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银玉’白萝卜小孢子胚状体为试材,研究激素对胚状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5培养基中添加0.2mg/L 6-苄氨基嘌呤(6-BA)能够促进胚状体分化成再生植株,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可促进再生植株生根,IBA效果好于NAA,IBA适宜的质量浓度为0.5mg/L。利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对163株小孢子再生苗的倍性进行测定,表明萝卜小孢子再生株的自然加倍率为82.21%,17.79%为单倍体,44.17%为双单倍体,38.04%为多倍体。其中多倍体包括三倍体、四倍体、八倍体和嵌合体。观察和测定不同倍性再生植株苗期和花期的植物学性状,并与供体植株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单倍体植株弱小,没有花粉;四倍体和八倍体长势强,花粉发育正常;三倍体苗期长势与双单倍体相当,但花器官弱小,药室内无花粉或有微量花粉;双单倍体与供体植株长势相同。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32℃热激结合暗培养显著地提高了石刁柏花药培养中胚状体的诱导频率。不同基因型对胚状体发生频率影响很大。石刁柏胚状体的分化,固体培养比浅层液体培养效果好。通过胚状体途径可以克服石刁柏组织培养中生根难的问题,但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仍然有较大的变异,单倍体、二倍体、四倍体、非整倍体和混倍体分别占5%,50%,20%,15%,10%。利用石刁柏茎莽草酸脱氢酶的多态性位点 SKD-1和根醣酶多态性位点 EST-1结合细胞学方法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的初步结果是:单倍体占5%、纯合二倍体占8.33%、杂合二倍体占41.67%、纯合四倍体占6.67%、杂合四倍体占13.33%、花粉起源的非整倍体占3%、体细胞起源的非整倍体占12%。  相似文献   

3.
黄心乌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黄心乌类型白菜的游离小孢子胚诱导率,选用7个淮南黄心乌品种,研究不同品种、取蕾月份和预处理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再生植株的倍性变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小孢子出胚率存在明显差异,只有3个品种09-96、09-97和09-98诱导出了胚状体,平均出胚率分别为1.13胚/蕾,2.93胚/蕾和4.63胚/蕾;33℃热激处理对小孢子的胚发生至关重要;与对照相比,0.2%正丁醇预处理5 h显著提高了09-97和09-98的出胚率;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在获得的再生植株中,单倍体、双单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都存在,但以双单倍体为主,09-97和09-98的双单倍体率分别达到70%和80%。  相似文献   

4.
同源四倍体水稻花药培养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同源四倍体水稻杂种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1万余株H#-1花粉植株中,二倍体占74.4%-87.9%,四倍体占12.1%-22.6%,非整倍体占4.1%。H#-2花粉株系的整齐性与接种四倍体株所在的组合、株系的整齐度有关,即四倍体材料农艺性状相对整齐的,诱导出的花粉植株也比较整齐,反之则不整齐。花粉植株的农艺性状与接种四倍体母株相比,穗数、穗粒数二倍体比四倍体提高50%以上;结实率提高5.4%-34.5%;单株粒重提高30%以上;株高有增有减;千粒重下降50%左右。有些由四倍体诱导的二倍体材料仍能保持四倍体蛋白质含量的特点。经品比试验,由四倍体花培所获得的部分优良二倍体品系已达到了北京地区推广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8个甘蓝品种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计算出胚率,分析表型与出胚难易的关系。经流式细胞仪对其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计算自然加倍率。以流式细胞仪的结果为基准对再生植株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周围叶绿体数目,保卫细胞长、宽以及周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圆球、早熟、春甘蓝3个特性的甘蓝品种易出胚,而扁球、中熟、晚熟以及越冬甘蓝不易出胚;再生植株的自然加倍率会因基因型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不同倍性的再生植株叶片保卫细胞周围叶绿体平均个数所得规律为:单倍体6~9个,二倍体9~12个,四倍体12~23个,且随着倍性的增加,叶绿体个数分布范围更加广泛。保卫细胞长度变化范围为:单倍体18~23μm,二倍体25~35μm,四倍体35~45μm。保卫细胞周长变化范围为:单倍体60~75μm,二倍体75~95μm,四倍体100~115μm。保卫细胞宽度随气孔大小变化而差异较大,规律不明显。在保卫细胞长度和周长均能说明倍性的情况下,显然通过测量保卫细胞的长度来判定倍性的方法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6.
辐射花粉授粉是获得单倍体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旨在探讨该途径中影响单倍体再生率的关键因素。本试验利用60Coγ对不同黄瓜材料进行不同剂量的辐射处理,系统研究了辐射剂量、花粉供体基因型、母本基因型对诱导黄瓜单倍体植株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花粉供体基因型(5211、CC3、南抗一号)花粉经150 Gy辐射处理后,花粉供体基因型5211诱导的植株再生率、单倍体再生率均高于花粉供体基因型CC3和南抗一号。花粉供体在辐射剂量150 Gy辐射处理下较250 Gy及350 Gy更有利于诱导植株再生,再生率最高可达3.92%,单倍体再生率为1.96%。10个母本基因型中6个母本基因型没有诱导出再生植株,占母本基因型总量的60%;4个母本基因型诱导出再生植株,占母本基因型总量的40%,单倍体诱导率为0.26~0.54。  相似文献   

