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淡水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是热带、亚热带的暖水性食用和观赏的大型鱼类之一。1982年引入我国台湾省,1988年获得了人工繁殖成功。由于淡水鲳生长迅速,受到各地的欢迎。随着淡水鲳养殖的推广,鱼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危害较大。本文就淡水鲳的...  相似文献   

2.
对鲳亚目的印度无齿鲳、银鲳、三刺低鳍鲳和刺鲳的骨骼系统作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鱼类脑颅中的鼻骨、上筛骨、侧筛骨、眶下骨、蝶耳骨、翼耳骨、上耳骨和前耳骨等均有明显的差异;咽颅中的前颌骨、上颌骨、舌颌骨、尾舌骨、鳃盖骨、咽鳃骨和下咽骨等也有显著的区别;附肢骨骼中的肩带骨和腰带骨也各有不同。这些差异可作为种间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3.
淡水鲳夏季人工繁殖技术陈炎发,毕道生,舒建新,马丛普(湖北省蒲圻市水产局437300)(蒲沂市水产良种场)从1991年起,我市每年4月、10月春秋两季进行淡水地的人工繁殖,采用两针注射法,均获成功。根据蒲析市水产良种场养殖水面少,秋季繁殖的鱼苗无池培...  相似文献   

4.
淡水鲳的催产与孵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北部地区的自然条件下,经过池塘培育和温流水越冬,淡水鲳是可以达到性成熟的,性成熟的年龄为3~ 龄,采用现行的四大家鱼催产剂,无论一次或分次注射,都能获得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相似文献   

5.
淡水鲳对九种常用鱼药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敌百虫、孔雀石绿、硝酸亚汞、漂白粉、呋喃唑酮、生石灰和食盐等常用鱼药对淡水鲳的安金浓度依次为0.028ppm、0.0312ppm、0.0865ppm、0.699ppm、16.22 ppm、19.5 ppm、1040 ppm。淡水鲳分别在亚甲基蓝2.1 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5.6ppm药液中浸浴240小时,未见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6.
高扬 《科学养鱼》1991,(4):18-19
白鲳引入我国后,业已引起养殖行业的重视,为了顺利推广这一很有养殖、食用价值的的品种,1990年我场进行了人工繁殖的试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亲鱼的培育和选择我场是自行培育亲鱼,1988年从深州引入5厘米长的鱼苗,历经三年培育,长或尾重2~2.8公斤的雌雄亲鱼。  相似文献   

7.
淡水鲳在华中地区温水池塘饲养条件下,可以从鱼苗培育达到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1年中进行多次人工繁殖,是在人工生态条件下强化培育淡水鲳亲本,确定性腺成熟指标,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进行催产。1993年3月中旬进行催产,1年中共催产8批,计116组次,其中受精率较高的分别为68.30%和73.30%,孵化率为82.40%和80.50%,总计获幼苗1429.7万尾。催产剂中脑垂体和LRH-A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淡水鲳学名为短盖巨脂鲤Colossomabrachypomum(Cuvier)原产南美亚马逊河,属热带和亚热带的食用及观赏兼备的大型热带鱼类之一。它是一种食性甚广的杂食性鱼类,不仅摄食多种水陆生植物,各种农副产品及各  相似文献   

9.
淡水白鲳的引进与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白鲳(Colossoma brachypomum Cuvier)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  相似文献   

10.
淡水鲳提前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淡水鲳早繁培育的夏花经123天饲养,亩净产为408.13千克,平均个体重240.56克,达到了食用鱼规格;经成本核算,亩净利润可达1037.19元。  相似文献   

12.
网箱养殖淡水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网箱养殖淡水白鲳的可行性,对网箱养殖淡水鲳的鱼种放养规格,密度,防逃措施等进行了试验。阶段验收结果:净产鱼156.9kg/m^2,盈利1006.6元/m2^2,平均体重578g/尾,增重8.3倍,投入产出比1:1.89。  相似文献   

13.
淡水鲳学名为短盖巨脂鲤[Colossoma brochypomum(Cuvier,1818)],我省1986年引进,1989年全人工育苗成功。近几年已在我省逐步推广试养。为探索淡水鲳养殖技术,总结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措施,我所在1987年进行的两种不同密度对比试验的基础上,1991年又开展了池塘养殖高产技术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正> 为了解淡水鲳主要养殖生物学特性及其池塘养殖技术,我们在1986年试养的基础上,于1987~1989连续三年进行了池塘养殖技术研究。一、材料与方法试验用鱼池是本所菱湖工作站土池。1987年是4号池,面积396米~2,平均水深1.3米;1988年为1号池,面积333米~2,水深1.2米;1989年为5号池,面积333米~2,水深1.2米。放养前池水排干,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 1987年和1988年的试验用鱼种购自外省。1989年是本所上年人工繁殖的越冬鱼种。淡水鲳三年放养情况见表1。鱼种放养后用0.1ppm呋喃唑酮全池泼洒,以防感染。为  相似文献   

16.
17.
淡水鲳在华中地区温水池塘饲养条件下,可以从鱼苗培育达到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1年中进行多次人工繁殖,是在人工生态条件下强化培育淡水鲳亲本,确定性腺成熟指标,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进行催产。1993年3月中旬进行催产,1年中共催产8批,计116组次,其中受精率较高的分别为68.30%和73.30%,孵化率为82.40%和80.50%,总计获幼苗1429.7万尾。催产剂中脑垂体和LRH-A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潘茜  叶盛钟 《淡水渔业》1989,(1):29-30,21
浙江省北部地区适宜淡水鲳生长,试养池折合亩净产量达514.26公斤.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电厂余热水培育淡水鲳亲鱼,首次进行冬季人工繁殖,获得15万尾冬繁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