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优207”秋季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T优207在江西省宁都县秋制种的父母本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平均制种产量为3.82 t/hm2,高产田达4.35 t/hm2。  相似文献   

2.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2011—2012年在海南南繁基地春制种培杂629达70 hm2,平均产量为3.35 t/hm2,高产田块达3.46 t/hm2。阐述了两系杂交稻培杂629的亲本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在海南省规模化高产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全优1479是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引用全丰A与自育恢复系R1479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12年通过贵州省审定。在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进行了2年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平均产量达3.82 t/hm2,高产田块产量达4.68 t/hm2。介绍其特征特性及主要高产制种技术,以指导全优1479制种。  相似文献   

4.
陆两优996是湖南农业大学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996与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两系不育陆18S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湘审稻2005008),2005年陆两优996在湖南、江西大面积种植中表现为株叶形态优良、茎杆粗壮、繁茂性好、耐肥抗倒、分蘖力强、穗大粒多、抽穗整齐、后期落色好,谷粒饱满、千粒重大、结实率高、丰产性好,深受农民的好评和称赞。2009年均口镇从湖南金色农华种业引进烟后试制5hm2,平均产量2.52t/hm2,2010年制种50hm2,平均产量3.25t/hm2,2011年制种100hm2,平均产量3.57t/hm2,高产田块达4.65t/hm2。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天丰优26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天丰A为母本,恢复系盐恢269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米质较优、适口性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天丰优269在江苏省适宜作单季中稻栽培,一般产量为9.75~10.5 t/hm2;制种产量一般为3~3.75 t/hm2,最高产量可达5.48t/hm2。现将天丰优269高产栽培与制种技术总结如下。1高产栽培技术1.1适期播栽,培育适龄多蘖壮秧天丰优269的适宜播期应根据不同地区杂交中籼稻的最佳抽穗期及不同茬口来…  相似文献   

6.
甬优2号是宁波市农科院、市种子公司用甬粳2号A与K1722配组而育成的杂交晚粳稻组合.具有高产稳产、耐寒抗病、优质抗倒等特点.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1998年以来受育成单位委托承担该组合的制种任务,并对其亲本特性进行系统观察,对其优质高产制种技术作了深入研究.5年累计制种63.7hm2,平均产量2.918 t/hm2,最高田块产量可达4.417 t/hm2,质量达国标一级种标准.现将甬优2号亲本特征特性和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籼稻云光15号秋繁制种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9~2002年在云南省水富县采用不同海拔分期播种的方法对云光15号双亲特征特性及母本蜀光357S育性转换规律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秋繁制种并对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研究.2001~2003年共制种13.3hm2,其单产稳定在2.98t/hm2以上,高产农户单产达4.28t/hm2.  相似文献   

8.
两优2163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1997年沙县种子公司开始在沙县南霞乡对两优2163进行制种试验.2000年该组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沙县种子公司制种面积达25 hm2,平均产量3.3 t/hm2,最高产量4.2 t/hm2.种子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一级种标准.通过几年的摸索,已总结出一套优质高产制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Ⅱ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用不育系Ⅱ-32A与恢复系航1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在邵武市肖家坊镇中稻制种6 hm2,生产种子21·632 t,最高产量4·5 t/hm2。现将其亲本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1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1·1航  相似文献   