7.
碳源组分及浓度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编号为ZF-09、ZF-10两个辣椒品种的F1代为试材进行花药培养,研究碳源组分及浓度对辣椒花药培养出胚率及出苗率的影响,并对获得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Cp+蔗糖浓度1%+麦芽糖浓度2%的培养基出胚率及出苗率在ZF-09和ZF-10两品种中均为最高.ZF-09出胚率及出苗率分别达到CK的2.3倍和7.14倍,而ZF-10出胚率及出苗率分别达到CK的3.7倍和11.06倍;采用根尖染色体计数鉴定再生植株中倍性组成, ZF-09二倍体发生率为60.3%,单倍体发生率为39.7%;ZF-10二倍体发生率为68.4%,单倍体发生率为31.6%.  相似文献   

8.
小麦花药培养材料加倍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花药培养愈伤组织的倍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药培养材料在分化愈伤时期已经加倍,且倍性组成具有多样性,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非整倍体和嵌合体并存;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倍性组成比例不同,分化绿苗的愈伤组织二倍体比例最高,达34.46%。  相似文献   

9.
双低油菜浙双72的小孢子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浙双72及其F1代杂种的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浙双72对小孢子培养有较好的反应能力,通过换培养液等方法,小孢子胚状体产量明显提高,达27.1胚/花蕾,而F1代杂种(浙双72×高油605)的胚状体产量为4.4胚/花蕾,胚状体的质量也有明显改善.正常胚状体经过冷击、萌发、生根,获得了大量的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倍性检测表明,浙双72及其F1代杂种中,单倍体占56%左右,自发双单倍体(DH)约占37%,其余约7%是多倍体和嵌合体.  相似文献   

10.
矮牵牛四倍体的诱导及其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0.2%浓度的秋水仙素分别对1叶1心期的矮牵牛进行3 d诱导处理,变异率达到5.7%。变异植株经染色体数目鉴定有四倍体、非整倍体和嵌合体。与正常二倍体植株相比较,四倍体植株生长缓慢,生长期延长,气孔变大,叶色浓绿,叶形指数减小,叶厚度增加,花瓣褶皱,柱头、花药变大,成熟花粉中有四孔花粉出现,单果的种子数目减少,种子体积变大。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植株染色体倍数检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法 (FCM )对甘蓝型冬油菜 4个F1代杂种的小孢子再生植株 ,在幼苗期 (取再生株新长出的叶片嫩组织 )进行了染色体倍数检测。其矩形图上清晰地检测出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以及单倍体加二倍体二倍体加四倍体和三倍体加六倍体等嵌合体。小孢子再生植株中 ,单倍体和自发二倍体比率分别为 5 0 %~85 % (平均为 6 0 % )和 2 0 %~ 5 0 % (平均为 35 % )。FCM倍数检测结果与在油菜花蕾期进行的花器形态鉴别相一致。本文还讨论了采用FCM倍数检测的优势及其检测进展。  相似文献   

