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安根 《当代农业》2010,(20):35-35
长江下游地区早熟毛豆地膜栽培,可在5月下旬上市,每亩鲜荚产量600~750公斤,产值1500元以上。毛豆生育期短,技术简单,投资少,还适合与西瓜、玉米等间作套种。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2006,(6):20-20
辽宁省沙河铺镇农民多年来为了增收,水改旱、旱改水,经济效益一直不高。2001年官屯村科技示范户代庆祥等,采用连片种植搞玉米套种香菇.南于他们钻研技术,实行科学管理.每亩产玉米255公斤,香菇5000公斤.获产值13520元,亩纯效益7250元。在他的带动下,2002年12户搞玉米套种香菇.栽种面积25亩,亩纯效益超万元。  相似文献   

3.
一、种植效益 采用小麦、冬菜、西瓜、玉米、秋菜的间作套种方式,667m^2年产小麦300kg、玉米300kg、冬菜800kg、西瓜3000kg、秋菜1000kg,667m^2产值4500元.纯收益约3700元。  相似文献   

4.
木薯套种不同作物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福建省大田县栽培木薯的历史悠久,2003年以来在公司的带动下,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地处闽中山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制约着当地木薯产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和提升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需探索高效的种植模式。因此,笔者开展木薯套种大豆、花生、西瓜等种植模式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产值1400~2000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木薯套种大豆、花生、西瓜等作物的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西瓜套种花生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开始.我站就进行了双膜西瓜套种花生的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膜西瓜套种花生种植模式.既保证了西瓜提早上市.获得较高效益.同时又收获了一茬花生。这种种植方式在精细管理条件下。每667m^2可产西瓜4500kg左右、花生360kg左右,产值在4000元以上,是一种高产、高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藁城市农业高科技园区通过引试新品种,合理安排茬口,进行抱子甘蓝、茼蒿、小西瓜“三种三收”高效种植,获得较高的产量及效益。3茬总产值19100元,纯效益15300元。抱子甘蓝7月中旬育苗。8月中旬定植,12月上旬开始采收。2月中下旬采收完毕,每亩产量1200千克。平均售价8形千克,产值9600元。成本1800元,每亩纯收入7800元;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木薯产业的发展,提高木薯种植比较经济效益,2012—2015 年在广西桂平开展了木薯间作套种西瓜高产高效栽培试验及示范。总结了一套成熟的木薯间作套种西瓜栽培技术,分析了2014—2015 年木薯间作套种西瓜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示范基地采用木薯间作套种西瓜栽培模式大约比纯种木薯增收110.1%,比纯种西瓜增收90.8%;辐射区间作套种大约比纯种木薯增收129.0%,比纯种西瓜增收77.5%。研究结果为木薯间作套种规范化栽培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王庄镇和附近几个乡镇推广防寒沟西瓜茄子间作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种植模式现已辐射到安阳市内黄县、新乡市长垣县、鹤壁市浚县,种植面积达到4000hm2。西瓜6月中下旬开始成熟采收,每亩产量2500kg;茄子7月中旬采收至霜降,每亩产量6000kg。两者相加每年每亩产值6000元。所谓防寒沟就是东西方向挖沟,沟上方覆盖地膜而形成一个小型“地下式温室”。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大蒜、玉米一年两熟套作栽培,一般每亩产蒜薹750公斤、蒜头850公斤、玉米700公斤,每亩总产值3770元。栽培模式是:9月中下旬在宽3.6米的畦中种植18行大蒜,行距18.5厘米或25厘米(玉米套种行为25厘米),株距8厘米,每亩4万株。第二年5月上旬采收蒜薹,5月下旬收获蒜头。4月下旬5月初在蒜行内等行套种5行玉米,行距80厘米,株距25厘米,每亩3300株。9月上旬收获。  相似文献   

10.
宁夏韭菜多以春季采收为主,为了能在秋季采收,我们选择耐寒性较强,休眠期较短的品种,在春季育苗,当年8月定植,次年9月至10月采收。每亩产韭菜2500kg,产值2500元。套种番茄每亩产量2000kg,产值800元。两茬亩纯收入26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品种选择从山东省寿光市引进高产  相似文献   

