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喷雾对小麦光合作用与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在小麦籽粒灌浆期用水喷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产量的结果.光合速率的提高与叶片气孔阻力降低有关.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华北地区小麦灌浆期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午睡”现象,这种现象与中午前后颇低的空气湿度和较高的空气温度引起的大气饱和差增加有很大关系,并且表明用少量喷水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和作物水分状况,减轻光合作用“午睡”现象,提高光合速率,进而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
水稻功能叶片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索水稻有效茎的最上3张叶片(即功能叶片)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2010年在汉营基地用云粳21号品种进行了剪叶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功能叶片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倒1叶、倒2叶、倒3叶;水稻功能叶片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倒1叶、倒2叶、倒3叶.三叶全剪产量损失88.7%,只剪倒1叶产量损失14.2%,...  相似文献   

3.
化肥深施是将化肥定量地施入到地表以下作物根系密集的适当部位 ,使养分能够被作物充分吸收 ,减少挥发和淋失 ,达到提高化肥利用率、节肥增产的目的。化肥深施主要有沟施、穴施、条施等方式 ,其核心内容是将肥按作物需要的用量施入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土层中 ,以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1 化肥深施的作用应用化肥深施技术 ,可以减少化肥的损失 ,提高化肥利用率 ,提高作物产量 ,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据有关资料介绍 ,碳酸氢铵表施 5d氮素损失 13.8% ,深施入土 7cm5d氮素仅损失 0 .88%。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试验表明 ,碳酸氢铵、…  相似文献   

4.
除草剂药害诊断及发生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江  侯帅 《中国种业》2011,(7):65-66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除草剂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化学除草面积和除草剂使用量的增大,使作物药害也不断发生,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因此能够识别除草剂对作物药害症状及发生原因,对指导农业生产、减轻药害发生有着重要意义.1除草剂药害症状试验表明不同类型除草剂对杂草和作物作用机理不同.药害特点是:输导型除草剂产生药害整个植株受害,严重导致绝产,很难恢复,造成损失大;触杀型除草剂产生药害出现快,局部出现症状,生长点未受害,可以恢复,造成减产较轻.  相似文献   

5.
郑乃生 《种子科技》2011,29(7):30-32
1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几乎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尤以长江流域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为10%~80%,产量损失5%~30%。该病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广,包括大豆、向日葵、花生、烟草和10多种主要蔬菜作物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农大108、郑单958和德玉18等3个玉米品种感染玉米粗缩病后株高与单株产量的测定,按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值推导出了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即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依次为1,4/5,2/3,1/2,1/3,其对应病株的病级分别是0,1,2,3,4级;明确了0~4级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即0,1,2,3,4级病株,产量损失率依次为0,25%,50%,75%和100%。利用该分级标准对10个生产品种的玉米粗缩病病情进行调查,构建了回归方程Y=-0.253 1.02X。利用16个生产品种对方程进行检验,检验准确率为:理论产量损失率与实际产量损失率没有显著差异。应用此方程,可预测玉米粗缩病导致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究秸秆还田与生物炭配施对麦-玉轮作体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黄褐土粮食生产科学施肥提供指导。本研究选取不施肥(CK)、单施生物炭(B)、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NPKS)、化肥配施生物炭(NPKB)和化肥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处理(NPKBS),分析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养分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与生物炭配施化肥均可显著提高作物穗粒数、产量、土壤全氮、碱解氮、植株籽粒氮积累量;秸秆与生物炭配施化肥均可以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且小麦利用率高于玉米,真实利用率较当季利用率提高了17.72%~37.43%,其中化肥配施生物炭和秸秆效果最好。综上,化肥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提高氮素真实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生物腐植酸配施不同量化学肥料对土壤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腐植酸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腐植酸的施用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也可以提高土壤中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并达到改善土壤性质和提高油菜产量的目的。生物腐植酸和化学肥料的用量对土壤性质和油菜的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油菜生长化学肥料的用量减少量应为20%。总体来看,生物腐植酸和肥料对油菜的生长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用量及配比应该综合考虑土壤性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基础上确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在小麦籽粒灌浆期间用水喷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的结果。光合速率的提高与叶片气孔阻力降低有关。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是籽粒饱满程度提高的结果。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前文的结论,并且表明用少量水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和作物水分状况,减轻光合作用“午睡”现象,提高光合速率,进而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春玉米主要病虫为害损失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植株上接种不同浓度的丝黑穗病菌、弯孢菌叶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以及不同玉米螟虫量,研究不同病级和虫量对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损失的影响,同时对玉米螟(A)、弯孢菌叶斑病(B)、大斑病(C)、丝黑穗病(D)的复合发生为害(ABCD)损失和经济阈值进行简单探讨。研究表明,病虫为害主要影响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产量构成因素,病级和虫量与产量损失呈显著正相关;病虫之间存在复合为害关系,复合产量损失率占四者单独造成产量损失率之和的41.48%,其大小依次为:A<C<B<D<ABCD<(A+B+C+D),并组建了复合为害损失及复合经济阈值模型。  相似文献   

11.
