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豫西山区野生百合资源的进一步驯化、栽培、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对豫西山区野生百合资源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卷丹、山丹、细叶百合、条叶百合、光百合5个野生百合种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豫西山区5个野生百合种的鳞茎形状、颜色、鳞片形状有明显差异,茎干颜色及附属物都有较大差别;叶片的形状差异较大;花的特征差异明显,花姿差异较大,光百合的花色呈乳白色且具有浓香,其余百合种花色均呈桔红色或红色,没有香味;花蕊的特征差异明显,柱头、花柱、花药的颜色存在差异。[结论]豫西山区不同野生百合种在鳞茎、茎秆、叶片和花等器官的形态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云南哀牢山十里河、云龙县新塘乡及临沧市凤翔镇3个大百合居群39个样品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并依据不同居群间酶带特征分析了不同地理种源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临沧种源和云龙种源的遗传差异较小,而十里河种源和临沧种源的遗传差异较大,居群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细叶百合的无性繁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的鳞片为材料,通过扦插繁殖方法,观察不同基质、鳞茎的不同生长年龄、鳞茎的外、中、内层及同一鳞片的上、中、下段对鳞片繁殖小鳞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扦插基质的选择实验中,用3年生细叶百合做扦插材料,25℃,避光条件下,以草炭 珍珠岩(1:1)的混合物为基质时,鳞片产生的小鳞茎数最多,150片鳞片可产生172个小鳞茎;从年龄效应和位置效应的实验观察,4年生细叶百合鳞片生成小鳞茎最多,小鳞茎的平均直径也较大;鳞茎的外、中层鳞片的下部在适宜的条件下比鳞片的中、上部容易诱导出鳞茎。  相似文献   

4.
鲜切花百合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合(Lilium spp.)是单子叶植物亚纲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的所有种类的总称.英文称百合为Lily,中国依据百合地下鳞茎是由许多鳞片抱合而成,故起名为"百合".百合花大色艳,花姿奇特,是世界名花之一,特别适合用作切花、盆花和园林布景,深爱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5.
几种中国野生百合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对百合属20种野生百合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百合组培苗为试材,根系比叶片更适合作POD分析;20个种源产生15条迁移率不同的酶带,6条为基本酶带,但没有一条为所有种源共有,说明属内种间遗传差异较大;POD酶谱聚类分析将20种野生百合划分为7类4个亚类。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温岭的百合属Lilium一新变种——巨球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e Miellez var.giganteum G.Y.Li&Z.H.Chen。本变种与原变种野百合Lilium brownii不同在于:鳞茎特大,直径10~12cm,鳞片100余枚,花冠淡黄色,外面带紫色;通常5~8朵。图1参10  相似文献   

7.
云南5种百合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AS统计软件对卷瓣组紫斑百合2个居群、川百合2个居群、宝兴百合1个居群、卷丹1个居群以及外类群泸定百合1个居群的17个可测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从形态学角度阐明这7个居群的变异式样。所测量的17个数量性状都具有多样性。方差百分率在种水平上分布较高,卷瓣组百合种间差异明显。在紫斑百合2个居群中,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个体间,即居群内多样性丰富。川百合与紫斑百合相同居群内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变异。在Q-聚类分析中7个居群被聚为两大类-卷瓣组及外类群。这一结果与经典分类一致。在R-聚类分析中17个性状被分为4类,第一主成分主要由花部各性状组成,其贡献率已达50.95%。对该组植物进行形态学分析时,花部特征应受到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东方百合鳞片籽球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方百合品种西伯利亚(Siberia)为试验材料,对东方百合鳞片籽球繁殖过程中的鳞片和基质的处理及催芽室温度、湿度的控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7种不同基质对东方百合鳞片繁殖的影响和不同温度、湿度处理对东方百合鳞片繁殖影响的研究,形成了适合我国生态条件的利用鳞片进行东方百合种球繁育的生产流程并改进了利用东方百合种球鳞片快速繁育鳞片籽球的核心温度参数。结果表明:使用东北草炭对东方百合萌发小鳞茎的数量与根数与荷兰草炭无明显差异,东北草炭完全可以代替荷兰草炭;通过4年的批量百合种球生产实践证明23℃10周,第二次变温15℃6周,鳞片在空气湿度80%的条件下,鳞片催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卷丹百合(Lilium lancifolium)鳞茎鳞片为外植体,探讨影响其分化的主要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诱导卷丹百合鳞茎鳞片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诱导鳞茎鳞片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2 mg/L;继代培养中发现,小鳞茎在添加50 g/L蔗糖MS培养基中生长量最大,添加40 g/L蔗糖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且小鳞茎生根率高,生根数量多。  相似文献   

