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时期对晚稻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早中熟品种(110~120d),影响不大,中迟熟品种(120~125d)随播期推迟,结实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产量看,早熟品种随播种推迟呈上升趋势;中熟品种在6月26日播种时产量最高;迟熟品种在6月18日播种产量最好,播期越迟,产量越低,且减幅较大。6月18日~7月3日播种的晚熟品种产量要比早熟品种好,且晚熟品种越早播与早熟品种产量相差越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品种、播期对晚稻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早中熟品种受播期影响不大,中迟熟品种随播期推迟,结实率明显下降,每穗实粒数减少。从产量上看,早熟品种随播期推迟呈上升趋势;中熟品种在6月25日播种时产量最高;迟熟品种在6月18日播种时产量最好,播期越迟产量越低,且减幅较大;在6月18日至7月3日播种的晚熟品种产量比早熟品种好,且晚熟品种播期越早与早熟品种产量相差越大。  相似文献   

3.
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木塘垸乡,以临奥1号、湘农玉27号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T1(5月8日)、T2(5月16日)、T3(5月24日)、T4(6月4日)、T5(6月14日),研究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后,玉米的生育期缩短,湘农玉27号、郑单958和临奥1号全生育期分别缩短5、5、4d;从吐丝期至成熟期,早播处理(T1、T2)的干物质积累量大于晚播处理(T3、T4、T5)的,各品种均以T1处理的最大;至成熟期,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24576.2、25087.7、26367kg/hm~2;3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在吐丝期最大,播期推迟,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3个品种T3、T4、T5处理的倒伏倒折率均高于T1、T2处理的,倒伏倒折率从高至低依次为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空秆率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品种间差异也较小,空秆率从高至低依次为临奥1号、郑单958、湘农玉27号;3个品种的产量均以T1处理的最高,播期推迟,3个品种的产量均下降,且播种日期越晚,产量降低幅度越大;在本试验区域宜在5月上旬或中旬播种玉米。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播期对不同熟期直播水稻的生育特性、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探讨不同茬口直播水稻的安全播期和适宜品种,以不同熟期粳稻品种作试验材料,采取分期播种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和播抽历期均呈明显缩短趋势,但不同品种的灌浆结实期变化不大。(2)随着播期的推迟,主茎叶片数减少,出叶速度不断加快。(3)随着播期的推迟,直播稻产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显著降低是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4)随着播期的推迟,各供试品种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下降趋势,垩白率、垩白度呈上升趋势。(5)随着播期的推迟,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上升,胶稠度下降,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由试验可知,江苏里下河地区水稻适宜直播期应在6月15日前,品种应选用早中熟中粳或迟熟中粳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桂西北玉米生态区春、秋季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该区域玉米的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近年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3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早熟品种青青700、中熟品种桂单0810和晚熟品种华优168)为试验材料,春播设6个播期处理:2月20日(T1)、2月27日(T2)、3月6日(T3)、3月13日(T4)、3月20日(T5)和3月27日(T6);秋播设5个播期处理:7月28日(T7)、8月4日(T8)、8月11日(T9)、8月18日(T10)和8月25日(T11).分别调查玉米的物候期、生长发育情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随播期推迟,春播玉米全生育期逐渐缩短,其缩短时间主要体现在播种至抽雄阶段,抽雄至成熟阶段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短;秋播玉米全生育期逐渐延长,其延长时间主要体现在出苗至抽雄阶段,平均延长天数占全生育期延长天数的59.6%.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在春播和秋播中随播期的推迟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播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春播对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出籽率影响不显著(P>0.05),对早、中熟品种的百粒重和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下同),其最大值均出现在T2处理;对晚熟品种产量影响极显著,最大值出现在T3处理.秋播不同播期对早熟品种的穗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和产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最大值出现在T8~T9处理;对中熟品种出籽率和产量影响极显著,最大值均为T8处理;对晚熟品种穗长、百粒重、出籽率和产量影响极显著,最大值出现在T7~T8处理.[结论]春播玉米随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早、中熟品种产量受播期影响程度大于晚熟品种;秋播玉米随播期推迟生育期延长,中熟品种的产量稳定性较早、晚熟品种强.百粒重是影响春播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出籽率是影响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秋播产量的共同因子.桂西北春播玉米早、中熟品种的适宜播期在2月下旬—3月上旬,晚熟品种可略为延迟,但最迟不宜超过3月中旬;秋播玉米的适宜播期在7月下旬—8月初.  相似文献   

6.
