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梨形孢最适培养基的筛选及其对水稻的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Pi)可定殖在多种植物根系中,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植物抗逆性。【方法】将印度梨形孢接种至8种供试培养基中,测定其在8种培养基中的生长速率,并将印度梨形孢与水稻幼苗共培养,分析印度梨形孢对水稻幼苗株高、叶长、根长、根数、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8种供试培养基中,V8培养基是最适合印度梨形孢生长的培养基,且加入一定量蔗糖能进一步促进印度梨形孢的生长;研究还发现,接种了印度梨形孢的水稻株高、叶长、根长、根数、叶绿素含量和地上地下部鲜质量都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接种印度梨形孢20 d后的水稻,其株高增高了32.36%,叶绿素含量提高了15.88%。【结论】印度梨形孢是通过增加光合作用和增强根系生理机能,从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竹林地覆盖是利用有机材料的增温、保温和保湿作用,促进笋芽分化,提早萌发,显著提高竹林经济产出的技术措施,在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早园竹Ph. propinqua和红哺鸡竹Ph. iridescens林中已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从林地覆盖对毛竹Ph. pubescens林立地生产力和丰产林分结构维护,竹子抗逆能力和地下害虫发生的影响及生态环境保护,林地覆盖毛竹林选择条件,技术熟化度等方面进行了问题剖析,并提出了林地覆盖毛竹林土壤劣变,留笋养竹,节本省力环保栽培和地下害虫防控等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性和生产性问题。参31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砂培法研究了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真菌在生菜(Lactuca sativa var.crispa)根系的定殖情况及在4种磷水平(常规磷、50%常规磷、25%常规磷、不施磷)下接种印度梨形孢对生菜生长及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能在生菜根系有效定殖,定殖率为72%。常规磷、50%常规磷、25%常规磷水平下,接种印度梨形孢的生菜叶绿素含量(SPAD值)比不接种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23.6%、13.5%、11.3%。同时,接种处理显著增加了生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其中50%常规磷+接种处理与常规磷+不接菌处理的地上部鲜质量相当。生菜全磷含量检测结果表明,4种不同供磷水平下,接种印度梨形孢的生菜植株全磷含量分别是不接菌处理的1.25、1.18、1.48、1.71倍。综上,印度梨形孢真菌能提高生菜对磷素的吸收,促进生菜生长。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香榧果实在干果市场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如何提高其果实产量,促进其果实品质尤其微量元素的强化是当前香榧栽培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微量元素硒是硒蛋白必需的元素,它与多种人体疾病有关。采用盆栽的方式,施加矿物硒粉,并对香榧幼苗接种根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可以侵染香榧幼苗的根系(侵染率为22.34%),并使其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以及二级根上一级根的数量,分别增加12.69%、16.26%、20.81%和10.93%,但对其特定根长和根组织密度没有显著影响。香榧幼苗接种印度梨形孢可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蒸腾速率,分别增加92.92%、6.16倍、47.67%和2.36倍,同时显著提高光能利用效率(88.62%)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84.28%)。接种显著地促进了香榧幼苗总生物量的累积(36.94%)以及叶片总硒含量(1.68倍)。 基于印度梨形孢可促进植物营养吸收的特性,该根内生真菌可以用香榧硒的生物强化,以提高香榧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健康和叶斑病害黄精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的结构差异,采用Illumina NovaSeq技术对健康(JK)和染病(RB)黄精叶片内真菌的ITS rDNA进行测序,分析两组样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RB组叶片内物种多样性较JK组无显著变化,但物种丰度较JK组显著降低。RB组中的优势菌群为担孢酵母属、刺盘孢属、链格孢属和宙斯沸耳属,而JK组中的附球霉属、毛壳菌属和枝孢属的比例显著高于RB组。本研究证明了叶斑病害会导致染病黄精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的丰度下降,使某些有害物种优势生长,该研究为黄精叶斑病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与植物互作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梨形孢是一种植物根部内生真菌。该文综述了印度梨形孢的生物学特征、与植物的互作以及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逆境胁迫忍耐性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西瓜抗旱种质并鉴定苗期的关键抗旱性指标,综合评价西瓜资源的抗旱性,为西瓜抗旱育种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25份西瓜材料为试材,采用苗期盆栽试验,设置干旱胁迫和正常浇水2个处理,测定西瓜生长指标(株高、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和根冠比)及生理指标(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相对电导率),运用隶属函数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比较各西瓜种质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差异,评价种质苗期抗旱性,筛选关键抗旱指标。【结果】干旱胁迫抑制了西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同时显著抑制了西瓜幼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地下部鲜质量,株高、根长、地上部干质量和地下部干质量普遍降低,但对根冠比存在正向和负向两种不同的影响结果;干旱处理后,西瓜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普遍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普遍降低,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因种质不同而表现出不同差异。【结论】苗期抗旱性强的西瓜材料有M20、ZTC、M33、M24和M26,可作为后期西瓜抗旱育种的材料;地上部鲜质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地下部干质量和根长可作为西瓜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8.
