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降解膜在干旱区棉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里木垦区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地膜覆盖技术已推广数十年。地膜覆盖在保墒、增温,实现棉花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的同时,也给土地造成严重污染。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残膜越来越多,据统计,新疆棉花地废旧地膜残留量已达5.73kg/667m^2,埋在土壤中的聚乙烯地膜200年不降解,并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使土壤通透性降低,地力下降,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均匀分布,造成作物播种后烂种、烂芽,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因此,治理残膜污染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小麦、玉米两茬连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小麦、玉米生产过程中,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地耕作,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并配套实施病、虫、草害防治和机械深松技术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该技术具有减少土地风浊、水浊,提高土地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功效,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稻板茬(免耕)直播三麦的效应初步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与效应所谓免耕法(No—tillage)系指前茬收获前后,除直接套播或移栽下茬作物,并把残茬切成小段,均匀覆盖在地面上外,不再进行任何土壤耕作措施。西方国家在五十、六十年代,就大力示范推广少耕、免耕法,以代替传统耕翻后播种的耕作法,取得了显著的妙果。我国早在秦、宋时代,就有“地久耕则  相似文献   

4.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是以地膜覆盖、土壤深松、化肥深施和精量播种四项技术为核心,利用地膜在大豆行间进行覆盖,增温保墒,促进幼苗及植株生长,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目的综合高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根据农田防护林等生物篱网防治农田风蚀的原理,把作物残茬作为生物篱间隔插入马铃薯裸露农田,形成以残茬为生物篱的农田防护篱网,可以解决北方旱作马铃薯生产基地农田严重风蚀问题,核心技术是利用残茬把连片的裸露农田间隔分成宽7.2m以下的带田,形成留茬带与裸露带间作的农田,不仅使留茬带的风蚀量降低80%以上,其裸露带的风蚀量也降低50%以上,取得防治马铃薯裸露农田的风蚀沙化,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实效。总结提出在北方旱作区采用麦类/油菜等条播作物留茬与马铃薯等根茎类作物间作轮作营建裸露农田防风篱网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国外典型免耕技术的概念是免除播种以外的其它所有土壤作业,包括基本土壤耕作和表土耕作,仅开小沟播种,动土范围缩到最小程度,用化学除草代替中耕,并有残茬覆盖。我圊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耕作制度,既有为世界称赞的精耕细作,也有少、免耕技术。如铁(板)茬播种直接播种,砂田种植,带状耕作等都是少、免耕的传统技术。少耕就是减少一些田间作业环节的土壤耕作技术。覆盖则更加灵活,有秸秆或其它残茬,也有用石砾,杂草等。  相似文献   

7.
地膜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是把油菜的栽培技术与地膜覆盖技术有机结合提出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是提高旱地油菜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其优点是增温、节水、保墒、灭草、早熟高产、降低冻害和旱害的发生 ,为后茬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生长时间和良好的水热资源 ,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的总收益。为中国北方旱区大面积提高油菜产量、实现稳产高产提供了科学途径。此项技术投资少 ,操作简便 ,容易管理 ,适宜范围广 ,正在渭北旱塬大面积应用。其内容包括侧位沟播技术 ;穴播栽培技术 ;高原膜内种植技术 ;精量播种技术及地膜油菜…  相似文献   

8.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管理比较粗放的技术。其中的一些技术还不被农民所接受。因此有必要总结出主要的操作要点,以做好公司基地免耕播种的示范,助于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近年来,公司在秋季小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减少地膜投入和减轻地膜残留,本研究分析了国内农用地膜应用现状,归纳了地膜源头减量化技术可行路径。指出地膜覆盖具有“覆膜面积大、应用区域广、覆盖作物多”的特点,地膜残留具有“时限积累性、区域差异性、分布多态性”的特征。认为旧膜重复利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秸秆覆盖技术替代、保水剂施用、耕作栽培模式优化等5类技术在地膜减量投用方面具有一定可行性,但需进一步研究总结和配套完善。建议集成减量技术、减量产品和减量模式,构建综合配套应用体系是地膜源头减量化技术路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地膜水稻生产技术是目前我国继地膜小麦生产技术大面积推广之后又一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最新技术。它的优点是增温、节水、灭草、早熟、高产,并能减轻田间劳动强度。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刘江卫 《种子科技》2000,18(3):177-178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于玉米制种生产 ,能有效地增温、保墒、保肥、增产、早熟 ,是我国北方无霜期较短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幅度提高制种产量的一项突破性技术。1 选地、隔离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集中连片、隔离条件和墒情好的地块做地膜制种田。为保证种子纯度 ,制种区四周 30 0 m以内严禁种植异种玉米。2 整地、做床精细整地 ,规格做床。前茬作物收获后机深耕 2 5~ 30 cm,随耕随耱。冬前镇压 ,翌年早春顶陵耙耱。播前浅耕 ,随耕随耱 ,做到床面平 ,细而直 ,残茬不外漏 ,无土块凸起 ,以免划破膜。一般床的母…  相似文献   

