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不同氮水平下超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对8个超高产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氮条件下(474kg/hm2),穗部各性状对玉米产量的作用依次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保证吐丝期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在低氮条件下,应注重选育穗粒数多、百粒重大、吐丝期叶绿素和灌浆期生物量高的耐低氮品种(郑单958)。金山27和先玉335是高氮高效型品种,高氮水平下金山27产量较低氮水平下高68.18%,先玉335产量在高氮水平下比低氮水平增加90.40%,可在高氮水平下加以利用,郑单958在低氮水平下产量高于高氮水平,是低氮高效型品种。  相似文献   

2.
对引进的11个甘薯品种与本地主栽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鲜薯产量金山630、龙薯9号、厦门三叶红、岩薯5号与金山57(CK1)和新种花(CK2)相比,增产达极显著水平;龙岩7-3、广东7号、德引1号、金山696与金山57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薯干产量金山630和厦门三叶红与金山57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配合力高的高淀粉和高产的甘薯品种为亲本,聚合了高淀粉、高产等基因,育成高淀粉能源型甘薯新品种"金山208",鉴定该品种的生育特性.结果表明,"金山208"平均鲜薯产量达31891.5 kg.hm-2,出粉率22.3%,淀粉产量7422.0kg.hm-2,食味品质较好.鉴定其产量形成特性,表明"金山208"植株早生快发,在整个生育期中具有较合理的叶面积动态,各生育时期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库容接纳同化物质能力强,形成高生物产量的生理基础,结果淀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金山57".经鉴定,"金山208"耐寒性好,抗旱性一般.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7个甘薯品种与本地当家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金山679鲜薯产量高,食用品质比对照略优,可作为食用型品种推广种植;泉薯76鲜薯产量较高,出粉率高,可作为淀粉型品种推广种植;金山763鲜薯产量高,比对照增产幅度最大,丰产性好,可作为食饲兼用型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杉木无性系种子园母树的生长结实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安县杉木无性系种子园母树的生长结实性状进行定点观察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球果产量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水平,但在不同无生系间,存在显的差异:树高和胸经在种源和无性系间均存在显差异,冠幅仅在无性系间有差异,枝下高差异不明显,树高、、冠幅与球果呈极显相关,胸经与球果呈显相关,枝下高与球果相关不明显,偏北种源较偏南种源球果产量高,种源和无性系的球果重复力偏低。据此,对种  相似文献   

6.
2013年在平潭县北厝镇湖南村开展甘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分优质型和加工型两组各自比较,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优质型品种泉薯84、福薯9号鲜薯产量高,适应性较强,食味较好;加工型品种金山75、泉薯10号和金山763鲜薯产量高,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7.
甘薯新品种金山1255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选用优育亲一进行放任授粉的集团杂交,育成甘薯新品种金山1255,于1996年和1997年分别过专家技术鉴定及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高抗蔓割病、耐旱及耐贮等特性,在莆田、惠安、晋江、漳浦、福清等16个县(市)示范推广,到1999年累计种植面积37027hm^2,已取得较大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徐智琴 《福建农业》2013,(10):12-13
延平区栽培甘薯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甘薯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对发展甘薯生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延平区农业局引进金山1255等品种,在王台镇井窠村进行高产示范种植,金山1255平均亩产2830公斤,表现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现将金山125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地瓜干加工专用薯新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选金山630等7个甘薯新品种进行栽培与加工试验,结果表明,金山630、福薯2号具有结薯早、块根膨大快、早熟、产量高、加工品质优等特点。这两个品种不仅产量不低于主推的加工品种龙岩7-3,也适于地瓜干加工,可与其它中迟品种搭配种植,延长原料薯加工供应期。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对9个超高产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氮条件下,对产量作用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同时还要保证吐丝期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灌浆期叶绿素含量较高;在低氮条件下,注意选育穗粒数多、百粒重大、吐丝期叶绿素和生物量高的耐低氮品种.同时结果表明,金山27和先玉335是高氮高效型品种,应该在高氮水平下加以利用,郑单958是低氮高效型品种.  相似文献   