一株撑绿杂交竹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主要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全撑绿杂交竹秆中分离到一株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形态特征表明,该菌株为毛壳菌属中的一员,但与目前查阅范围内的记载种均存在差异,且国内该菌在竹类植物内生菌分离上尚未曾见有报道,故暂定名为竹毛壳菌(Chaetomium sp.)。竹秆组织分离表明内生真菌的生态分布存在季节、组织部位与年龄差异。此外,对其培养特性进行了初步摸索,结果表明:(1)竹秆煎汁对该毛壳菌生长、产孢速度及产孢量均有促进作用,且同等条件下含蔗糖的培养基对菌的生长和繁殖都优于含葡萄糖的培养基;(2)该毛壳菌生长对低温和高温敏感;(3)该毛壳菌生长对pH值的适宜范围较宽;(4)该毛壳菌对光照敏感,对通气状况要求不严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印度梨形孢对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L.)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明确印度梨形孢对非洲菊干旱胁迫的调节机理。【方法】以非洲菊品种‘云南红’为试验材料,通过浇灌印度梨形孢菌液(处理组)观察幼苗生长变化,设不处理对照组,测定2组幼苗生长指标,观察印度梨形孢在植株根部的定殖情况;然后通过自然干旱胁迫处理,对2组幼苗进行干旱胁迫试验,分析干旱胁迫前后各组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含水量、气孔开放度、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探究印度梨形孢对非洲菊幼苗生长及其抗旱性的影响。【结果】印度梨形孢能定殖在非洲菊幼苗根部,显著提高非洲菊幼苗地上部鲜质量、叶片数、叶柄长度和根部鲜质量、根数、根长(P<0.05)。在干旱胁迫下,处理组非洲菊幼苗叶片的Fv/FmqP分别为0.825,0.6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非洲菊幼苗叶片叶绿素总量、相对含水量、含水量分别为1.36 mg/g,33.73%,73.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叶片CAT和SOD活性分别为0.30,876.03 U/g,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APX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POD活性和MDA含量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印度梨形孢能促进非洲菊生长,在干旱胁迫下,其能保护光系统反应中心,提高叶片的保水能力和APX活性,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光抑制和叶绿素降解,从而增强非洲菊幼苗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
前期研究发现,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与油菜拌种可以有效缓解乙草胺药害。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悬浮培养法测定乙草胺对印度梨形孢生长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印度梨形孢菌液、施用印度梨形孢的土壤以及使用印度梨形孢拌种的油菜植株中乙草胺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乙草胺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其对固体培养基中印度梨形孢生长速率的相对抑制率为98.12%,对悬浮培养液中印度梨形孢鲜质量和干质量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5.11%和96.40%。当乙草胺质量浓度分别为20、50、100 mg/L时,在不添加印度梨形孢的悬浮培养液中,乙草胺的半衰期均为115.52 d,添加印度梨形孢菌饼后,乙草胺的半衰期缩短至9 d以下;每千克土壤添加2 g印度梨形孢菌丝后,土壤中50、100、200 mg/kg乙草胺的半衰期分别为10.35、11.18、11.55 d,均低于未添加印度梨形孢处理的半衰期(11.18、11.95、12.38 d);同样,采用印度梨形孢拌种的油菜植株中乙草胺的半衰期均短于未进行拌种的处理。综上,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的生长受乙草胺影响而减缓,但其自身也可降解培养基中的乙草胺,并能加速土壤及油菜植株中乙草胺的代谢。  相似文献   

11.
