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浙江遂昌县牛头山林场的6年生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与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酸枣与杉木混交后能促进杉木的生长和有利于维护地力,其中以杉∶南=3∶1混交模式生产力和生物量较高,蓄积量为76.42 m3/hm2,生物量为41.512 7 t/hm2,与杉木纯林为相比,分别提高了74.55%和97.27%,南酸枣纯林以及杉木南酸枣混交林的土壤肥力与杉木纯林相比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21年生、13地位指数的第1茬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通过不炼山、保留杉木萌芽条、套种酸枣更新的5年生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的生长状况与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茬萌芽更新的杉木酸枣混交林生长良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 6cm、4 5m、0 00817m3、4 788kg·株-1,与萌芽更新的杉木纯林相比,均略有提高,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3 70%、1 12%、3 29%、2 79%;混交林中酸枣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 0cm、6 10cm、0 00754m3、3 787kg·株-1,除了平均高外,均小于杉木;混交林总蓄积量和乔木层总生物量分别为24 884m3·hm-2和13 32t·hm-2,分别是纯林的2 29倍和2 08倍。萌芽杉木与酸枣混交林是一种生产力较高的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 ,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 5年生杉木与马褂木、檫树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马褂木、檫树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 ,马褂木纯林 (91.932 t· hm-2 )和杉 2∶马 1(4 5 .2 32 t·hm-2 )混交林生物量 (烘干 )分别是杉木纯林的 4 .5 5倍、2 .2 4倍 ;杉 3∶马 1(36.12 0 t· hm-2 )和杉5∶马 1(34 .2 92 t· hm-2 )混交林生物量 ,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96%和 69.90 % ;檫树纯林生物量(60 .10 5 t· hm-2 )是杉木纯林的 3.31倍 ,杉 2∶檫 1(32 .4 2 6t· hm-2 )、杉 3∶檫 1(2 8.635 t·hm-2 )和杉 5∶檫 1(2 5 .82 3t· hm-2 )混交林 ,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5 4 %、5 7.67%和 4 2 .18%。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不仅有利于维护地力 ,促进杉木生长 ,而且可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 ,杉 2∶马 (檫 ) 1带状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4.
酸枣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解决目前南方林区人工林针叶化引起的系列生态问题,挖掘本地乡土树种,发展阔叶树种造林,通过营造不同混交模式的酸枣杉木混交林,进行不同混交模式酸枣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长效应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的酸枣杉木混交林群落特征和林分生长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林分蓄积量大小排序为:酸枣纯林>酸枣×杉木(1∶3)混交林>酸枣×杉木(1∶2)混交林>酸枣×杉木(1∶1)混交林>杉木纯林,其中杉木×酸枣(3∶1)混交林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具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生长与生物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明溪21年生、13地位指数的第1茬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通过不炼山、保留杉木萌芽条、套种酸枣更新的5年生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的生长状况与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茬萌芽更新的杉木酸枣混交林生长良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6cm、4.5m、0.00817m3、4.788kg.株-1,与萌芽更新的杉木纯林相比,均略有提高.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3.70%、1.12%、3.29%、2.79%;混交林中酸枣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0cm、6.10m、0.00754m3、3.878kg.株-1,除了平均高外,均小于杉木;混交林总蓄积量和乔木层总生物量分别为24.884m3.hm-2和13.32t.hm-2,分别是纯林的2.29倍和2.08倍.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是一种生产力较高的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6.
杉木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本文分析比较了20年生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168.74t/hm2>杉木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35.95t/hm2>酸枣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07.01t/hm2;杉木与酸枣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355.113m3/hm2>杉木纯林蓄积量301.672m3/hm2>酸枣纯林蓄积量173.150m3/hm2;杉木与酸枣混交可改变树种单调状况,防止地力衰退,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杉木枫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和枫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存在不同差异,杉枫3∶1混交林分蓄积量最大,杉枫2∶1混交林分蓄积量次之,杉枫1∶1混交林分蓄积量再次之,杉木和枫香纯林林分蓄积量最小。在积极采用了营林新技术和集约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杉枫3∶1混交造林其林分蓄积量、生物量最大,树种结构合理,生态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8.
红锥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林俊平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3):59-61,80
对红锥纯林、红锥×杉木混交林以及红锥×木荷×杉木混交林等不同模式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 3种不同混交模式中 ,以红锥杉木混交效果最好 ,不但能明显地提高红锥的造林成活率 ,且两者混交种间关系较为协调 ,空间分布格局合理 ,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混交林分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8年生红锥杉木混交林中红锥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达 14 75m、16 5 0cm和 0 15 6 1m3 ,比红锥纯林分别提高了 10 0 0 %、14 34%、36 93% ,林分蓄积量高达 2 71 4 7m3·hm-2 ,是纯林的 1 30倍 ,可见红锥与杉木混交是值得闽南地区推广应用的针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10年生杉木、红锥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的树高、胸径、蓄积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杉木、红锥不同比例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之间,其目的优势树种杉木的平均胸径、单位林分蓄积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以7杉3锥为最优混交比例组合,其林分树高、胸径、立木蓄积均达最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造林10年的杉木与枫香不同混交比例的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枫香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杉木与枫香按照7∶3的比例混交造林效果较好,杉木的平均胸径达到12.3cm,平均树高达到8.0m,平均总蓄积量达128.192m3/hm2;杉木与枫香按照8:2混交林和枫香纯林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蓄积量稍低,杉木纯林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蓄积量最低。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总体生长量及蓄积量均比纯林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南酸枣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的育苗技术进行研究,包括南酸枣的采种期、种子成熟特征、种子调制、种子形状及大小、种子千粒重、优良度、苗木生长量和育苗期的安排、苗期施肥试验、育苗基质及容器规格试验,苗木分级等。  相似文献   

