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某动物园一岁幼袋鼠2只,分别于2005年7月5、6日,出现急剧腹泻,排出大量血色稀便后,次日即死亡。7月7日将死亡袋鼠送我处检查,据动物园工作人员讲,动物园的袋鼠自然发情、交配、产仔、育仔,每年的7月正是一岁龄袋鼠刚刚离开母袋鼠育儿袋,开始主要以草料为食的时候,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幼袋鼠都会出现上述相同症状后死亡,死亡率100%。  相似文献   

2.
袋鼠属有袋目、袋鼠科动物 ,原产于澳大利亚。袋鼠主要以灌木嫩枝叶、青草和柔软植物为食物。在袋鼠的动物园圈养过程中 ,其口腔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国内外都有过相关报道。由于其发病率及复发率都较高 ,已广泛受到重视。我园在多年的袋鼠饲养过程中发现 ,口腔疾病是袋鼠危害最大最广的疾病 ,往往由于牙周炎继发上颌骨或下颌骨骨髓炎及全身毒血症而死亡。在MurrayE .Fowler主编的《动物园与野生动物医学》一书中将此病定名为“粗颌病” ,本文沿用此名。笔者将本园多年来袋鼠“粗颌病”的发病及诊治资料进行整理 ,并总结成文…  相似文献   

3.
我国饲养的袋鼠群长期以来流行一种以顽固性牙周炎,颌部肿胀坏死,继发窦道或瘘管为特征的口腔炎综合征,该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高,严重影响袋鼠正常展出。为此,我们于1996年对该病的病原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本病多呈散发性流行。每年我园饲养或引进的各种袋鼠约10只,发病3~5只,死亡2~3只。发病率为30%~50%,病死率为50%~100%。发病袋鼠不分性别、品种、年龄,但以体质差、新引进、幼老龄袋鼠易感。1995年,我园饲养和引进的各种袋鼠17只,发病15只,死亡15只。发病率为88.2%,病死率100%。本病无明显季节性。病程呈慢…  相似文献   

4.
<正>袋鼠粗颌病是动物园饲养袋鼠的一种常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成年袋鼠。该病是由多种细菌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放线菌等均可引起此病的发生。该病病程长,治愈后易复发,如不及时治疗,常因采食困难,上颌骨骨髓炎、下颌骨骨髓炎及全身败血症或毒血症而死亡~([1])。1发病情况2012-2017年东莞市香市动物园饲养的红颈  相似文献   

5.
仔猪水肿病又叫肠毒血症,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以头部水肿、运动失调、麻痹以及胃壁、肠系膜水肿为特征,近年来,该病对养猪生产的危害越来越重,据调查,该病发病率高达8%-10%,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死亡率仍达60%~70%,晚期治疗死亡率高达80%以上,由于本病目前尚无特异的有效疗法,因此给本病的防治带来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李伟 《动物医学进展》2005,26(2):115-115
红颈袋鼠属有袋目,原产于澳洲大陆,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哺乳动物,在世界各动物园中广为饲养。但近几年来,因牙周和口腔疾病所致的面颊肿胀在各圈养种群中频繁发生,此病发病率近90%,病死率也极高,严重地威胁圈养袋鼠的生命。自2002年1月起,我园3只红颈袋鼠相继发生以面颊肿胀为主要外部特征的疾病,通过口腔检查、头部X光摄影、细菌分离培养、手术清创、药物治疗等,治愈2只,  相似文献   

7.
大连森林动物园1岁幼袋鼠2只,分别于2005年7月5、6日,出现急剧腹泻,排出大量血色稀便后,次日即死亡。7月7日送我处检查,据介绍动物园的袋鼠自然发情、交配、产仔、育仔,每年的7月份正是1岁龄袋鼠刚刚离开母袋鼠育儿袋,开始主要以草料为食的时候,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幼袋鼠都会出现上述相同症状后死亡,死亡率100%。  相似文献   

8.
从 1999年开始,我市部分乡镇的鹅群出现了一种以消化道病变为特征的疫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笔者在扬大农学院教授的帮助下,将该病初步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该病各种日龄均易感染,潜伏期短,一般 3- 5天,发病率达 40%- 50%,死亡率达 60%以上,日龄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高,用各种抗生素及抗小鹅瘟血清治疗均无效。如我市十八集乡一农户饲养 15日龄雏鹅 120只,发病 55只,发病率 46%,死亡率 80%。   二.临床症状   患病鹅…  相似文献   

9.
鹅的鸭瘟病即鹅感染鸭瘟,病原体为鸭瘟病毒,小鹅尤为敏感。这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80%~90%的急性传染病。现将鹅患鸭瘟病具体防治方法简述如下。1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夏和秋季最为严重,传播快,流行广,发病率达95%,小鹅死亡率70%~80%以上。60日龄以上大鹅也可发病,特别是产蛋母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80%~90%。此外,在低湿、水网地带及河川下游饲养放牧的鹅群,最容易流行本病。近年来,此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至死亡通常为2~7天。2临床症状病鹅初期精神不振,体温升高,羽毛松乱,食欲下降或不食,…  相似文献   

10.
2002年8月初,我市几个县肉用鸭发生以跛行、蹒跚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鸭病,该病死亡率低,其发生与天气变化大等应激因素有关,我们暂定其为“应激综合征”。一、发病情况2002年8月份开始,我市气温变化大,骤冷骤热,有时前一天温度32~33℃,次日却刮风下雨,温度降至20℃左右,且经常反复。2002年8月初,我市新干县的鸭群首先发生此病,病鸭一般为500克左右的中鸭,发病率达20%~50%,全县50%以上的养鸭户受影响。2002年8月中旬,吉安市附近也出现此病,发病面达20%~30%,发病鸭群发病率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