武艳芍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239-242
比较了晋单35、恒丰1号、农大3138和晋单34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同化率、干物质积累。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四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变化均呈现先升高而后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生育阶段,晋单35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均高于其它三个品种;四个品种净同化率变化为,先下降后升高然后又逐渐下降。平均净同化率恒丰1号最大,晋单35的最小;在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为,恒丰1号最多,晋单35、农大3138次之,晋单34最少。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UV-B辐射对光核桃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光核桃(Prunus mira Koehne)实生苗为材料,模拟西藏地区的UV-B辐射环境,对其进行不同时间、不同强度的UV-B辐射(280~320 nm)处理,观测其生物学和生理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能抑制光核桃实生苗新叶生长、加速老叶脱落并促使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处理9天后,光核桃实生苗的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都有所降低。UV-B辐射处理期间,光核桃实生苗叶片ZR、GA含量升高,并随处理时间延长呈持续上升趋势;IAA含量从第3天开始呈持续下降趋势;叶片ABA含量从第3天开始上升,第9天达到最高值后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13.
The increase of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CO2]) has substantially had a huge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s the sole substrate for photosynthesis, the increase of atmospheric [CO2] stimulates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thus promoting the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yield level in many crops. However, the ‘fertilization’ effect of the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on crop production is less than theoretical expectation, and elevated [CO2] increases the health risk due to the decline in grain quality. The relevant mechanism is still unclear.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elevated [CO2] on crop photosynthesis system, reviewed various responses of key photosynthesis indicators, such as the lea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the intercellular [CO2] of leaves, maximum carboxylation rate of Rubisco (Vc, max), and the capacity of Rubp-regeneration (Jmax) in different crops, in response to the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Based on the C-N metabolism of the whole plant, we summarized two prevailing hypotheses about the acclimation of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under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namely the source-sink regulation mechanism and N limitation mechanism, respectively. We summarized the influence of elevated [CO2] on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the grain, such as the change in the protein, oil, mineral elements, and vitamin concentrations. Furthermore, we also reviewed the potential interactive effect of the elevated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CO2] on crop growth. Finally,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is field in the future are proposed. In summary, this review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accurately assessing the changes in crop yield and quality under climate change conditions, maximizing the ‘fertilization’ effect of elevated [CO2], and mitigat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crop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4.