播期和密度对红壤旱地直播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不同播期(4月10日、5月5日、6月1日)、不同密度(2.5、3.3、5.0株/m~2)对红壤旱地直播棉花(Gossypium spp.)农艺、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度为5.0株/m~2水平下,皮棉产量最高,纤维品质最好;晚播(6月1日)皮棉产量显著高于中播(5月5日),与早播(4月10日)差异不显著,3个播期对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显著;播期与密度的不同组合对皮棉产量、铃重、衣分、子指、纤维长度和伸长率均有显著影响,早播、晚播的高密度(5.0株/m~2)组合皮棉产量较高,纤维品质以晚播高密度最好。表明当播期推迟到5月底或6月初,仍可通过加大密度实现棉花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7.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按生育期长短分为两类,对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及迟熟中籼影响较小,对生育期较长的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及中熟晚粳影响较大。对不同播期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为:5月中旬应选用早熟晚粳,搭配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月下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6月上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6月中旬应选用中熟中粳。【结论】随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稻麦两熟制与热量条件因素,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应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裸燕麦品种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育期不同的3个裸燕麦品种坝莜六号(早熟品种)、坝莜一号(中熟品种)和坝莜三号(晚熟品种)为试材,设播种期5月21日、5月28日、6月4日(CK)、6月11日和6月18日5个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裸燕麦品种生育时期、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早播(5月21日)能有效利用春墒,对不同生育期裸燕麦品种均提高出苗率,是1项行之有效的抗旱保苗技术;并能提高裸燕麦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最终显著提高产量,特别是对中晚熟品种坝莜一号和坝莜三号效果显著。早中熟品种坝莜六号和坝莜一号的适宜播期为5月21~28日,其中坝莜六号适期晚播(5月28日)、坝莜一号适期早播(5月21日)对提高产量更为有利;晚熟品种坝莜三号的适宜播期为5月21日左右,播期推迟,产量下降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象牙香珍、天两优953、鄂中5号、天源粳036及泰优390等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稻虾共作系统中,研究不同播期(5月21日、6月6日和6月21日)对水稻的生育期、倒伏指数、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影响全生育期缩短的主要因素是播种至拔节时期的推迟,大部分水稻品种的抗倒伏能力逐渐增加;5个水稻品种中天源粳036、天两优953和泰优390的抗倒伏能力较好;随着播期推迟,5个水稻品种产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造成水稻产量升高的主要构成因子是单位面积有效穗和千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升高的趋势,5个品种的垩白率、垩白度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圣豆24为试验材料,通过3个播期处理(6月5、15、25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大豆植株总生育期逐渐缩短,尤其对出苗至开花阶段生育期影响最大,对生殖阶段生育期影响较小。在开花期、鼓粒期、结荚期、成熟期,6月15日处理下的根、茎、叶片、叶柄、豆荚及单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且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干物质分配由营养器官逐渐向生殖器官过渡。大豆产量在6月15日处理达到最高,为3 310.27 kg/hm2,比早、晚播产量分别提高8.33%和13.66%。因此,大豆品种圣豆24在黄河中下游北岸的适宜种植期为6月15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明淮北地区不同温光条件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的影响。 【方法】 以优质食味中熟中粳南粳2728和南粳505,迟熟中粳南粳9108和福粳1606为试验材料,设置5月10日(S1)、5月17日(S2)、5月24日(S3)、5月31日(S4)、6月7日(S5)、6月14日(S6)、6月21日(S7)7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处理下水稻产量、生育期、日均温度、积温和日均辐射量的差异,水稻产量与日均温度、积温、日均辐射量的相互关系。 【结果】 (1)随播种期的推迟,水稻产量显著下降。播种期每推迟7 d,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产量分别降低0.49 t·hm -2、0.63 t·hm -2。(2)随播种期的推迟,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和全生育期天数呈下降趋势。抽穗至成熟期生育天数呈增加趋势,迟熟中粳S5—S7处理不能正常成熟,抽穗至成熟期生育天数缩短,2种类型水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天数极显著正相关。(3)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种至拔节期日均温度显著升高,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日均温度显著下降。2种类型水稻产量与播种至拔节期日均温度极显著负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日均温度极显著正相关。(4)2种类型水稻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积温随播期推迟均呈下降趋势。播种期每推迟7 d,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全生育期积温分别降低106.6℃、123.1℃。