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超小卷叶蛾的虫情调查和虫情预测通常是基于成虫羽化后留下的蛹壳来实现.基于2015—2019年的多年多点观测数据,明确了成虫蛹壳分布及成虫羽化规律,并探讨了温度与羽化进度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构建了该虫羽化始盛期预测模型.银杏超小卷叶蛾蛹壳分布与寄主植株胸径有关,胸径20—30 cm的植株上蛹壳最多,太粗和太细的植株蛹壳...  相似文献   

2.
和县1998年开始栽植银杏,现4000多亩.80%林分生长良好,经实地调查和监测,危害银杏主要虫害有五种,防治技术如下: 1.超小卷叶蛾 ①成虫羽化多集中6~8点和羽化后柄息树干的习性,因此4月上旬至下旬早晨9点之前,是人工捕捉成虫和消灭虫卵的好时机. ②剪除被害的枯萎枝,并将地上的枯枝落叶一起烧毁. ③在幼虫危害的关键时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用2.5%溴氢菊酯乳油3000倍液向树冠喷雾2次,或用80%液与40%的氧化乐果1000倍液混合喷洒,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枸杞实蝇[Neoceratitis asiatica(Beeker)]成虫全年羽化动态及防控关键期。枸杞实蝇成虫全年共有3次羽化高峰期,5月(第1代枸杞实蝇成虫羽化期)在全年3次羽化高峰期中羽化量最大。枸杞实蝇可以在6个时序期进行有效的防控,分别是蛹羽化出土期、成虫日羽化高峰期、交尾期、成虫羽化后的3.5日和产卵期、初次发现落花幼果的后6日及成虫首次羽化后5、6、7、14、21、29日。  相似文献   

4.
经对松褐天牛详细观察发现,仪征市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发生与苏南地区有明显的差异。该虫在仪征市多数1 a 1代,少数1.5 a1代,以幼虫越冬,有少数以成虫或蛹越冬,成虫羽化期为5月中旬至10月上旬,成虫多集中在7,8月从死树中钻出,死树1月成虫羽化最少,对伐桩检查,在15 cm以下几乎找不到成虫羽化孔,这对控制该虫的发展蔓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连续2a观察笼罩内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情况及羽化期间的气温、降水量变化,分析了松褐天牛成虫羽化规律及其气温和降水量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在5月初开始羽化,5月底至6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6月底至7月初为羽化末期;由于2013年的平均气温高于2014年,且降水量低于2014年,使得松褐天牛成虫羽化高峰推迟。  相似文献   

