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而且从思想和理论的高度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生态理念,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以"聆听人与自然和谐之音"为主线,赋予宏源国际饭店深刻的人文内涵,通过科学的生态环境设计,力求将宏源国际饭店展现为一个现代、幽静、休闲的生态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3.
素有"琉璃之乡"之美誉的琉璃渠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这里曾是中国皇家琉璃的生产基地,从元代起,即在此设琉璃局,清乾隆年间北京琉璃厂迁至此地,后又修水渠至此,村子因此得名。琉璃渠村更依靠这一历史文化优势加之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村容村貌而入选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4.
<正>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15年通过吉林松柏森林认证有限公司审核,正式获得"中国森林认证生态环境服务自然保护区证书",成为中国首家通过中国森林认证的自然保护区。此后,丰林保护区继续按照《森林认证森林经营》和《中国森林认证森林生态环境服务自然保护区》的标准要求,不断强化管理,使保护管理工作做到了"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2016年11月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定量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反映了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分析和评价了银川市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银川市产业结构由"二、三、一"、"三、二、一"结构变成"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类型。第一产业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增速较大,重工业、建筑业比例上升明显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2全市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属于中等,保持在2.5~3.5之间,但区域产业结构变化产生了生态环境负效应,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总体上是需要调整;3三次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差异明显,第二产业远大于第一、三产业,第一产业中农业牧业渔业林业的结构形势,不利于生态环境指数的降低,第二产业中建筑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对生态环境影响指数的负态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八景"文化景观现象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文化现象。在今天山水城市的建设中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的双重建设,这与"八景"文化景观所呈现给我们的景观现象是一致的。怎样建设有山水意境的城市,可以从"八景"文化景观现象中寻找线索。    相似文献   

7.
如何把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落实到新疆林业生态文化建设中,对于保护和建设新疆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把生态环境内容放在经济部分讲,这就从观念上改变了过去经济与环境两张皮的问题,并把"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放在经济部分的第一条,这就预示着今后新疆所有的经济活动必须是建立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同样要求今后  相似文献   

8.
唐山市生态文化建设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提升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唐山市生态文化发展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确立了依托资源、挖掘潜力、突出特色、注重效益、城乡一体等5项布局原则,提出了"四区六链九品百园"的唐山市生态文化发展框架,并探讨了具体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9.
通过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对地方高校校园生态环境文化建设进行了分析,并对地方高校校园生态环境文化的建设源于教师;教师是校园的引领者,构建和谐校园生态环境文化;地方高校社团的建设,带动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提高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生态与文明的关系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可见,人类社会文明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日趋文明的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着力创  相似文献   

11.
崔波 《国土绿化》2010,(9):10-10
<正>银川市东临黄河,西傍贺兰山,是中国西北地区东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这里有古老的黄河文化、神秘的西夏遗韵和浓郁的回乡风情。"贺兰岿然,长河不息"的银川精神,是银川人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近年来,银川市的城乡园林绿化事业紧紧围绕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及城市面貌大为改善,市民的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取得了十分可喜的工作成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植树文化与生态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地域特色的植树民俗也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基础。比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仅用来形容前人的文化,也在说明植树文化的深厚意蕴以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中国的植树文化也提醒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在对唐山市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唐山地貌特征、资源分布现状及城市发展趋势,提出了"两核、一带、二区、七极、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同时,根据生态城市的建设内容,从"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文化"3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一切文明的根基。内蒙古面临新形势,立足新起点,必须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生态文明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树立新理念、谋划新格局。树立"敬畏与爱护自然"的理念,构筑与生态文明相统一的现代文化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文化要先行。我们必须从积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必须从上百年生态环境的变迁中接受教训,增强生态文化建设的精神自省和行为自觉。首先,要加强生态素质教育,建设生态认知文化,逐步将生态环境知识列为义务教育的必修内容,把生态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2月20日,首届中国绿色时报年度峰会暨2017中国森林氧吧论坛在北京举行,峰会主题为"悦享森林·走向绿色未来"。有关管理、科研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交流美丽中国与绿色发展经验,分享林业改革发展与生态建设成果。峰会首次发布"中国最美森林"、2017年度森林生态环境服务认证单位、2017中国森林旅  相似文献   

16.
尹萍 《中国林业》2012,(12):26-27
在呼唤生态文明的今天,生态文学的发展备受关注。然而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生态文学创作远未形成热潮正因如此被誉为"生态斗士"的作家徐刚才更加难能可贵。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生态文化宣传的编辑、记者,笔者试图以徐刚作品为标本,从一个侧面展现、分析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状况及其问题,希望与感兴趣的读者共同探讨。生态文学——"为处于危险的世界写作"人类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以"万物之灵"的姿态对地球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随意掠夺与肆虐,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末"生态觉醒"、"回归大自然"概念出现后[1-3],世界各地迅速掀起了生态旅游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远离都市喧嚣把自己融入自然。随着"森林浴"的兴起,森林旅游备受人们青睐,但森林生态旅游对旅游区环境的冲击及管理机制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将从森林生态环境概念入手,以森林生态环境服务认证实例为基础,研究森林生态环境服务认证与森林旅游的关系[4-6],分析森林旅游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协调进行森林生态环境服务认证与森林旅游的开发,实现森  相似文献   

18.
<正>定安,古称南建州,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名伶辈出。美丽传说、革命事迹、人文景观在这青山绿水簇拥的城市中流淌着岁月的厚重。素有"琼剧之乡"、"美食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热带富硒冷泉之乡"、"海口后花园"等众多美称的定安凭借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以突出"红色、古色、绿色"为主题,以"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成功推出了母瑞山革命老区"百里百村"欢乐健康游乡村休闲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习总书记多次就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  相似文献   

20.
根据"城乡生态环境与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设置背景,分析了"城乡生态环境与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首先,"城乡生态环境与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应体现课程特点与课程地位的重要性;其次,教学内容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的需要;第三,教学内容应统筹兼顾其他课程。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教师"教"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从管理学生转向服务学生;其次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城乡生态环境与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