11.
莒南县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确认西瓜套种抗虫棉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西瓜平均 667平方米产 4100公斤,产值 1476. 0元,抗虫棉平均 667平方米产皮棉 95. 18公斤,产值 951. 8元,合计 667平方米产值 2427. 8元,较之过去西瓜套玉米或西瓜收获后种植绿豆、大豆产值 1800元,增加 627. 8元。   一、选用配套良种   西瓜套种抗虫棉缩短两作物的共生期是获得双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西瓜选用了高产早熟品质优的金钟冠龙、苏密一号、京欣一号。这三个品种生育期短,只有 90多天, 3月中旬育苗, 4月中旬栽植, 6月中下旬成熟,长势中等…  相似文献   

12.
地膜西瓜套种玉米或罐藏西红柿是一种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解决粮经争地矛盾,充分发挥土地增产潜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及植物光合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经1997-1999年3年试验示范,一般667m^2产西瓜5000kg左右,产玉米700kg或西红柿3000kg左右,产值达2000元左右,高于单种西瓜300-500元。  相似文献   

13.
唐山市近年来推广西瓜、玉米、大白菜三种三收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采用喜温作物西瓜、玉米与喜冷凉作物大白菜搭配,并利用小拱棚栽培,为三种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通过增加种植茬次缓解了粮、瓜、菜争地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般每亩产西瓜4000kg,玉米500kg,大白菜4000kg,产值4900元,亩成本1827元,效益在3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永嘉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势,探索出特种玉米椑衿肺鞴蠗雪里蕻高效栽培新模式,获得了成功。特种玉米亩产量750~800kg,产值1500元;特种西瓜平均亩产1800kg,产值5400元;雪里蕻产量3000~3500kg,产值1050元。全年三季合计,每亩产值达7950元,扣除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投入625元,工夫投入30工,1050元,每亩净产值达6275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位于凤县东部的平木镇、河口镇岩湾区域利用我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在蔬菜套种玉米立体高效种植模式上进行不断探索总结,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甘蓝-地膜玉米问作套种,甘蓝每亩地产量2500公斤,地膜玉米每亩地产量250-300公斤,每亩地可取得经济收入4000-4500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近年来我所在水北镇三都村建立了晚稻-油菜-西瓜套种轮作栽培模式示范基地300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产值800元;油菜平均亩产152.4公斤,产值628元;西瓜平均亩产3500公斤.产值1050元,三热亩产值2478元。油菜套种西瓜,油菜可为西瓜遮荫,提高西瓜的成活率;油菜收获后,油莱秆荚壳返哺回田,  相似文献   

17.
1、小麦——莴笋——西瓜——棉花——甘蓝①间套种方法。种六行优质专用小麦,行距18~20厘米,预留行80厘米,在预留行中套种地膜莴笋一行(10月下旬移栽),株距30厘米左右。莴笋收获后,4月下旬移栽地膜西瓜一行、棉花一行,棉花与西瓜实行三角定苗,西瓜拉秧后,8月中旬移栽秋甘蓝,行株距60cm×50cm,10月中旬收获。②种植效益。小麦667m2产350公斤,产值350元;莴笋667m2产600公斤,产值180元;西瓜667m2产3000公斤,产值900元;棉花667m2产皮棉300公斤,产值420元左右;秋甘蓝667m2产2000公斤,产值400元。年667m2产值2250元左右。2、春马铃薯——春玉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大田种植结构调整新模式,自2004年起开展“草莓-甜(糯)玉米-水稻”、“麦-西瓜-秋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与大田一年生经济作物间作、套种和轮作式的多种栽培模式技术研究与示范。三年累计示范应用种植上述模式115.67hm^2,平均每667m^2产值达到4730元,增加经济收入1390元。为解决当前农田季节性抛荒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在糖蔗田搭临时菇房生产市场紧俏的蘑菇.既节约生产成本.满足市场的需要.又可充分利用土地.增加经济收益,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技术。2003年遵义市汇川区科委在蔗田套种蘑菇.每亩蘑菇产值6324元,除去成本.纯收入3124.8元;糖蔗产值828.24元.除去成本,纯收入496.48元。蔗、菇合计每亩总产值6612.92元,总纯收入2372.88元。  相似文献   

20.
胡麻套种地膜辣椒是一项既能保证油料生产,又能增加经济收入的立体种植模式。平罗县头闸镇农民利用此项技术,亩产胡麻120.6k,产值422.1元,辣椒2000kg,产值1160元,二项共计1582.1元,与本地习惯种植的小麦套种玉米亩产值1019元相比,亩增产值563.1元,增55.3%,不失为一项增产增收的好技术,现将该项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