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蔗糖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当前研究者们正致力于通过揭示蔗糖代谢的复杂性而提高蔗茎蔗糖分。为研究探讨甘蔗工艺成熟期不同阶段早熟(高糖)品种和晚熟(低糖)品种的叶片转化酶活性,测定了早熟和晚熟甘蔗品种光合作用很强的第3叶的可溶性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活性以及叶片酸性转化酶与中性转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低糖甘蔗品种叶片的酸性转化酶活性较高,而中性转化酶活性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与蔗糖分呈负相关,而与己糖含量呈正相关;相反,叶片中性转化酶与蔗糖分呈正相关,与己糖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不管甘蔗品种的熟性表现如何,其叶片转化酶在甘蔗糖分调节中均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中早熟高糖品种川蔗10号和迟熟低糖品种海蔗5号为材料,研究甘蔗叶片中转化酶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甘蔗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转化酶活力与生长呈正相关,而与糖分积累呈负相关。成熟期较高的酸性转化酶活力对糖分积累不利。不同类型品种转化酶转化模式不同,反映了它们遗传型的差异。因此,转化酶特别是酸性转化酶可作为甘蔗育种及其基因型选择的显著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厚皮甜瓜果实及叶片转化酶与果实膨大及糖分积累的内在机理,为厚皮甜瓜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丰蜜二号和好运52为材料,对甜瓜果实农艺性状、可溶性糖含量、转化酶及叶片转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两个厚皮甜瓜在授粉后16d内果实纵径长度、横径宽度及果肉厚增长迅速,还原糖含量迅速增加,果肉和叶片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急剧下降,蔗糖含量低;授粉16d后,蔗糖含量迅速增加,果肉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活性下降,但叶片中性转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结论】两个厚皮甜瓜在授粉后16d内,果实迅速膨大,24d后果实膨大速度缓慢,甜瓜蔗糖积累迅速,果肉转化酶活性降到较低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厚皮甜瓜品种的还原糖含量与果肉中性转化酶呈显著负相关;在丰蜜二号中,蔗糖积累与叶片中性转化酶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厚皮甜瓜果实及叶片转化酶与果实膨大及糖分积累的内在机理,为厚皮甜瓜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丰蜜二号和好运52为材料,对甜瓜果实农艺性状、可溶性糖含量、转化酶及叶片转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两个厚皮甜瓜在授粉后16 d内果实纵径长度、横径宽度及果肉厚增长迅速,还原糖含量迅速增加,果肉和叶片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急剧下降,蔗糖含量低;授粉16 d后,蔗糖含量迅速增加,果肉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活性下降,但叶片中性转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结论】两个厚皮甜瓜在授粉后16 d内,果实迅速膨大,24 d后果实膨大速度缓慢,甜瓜蔗糖积累迅速,果肉转化酶活性降到较低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厚皮甜瓜品种的还原糖含量与果肉中性转化酶呈显著负相关;在丰蜜二号中,蔗糖积累与叶片中性转化酶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乙烯利处理对三个甘蔗品种桂糖11号、桂糖15号和新台糖16号生长后期中性和酸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甘蔗工艺成熟前期,蔗糖分含量稳定上升.节间2的转化酶活性迅速提高;在工艺成熟期,蔗糖分达到最高.而转化酶活性却出现一个下降过程;工艺成熟后期.出现回糖现象.转化酶活性再次上升。说明转化酶在蔗糖分积累和再次利用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廿蔗生长后期用400mg/L乙烯利处理,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提高节间2中性和酸性转化酶活性.有利于甘蔗蔗糖分积累和成熟;而乙烯利处理3周后转化酶活性低于对照,蔗糖代谢活动降低,抑制甘蔗回糖,有利于甘蔗糖分较长时间保持在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甘蔗不同基因型叶片酶活性差异与蔗糖分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2个甘蔗基因型叶片中的酸性磷酸酶、淀粉酶、酸性转化酶等7种酶活性变化对蔗糖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酸性磷酸酶以及中性转化酶活性与甘蔗蔗糖分的高低呈显著正相关,淀粉酶、酸性转化酶活性则与此相反,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蔗糖分高低与前期酸性磷酸酶、淀粉酶、转化酶活性关系密切,而成熟期除了酸性磷酸酶起主要作用外,转化酶是影响甘蔗蔗糖分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 12个甘蔗基因型叶片中的酸性磷酸酶、淀粉酶、酸性转化酶等 7种酶活性变化对蔗糖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叶片中酸性磷酸酶以及中性转化酶活性与甘蔗蔗糖分的高低呈显著正相关 ,淀粉酶、酸性转化酶活性则与此相反 .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蔗糖分高低与前期酸性磷酸酶、淀粉酶、转化酶活性关系密切 ,而成熟期除了酸性磷酸酶起主要作用外 ,转化酶是影响甘蔗蔗糖分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8.
