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内生细菌JX-3生长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银杏内生细菌JX-3的生长速度,缩短培养时间,试验选取培养温度、pH、接种量和培养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来确定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再由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3个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根据正交试验结果获得更优化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优化试验得出菌株JX-3生长的最优条件为:温度35℃,pH值7.0,最佳接种量12%,培养时间4 h;正交试验得出的JX-3最佳生长条件为:时间5 h,pH值7.0,接种量8%。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榆黄蘑液体发酵的单因素试验,并结合使用正交设计和响应面法2种实验设计方法,确定榆黄蘑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和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榆黄蘑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0%、蔗糖1.00%、蛋白胨0.3%、KH2PO40.15%、氯化钠0.03%、MgSO40.07%、VB10.001%;最适培养条件是接种量5%、250 mL的锥形瓶装液量150 mL、温度27℃、初始pH值6.55及转速155 r·min-1。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榆黄蘑液体发酵的单因素试验,并结合使用正交设计和响应面法2种实验设计方法,确定榆黄蘑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和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榆黄蘑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0%、蔗糖1.00%、蛋白胨0.3%、KH2PO4 0.15%、氯化钠0.03%、MgSO4 0.07%、VB1 0.001%;最适培养条件是接种量5 %、250 mL的锥形瓶装液量150 mL、温度27 ℃、初始pH值6.55及转速155 r·min-1。  相似文献   

4.
在7种温度、6种pH值、6种基质含水量条件下,分别培养两个长根奥德蘑(Oudemansiella radicata (Relhan.:Fr.)Sing.)菌株,分别比较其菌丝的生长速度及生长势,从而探讨不同温度、酸碱度和基质含水量对长根奥德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5-30℃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在35℃时不生长。以20-25℃时菌丝生长势最佳,生长速度最快(5.0-5.8mm/d)。酸碱度在pH3.0-8.0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且生长势较好,以pH6.0-7.0时菌丝生长势最佳,生长速度最快(5.3-5.6mm/d)。基质含水量在50%-65%范围内菌丝能够生长,含水量为60%时,其菌丝生长势最佳,生长速度最快(2.8mm/d)。  相似文献   

5.
张杰  顾泽峰  刘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304-1305,1392
[目的]对蛹虫草菌丝生长条件进行优化,为发酵工业中液体深层发酵生产蛹虫草的药用有效成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改变碳源、氮源、接种菌龄、培养基起始pH、培养周期、培养温度、摇床速度、接种量和装液量来确定蛹虫草菌丝生长最佳条件。[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蔗糖,浓度为2%,氮源为蛋白胨,浓度为1%,接种菌龄为36h,培养基起始pH值为6.5,培养周期为6d,培养温度为24℃,摇床速度为200r/min,在250ml锥形瓶中的装液量为150ml;在此条件下,菌丝体干重最大。[结论]该方法获得了蛹虫草C-7发酵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蛹虫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最佳发酵条件,以分离自枇杷主干韧皮部的内生木霉P3.9菌株为供试菌株,以菌丝生长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组合液体发酵培养液,碳源、氮源、pH及其接种量。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液为马铃薯浸汁,碳源为D-果糖,氮源为磷酸二氢铵,pH 7.0,接种量为1.5%;正交试验表明其菌丝生长的最佳组合培养条件为马铃薯浸汁,在其中添加2%D-果糖、0.05%磷酸二氢铵、pH 6.0、接种量为1.5%。按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培养,最高菌丝干重可达5.1 mg/m L。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榆黄蘑子实体中蛋白质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其蛋白质功能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蛋白质得率为指标,采用碱提法提取榆黄蘑子实体中的蛋白质,在pH值、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对蛋白质提取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90W、超声时间20min、pH14、料液比1∶25条件下,榆黄蘑子实体中蛋白质得率可达19.80%。  相似文献   

8.
在雷蘑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适于雷蘑深层发酵的初始pH值、接种量、装液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及摇床转速对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并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6.5,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500 ml,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 d,转速140 r/min的发酵条件下,所得胞外多糖量为93.61 mg/100 ml。  相似文献   