2种类型水稻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积温极显著正相关。(5)随播种期推迟,全生育期日均辐射量显著下降,中熟中粳产量与拔节至抽穗期和全生育期日均辐射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播种至拔节期和抽穗至成熟期日均辐射量呈正相关关系。迟熟中粳产量与播种至拔节期日均辐射量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日均辐射量正相关。【结论】在稻麦两熟的淮北地区,与光照相比,产量对温度的响应更为敏感。在播期范围内,各生育阶段积温越高,水稻产量越高。为了保证2种类型优质粳稻能够安全成熟,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应分别于6月14日和5月31日之前播种。当2种生育类型水稻播种期在5月10日至5月24日,水稻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不同播期对河西灌区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河西灌区主栽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农华101、吉祥1号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分别为T1(4月16日)、T2(4月21日)、T3(4月26日)、T4(5月1日)、T5(5月6日)。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河西灌区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均有所缩短,且随着播期的延长生物性状也有一定的改变。通过本试验确立最佳播期,可以实现河西灌区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升,以期为河西地区玉米生长调控和产量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利于湖南省双季稻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佳播期,通过对比不同播期对早晚稻产量和光热资源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熟型双季稻对播期响应的敏感性。【方法】以双季稻主产区湖南省通过审定的主推双季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8年至2019年早晚稻各设置3个播期进行大田试验,通过测定分析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气象资料,比较不同播期下各品种的产量和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随着播期推迟,早晚稻通过缩短播种—始穗阶段的天数使生育期缩短,早稻产量呈增加的趋势,对中熟早稻和迟熟早稻产量影响不显著,晚稻产量呈下降的趋势,迟熟晚稻对播期推迟的响应比中熟晚稻快;2018年随着播期推迟早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73%、4.45%,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1.28%、-1.77%,晚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64%、8.15%,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14%、13.25%;2019年随着播期推迟早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增加0.36%、10.36%,光能利用率分别增加1.53%、12.52%,晚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0.72%、6.09%,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0.58%、6.21%。【结论】播期对双季稻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贵州直播高粱的适宜播期,为当地高粱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主推高粱品种红缨子、红珍珠和台糯9号为试验材料,在2个不同生态区(清镇市、汇川区)设3月20日、3月30日、4月9日、4月19日、4月29日5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不同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气象因子与高粱农艺经济指标及产量的相关性。【结果】高粱生育期随播期的推迟而逐渐缩短,播期对高粱的茎粗无显著影响。不同生态区域下播期对高粱产量有不同影响,平均产量清镇市试点第1个播期(3月20日)最高,达7 021.70 kg/hm2;汇川区试点第4个播期(4月19日)最高,达7 662.26 kg/hm2。不同生态区域下高粱产量构成因素的表现不同,清镇市试点高粱穗粒重和穗实粒数均表现为随播期的推迟呈逐渐下降趋势,与该试点的产量表现一致。汇川区试点第3个播期的高粱穗粒重最高,其次是第4个播期,与该试点的产量表现基本一致。2个试点的千粒重表现一致,均为第4个播期的千粒重最高。不同高粱品种在不同生态区播期下,不同部位的干物质积累量不同,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农牧交错带春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牧交错带春油菜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超早播(04-28)、早播(05-08)、中播(05-18)、晚播(05-28)和超晚播(06-08)5个播期下春油菜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春油菜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均随播期的推迟而缩短,播期每推迟10d,生育期缩短4~7d,生殖生长期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比例增加,超早播最低,为48.09%,晚播和超晚播较高,分别为54.70%和54.55%。5月中旬前播种,春油菜营养生长前期气温偏低,生育期内降水不足且多集中于后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较少。随播期的推迟,春油菜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生长迅速,生育期结束时茎秆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减少(晚播最小为29.5%),角果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增加(晚播最高为70.5%),但超晚播处理茎秆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增加(50.7%),角果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下降(41.8%)。