12.
‘嘎啦’苹果花药培养种质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单倍体花药离体培养是农作物包括果树育种中种质资源创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苹果是染色体高度杂合且自交不亲和树种之一。在当前苹果主栽品种中,‘嘎啦’具有早熟、丰产、稳产、多抗的优良性状,是苹果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花药单倍体育种也是苹果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嘎啦’苹果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并获得纯合再生植株,为创制新的纯合体种质资源,加速苹果新品种培育进程提供材料。【方法】采集‘嘎啦’苹果单核靠边期到双核早期的花药(未开放的花蕾),低温处理后进行离体培养,经胚状体诱导,分化培养形成再生苗,再经生根培养获得花药再生植株。之后利用FACS流式细胞仪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分析。取再生植株叶片分离DNA,选用80个来源于苹果HIDRAS数据库的SSR标记对所有植株进行PCR扩增,经过凝胶电泳和荧光毛细管电泳鉴定再生植株纯合基因型。移栽成活后,对每个再生株系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过去3年中,共接种的74 200个‘嘎啦’花药,从未被污染的5万多个花药中成功诱导形成386个胚状体(胚状体诱导率0.7%),经分化培养获得64株再生苗(植株再生率16.6%),最终经生根培养、移栽获得30个成活再生株系。其中包括28个二倍体株系,1个单倍体株系和1个四倍体株系。SSR标记用于纯合性鉴定,PAGE结果表明再生株系均为花粉(小孢子)单倍体细胞来源。为了鉴定这些再生植株基因型,从80个SSR中筛选出17个SSR标记(其余SSR标记不具有多态性或带型杂乱)对所获得的30个再生株系进行基因型鉴定。17个SSR标记所对应的PCR扩增物能有效区分鉴定不同再生植株基因型。继代培养60 d后的形态学观察显示不同再生株系的株高、叶长、叶宽等特征差异明显。不同二倍体纯合植株的植物学特征也存在差异:Gala 5植株相对较高,叶基变宽,叶尖渐尖;Gala 7叶片变小、变厚,叶柄变短且基部宽大,叶色深且有很强的光泽度;Gala 18叶片较小,叶数较多。纯合二倍体再生植株长势弱于‘嘎啦’杂合供体,但强于单倍体和纯合四倍体。【结论】采用优化花药培养技术,成功获得了一批苹果纯合体再生植株种质并建立了SSR标记鉴定体系。这些新的种质很大程度丰富了苹果育种亲本种质资源,为挖掘‘嘎啦’苹果优良性状基因提供了重要材料,为后期的田间性状筛选,杂交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连州菜心小孢子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是快速创制连州菜心双单倍体纯系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建立高效的连州菜心小孢子培养体系,应用于优势杂交育种实践,以引进的3个广东省连州市地方菜心品种迟熟连州菜心(17AY007)、连州尺寸心(17AY008)和连州尖叶迟菜心(17AY009)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薹素内酯,BR及噻苯隆,TDZ)对小孢子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并对获得的连州菜心小孢子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不同基因型连州菜心的小孢子胚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BR或TDZ可显著提高连州菜心小孢子胚胎发生率和直接成苗率,其中,当BR浓度为0.04mg·L-1时,17AY007和17AY009的胚诱导率和直接成苗率均达到最高(2.38胚·蕾-1,72.82%;2.83胚·蕾-1,54.62%);当TDZ浓度为0.1mg·L-1和0.2mg·L-1时,17AY007的胚诱导率和直接成苗率分别达到最高(2.67胚·蕾-1,57.76%);TDZ浓度为0.3mg·L-1时,17AY009的胚诱导率和直接成苗率均达到最高(2.42胚·蕾-1,57.36%);3种连州菜心再生植株的双单倍体率均在56%以上,其中,17AY007双单倍体率最高,为64.29%。综上,创制了双单倍体植株42株,为连州菜心优势杂交育种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芸薹属芸薹种不同亚种间大白菜福田50双单倍体纯系FT50和小白菜双单倍体纯系HG01杂交的F1植株进行小孢子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研究其对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的小孢子诱导培养基为NLN-13+0.05mg·L-1 6-BA+0.05mg·L-1 NAA,诱导率可达14.13胚·蕾-1.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MS+0.10mg·L-1NAA+3%蔗糖+0.55%琼脂,生根率为100.00%,再生植株驯化后移栽到到花盆中,在日光温室培育,采取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结合方法鉴定再生植株倍性,自然加倍率为56.67%.人工蕾期自交得到一个具有242个双单倍体的作图群体.  相似文献   

15.
石刁柏花药培养再生单倍体植株和染色体数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刁柏花药接种在MS 2,4-Dlmg/l 6—BAlmg/1 NAA0.1mg/l的培养基上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为46.15%.愈伤组织转接到MS 6-BA0.5mg/l十IBA0.2mg/l时分化芽.而形成根的培养基为MS NAA0.1mg/l.愈伤组织诱导胚状体的培养基为MS十6-BA0.5mg/l IBA0.5mg/l,胚状体萌发形成小植株.再生植株的倍性变化,单倍体植株占11.90%,二倍体28.57%,四倍体9.52%,各种混倍体50%.  相似文献   