9.
康氏木霉产纤维素酶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草和麸皮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康氏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对氮源、接种量、麸皮含量、含水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培养基氮源为(NH<,4>)<,2>SO<,4>、麸皮添加量为40%、含水量为200%;接种量为7%;初始pH值为5.0;发酵时间为96 h;发酵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0.
花脸香蘑菌丝体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花脸香蘑菌丝体发酵条件。[方法]研究花脸香蘑菌丝体发酵中碳源、氮源、pH、时间对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培养条件中对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影响的顺序为:碳源>时间>pH>氮源。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花脸香蘑菌丝体液体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粉3%、酵母膏0.2%、pH值6.0、培养时间8 d。[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花脸香蘑生物资源提供了理论参考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别在不同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培养基含水量条件下培养金福菇Tg-505菌株,比较其菌丝的生长速度及生长势,探讨不同温度、酸碱度和培养基含水量对金福菇Tg-505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15~35℃范围内,金福菇Tg-505菌丝均能生长,以25℃时菌丝生长势最佳,日平均生长速度最大为5.99 mm;酸碱度在pH 5.0~10.0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以pH 7.0~8.0时菌丝生长势最佳,生长速度最快;培养基含水量在50%~75%范围内菌丝能够生长,含水量为65%~70%时,其菌丝洁白、粗壮、长势好,生长速度最快,达到3.77 mm/d以上。  相似文献   

12.
研究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菌丝平板培养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得到优化配方。以花脸香蘑菌丝生长速度为指标,通过平板培养研究9种碳源、8种氮源及6种无机盐对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影响,并用三元二次正交回归试验对花脸香蘑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促进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麸皮,最佳无机盐为MgSO_4,培养7 d后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2.29、1.88、1.64 mm/d;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琼脂2%、蔗糖3.06%、麸皮0.45%、MgSO_4 0.02%。培养基中添加蔗糖、麸皮和MgSO_4可促进花脸香蘑菌丝生长,并得到优化后的培养配方,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宁黄16号菌株的形态特征及培养料、温度、培养料含水量、pH值等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其菌丝体生长能适应松杉木屑培养基栽培;30℃时菌丝生长最快;最适pH值为5.5~6.5;适宜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榆黄菇产漆酶发酵条件,筛选出最适宜产漆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温度30℃,初始pH值6.0~7.0,加入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加入蛋白胨、酵母膏为氮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元蘑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工艺。[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不同的接种条件(包括不同菌龄、不同接种量)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包括不同转速、不同培养时间),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为指标进行元蘑液体菌种的筛选。[结果]液体培养元蘑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0 g马铃薯、150 g稻草粉、10 g玉米粉、20 g葡萄糖、3 g蛋白胨、2 g酵母膏、维生素B_11片;最佳接种菌龄为5 d;最佳接种量为9%;最佳培养转速为160 r/min;最佳培养时间为7 d。[结论]元蘑液体菌种经过优化培养,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天津农业科学》2016,(9):136-140
通过苇蘑菌丝体液体培养的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苇蘑的较适生长条件:pH值为5~7;温度25℃;转速100~200 r·min~(-1);装液量50~90 m L。再经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出苇蘑的最适制种工艺为:初始pH值为6;温度恒定为25℃;转速保持150 r·min~(-1);装液量为90 m L/250 m L。在该培养条件下,苇蘑的菌丝干质量可达到19.4 g·L~(-1)。在通气量为4.5 L·min~(-1)条件下进行苇蘑液体菌种的5 L发酵罐培养,在44 h即达峰值19.9 g·L~(-1)。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白灵菇深层发酵的条件,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碳源、氮源、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60 r.min-125℃培养条件下,白灵菇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4%、米糠5%、KH2PO40.3%、MgSO40.1%、VB110 mg.L-1,最佳装液量为70 mL(250 mL三角瓶),最佳接种量为20%,初始pH为7~8。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白灵菇液体培养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接种量、碳源、氮源、初始pH和装液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榆黄菇产漆酶发酵条件,筛选出最适宜产漆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温度30℃,初始pH值6.07.0,加入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加入蛋白胨、酵母膏为氮源。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温度、培养料绝对含水量和pH值对鲍鱼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鲍鱼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1℃,最适温度28℃;培养料适宜的绝对含水量65%~75%;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为5.02~7.24,最适pH值5.02。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蛹虫草发酵过程中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种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等因素对蛹虫草发酵的影响,最后通过蛹虫草的菌丝收率,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种龄为4d,培养温度为27℃,培养时间为55h,接种量为7.5%(v/v),在该条件下所得蛹虫草菌丝收率最高,以此确定蛹虫草发酵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