春油菜单株角果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但超晚播春油菜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晚播春油菜出现了显著和极显著下降。【结论】建议农牧交错带春油菜适宜播种期安排在5月下旬。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麦棉两熟种植模式下,研究不同品种与播期对棉花生长、产量以及棉铃空间分布的影响,为棉花播期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中,设置裂区试验,以2个早熟棉品种锦科707和鲁棉2387为主区,4个播期5月10日(SD1),5月20日(SD2),5月30日(SD3),6月10日(SD4)为副区,分析不同品种和播期对棉花生育期进程、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棉株内部铃重及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1)随着播期的推迟,2个品种均表现为苗期不变,蕾期缩短,开花期和吐絮期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锦科707在SD1处理,鲁棉2387在SD2处理下有利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2)品种和播期对棉花产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锦科707在SD1处理下皮棉产量最高,为1 873 kg/hm2,鲁棉2387在SD2处理下皮棉产量最高,为1 767 kg /hm2;(3)锦科707在SD1处理中,上部和中部铃重最大,而下部铃重SD3最大,鲁棉2387在SD2处理中,下部、中部、上部铃重均高于其他处理。同一品种不同播期间,下部和中部成铃分布比例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而上部则成铃分布比例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结论】在黄河流域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下,过晚播种会导致产量严重降低,锦科707在5月10日,鲁棉2387在5月20日左右播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播期对辽南地区水稻(Oryza sative L.)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该地主栽耐盐碱水稻品种盐丰47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播期,分别为4月5日(S1)、4月15日(CK)、4月25日(S2)和5月5日(S3),分析不同播期对辽南地区耐盐碱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提前引起水稻全生育期延长,播期推迟引起水稻全生育期缩短;播期提前和推迟均导致盐丰47株高在营养生长期(三叶期至拔节期)高于CK,生殖生长期(乳熟期)低于CK;提前和推迟播种盐丰47水稻叶面积在分蘖期至抽穗期总体大于CK,乳熟期后低于CK;提前和推迟播种水稻地上部干物重分蘖期至拔节期均高于CK,抽穗期均低于CK。4个播期中CK理论产量最高,S2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最高;提前播种水稻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理论产量均低于CK,推迟播种水稻千粒重和理论产量均低于CK。辽南地区耐盐碱水稻的适宜播期为4月15—25日,可以在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生物量及产量指标的关键时期采取适当措施增加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物重,以实现后期的高产。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浙东南地区不同类型优质稻的适宜播期,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杂交籼稻泰两优217为材料,开展大田分期播种试验,研究5个不同播期(Ⅰ~Ⅴ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育期、秧苗素质、分蘖特性、群体生长率、干物质积累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水稻产量、品质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甬优1540和泰两优217产量先增后减,分别以第Ⅱ期和第Ⅲ期最高,其对应的产量潜力分别为11.54和9.47 t·hm-2;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与产量变化基本一致。生育时期随播期推迟而相应顺延,播种-齐穗期缩短,齐穗-成熟期延长,全生育期变化因品种而异。随播期推迟,秧苗素质、干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先提高后降低,分蘖数上升而成穗率下降,群体生长率和茎叶输出率因品种、生育阶段不同而存在差异。播期主要影响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其品质总体随播期推迟呈变优的趋势。产量与齐穗-成熟期的温光资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品质与齐穗20 d至成熟期的温光资源关系密切。综上,在该地区甬优1540高产与优质同步的播期为5月7日至5月26日;泰两优217高产且相对优质的播期为5月16日至5月2...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早稻"中早39"不同播期及密度机插生育期、穗粒结构及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早稻在3月22日盲谷机播的比3月28日盲谷机播的总体上产量略有增加,在早播的情况,采用30cm×16cm移栽,推迟播种的情况下,移栽时可以采用增加落田苗数即30cm×(12~14)cm。  相似文献   

20.
为不同熟期组大豆品种在河北沧州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以熟期组Ⅰ组(吉育97、吉育89、绥农28、绥农35)、Ⅱ组(吉育82、吉育92、辽豆21、辽豆32)、Ⅲ组(中黄35、冀豆21、邯豆7、沧豆5)的12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播期(6月16日、6月26日、7月4日、7月14日)对不同熟期组大豆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出现一定程度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百粒重无显著差异(P0.05);熟期组Ⅲ组大豆的产量降低,熟期组Ⅱ组和Ⅰ组大豆的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在4个播期中,以熟期组Ⅲ组大豆冀豆21、邯豆7在播期6月16日的产量最高,分别为4 410.4kg/hm~2和4 329.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