6.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近年来大面积爆发的严重危害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的食叶害虫,为寻找其羽化和生殖行为发生规律,为生态防控提供技术参考,在温度(25±1)℃,光周期L:D=14:10,相对湿度RH=75%~80%的条件下,观察了黄野螟成虫的羽化和生殖行为。结果表明:黄野螟的羽化率为83.20%,羽化期为10 d左右,日羽化高峰在20∶00~22∶00,雌雄性比为1.12∶1,且雄蛾先于雌蛾羽化。成虫在羽化后2 d达到性成熟,2日龄雌蛾开始求偶,3~4日龄雌蛾求偶最为强烈,雌蛾的求偶行为多发生在20∶00~21∶00,成虫光期未见交尾行为,成虫日龄影响交尾行为,4日龄成虫交尾率最高。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孵化率超过90%。交尾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6.32 d和5.75 d,未交尾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8.83 d和8.24 d,说明交尾缩短雌雄成虫寿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银杏大蚕蛾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的观察得出:长白山露水河地区银杏大蚕蛾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核桃楸树干上的树皮裂缝中越冬;翌年5月下旬卵开始孵化,幼虫大多为6龄,幼虫期约为60天;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进入暴食期,7月中下旬开始在灌木丛上结茧化蛹,9月羽化成虫,中下旬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8.
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 davidia Deyrolle)是福建省杨树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省2a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一般成虫于秋季羽化,停留于蛹室越冬,次年春夏陆续自蛹室向外作椭圆形的羽化孔而飞出。成虫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初孵幼虫开始取食危害,次年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少部分成虫在8月下旬爬出羽化孔,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大部分成虫在蛹室内越冬。在幼龄林,雌虫主要产卵于树干基部,随着树龄的增加和树皮的增厚,多产卵于2m以下的树干上。每雌产卵38-52粒,平均46.2粒。林间卵的孵化率为53%-76%。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云南松毛虫成虫在湖南省的发生规律,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法和室内观察法对云南松毛虫成虫羽化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台振频式杀虫灯共诱得云南松毛虫成虫40.95 kg,其中诱杀效率最高的为杀虫灯II号,占诱捕总量的48.08%;9月27日至10月6日为云南松毛虫的羽化高峰期;诱捕效率与样地中原本的虫口数量具有相关性。室内观察发现,羽化所得雌成虫数高于雄成虫数,羽化雌雄比为1.267:1;晚采集的茧发育较完整,羽化成功率高。雌成虫的平均怀卵量为354.67粒/头,怀卵量与雌成虫个体大小正相关。雌成虫的产卵时间为羽化后2—3天。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林间观察和室内试验相结合,对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虫在成都等地1 a发生2代~3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虫瘿越冬。5月下旬~10月上旬均有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出孔集中在上午8时至下午2时,数量占全天羽化量83.58%。成虫飞行能力较弱,多在晴天活动,有趋上和趋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田间采集老熟幼虫或蛹,在室内分时段观测杨扇舟蛾成虫羽化、交尾和产卵规律.结果表明:杨扇舟蛾在河北沧州地区1 a发生4代,个别5代.成虫主要在傍晚羽化,雄虫羽化高峰出现在15:00-18:00,雌虫在18:00-21:00,单体成虫羽化需13~28 min.雌虫自羽化至初次交尾时间为34.82~54.62 h,成虫交尾起始时间在04:00-05:00,交尾结束时间在19:01-20:00,整个交尾持续时间15.4~16.17 h.雌雄成虫均可进行2次交尾,交尾高峰期和羽化高峰期相差7~11 h.成虫羽化后多在第2和第3天交尾,7日龄以后雌虫不再释放性信息素与雄虫交尾.雌虫交尾后大多当晚或第2天晚上产卵,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24:00,产卵方式为块产,个别单产.单个卵块平均卵量50~80粒,卵块单层平铺,总卵量220~420粒.雌虫可孤雌产卵,但卵不能孵化.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应用诱捕法,在丽江市玉龙县、华坪县、永胜县云南松林对松褐天牛成虫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表明,4月是华坪、永胜两个试验点松褐天牛成虫的始见期,5月为玉龙试验点松褐天牛的始见期,6月为丽江市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活动的高峰期,10月为玉龙点松褐天牛成虫活动结束,11月为华坪和永胜点松褐天牛成虫活动结束;在丽江市海拔2 000~2 600m的云南松林内,松褐天牛均有分布,随海拔的上升,松褐天牛的引诱量随之减少;林缘松褐天牛的引诱量明显高于林内;环境温度条件是影响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活动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从山东寿光羊口、泰安肥城、济宁梁山采集美国白蛾越冬蛹,观察越冬蛹羽化及成虫交尾产卵。记录越冬蛹羽化时间,越冬蛹死亡率。进行美国白蛾羽化、孵化前期的温湿度分析。测定越冬蛹体长、蛹重、成虫体长、翅展、羽化成虫雌雄量,雌雄比,雌雄成虫寿命。并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给泰山景区松材线虫病预报和防控提供依据,利用不同诱捕器结构、悬挂高度、诱捕药剂等对松墨天牛成虫羽化期、成虫雌雄比例以及诱捕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为松墨天牛在泰山景区5月20日前后开始羽化,7月30日前后羽化结束,羽化期约70d,6月羽化数占总数53.7%,是羽化盛期,成虫雌雄比为1.3~1.5;试验诱捕器结构(四片、多层)、诱捕器悬挂高度(0.5、1.5m)都对诱捕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4种不同诱捕药剂之间诱捕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诱捕效果药剂2>药剂1>药剂3>药剂4。建议松墨天牛防控采用药剂2(浙江农林大学研制)、多层或四片结构的诱捕器悬挂高度0.5m或1.5m。  相似文献   