10.
跃丰202号是用不育系荣丰A与恢复系R99082配组选育成的籼粳交一季稻中熟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优点。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3-135d,单产9.75t/hm2左右,并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被袁隆平院士誉为热带杂交水稻先锋组合的"SL-8H",是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菲律宾西领农业技术公司合作在菲律宾成功选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在菲律宾种植平均产量为7.1 t/hm2,比常规品种平均增产1.5~2.5 t/hm2,2005年旱季的最高产量达15.2 t/hm2。其米质优良,已被菲律宾几家快餐连锁店定为专用米。该组合制种产量高,最高制种产量达到5.1 t/hm2。西领农业科技公司目前已建成了中国以外的亚洲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和最完备的技术管理体系,其生产能力可满足菲律宾70%的杂交稻种子的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以“协青早A”为母本 ,自育恢复系“C1 42 9”为父本进行配组 ,成功选育出杂交晚稻新组合“协优赣 2 6号”。 1 998、1 999年该组合参加南方稻区晚籼中迟熟组区试 ,平均产量分别为 6 .87t/hm2 和 6 .94t/hm2 。在推广和应用中 ,“协优赣 2 6号”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综合抗性强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 ,适合江西中南部地区作二晚种植。提出了“协优赣 2 6号”的栽培和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冬小麦"三系"高产制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育系AL22(A)和恢复系99 AR144-1(R)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父母本行比、氮肥用量和化学调控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父母本行比对制种产量影响较大,当行比为2∶6时,制种产量最高,为1 718.1 kg/hm2,比平均制种产量高25.7%;在一定范围内,制种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期追施尿素240 kg/hm2时,制种产量可达1 636.8 kg/hm2,比对照(不施氮肥)高33.9%;拔节期喷施壮丰安和赤霉素对制种产量影响不大。[结论]在该试验中,当父母本行比为2∶6、拔节期追施尿素240 kg/hm2、拔节期喷施壮丰安225 ml/hm2和赤霉素30 g/hm2时,制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汕优明86是我所用珍汕97A与明恢86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1995~1996年参加三明市及福建省晚杂优组合区试,平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2%;已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7年全省示范种植4700 hm2,普遍表现产量高、产量潜力大、抗稻瘟病.为配合该组合的推广,两年来我所对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建宁县制种15 hm2,平均入库产量2450 kg/hm2,最高产量3750 kg/hm2,现根据两年来的经验,将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玉米杂交种郑单958是以郑58为母本、昌7-2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1999年引入我区.该品种适应我区气候条件,表现出苗壮、矮秆、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等特点,2000-2001年制种产量平均8 460 kg/hm2,高者达9 630 kg/hm2,最低达7 440 kg/hm2.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金优F6"是用自选的强恢复系"F6"(10-35//桂99/明恢63)与"金23A"配组育成的早籼新组合。该组合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全生育期115d左右,单产7.5t/hm2左右,2002年通过了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玉米杂交种豫玉22在我区的制种中,由于其父本植株较矮、母本偏高而授粉不良,结实率较低,制种产量一般仅4 500~5 250kg/hm2,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制种单位的效益.2000年我们在酒泉市清水镇中寨村一组、十一组繁制8.55 hm2豫玉22玉米单交种,种子平均产量为7 774.5kg/hm2,最高产量达9 652.5kg/hm2,创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水平,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03优66系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用自选不育系03A与早恢66配组选育而成的早中熟杂交早籼稻新组合,于2007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在南昌地区春季母本直播0.5 hm2,平均产量3.1 t/hm2。该文介绍了该组合在生产上的表现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和母本直播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进行不同制种类型棉花杂交种的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系列(三系法制种)的籽棉产量相对较低,平均籽棉产量为2 846.67kg/hm2,组合间差异较大,最好组合为S7,产量3 270.00 kg/hm2;L系列(两系法制种)的籽棉总量居中,主要集中在2 850.00 kg/hm2左右,组合间差异较小;N系列(常规杂交制种)籽棉产量相对较高,产量集中在3 150~3 300 kg/hm2,高产组合比例较高,最高产量组合为L4,达到3 405.00 kg/hm2。在纤维品质方面:S系列马克隆值低,断裂比强度较大,品质稍好;N系列马克隆值高,断裂比强度差异较大;L系列纤维长度较好。综合各项性状:N系列有较好的产量优势,但制种成本高;L系列居中,S系列品质较好,产量上也有所突破,制种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20.
胡萝卜新品种郑参一号一般产量74t/hm2,高产可达90t/hm2以上,深受市民欢迎。详细介绍了胡萝卜优良品种郑参一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