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十八世纪末期首次用疫苗预防疾病以来,疫苗已成为目前预防疾病最有效的的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开发新型高效疫苗为目标的新的研究领域异常活跃,使传统的疫苗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已成为科学家们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2.
姜平  丁铲 《中国家禽》2002,24(5):1-5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重组DNA技术、蛋白质生物化学、多糖核苷化学、分析生物化学、大分子纯化、病毒学、细菌学及免疫学等学科和技术领域重要研究进展,疫苗制造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其中有些新的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改进,以提高疫苗安全性(如百日咳疫苗)或增加疫苗产量(如乙肝疫苗),但大部分新的技术是针对目前尚无防制方法的疾病的疫苗.  相似文献   

3.
疫苗是一种特定抗原,用于机体对特定的疾病产生免疫来保护鸡只不受疾病的侵害。抗原在机体内产生特异性的反应,产生抗体用于对付外来的抗原(外来的病毒和细菌)。机体的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疫苗的分类及其特点疫苗的种类有:传统疫苗:①灭活疫苗;②弱毒疫苗;③类毒素;④亚单位疫苗。新型疫苗:①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②基因工程活疫苗;③核酸疫苗;④合成肽疫苗;⑤转基因植物可食疫苗。  相似文献   

4.
疫苗是兽医学中最有效和最便宜的预防工具。现实的兽医领域不仅理想的疫苗很少,许多疫苗效力有限或有毒副效应,而且仍有一些严重疾病尚无有效疫苗。传统的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亚单位疫苗。近期已采用基因工程技  相似文献   

5.
猪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可引起病猪高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孕猪流产、延迟出栏等,同时该病常继发其他细菌病感染,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由于该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尤其重要.目前对猪流感疫苗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表位疫苗和利用反向遗传构建弱毒疫苗.论文针对国内外猪流感疫苗的研究情况做了系统描述,包括灭活疫苗、弱毒疫苗、DNA疫苗、载体疫苗等,旨在为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DNA疫苗免疫佐剂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NA疫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疫苗,能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预防和治疗人和动物的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DNA疫苗研究的深入和扩展,用于提高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免疫佐剂也逐渐开展起来。本文就新型细胞因子佐剂、趋化因子和协同刺激分子佐剂、补体分子佐剂和CpGDNA佐剂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动物保健》2004,(6):58-58
据国外报载,美国疾病管制局下令召回最新品种的狂犬病疫苗。由于在X0667-2、X0667-3、W1419-2和W1419-3等狂犬病疫苗中,发现活体病毒,美国疾病管制局已下令召回这些疫苗。这些疫苗已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二十四个国家发行,但没注明是否有出口到中国的产品。美国疾病管制局说,这批召回的疫苗是理论上可能存在缺陷,因此建议已施打该疫苗者,如果为了放心起见,可以再补打其它未被召回的狂犬病疫苗。据称,这批被召回的疫苗是去年九月二十三日上市的产品。小心美国进口狂犬疫苗  相似文献   

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感染而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该病临床症状以呼吸道炎症为主,另外伴有结膜炎、流产、脑炎等并发症。20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科罗拉多州某些牧场首次发现该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对动物实施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较理想的方法。目前,某些国家仍然使用传统疫苗,然而,经过基因改造的糖蛋白E基因缺失疫苗已在欧盟上市,该疫苗分为活苗和灭活苗两种。文章着重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基因缺失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及DNA疫苗最新的研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9.
接种疫苗是有效控制动物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通过注意疫苗选择、疫苗质量、疫苗接种方法、接种注意事项等,使其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疫苗的第三次革命—核酸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预防疾病的各种手段中,免疫预防是一种比较方便、有效和经济的措施.继第一、二代疫苗实践应用后,核酸疫苗以其特有的可诱导机体产生全面的免疫应答,对不同亚型的病原体具有交叉防御作用以及安全、可靠、生产方便等优点被称之为"疫苗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11.
疫苗免疫是预防很多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了解疫苗、保证疫苗质量、正确使用疫苗是预防家禽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为了使广大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尽快了解和掌握疫苗的知识,做好家禽的防疫工作,现将有关应用知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免疫失败     
除良好的经营管理外 ,治疗和预防也是防御疾病的基本途径。预防疾病的方法就是针对特殊疾病注射合适的疫苗。疫苗在家禽体内发挥生物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但过去几年曾有过因预防接种失败而导致疾病暴发的报道 ,如传染性法氏囊炎。因此 ,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导致免疫失败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 疫苗本身的因素疫苗有一定的使用期限 ,过期的疫苗不能产生所需的免疫水平。疫苗储藏和运输时的温度如高于 4℃也会导致疫苗失效。疫苗的稀释液质量很低也是一个因素 ,稀释疫苗必须使用专用稀释液并且不能添加其它任何东西。不…  相似文献   

13.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对养猪业危害极为严重,猪瘟疫苗的研制对于猪瘟的防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及活载体疫苗等几种猪瘟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疫苗是预防动物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迄今为止,人们几乎对所有的动物的重要传染性疾病研制或开发应用了疫苗加以防制,并由病毒和细菌疫苗,发展到寄生虫疫苗等,由预防性疫苗发展到治疗性疫苗。早期利用传统疫苗产品,结合其它综合防制措施,某些动物传染病已在一些国家消灭,我国也消灭了牛瘟和牛肺疫。由于某些病原微生物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对开发常规的疫苗有更大的困难和更高的技术要求。比如:抗原性不断变异,  相似文献   

15.
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崇波 《畜牧与兽医》1998,30(4):179-180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与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由于其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故又称裸DN...  相似文献   

16.
动物疫苗及其合理使用(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疫苗接种是预防动物传染病发生的重要举措。依据免疫学理论,疫苗作为抗原,通过激发动物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获得针对某种疾病的特异性免疫。疫苗一般分为细菌疫苗、病毒疫苗和类毒素疫苗等。用于防病治病的各种疫苗、菌苗又是特殊的生物药品,与普通化学药品具有完全不同的成分、功能和特性,疫苗中含有多种蛋白质(除细菌或病毒外,有的还含有保护剂、鸡胚尿囊液或细胞培养液),它们均适合许多病原体的生长,有些制品还是活的微生物,一旦污染后果不堪设想。疫苗在保存、运输和使用时有其特别要求。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会使活性物质失活,起不到免疫防病作用;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引发动物新的疾病,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动物接种疫苗后能产生自动免疫,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但动物接种疫苗后能否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疫苗的质量和使用方法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牛支原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是一种造成全世界范围内育肥牛和奶牛多种疾病综合征的重要病原体。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长期性肺炎及多发性关节炎(CPPS)、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乳腺炎及生殖器官疾病。牛支原体能感染多种组织和器官,也能从健康的牛体内分离,是威胁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病原体。由于临床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预防或控制牛支原体感染最好的选择是研发有效的商业可用的疫苗。牛支原体疫苗的研究已历经多年,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对牛支原体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及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疫苗设计的优化方案,为合理设计和研发有效的牛支原体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是一种可以引起禽类感染的疾病的综合征,对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文中就预防禽流感的多种疫苗,主要以传统和新型两大类别疫苗为主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DNA疫苗又称为核酸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疫苗,具有能够激发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核酸疫苗因高效、持久、广谱、简便、廉价、无致病性等特点,被作为一种新型的疫苗而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抗原编码基因的选择、质粒的构建、各种佐剂的应用以及疫苗接种方法和途径等因素可以提高和改变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反应类型。DNA疫苗不仅有预防疾病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DNA疫苗有望成为人类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