12.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后茬冬油菜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合理 《中国种业》2009,(12):24-24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甘肃省大面积推广以来,为全省的粮食生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前茬作物收获后,如何有效利用保留的完整地膜,成了农技人员探索、研究的课题。齐寿乡农业中心在生产实践中根据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总结出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后茬免耕冬油菜丰产栽培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合理采用免耕栽培,减少了工作量。节约了土地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地膜周年覆盖。减少了蒸发,增加了土壤墒情,增强了抗旱程度;  相似文献   

13.
地膜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是玉米高产栽培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作用发展玉米生产,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良好举措。但是,仍有部分人对此存在异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推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分析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普及该项技术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高产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高产耕作技术研究恽友兰周春江(北京市农业局100029)(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100101)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高产耕作技术已在北京具有较好灌溉条件。田间机械化水平较高和小麦、夏玉米一年两茬平作热量不足的地区生产试验3年,生产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除草地膜不仅具有常用普通地膜增温、节水保墒、改善土壤环境等功能;且能防除田间杂草、减少工序,提高工效;同时达到作物的增产增值效果。  相似文献   

16.
塑料地膜覆盖技术以其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等优点,在我国发展很快,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塑料地膜使用量的不断增大,也带来了残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即“白色污染”。其主要表现为很难降解的聚乙烯残膜越来越多地聚集在土壤耕层表面,直接影响土壤耕作,阻碍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的运行,妨碍作物扎根和对水肥的吸收,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棉花覆盖降解膜栽培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覆盖地膜栽培具有保温增温 ,调墒防旱防渍 ,增肥通气 ,抑制杂草和减少劳动用工的作用。同时还能充分地利用其有效生长季节的光热资源 ,促进棉花早现蕾 ,早开花 ,早结铃 ,增加单成桃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因而 ,自棉花覆盖地膜栽培技术应用以来 ,为我省棉花夺取高产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 ,由于地膜难于分解 ,长期使用后会不断地积累在土壤中 ,造成土壤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耕种难度加剧 ,棉花产量和品质相应受到严重影响 ,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地膜给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引进了国内研制成功的 6种降解膜进行棉花覆盖…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冀东北地区两茬积温不足,复种指数较低,投入重要轻秋,套种田间不合理,栽培技术不配套,光热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以两茬作物持续高产高效为目标,利用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原理,采用定点,单项,组合优于和示范重演等方法,将作物种群结构建成种群嵌合型,并与环境资源相吻合的最佳时空结构,通过作物遗传特性及栽培技术的改良,提高环境资源的转化及系统生产率,经过三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两茬套种持续高产高效为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三十年代风蚀灾害的发生,半干旱大平原处于气候反常和难于预测的情况下,残茬覆盖因能防止风蚀而在旱地耕作制中发展起来(Mccalla and Army,1961)。一般说来,农户们都重视进行残茬覆盖,但在实践上由于使用的犁耕工具不同,耕后残茬遗留在土表的百分率有很大的不同,在土壤表面垂直切下的农具,不搅动或不翻转耕层,每次耕作仅能混合残茬5—15%,而搅动土层时,如用铁锹或凿形中耕铲和园盘耙时,每次耕作可把表层的残茬30—50%混入  相似文献   

20.
小麦返青期,在河北省小麦-夏播作物一年两熟地区冬小麦田施用醚苯磺隆,对其除草效果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对后茬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醚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小麦产量无影响。10%醚苯磺隆在小麦田的施药剂量为60 g/hm2,对下茬作物玉米、谷子幼苗的生长及产量无影响,对大豆、花生、油菜的药害轻;随用药剂量增加药害加重,480 g/hm2处理对下茬参试作物均有较重的药害,不同作物对醚苯磺隆在土壤中残留量的敏感性有差异,其顺序为:油菜>大豆>花生>谷子>玉米。播种前进行旋耕比免耕对后茬参试作物幼苗生长及大豆和油菜产量影响要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