印度梨形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梨形孢是一种能够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定殖范围广泛的内生真菌,能促进植物营养吸收、加快植物生长、诱导植物抗逆等,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简要综述了印度梨形孢与植物的互作机制、其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郑志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40-16141
[目的]寻找促使植物内生真菌无性菌丝产生孢子的方法,为其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从采集到的合欢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5株形态稳定的内生真菌,对它们进行诱导产孢试验,并对所产生的孢子进行鉴定。[结果]5株内生真菌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均不产生分生孢子。通过不同类型培养基及不同pH值条件诱导真菌产孢方法,使其中3株真菌(1、3、5号菌)不同程度产生了分生孢子,通过分生孢子的形态鉴定了合欢内生真菌1、3、5号菌分别属于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镰孢属(Fusarium)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结论]试验证明通过诱导内生真菌产孢的方法并借助形态学依据来鉴定无性的内生真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以墨西哥鼠尾草幼苗为材料,接种印度梨形孢30d后进行盐胁迫处理,盐胁迫7d后测定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能有效缓解盐胁迫伤害,使墨西哥鼠尾草幼苗的株高、鲜质量、根数、根长和根系体积分别提高15.31%,55.81%,48.04%,35.01%和37.62%;叶片Pro含量提高28.30%,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30.11%,15.30%和9.08%,MDA含量降低30.43%.说明印度梨形孢能显著促进盐胁迫下墨西哥鼠尾草幼苗的生长,明显缓解叶片氧化损伤,显著提高SOD等保护酶活性,从而增强幼苗的抗盐性.印度梨形孢在植物抗逆栽培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何首乌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毅  伍斌  刁毅  廖婵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504-4506
[目的]对药用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n Thunb.)不同部位内生真菌进分离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内生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何首乌块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从何首乌根、茎、叶中分别分离到植物内生真菌24、28、18株,共计70株,其形态经初步鉴定分属2纲4目6科31属,以交链孢属(Alternariasp.)和镰孢霉属(Fusariumsp.)为优势属。[结论]何首乌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明确桉树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桉树内生真菌共生机制研究以及内生真菌的实际生产应用奠定基础。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研究不同温度(20、25、30、35℃)、pH值(4.0、5.0、6.0、7.0、8.0)、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果糖、乳糖和山梨醇)、氮源(磷酸氢二铵、草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胰蛋白胨和蛋白胨)、转速(80、100、120 r/min和140 r/min)对二型伞霉生长的影响。同时回接巨桉,测量其株高与根长,探究接种二型伞霉对巨桉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型伞霉在不同碳源和不同氮源的MMN培养基均能生长,但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最佳碳源为乳糖,其次是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其次是尿素。二型伞霉适宜生长温度为30℃,生长最快、长势最好,适宜生长pH为6.0~7.0,最佳转速为80 r/min。接种二型伞霉2个月后巨桉株高和根长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48.22%和75.78%。初步确定了桉树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最佳培养条件,验证了其对桉树生长的促进作用,为桉树内生真菌的生理生化研究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米槁(Cinnamomum migao)根部内生促生真菌菌株,探究其对米槁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方法】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祥乐村、坝碰村和平艾村采集米槁鲜根,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真菌,利用透明圈法对所得菌株进行促生作用研究,将所得菌株接种至蒙金娜无机磷固体培养基、解钾固体培养基及King液体培养基进行促生能力测定,筛选促生能力强的菌株;再将筛选所得菌株分别回接至米槁幼苗,以接种等量空白培养基为对照,培养180 d后测定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结果】从米槁根部分离纯化得到41属177株内生真菌,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16株具透明圈的真菌;促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Acrocalymma vagum)4株菌株具有较高促生潜力。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球毛壳菌能显著促进米槁幼苗对钾的吸收,哈茨木霉能显著促进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幼苗对磷的吸收,深绿木霉能显著促进米槁幼苗苗高及地下部分的生长,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能显著促进幼苗SOD活性。4种促生菌对米槁幼苗的促生作用不同,其中促生菌的产IAA能力与米槁幼苗的生长显著相关,溶磷、解钾能力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球毛壳菌、哈茨木霉、深绿木霉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米槁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菌种对米槁幼苗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7.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湘黔桂三地野生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内生真菌、根际土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获得真菌ASVs共3 188条,经聚类涉11门33纲85目166科320属375种真菌,真菌类别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属水平上,根际土真菌贵州样品优势属为Cladophialophora、外瓶柄霉属(Exophiala)等,湖南为Archaeorhizomyces、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广西为镰刀属(Fusarium)、Saitozyma等;内生真菌贵州优势属为外瓶柄霉属、粉褶菌属(Entoloma)等,湖南为地星属(Geastrum)、被孢霉属等,广西为镰刀属、Saitozyma等。α多样性分析显示,湘黔桂三地多花黄精药用部位块茎内生真菌、根际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有较大差异;PCoA及UPGMA聚类结果显示,三地间的真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PICRUSt 2分析预测表明,内生真菌及根际土真菌参与多条代谢途径及黄精多糖等活性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枸杞受根腐病菌侵染后植株根组织与根际土壤中真菌与细菌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柴达木地区患根腐病枸杞的根组织和根际土壤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群落丰度略高于根组织,而真菌多样性和丰度在根际土壤和根组织样本中无显著差异。在门水平,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较高,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高;在属水平,细菌中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为主,真菌中以枝孢属(Cladospor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为主。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菌群落在根组织和根际土壤样本中差异较大,而真菌群落在根组织和根际土壤样本间相关性较高;枝孢属(Cladospor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在根组织和根际土壤中均显著上调,初步推测这2属真菌可能与枸杞根腐病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盆栽试验研究了低温对不同玉米品种(农大364,先玉335)苗期根系发生发育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玉米苗期根表面积、根体积、轴根长都明显低于常温处理。不同品种玉米总根长和侧根长对温度的反应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低温对农大364侧根生长明显促进作用,而对先玉335侧根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低温胁迫减弱了玉米根系的生长,同时对地上部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而根冠比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丰富柠条基质穴盘育苗理论,为生产实际提供优质健壮幼苗。通过对柠条基质番茄苗期采用EM灌根处理。结果表明:添加EM使番茄幼苗株高、茎粗、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全株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全株干质量、根冠比和壮苗指数等生长发育指标均高于对照,其中根鲜质量增加18.34%,根冠比增加17.2%,壮苗指数增加16.66%,说明合理添加EM有助于柠条基质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