甘蔗叶片碳、氮代谢与产量、品质关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试验选用10个不同甘蔗基因型,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结果如下:1.伸长初期叶片碳、氮代谢之间及其与产量之间有密切的正相关;成熟期叶片蔗糖代谢和氮代谢与蔗茎蔗糖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2.通径分析表明:在伸长盛期,叶片蔗糖合成强度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遗传效应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互作效应都居首位,酸性转化酶活性通过二者对产量的正向间接作用也较大;在工艺成熟期,叶片中性转化酶活性和叶片蔗糖含量的遗传效应对蔗茎蔗糖分的直接作用和互作效应居首位,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的环境效应对蔗茎蔗糖分的直接作用和互作效应最大,但以负值为主,叶片水分和叶片蛋白质与酸性转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高、低糖甘蔗品种蔗糖代谢相关酶与糖分积累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对甘蔗高糖(GT35)和低糖(B8)品种成熟期不同成熟度的叶和茎中的蔗糖合成和分解方向酶活性、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甘蔗品种叶中己糖含量与NI酶活性显著负相关,茎中蔗糖含量与SPS和CIN酶活性显著正相关,而与SS-s、SS-c、SAI和NI酶活性显著负相关。在GT35成熟茎和老茎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B8,己糖含量则显著低于B8。GT35成熟叶、成熟茎和老茎中SS-s酶活性显著高于B8,高SS-s酶活性有利于蔗糖合成。茎中SS-c、SAI和NI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幼茎、成熟茎和老茎,分解酶活性降低有利于甘蔗茎间蔗糖积累。而随着节间成熟,CIN酶活性提高,有利于茎间蔗糖运输和积累。基于以上结果,认为叶中高SS-s和SPS酶活性,茎中高SPS、SS-s和CIN酶活性,低SAI、SS-c和NI酶活性,可能是高糖甘蔗品种成熟期茎中蔗糖积累的重要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甘蔗采后于 2℃贮藏 ,随着贮期延长 ,蔗茎的呼吸强度呈上升趋势但没有高峰出现。蔗汁中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 ,还原糖和酒精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在贮藏前期 ,蔗汁中酸 /中性蔗糖转化酶活性呈增加趋势 ,其中以酸性转化酶活性增加较为显著。甘蔗采后蔗糖含量下降是转化酶和呼吸作用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1.
国庆1号温州蜜柑转化酶和糖分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国庆1号温州蜜柑叶片、果皮和果肉中的蔗糖和还原糖含量,以及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果肉中的蔗糖和还原糖随着果实的发育而积累增加;果皮和叶片中的还原糖和蔗糖在整个果实发育阶段积累较少。(2)转化酶活性表现出组织特异性,其中果肉中的酸性转化酶活性随着糖分积累而下降,中性转化酶活性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果皮中的转化酶(AI和NI)活性随着果实发育而上升,随后酸性转化酶活性在8月份以后开始快速下降,到果实成熟时都保持在较低水平,中性转化酶在7月中旬就开始缓慢下降,随后也保持在较低水平;叶片中酸性转化酶活性在6~8月份较低,而此时中性转化酶活性却处在较高水平,在8~10月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则快速升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中性转化酶活性却逐渐降低,然后保持在较低水平。另外通过分析转化酶活性和糖分关系表明,国庆1号温州蜜柑果肉中的酸性转化酶与果实快速生长和成熟期糖分积累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甘蔗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生化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甘蔗心叶的组织培养,研究了11个甘蔗基因型的愈伤组织的10个生化性状的差异,把这些生化性状与甘蔗在大田种植条件下的田间锤度、蔗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在不同基因型问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愈伤组织的干物质含量与产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还原糖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田间锤度都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高、低糖甘蔗品种伸长期蔗糖代谢相关酶与糖分积累的相关性,采用桶栽试验,对甘蔗高糖(GT35)和低糖(B8)品种伸长期不同成熟度的叶和茎中的蔗糖合成方向和分解方向酶的酶活性、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叶中蔗糖和己糖含量与NI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茎中蔗糖含量与SPS和CIN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SS-c、SAI和NI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GT35在成熟茎和老茎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B8,己糖含量则显著低于B8。GT35中酶活性显著高于低糖B8的酶有成熟叶中的SPS、SS-c和SAI,老叶中的SPS、SS-c、NI和CIN,幼叶中的SS-s和NI,成熟茎中的SPS和CIN,老茎中的SPS、SS-s和CIN以及幼茎中的SS-c和CIN。B8中酶活性显著高于GT35的酶有幼叶中的SS-c、SAI和CIN,成熟叶中的SAI和CIN,老叶中的SAI和SS-s,幼茎中的SAI、SS-s和NI,成熟茎中的SS-s、SS-c和SAI,老茎中的NI。