11.
黄淮小麦农艺性状进化及对产量性状调控机理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育种必须重新定位。文章对黄淮地区小麦进化材料的农艺性状进化以及对单株产量性状调控机理进行分析,为未来小麦适应气候变化和高产育种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0个不同染色体倍数的小麦进化材料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进化趋势分析。并对小麦进化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小麦进化育种中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调控规律。【结果】通过对农艺性状的进化趋势分析和多重统计分析获得如下结果:①黄淮小麦进化过程中其抽穗期、生育期、株高、单株穗数等有减少的趋势,但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比例、收获指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②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和单株生物学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期、生育期和单株穗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和生育期是决定单株粒重的3个主要因子,共同决定了单株粒重96%的变异。其中,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对小麦单株粒重有大的正效应调控作用,生育期对小麦单株粒重有较大的负效应调控作用。④通径分析表明,11个农艺性状对单株粒重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穗粒数>穗长>单株穗数>每穗小穗数>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比例>抽穗期>株高>千粒重>生育期。其中,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千粒重和穗粒数对单株粒重有较大的正效应。⑤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1.873%,表明3个主成分已覆盖所有性状的主要信息。⑥根据综合值的聚类分析和对不同年代的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特征比较,将30个小麦进化材料分为了早熟矮秆低产型、晚熟高秆低产型、晚熟高秆中产型、早熟高秆中产型和早熟矮秆高产型五大类小麦资源。【结论】通过对30个小麦进化材料农艺性状的多重统计分析,得出每个小麦进化材料的相关信息。小麦由二倍体到六倍体进化过程中,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和穗粒数对小麦单株粒重有明显正效应,而生育期对其有显著负效应。这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人工选育高产品种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对甘薯新品种福薯8号不同生长阶段的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福薯8号叶片功能强,茎叶前期生长快,后期不早衰;光合叶面积大、光合能力强、T/R值进展合理、同化物分配到块根的比率高;薯块后期膨大快,最终产量高。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六盘水市烤烟生产中的水分管理提供依据,采用人工控水模拟干旱的方法,研究了春旱、伏旱及整个生育期干旱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度干旱对烤烟整个生育期影响最大,轻度干旱次之;春旱影响烤烟的早生快发,伏旱则影响烟叶的充分成熟及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当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60%、80%和70%时,烤烟的农艺性状和产质量最好,化学成分也最协调。  相似文献   

14.
玉米喷施大民先锋生物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玉米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大民先锋生物肥,对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生物肥可延长玉米全生育期,改善玉米主要经济性状和提高产量 相同施肥量条件下,在幼苗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各喷施1次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出苗至成熟127、131、136天3个熟期类型,6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前期生育速度快,吐丝期植株不繁茂。在生育期相同的品种中,也是前期生育速度快的,吐丝期繁茂度差;吐丝前干物质积累速度在品种间差别不大,吐丝到成熟期间,特别是其后段差别较大。后段积累速度快的品种,成熟时全株干物重高;吐丝至成熟期间,子粒重量占全株绝对增重量大的品种,经济系数高;品种间田间透光率差别较大,主要取决于最大叶面积系数及吐丝后的株型特点,而与叶长、宽、茎叶夹角、叶长地面投影值及相邻叶片间距基本无关;品种的耐密性与其田间透光率基本一致;品种间的单株叶面积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幅度也有差别,变化幅度小的以及双穗率较高的品种,较耐密植;品种间的耐密性是不同的,耐密性差的,适宜密度仅为每亩2500株,耐密性强的适宜密度为4000株;不同品种对氮素化肥施用时期的反应不同。根据品种生物学特性制定栽培技术,较“通用”高产栽培技术增产5~10%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遮光处理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常规马铃薯栽培品种费乌瑞它、紫玉、冀张薯12号为材料,进行非全程45%遮光、全程45%遮光、非全程70%遮光、全程70%遮光处理,比较分析马铃薯的植株生长势、产量及其构成性状受光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生长、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等都呈现出对照、非全程45%遮光、全程45%遮光、非全程70%遮光、全程70%遮光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遮光条件下马铃薯株高显著增加,但费乌瑞它的株高随遮光程度增加变化不大;紫玉的主茎数对光照不敏感,费乌瑞它和冀张薯12的主茎数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少;冀张薯12植株的干物质量受遮光影响最大;马铃薯单株薯质量和商品薯质量受遮光影响最大,单薯质量受遮光影响最小,非全程45%遮光处理只对费乌瑞它和紫玉单株薯质量产生显著影响,相同条件下冀张薯12的商品薯质量也显著下降;全程45%遮光处理下紫玉、费乌瑞它的单株块茎数,费乌瑞它、紫玉、冀张薯12的单株薯质量和紫玉的商品薯重都显著降低,遮光程度达到70%时(非全程、全程)所有结薯性状因子都显著下降;费乌瑞它在遮光为45%条件下减产41.6%~44.5%,非全程70%遮光下减产67.8%,而全程遮光条件下的减产86.6%,全程遮光和非全程遮光之间差异不明显;冀张薯12和紫玉在非全程45%遮光下减产都在30%以内,冀张薯12在全程45%遮光条件下减产57.4%,紫玉减产41.1%,全程70%遮光下冀张薯12减产达87.5%,紫玉减产78.8%。综合试验结果,费乌瑞它和紫玉前期耐弱光,产量构成性状受光照影响较小,生育期短,较适宜中国南方冬作栽培。  相似文献   