15.
2007年-2012年在泰兴市采用蛹壳测报法预测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 ginkgoicola幼虫的发生时间及危害程度.结果显示:当树表累计蛹壳数占蛹壳总数的15%,50%和85%时,分别为成虫羽化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由成虫羽化高峰期至幼虫危害高峰期,一般为14~17 d;在一定行政区域范围标准株树干表皮观察区域统计的蛹壳数为0,即该范围未发生危害;单位树表面积蛹壳数(个/m2)<10,10~20,20~40,>40,枝被害率分别为<4%,4% ~7%,7% ~10%,>10%.  相似文献   

16.
2015—2018年在福建省泉州市的南安罗山林场采用林间养虫笼仿野外饲养方法,系统观察松墨天牛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松墨天牛在泉州地区1 a发生2代,部分1 a发生3代。松墨天牛多以高龄幼虫在蛀道中越冬,4月上旬始见成虫,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孔高峰期。第1代幼虫5月下旬可见,6月中旬开始蛀入木质部,7月中旬成虫羽化出孔,8月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出孔高峰期。第2代幼虫最早于8月中旬出现,多数以高龄幼虫在蛀道中越冬;有15.2%松墨天牛幼虫可发育为成虫并羽化出孔和交尾产卵,于11月上旬产生第3代越冬幼虫。研究结果可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明纹侧柏松毛虫(柏科林木的主要食叶性害虫)羽化、求偶和交配行为的规律,并通过林间诱蛾试验测试雌雄蛾之间的引诱活性,以期为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的提取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2020年通过室外笼内人工饲养观察和野外诱蛾的方法,观察明纹侧柏松毛虫成虫羽化和生殖生物学节律。【结果】成虫羽化集中在晚上(19:00—2:00),日羽化高峰集中在21:00。2019年与2020年的羽化期不同。2019年养虫笼内的蛹7月初开始羽化,7月底进入羽化高峰期(7月29日左右),8月中旬羽化逐渐减少;2020年养虫笼内的蛹羽化日期晚于2019年,7月中旬开始羽化,8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8月11日左右),之后逐渐降低。在羽化高峰期之前,雄蛾羽化数量多于雌蛾,高峰期后,雌蛾羽化数量较雄蛾多。2019、2020年的成虫羽化率分别为83.8%、88.5%。雌雄蛾的性别比例为1∶1.04(2019)和1∶1.01(2020)。未交配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4.05、5.84天,交配后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3.69、5.33天。雌蛾在羽化当日即观察到有求偶行为,求偶行为均发生在晚上,其中1日龄和2日...  相似文献   

18.
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尼西乡对蔷薇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p.)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蔷薇大痣小蜂在迪庆地区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在种仁内越冬。幼虫在种子内生活历期达315 d,无转主危害习性;翌年3月种仁被食殆尽后,于4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长达130 d。蔷薇大痣小蜂成虫羽化开始时期因雌雄而异,雌雄成虫于5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20—26日为羽化盛期;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早。雌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卵期7~8 d,幼虫6月上旬开始孵化。  相似文献   

19.
银杏大蚕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控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大蚕蛾在河南省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上越冬,幼虫4月下旬开始活动,7月份开始结茧化蛹,8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在栾川县主要危害核桃,严重时可将林木叶子吃光。栾川县主要采取收购虫蛹集中销毁和采用25%灭幼脲3号1 500倍液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广西博白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成虫羽化、生活史、越冬情况、年虫口变化、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虫在广西博白1 a发生4~5代,世代重叠,以4~5代虫瘿(含各种虫态)越冬,3—7月为成虫羽化高峰和扩散期,全年大部分时间均有成虫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