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黑龙江省富锦市位于松花江南岸,地处三江平原 腹地,全年种植西瓜面积达1 600hm2左右,西瓜除供 应本市外,远销哈尔滨、沈阳、天津等地。为满足消 费者和市场变化的需求,笔者引导当地瓜农推广种植 西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西瓜 产量达到2433-3000kg/667 m2,产值2433-3 000元/ 667 m2,西瓜品质好,产量高,上市早,经济效益高。 现将三江平原西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棚栽培西瓜是我国西瓜早熟栽培的主要方式,大棚能够提高早春季节棚温,提早种植,提前上市,经济效益是露地栽培的3~10倍。目前中大果型西瓜大棚生产多采用爬地式栽培,2~3蔓整枝.667m^2种植500~600株,667m^2产量3000kg左右。为提高棚室空间利用率,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经过3年(2011—2013年)研究和生产示范。探索出大棚西瓜半吊蔓栽培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西瓜是我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有667hm^2。由于连年种植,病害逐年加重,产量和效益逐年下降。针对西瓜病害日益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情况,我们在2003年进行了84-24嫁接西瓜小拱棚覆盖促早熟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种植的0.9hm^2小西瓜,平均667m^2产量为1981.5kg,  相似文献   

4.
采用小拱棚加地膜双膜覆盖栽培黄皮西瓜比露地栽培可提早成熟15~20d(天),一般平均667m^2产量3500kg,市场售价1kg比普通西瓜高0.1~0.2元,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地区早春大棚西瓜四膜覆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华 《长江蔬菜》2013,(23):22-25
江苏东台市沿海地区采用四膜覆盖技术种植早春大棚早熟西瓜.每667m^2产量高达6000kg以上,比普通的大棚种植增收3000多元。生产中,采用四膜覆盖技术即大棚+内棚+小棚+地膜.早中熟品种合理搭配.注意揭盖膜时间,控制好膜内温湿度,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根据果型不同采取不同的整枝方式。  相似文献   