17.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新竹会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其整个成竹生长,这个过程被称为快速生长期。为揭示毛竹新竹在快速生长期间从竹笋成长为幼竹这一过程中不同竹龄母竹对新竹的营养传输流向以及自然状态下毛竹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特征,利用Li-6400XT光合仪,分别对3年生和5年生毛竹在快速生长期间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快速生长前期,3年生毛竹的光饱和点(LSP)高于5年生毛竹,而在中期和后期5年生毛竹的LSP高于3年生毛竹;②3年生毛竹的净光合速率(Pn)在不同生长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5年生毛竹的净光合速率在快速生长前期显著低于中期和后期(P < 0.05)。净光合速率与竹龄(P < 0.01,r=0.132)和生长时期(P < 0.01,r=0.164)的相关性极显著;③蒸腾速率(Tr)与净光合速率极显著相关(P < 0.01,r=0.688),与生长时期极显著相关(P < 0.01,r=0.201),而与竹龄的相关性则不显著(P > 0.05);④水分利用效率(EWUE)总体表现为上午高于下午(P < 0.01),快速生长中期显著高于前期和后期(P < 0.01),5年生毛竹高于3年生毛竹(P < 0.05)。研究表明:成竹通过竹鞭向新竹输送养分和水分的这个过程在快速生长中期最为剧烈。5年生毛竹是对新竹的营养传输的源头,也是新竹快速生长最主要的养分来源。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氮肥后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 ,对冬小麦氮肥后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超高产条件下氮肥后移技术能进一步改善群体与个体的矛盾 ,确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延缓小麦的衰老 ,显著提高穗粒数和粒重 ,使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同步提高 ,从而稳定获得每公顷 750 0kg的子粒产量  相似文献   

19.
短季棉生育进程、皮棉产量与积温、光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棉所16号为试验材料,经三年试验,研究短季棉在不同年际间气温、光照条件的差异及对生育进程和皮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年际间气温不同,各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的长短差别很大,但所需积温基本一致。生育进程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积温,光照无明显的直接影响。同为富光照年,高温年比低温年产量高。在适宜范围内提高温度,对促进光合作用,增加皮棉产量有一定影响,尤其能提早成熟。根据品种对积温的需求,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科学调控棉花的开花结铃期,是实现短季棉高产、稳产、早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首次研究了ZST—1在中棚茄子上的使用效果和适宜浓度。结果表明,在第1花序开花期喷施1次ZST—1,对植株营养生长表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使开花座果期提前,果实发育和成熟期提早,经济系数、早期产量和纯收入提高。综合考虑,ZST—1浓度以2000mg·L-1为宜,处理比CK早期产量和纯收入分别提高79.5%和2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