标随着共生期延长呈现先增加后逐渐下降趋势。(3)套播油菜成熟期的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单株干重、单株产量等产量相关性状与共生期关系密切。其中,共生期与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单株干重等产量性状极显著正相关、与每角粒数极显著负相关。(4)套播油菜单株产量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油菜单位面积产量随着共生期的延长呈先增后降趋势,以共生5 d产量最高;相比于CK,两年度分别增产20.48%和22.35%,增产效果显著。(5)共生期显著影响油菜生育进程,相比于套播处理,CK油菜全生育期明显缩短,差异主要发生在出苗至蕾薹期,现蕾后发育进程差异不明显。【结论】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套播油菜出苗密度和个体生长发育,但成苗率和成株率低,造成成熟期密度不足而导致减产,共生期缩短出苗密度小,且因播期晚,个体生长发育较差,最终影响产量形成。因此本区域内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以3-7 d为宜,5 d为最佳,共生期过长或太短均不利于南方三熟制地区套播油菜高产群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肥料对苗期干旱胁迫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肥料试验,研究油菜苗期干旱胁迫下肥料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对每角粒数、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同时不同肥料处理使根颈增粗,有效分枝部位降低,有效分枝数增加,在促进主花序伸长的同时降低了结角密度;叶面喷施尿素油菜籽粒含油量下降,其余处理含油量上升.因此,油菜苗期遇干旱时可通过叶面喷施肥料来缓解旱情,提高产量,降低旱灾造成的损失,采取合理的平衡施肥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