12.
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为漆树科酸枣属落叶大乔木,是南方重要的用材林树种,用南酸枣实生苗造林,把南酸枣作为用材林来培育的报道较多,但用嫁接苗造林,把南酸枣作为经济林来培育的报道还未见。江西省崇义县从2000年开始采用嫁接苗造林实验,累计造林约334 hm2,并带动湖南、广东、福建等周边省市县造林200多hm2,现将造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南酸枣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对影响ISSR反应体系的dNTP、Mg2+、引物浓度、模板DNA、Taq酶等5个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20 L ISSR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物的最适含量为:2.5 mmol/L Mg2+、0.2 mmol/L dNTP、0.25~0.5 mol/L引物、20 ng DNA和0.5 U Taq聚合酶。利用该优化体系扩增85条ISSR引物,有65条有扩增产物,38条具有多态性,并且利用842引物扩增不同南酸枣DNA模板,扩增的目的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稳定性强,可以用于后期的南酸枣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退耕还林技术--贵州黔南退耕地南酸枣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是长江、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对两江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十五"规划,全州坡耕地退耕面积达6.67万hm2,其中防护林设计面积为4万hm2.南酸枣作为落叶阔叶树,不仅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也有较好的环境改善作用.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充分利用陡坡退耕地资源,规模化发展南酸枣,特别是南酸枣针阔混交林,对以恢复植被、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地力为中心的生态建设,以及稳定农村的脱贫防止返贫,实现黔南民族贫困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酸枣8个种源的早期表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南方6个省8个地点的种子为度材,研究发现南酸枣在种子形态,种子大小、苗期生长节律和造林初期生长量上均存在种源差异。西部种源种子明显小于东部种源,偏南部种源的苗木生长停止期较迟,江西会昌种源生长最佳,其2年生幼林树高和胸径生长量超过试验群体平均值的11.75%和8.21%,南酸枣幼年期生长迅速,在优良圃地条件下育苗密度不宜超过每公顷10.8万株。  相似文献   

16.
经杉木与南酸枣混交林在不同坡向和坡位的生长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营措施和立地质量等级相同下,生长量最高的坡向为阴坡,较高为半阴坡,最小为阳坡;生长量最高的坡位在下坡,较高在中坡,最小在上坡;杉木与南酸枣混交林营林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阴坡或半阴坡中下部为宜.  相似文献   

17.
乡土果树南酸枣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酸枣是优良的林果药兼用型乡土树种,具有广阔的城市栽培前景。文章对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城市中栽培的价值、形式、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南酸枣生长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南酸枣在天然林条件下,23年生树高年平均生长量高达84.8cm,胸径年平均生长量高达1.52cm,分别大于生长迅速的檫树116.9%和150.79%;材积年平均生长量高达0.0352m3,大于檫树168.7%。显示出巨大的生长能力和生长速度。南酸枣不仅生长迅速,材质优良,而且对立地条件环境适应性强,在人工造林和集约经营条件下,将具有更大的生长潜力,并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国内未见南酸枣(果用)经济林产业相关报道,江西省崇义县率先在国内形成了南酸枣(果用)经济林产业,实现了果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目标,并辐射至南酸枣主要分布区,本文重点介绍南酸枣(果用)经济林资源培育、鲜果加工等方面的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杉木与南酸枣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8年生不同混交方法和混交比例营造的杉木与南酸枣混交林(以杉木纯林为对照)的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因子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以带状混交的生长量最大,块状混交次之,株间混交最小;混交比例以杉木∶南酸枣=7∶3的生长量最大,杉木∶南酸枣=8∶2次之,杉木纯林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