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省谷子品质改良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分析了山西省谷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小米食用品质改良中存在的不足:谷子生产中早熟区缺乏优质品种,中晚熟区和夏播区优质品种单一,种植时间长,退化严重,对谷子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在谷子育种研究中,食用品质基础研究薄弱,品质改良手段滞后,不能适应生产和市场对谷子品种的要求。提出了以RVA分析为主的小米食用品质改良的设想:利用RVA分析筛选优质品种资源,开展食用品质的遗传研究,以优×优、优×高产品种进行组配,对其后代材料在田间进行产量性状的选择,在室内采用RVA分析进行食用品质指标测试,室内外相结合,选育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腐殖酸钾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谷子荧光参数、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分析,研究了谷子孕穗期喷施腐殖酸钾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腐殖酸钾浓度能够改善谷子光合特性,提高谷子产量及蛋白质、淀粉含量。在谷子孕穗期喷施腐殖酸钾的浓度以0.20%为宜。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在0~3次中耕以及喷施除草剂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谷子农艺性状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轻简型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中耕对谷子的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但是对谷子POD、SOD活性影响显著,增强了谷子的抗逆性,对谷子的产量、粗蛋白含量影响显著。除草剂2,4-D丁酯对谷子生长前期株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其品质影响不显著。中耕3次对谷子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谷子开发现状及结构调整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谷子生产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即开发优质谷子,提高其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丰富谷子种质资源,提高叶色黄化突变体谷子的生产潜力,对EMS诱变育种过程中发生的叶色黄化突变体谷子进行研究。以晋谷21号经EMS诱变后选育的叶色黄化突变体谷子作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氮肥处理后,测定叶片中光合能力、光合色素、糖类化合物含量和成熟后农艺性状以及小米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后黄化谷子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加,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加,茎粗、千粒质量和小米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合理施氮一段时间后,能改善和提高黄化谷子叶片的光合能力和生理代谢,增加黄化谷子的抗倒伏能力和谷子籽粒灌浆效率,优化种子质量和小米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增强谷子品质育种目标的针对性和提高选育效率。[方法]对45份29个谷子品种的营养品质性状进行差异性、相关性、主成分与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营养品质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顺序为:粗蛋白>粗纤维>脂肪>水分>总碳水化合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与总碳水化合物含量间达到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8224),粗蛋白与脂肪含量间达到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3807),其余各性状间相关性不明显。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粗蛋白、脂肪、总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4个性状决定了营养品质变异的97.35%,可作为营养品质育种材料的选择依据,决定系数为1.0000。脂肪、总碳水化合物为育种材料的营养品质的典范性状,应在育种低世代进行选择,而高世代应对粗蛋白、粗纤维性状进行选择。[结论]该研究为选用营养合理、品质优良的谷子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钻井废弃物处置场地对其上作物生长的利弊,将长庆油田钻井废弃物回填法处理后井场生长的谷子和高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钻井废弃物对谷子和高粱产量、重金属含量、作物品质和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钻井废弃物处理场上生长的谷子和高粱Pb、Cd、Cr、As和Hg等重金属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内;与对照相比,钻井废弃物生长谷子和高粱产量增加明显,谷子产量增加了585 kg·hm-2,高粱产量增加了900 kg·hm-2。与对照相比,对谷子和高粱品质提升较小钻井废弃物对谷子和高粱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均有增加作用,但增加效果不明显。两种作物的必须氨基酸中的赖氨酸含量增加较多,非必需氨基酸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增加较多。因此,本试验中钻井废弃物可以明显的增加作物产量,对作物氨基酸含量增加较小,重金属未超标,符合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指导谷子生产中硒肥施用,探究硒肥对谷子生长过程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本地谷、冀谷19号、晋谷29号及张杂谷8号4个谷子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硒浓度梯度,并利用方差分析、双因素分析、结构方程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硒肥施用量对不同品种谷子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施硒量的增加,本地谷、冀谷19号及晋谷29号的株高、茎粗、粗蛋白及可溶性蛋白有增加趋势,而张杂谷8号株高、茎粗、穗长、穗重、粗蛋白及可溶性糖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4个品种籽粒硒含量均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双因素分析表明,不同品种谷子品质差异显著,不同施硒浓度对籽粒硒含量影响差异显著。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穗重对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施硒浓度对谷子籽粒硒含量、可溶性蛋白及茎粗具有明显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由可溶性糖、籽粒硒含量及可溶性蛋白等品质组成的第一主成分和由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组成的第二主成分贡献率将近50%。[结论]施硒可明显提高谷子籽粒硒含量,对谷子品质有一定提升作用,过量施硒会使品质降低,施硒对提高产量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灌浆初期喷施新型腐植酸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清水喷施为对照(NC),设置腐植酸低(0.75 L/hm2, 600×,LC),中 (3.75 L/hm2, 120× ,MC),高(7.50 L/hm2, 60× ,HC)3个浓度梯度,在谷子灌浆初期喷施于叶面,测定产量、穗部性状以及籽粒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直链淀粉、黄色素、总黄酮、多酚等多个指标,分析谷子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 灌浆初期叶面喷施新型腐植酸可以通过增加千粒重来增加产量,各处理的谷子产量增加幅度由高到低为HC>MC>LC>NC,MC和 HC处理分别比NC增产18.5%和19.4%,谷子增产的最适新型腐植酸浓度介于60~120 ×。