基于以上结果,认为叶中高SPS和NI酶活性,茎中SPS和CIN酶活性高,SAI、SS-c和NI酶活性低,可能是调节伸长期高糖甘蔗品种茎中蔗糖积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曙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积累与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发育早期,曙光油桃果实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逐渐降低.而蔗糖含量急剧上升并成为主要可溶性糖.由相关分析可知: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细胞壁结合酸性转化酶、可溶性中性转化酶与曙光油桃果实的蔗糖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蔗糖合酶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可以推断,曙光油桃果实的蔗糖积累主要受到转化酶和蔗糖合酶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航豇2果实生长期蔗糖代谢及转化酶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钊  贺建东  郝敬东  边才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791-1792,1799
以之豇28为对照,分析了航豇2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联系。结果表明,航豇2嫩荚中蔗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但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和细胞壁结合酸性转化酶(CBAI)活性较低,且SAI活性与蔗糖含量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原料蔗品质变劣程度与品种本身及贮存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贮存期间的延长,蔗茎蔗糖分等7个品质指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蔗汁还原糖分等6个生理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上升.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综合评价这些生理指标,认为福引83-13原料蔗品质变劣程度最大,其次为闽糖70-611和桂糖11号.在贮存前期,与原料蔗糖分变化相关的酸/中性转化酶活性也随之提高,尤以酸性转化酶活性提高最为显著;到后期,活性提高渐缓并略有下降,其中中性转化酶活性下降程度高于酸性转化酶.收获后甘蔗的糖分损失主要通过转化和呼吸作用进行  相似文献   

17.
研究2种增糖增产剂对2个甘蔗品种的糖分积累及与糖分积累相关的酶活性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品种GZ18和ROC28喷施2种增糖增产剂后能够相对提高甘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并对酸性转化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说明喷施增产增糖剂有利于2个甘蔗品种的糖分积累;品种GZ18喷施增糖增产剂①的增糖效果比喷施增糖增产剂②的效果好;而对于品种ROC28,喷施增糖增产剂②的增糖效果比喷施增糖增产剂①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发育时期宁夏拘杞叶片、果柄、果实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枸杞叶片、果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的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宁夏枸杞叶片以积累蔗糖为主,果糖的含量与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均旱显著正相关;果实以积累已糖(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葡萄糖和果糖的含最与AI和N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酶无相关性,说明AI和NI在宁夏枸杞果实的糖代谢中起着主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甘蔗采后生理变化及其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测定了甘蔗 ( Saccharum officinarum L.cv.Badila)贮藏期间的风味物质含量、中性和酸性蔗糖转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点 ,同时研究了包装方式和保鲜剂处理对去皮甘蔗的保鲜效果。甘蔗在贮藏过程中蔗糖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不断提高 ,滴定酸、酒精和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 ,而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减少。保鲜剂处理和真空包装能有效地抑制蔗糖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明显减少蔗糖的转化分解和滴定酸的积累。去皮和切分使甘蔗的呼吸强度增加 8.43倍 ,切段甘蔗的长度越短 ,呼吸强度越大。保鲜剂处理结合真空包装能使去皮甘蔗在 0℃下保鲜 2 0 d。  相似文献   

20.
杨梅花芽孕育期间叶片酸性蔗糖酶活性及糖类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盛果期荸荠种杨梅花芽发端前,叶片内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均明显地积累,而在发端期被消耗。GA3处理降低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的水平而抑制花芽分化。花芽孕育期间,蔗糖水平变化过程与酸性转化酶呈相反趋势。花芽发端前,蔗糖水平先降低后明显地积累,而酸性转化酶活性则先升高,再降至最低。发端期,蔗糖水平降低而酸性转化酶活性增加。GA3处理提高酸性化酶活性而降低蔗糖水平,引起新梢旺长而消耗还原糖,且显著地降低成花率。杨梅叶片内蔗糖水平受多种酶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