6.
旱地全膜覆盖秋播大蒜复种甜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秋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在通渭县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平均每667m^2纯收入达1000元左右。2009年示范推广43530hm^2,平均每667m^2产量达615kg,总产粮食40.16万t,2009通渭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和延伸种植地域的同时,为了充分挖掘生产潜力、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试验、探索旱地全膜覆盖秋播大蒜复种甜玉米栽培技术,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海门市常乐镇中南村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自2001年开始推广早春大棚多层膜覆盖栽培小西瓜和秋季大棚栽培小西瓜技术,并在早春大棚多层膜覆盖栽培小西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延后栽培小西瓜试验,经过几年的栽培实践,探索出了普通大棚栽培小西瓜一种连续采收周年生产技术,即12月份播种育苗,翌年2月份移栽,4月份采收连续采收到11月底或12月初拉藤结束。2004年我们推广种植1.7hm^2大棚,平均每667m^2产量7200kg,产值11960元。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兴科2号是安徽省宿州市无子西瓜研究所育成的无籽西瓜新品种。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02年引进种植,表现出高产、抗病、易管理等特点,每667m^2定植200~220株,平均产量达3000~4000kg,产值4000元左右,纯收入2000~3000元,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县安宜镇北港村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种植蔬菜,近几年该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设施建设,新建了几百个钢架大棚,种植的马铃薯-冬瓜-萝卜-芹菜一年四熟套作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模式马铃薯667m^2产量1000kg,产值2000元;冬瓜667m^2产量3000kg,产值1500元;萝卜667m^2产量1000kg,产值2000元;秋冬芹菜667m^2产量2000kg,产值3000元,综合产值8500元。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果型西瓜密植栽培与传统密度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田间条件下相同两个棚,采用密植栽培和传统密度栽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不同栽培密度的西瓜长势、品质没有差异,密植栽培比传统种植667 m^2产量提高1 993.16 kg,提高了27.78%。密植栽培比传统种植667 m^2经济效益提高8 647.02元,提高了28.98%。在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中,综合考虑小果型西瓜生长势、坐果率、植株发病率、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67 m^2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小果型西瓜密植栽培技术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建议广大瓜农应用小果型西瓜密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大棚西瓜四模一苫高产栽培是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从2003~2006年一直推广的一项种植技术,它将大拱棚单层膜改为双层棚膜,外加小拱棚膜和地膜,形成四膜,配套草苫覆盖,增强了大棚的保温性能,使大拱棚内温度比单层棚膜棚温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d上市,价格平均提高1.6元/kg,大大提高了西瓜种植效益。2006年金乡县司马、肖云镇166.7hm^2西瓜应用这项种植技术,667m^2平均产量5500kg,纯收入9000元,高的达11100元。根据几年的生产经验,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棚田菱长季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菱在浙江省金华地区栽培历史悠久,以水塘深水传统栽培方式为主,产量、经济效益低下;大棚田菱栽培技术的开发应用是菱栽培史上的一项技术革新,由于菱具有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无限生长的特点,通过大棚覆盖育苗及大棚栽培技术,可提前3个多月采菱,5月初开始上市,采收期可延长至11月中下旬,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产量。据调查,每667m^2大棚菱角产量2200~3000kg,产值13000元以上;若采用大棚育苗、露地栽培方式,每667m^2产量1200~1500kg,产值6000元左右;而传统水塘种植方式一般每667m^2产量仅为750~1000kg,产值3000元左右。因此,采用大棚栽培技术可极大地提高菱的产量、产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早佳嫁接西瓜生长、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早佳嫁接西瓜采用三蔓整枝,每667m^2种植密度在150—600株,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早期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日光温室的采光和保温效果较好,内部温、湿、光环境相对较好控制。安阳市蔬菜研究所利用日光温室种植冬春茬西瓜,采用温室加地膜的双层覆盖模式,西瓜上市早、品质优、价格高,667m^2西瓜产量达5000kg,产值达1.5万余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大棚春季西瓜收获后,采用立式栽培技术继续种植秋甜瓜,一般春西瓜667m2产量3000kg、产值7000元,秋甜瓜产量约2000kg、产值约5000元,全年667m2产值1.2万元,纯收益约1万元。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棚西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镇大棚西瓜始种于1990年代中期,已有10多年历史,随着面积的增加,种植农户的增多,效益的提高,特别是新发展农户对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现全镇2333.3hm^2大棚西瓜中有1000hm^2应用了双棚多层覆盖栽培技术,使西瓜生育期明显提前,效益较单棚667m^2产值提高2000元以上。根据近年来农户种植大棚西瓜存在的问题,将栽培技术简述如下,以进一步提高我镇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东台市在20世纪90年代前西瓜只有零星种植,往往是自己消费和赠送给亲戚朋友,没有形成商品。90年代后,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西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种植品种也不断更新换代,栽培技术进一步成熟,使大棚春西瓜667m^2产量达到4000-5000kg。西瓜上市时间提前到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西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瓜是灌阳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提早西瓜上市,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在灌阳大仁村实施“膜覆盖西瓜栽培技术示范”项目,面积15hm^2。经测产验收,667m^2产4169kg,比对照增产21.39/6;667m^2产值4169元,比对照增加产值36.67%,比对照提早7~12d上市。现将主要技术小结如后。  相似文献   

19.
西瓜早春栽培采用嫁接育苗,能够防治枯萎病,克服连作障碍,增强幼苗的抗寒能力,促进前期生长,提早定植。采用地膜和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西瓜可提前上市,并可减轻生长后期病毒病的危害,可收2批瓜,提高了产量;麦收时西瓜上市,价格高,效益好,是1种收入高的种植方式。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地膜加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春季大白菜,从定植到收获一般需50天左右,每667m^2产量可达7500~8000kg,所产大白菜能错季提早上市,经济效益较好。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