10.
百合鳞茎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不同规格百合鳞茎发育模式的差异,采用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鳞茎发育过程中的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var. unicolor)鳞茎萌发阶段,较小鳞茎外部鳞片的糖消耗更多,总糖含量出现最低值的时间更早;中部鳞片糖消耗的启动期比外部鳞片晚,以较大规格鳞茎的总糖含量较高、降低幅度更大;鳞茎盘的总糖含量在花后60 d达到最大值,各部位鳞片的总糖含量均以栽种和萌发初期最高;出苗后20 d和现蕾期是百合鳞茎总糖变化的转折期。‘精粹’(‘Elite’)百合较小鳞茎比较大鳞茎延后20 d出现总糖含量的最低值,鳞茎盘的总糖含量在鳞茎萌发阶段显著下降。各生育期蔗糖含量在总糖中所占比例不同,其含量变化决定了总糖含量的变化。还原糖含量在植株现蕾期发生明显变化,是否与花的形态建成有关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条叶百合和垂花百合高效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条叶百合和垂花百合的鳞片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各步骤各主要因子和水平的作用进行了试验探讨.结果表明:条叶百合鳞茎诱导最适宜的培养基为N6+0.05 mg.L-1IAA+0.01 mg.L-1NAA+0.50 mg.L-1KT,诱导率为95.5%,鳞茎萌发为完整植株的最佳培养基为N6+0.01 mg.L-1IAA,萌发率为94%;垂花百合鳞茎诱导最适宜的培养基为N6+0.05 mg.L-1IAA+0.50 mg.L-1KT,诱导率为95%,鳞茎萌发为完整植株的最佳培养基为N6+0.01 mg.L-1IAA+0.001 mg.L-1NAA,萌发率为92.5%.以鳞茎的切片为材料进行快繁的结果表明,在35-40 d的一个培养周期内,增殖系数达10以上.对不同阶段培养材料的形态及超微结构的观察证明了2种百合的鳞茎发生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百合属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是一种集药用、食用及观赏于一体的重要花卉,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别从表型、染色体、蛋白质及DNA分子水平分析了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百合标准化栽培技术,以期推广信阳百合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龙牙百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野百合(Lilium brownii)的变种,为我国三大食用百合之一,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从资源分布与栽培、药食用价值、繁殖技术、病虫害发生与防控等方面对龙牙百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龙牙百合抗病育种、病虫害生物防治及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细叶百合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ELISA测定了细叶百合鳞茎中的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鳞片中三种激素含量均有较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IAA的含量呈上升趋势,ABA含量呈下降趋势;外层鳞片和鳞片下层IAA含量最高,ABA含量最少,且具有较高的IAA/ABA和GA/ABA值。  相似文献   

16.
PGR是指施用在植物上,在植物体内很少量就能调控植物生长的非营养有机物。百合相关产品的保鲜技术欠缺,繁殖缓慢等问题是影响百合经济效益的瓶颈之一。本文介绍百合切花衰老机理;对PGR应用于百合切花、鳞茎保鲜,组织培养,栽培技术等方进行概述,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麝香百合'雪皇后'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麝香百合(Lilumlongiflorm)杂种系‘雪皇后'的试管苗为材料,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秋水仙素附加2%二甲基亚砜(DMSO)对叶片和丛生苗的诱导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叶片以0.05%的秋水仙素和2%DMSO处理72 h的诱变效果较好,四倍体率达到了10%.丛生苗以0.02%的秋水仙素和2%DMSO处理48 ...  相似文献   

18.
细叶百合的种子萌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东北林业大学花圃内栽培的2年、3年生细叶百合以及大庆野生细叶百合种子为材料,观察百合当年种子和隔年陈种子在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栽培2年的细叶百合种子适合萌发的温度为20℃,种子萌发对光反应不敏感,15、25℃抑制种子萌发;栽培3年的细叶百合种子适合萌发的条件为20℃恒温、24h光照,光照强度与种子萌发完全所需时间成反比;野生细叶百合种子适合萌发的温度为20℃,光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隔年陈种子萌发率没有下降,25℃时萌发率最高,弱光能提高种子萌发率。细叶百合从野生到栽培,光对种子萌发从一定程度的抑制,转变为一定程度的促进。  相似文献   

19.
荷兰百合引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荷兰百合亚洲型种群 (Asiatichybirds)中的 3个品种和东方型种群 (Oritentalhybirds)中的 6个品种在长春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 ,通过生物性状和栽培试验分析 ,这 9种百合生长发育良好 ,在长春引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