2) 灌浆期喷施新型腐植酸可改善谷子籽粒品质,显著提高蛋白质、氨基酸、黄色素、多酚含量(P<0.05)。3)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处理的多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总得分由高到低为MC>LC>HC>NC,中浓度(3.75 L/hm2, 120×,MC)处理对品质提升效果最好。综上,叶面喷施新型腐植酸可以提升谷子产量,改善籽粒品质,中浓度处理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籽粒含硒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试验,在谷子灌浆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的Na2SeO3(0,0.038,0.075,0.113,0.150,0.188和0.225kg·hm-2),研究其对常规谷子品种(晋谷21号)和杂交谷子品种(张杂谷10号)的籽粒含硒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可提高谷子的籽粒含硒量,改善籽粒品质。晋谷21号与张杂谷10号的籽粒硒含量均随喷施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0.225kg·hm-2亚硒酸钠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331和0.226mg·kg-1,是对照处理的17和13倍。与对照相比,晋谷21号籽粒粗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0.150kg·hm-2浓度时均达最大值,分别显著提高了5.81%、42.68%、27.87%,109.73%;张杂谷10号籽粒粗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粗蛋白质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0.188kg·hm-2浓度处理时达最大值,分别显著提高6.88%、165.98%,可溶性糖含量在0.113kg·hm-2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提高了47.50%,淀粉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升高而增大,0.225kg·hm-2浓度时显著提高了43.06%。综合2个谷子品种的5个品质指标,叶面喷施0.150kg·hm-2亚硒酸钠为宜,可以有效提高谷子籽粒中硒含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有机肥对谷子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晋谷57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T0,为对照)、化肥(常规施氮量180 kg/hm2,T1)、有机肥6 250 kg/hm2(T2)、有机肥8 750 kg/hm2(T3)和有机肥11 250 kg/hm2(T4)共5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下谷子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并进行成本和效益核算,以期为谷子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谷子产量为3 025.25~6 265.20 kg/hm2,其中,T3处理产量为6 265.20 kg/hm2,较T0处理显著提高。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发现,产量与穗长、穗粗、单穗粒质量、单穗质量、千粒质量和出谷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从谷子籽粒品质来看,T1~T4处理均可以改善籽粒品质,T3处理下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增幅最高,分别较对照增加1.74%、0.76%和7.28%;T3处理还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对谷子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籽粒损失、谷壳破损、含杂及对小米品质有负面影响等问题,本文以“金苗K1”谷子为试验材料,以人工收获为对照,试验了不同型号机械一段式联合收获和谷子刈割后晾晒不同天数再机械化捡拾收获等7个收获处理方式,以籽粒损失率、含杂率、谷壳破损率和米色口感为衡量指标进行比较,并对刈割晾晒过程中谷粒含水量的变化进行观测。结果显示:应用雷沃谷神GM100-10M6+稻花香机械公司4sx-3300稻麦割晒机,割倒自然晾晒5天,谷子含水量在17%左右分段收获的效果最优,不但损失率最低,而且对小米色泽口感品质的负面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上生产谷子的小米品质进行测定,探明环境条件对小米品质的影响,揭示其品质变化规律,为优质谷子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方法 试验于2012—2017年在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差异较大的山西沁县和山西长治2个地方进行。先将2个试验点0—60 cm以上土壤分层置换,使每个试验点同时拥有2种土壤,然后采用相同的栽培措施和管理方法种植相同的谷子品种,对两地不同土壤的养分及小米中17种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直链淀粉、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钾、铁、铜、锌等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获得2013—2017年5年测量数据,以年际间为重复,气候为主区,土壤为主裂区,其他因素为副裂区,采用裂裂区试验统计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不同气候条件下小米的品质有明显差异。沁县气候条件下,小米多数氨基酸(蛋氨酸、丙氨酸、胱氨酸除外)含量、氨基酸总量、粗蛋白、VB2、钾、铜、锌含量都较高,且小米中有较高的胶稠度、较低的糊化温度和低的直链淀粉,而在长治气候条件下,小米的脂肪含量较高。不同土壤条件下,红黏土上谷子的产量显著高于褐壤土上谷子的产量,小米的品质也存在明显差异。红黏土上种植的小米中蛋氨酸、甘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镁、铁、铜的含量较高,而褐壤土上种植的小米中氨基酸、蛋白质、胶稠度、直链淀粉、VB1、钙、钾、磷、钠、锌含量较高。尤其是,褐壤土上种植的小米硒含量显著高于红黏土上种植的小米,红黏土上种植的小米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褐壤土上种植的小米中的脂肪含量。结论 气候、土壤因素影响小米品质、适口性及各种矿物质元素的积累。沁县气候条件有利于多数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积累,该气候下生产的谷子有较低的糊化温度、较高的胶稠度和低的直链淀粉,所以该气候条件种植的小米营养品质优良,而且适口性好;红黏土种植的谷子有利于小米镁、铁、铜的积累,褐壤土有利于氨基酸、蛋白质和VB1的积累,红黏土谷子的产量显著高于褐壤土谷子的产量,褐壤土生产的谷子可获得富硒小米。总之,气候因素对小米的适口性影响较大,土壤因素影响小米品质及各种矿物质元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品质是农作物最重要的经济性状,糯性作物育种研究是当前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对糯性作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糯质谷子的鉴定、我国近年来的育成品种及影响糯质谷子品质形成的因素等3个方面总结了糯质谷子育种的一些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糯质谷子育种的发展前景,可为糯质谷子种质资源全面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小米外观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与米饭适口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明确小米的外观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与米饭适口性的关系,加快谷子的品质育种进程,特进行了此项研究。对18个小米品种的外观品质、米饭适口性进行人为打分评价,淀粉RVA谱特征值采用RVA黏度速测仪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米色泽对米饭的适口性影响较大,小米色泽好的(金黄或鲜黄)品种,其适口性好;RVA谱特征值中崩解值越大消减值越小,反之消减值越大;米饭的口渣感越小,适口性越好;RVA分析可作为谷子品质育种的一项重要的辅助选择技术。  相似文献   

16.