16.
辐射花粉授粉培育单倍体黄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系统探讨授粉组合、雄花辐射时的发育时期和辐射剂量对黄瓜座果和单倍体胚生产的影响。【方法】选用了32个不同基因型黄瓜作为母本,6个不同基因型黄瓜作为父本,采用1次辐射2次授粉结合胚胎拯救的方法。【结果】从15个基因型的母本中获得了单倍体胚48个,单倍体胚的平均产率为0.77%,最高产率可达50.00%。【结论】试验发现雄花辐射时的发育时期对座果率影响不大,对单倍体胚产率有一定影响;辐射剂量的差异对座果率和单倍体胚产率都有影响,但剂量效应不明显;授粉组合之间单倍体胚产率差异很大。对单倍体的形态、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与育性、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倍体的茎叶表面形态和花器官形态与二倍体存在显著的差别;大部分的单倍体植株雌雄均不育,但单倍体H2的雌雄配子均有一定育性;对减数分裂行为的观察发现单倍体H2的各个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均异常,但后期I极低频率的(0+7)型分离方式可能产生具有育性的配子;单倍体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二倍体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经未受精胚珠离体诱导获得的西葫芦再生胚囊植株及其3个自交世代的生殖特性。单倍体胚囊植株高度不育,无法获得自交后代。绝大多数双单倍体(DH)胚囊植株及其3个自交世代的花器特征、开花进程等与二倍体供体一致。DH植株当代的花粉萌发率为15.52%~42.67%,花粉量偏少,自交单果结籽数明显少于二倍体供体。DH植株3个自交世代的花粉萌发率为17.62%~42.70%,均低于二倍体供体,各自交株系的花粉生活力在3个自交世代间保持稳定,但花粉量仍偏少。交叉授粉验证结果显示,DH植株当代及其3个自交世代的雌性生殖能力接近二倍体供体,雄性生殖能力明显低于二倍体供体,但未呈现持续下降趋势。DH植株3个自交世代的种子发芽率均在92%以上,自交种子具可稔性。  相似文献   

18.
以结球甘蓝自交系‘0501’为材料进行了多倍体的诱导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用蘸0.1%秋水仙素药液的脱脂棉小球处理籽苗生长点24~72h均可有效地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其中24h的诱变效果最好,四倍体株率为77.78%;四倍体植株长势良好,花蕾、花冠、花粉粒、保卫细胞、叶片、等器官和细胞都明显比二倍体植株的大;叶绿体数随倍性提高(2x、4x、8x)而提高;气孔密度、叶片长宽比和花瓣长宽比随倍性增加而减小;四倍体植株的减数分裂行为较二倍体的复杂,终变期和中期Ⅰ可见四价体、三价体、二价体和单价体等联会形式;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大多呈2/2分离,偶见落后染色体,分到两极的染色体数主要为18/18和17/19,各占68.57%和24.29%;四倍体植株的花粉量充足,花粉生活力达87.27%;四倍体植株的DNA相对含量是其二倍体的2倍,Vc、粗蛋白及含糖量较其二倍体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玉环柚三倍体植株育成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为父本,与单胚性二倍体柑橘品种玉环柚进行有性杂交,获得玉环柚三倍体植株。试验发现,玉环柚授粉后80d为最佳幼胚离体培养时间。幼胚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胚抢救离体培养,直接萌发成苗或发展成为畸形胚,后者进一步诱导可形成增殖丛芽。试管芽经生根、炼苗,获得了58棵完整植株。用流式细胞仪对其倍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株为三倍体(2n=3x=27),49株为二倍体(2n=2x=18),1株为三倍体嵌合体。可见,异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种间杂交选育三倍体新植株不失为一种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利用枸杞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枸杞单倍体植株是新品种选育和基因组测序、制作遗传图谱、研究遗传规律的良好材料。以"宁杞1号"花药为试验材料,采用MS+5%蔗糖+0.7%琼脂+0.8%活性炭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花粉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花培植株的倍性,再经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花粉植株的倍性。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1.0 mg/L 6-BA和0.1 mg/L NAA时,花药离体培养花粉胚状体诱导率最高。花粉植株经过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其DNA在荧光通道值100处有一条很明显的尖峰,说明获得的花粉植株为单倍体。又经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染色体数为12条,验证了来自花药中花粉发育成的花粉植株为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