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硒含量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索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浓度硒对谷子产量、品质、保护酶活性及籽粒硒含量的变化规律,明确谷子外源硒的最佳施用量和最佳施用期,为富硒谷子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春谷长农35、夏谷冀谷20、抗除草剂杂交谷晋谷50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6个供硒水平(清水对照(T0)、16.96g·hm~(-2)Na_2SeO_3(T1)、33.92 g·hm~(-2)Na_2SeO_3(T2)、67.84 g·hm~(-2)Na_2SeO_3(T3)、135.68 g·hm~(-2)Na_2SeO_3(T4)、271.36g·hm~(-2)Na_2SeO_3(T5)),在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叶面喷施,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供硒水平对不同品种谷子生理生化指标、产量、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外源硒叶面处理谷子,不同生育期SPAD、POD、SOD、MDA、GSH和GSH-Px等6个生理生化指标,品种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并且除MDA外,其他均主要表现为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3处理达到最大,抽穗期SOD、POD、GSH-Px的活性、GSH含量和SPAD分别比对照增加18%、44%、94%、97.4%和9%,外源硒能够显著提高谷子籽粒硒含量,并且不同喷施时期、不同品种均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喷施时间对籽粒硒含量的影响为灌浆期抽穗期苗期,不同品种同一时期表现为晋谷50长农35冀谷20。在摄入硒的安全范围内,灌浆期T3处理,晋谷50籽粒硒含量达到0.297 mg·kg~(-1),比对照增加8.6倍。叶面喷施硒可以提高谷子粗蛋白、脂肪、赖氨酸和叶酸等营养品质的含量,不同喷施时期不同品种谷子粗蛋白、赖氨酸和叶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表现为T3处理增加最多,最高增加了13.9%、17.9%和7.5%。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硒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具体表现为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以T3处理达到最大,之后为减小趋势。抽穗期T3处理晋谷50、冀谷20、长农35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9%、4.7%和1.2%。【结论】适量的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提升、营养品质改善和产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富硒功能食品谷子的生产。综合分析,抽穗期喷施亚硒酸钠67.84 g·hm~(-2)为谷子叶面喷施硒的最佳施用期和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正>谷子是辽西地区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尤其是在朝阳地区,每年都有上百万亩的种植面积,占辽宁省谷子种植面积的一半还多,已成为本地区特色产品。为了培育出品质优良的谷子新品种,实现高新科技自主创新,朝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一直把谷子作为主要任务来研究,并协助高新所承担了国家"谷子空间环境诱变育种与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航天育种创研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性强的谷子新品种,进一步提高了谷子的产量和品质。几年来,  相似文献   

18.
采用1998~2000年国家西北七省区(晚熟区)联合区域试验结果,对晋谷34号和对照品种(晋谷16号)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及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晋谷34号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绿叶成熟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其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该品种品质优良,为国家一级优质米,是比较理想的高产谷子新品种。2004年被山西省种子管理站定为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区区试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9.
陕西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丹县属于干旱地带,由于干旱不良因素影响,使得谷子产量和品质一直难以提升,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提高农民群众种植谷子的经济收入,发展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十分必要。该文主要分析了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进一步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济谷20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达到45 kg/hm2时,增施P2O560~90 kg/hm2、K2O 30~90 kg/hm2、有机肥450~900 kg/hm2可显著地提高谷子的产量,较不施有机肥处理谷子产量增加200~400 kg/hm2,增产率3.23%~6.45%;增施有机肥可提高蛋白质含量2.8~6.1 g/100 g,提高粗淀粉含量15~49 g/kg、粗脂肪含量6.5~9.2 g/kg、赖氨酸含量0.7~1.6 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