野生西瓜与栽培西瓜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 为探讨野生西瓜的光合特性,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夏季晴天和阴天下的新疆野生西瓜与栽培西瓜(黑美人、子龙)的光合生理指标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晴天下野生西瓜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总体高于同一时刻的栽培西瓜,阴天下却低于栽培西瓜。野生西瓜的光合“午休”很不明显,而栽培西瓜的光合“午休”十分明显。从晴天到阴天,野生西瓜的光合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气孔限制因素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半同胞家系净光合速率的比较研究及季节变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湿地松半同胞家系间净光合速率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异规律,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一年中各月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年中湿地松各半同胞家系1龄针叶、2龄针叶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异规律呈‘双峰’型,家系内不同单株同龄针叶的净光合速率值没有显著差异,而家系间相同年龄针叶的净光合速率值则存在着显著差异。一年中1龄针叶以家系464、609、1077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普通种最低,其值分别为8.17、7.91、7.88和5.46μmol•m-2•s-1,而2龄针叶以家系1077、609、46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普通种最低,其值分别为5.47、5.42、5.37和3.65μmol•m-2•s-1。湿地松各家系1龄针叶的净光合速率值、最大净光合速率值显著高于2龄针叶的净光合速率值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值。各家系1龄针叶的净光合速率值仅为最大净光合速率值的64.41%、2龄针叶的净光合速率值仅为最大净光合速率值的54.44%。表明湿地松高光效育种的改良潜力较大,通过合理利用和调整育林措施,可提高湿地松优良家系的生长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沙地大田种植的绿豆和谷子两种作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虽然均为单峰曲线,但Pn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且8:00后,谷子的Pn总是大于绿豆的。分析认为,谷子对强光的适应性比绿豆高。非气孔因素造成6:00~10:00绿豆Pn的降低,而10:00~12:00谷子Pn的降低主要是气孔导度下降引起的。与净光合测定同步的叶绿素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华北坝上冷凉区短季类经济作物缺乏,芥菜型油菜品质差、产量低等问题,于2017-2018年在农业农村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引种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华油杂62,以当地传统芥菜型油菜品种大黄为对照,监测了两品种的叶面积指数、角果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和油菜农艺性状、产量等。结果表明,华油杂62较大黄生育期长约10d,平均叶面积指数高23.36%~36.73%;角果净光合速率不及大黄,N、P、K积累量高于大黄;干物质快速增长期延长21d,干物质积累潜值高46.86%;菜子产量较大黄高22.8%~54.0%。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2对华北坝上冷凉区的地理气候环境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具有替代区域传统芥菜型油菜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主要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旨在为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以绵阳地区4个水稻品种(组合)为试材,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田间主要光合特性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各品种不同生育期叶绿素a/b值、净光合速率变化呈单峰曲线。抽穗期,‘成糯88’、‘B6优4761’和‘233A/绵恢768’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而‘冈优725’表现出较低的蒸腾速率;‘冈优725’在灌浆期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说明‘冈优725’相比于其他3个品种在抽穗期具有更低的需水量,在灌浆期具有更高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土壤湿度变化对冬小麦光合参数和产量变化的影响机制,在防雨棚人工控制灌水,设置土壤高湿、中度干旱、重旱、对照4个处理的田间冬小麦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变化对灌浆期冬小麦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灌浆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随土壤水分降低而降低。重旱处理冬小麦叶片胞间CO2浓度与对照相近,引起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限制。土壤高湿冬小麦叶片有效利用光强区间拉大,而土壤干旱胁迫叶片有效利用光强的区间缩小,土壤高湿和干旱胁迫叶片夜间呼吸作用都提高,干旱逆境胁迫白天光合作用受限减弱,夜间呼吸作用增强,消耗营养增多,“一减一增”是其籽粒瘪秕,产量低的生理原因。土壤高湿和干旱影响冬小麦灌浆期籽粒干物质输送、积累的源库匹配。高湿处理叶片的绿色器官光合产物输送籽粒占主导,开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贡献率变小;干旱逆境胁迫下,叶片等绿色器官光合产物少,输送籽粒干物质减少,但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贡献率相对增大;收获指数土壤高湿和对照基本相近,干旱处理较对照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夏玉米适宜种植方式的光合生理机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9.3万,8.1万,6.9万,5.7万株/hm~2)、空间布局(等行距1穴1株,等行距1穴3株和宽窄行1穴3株)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夏玉米郑单958开花后不同生育时期(开花期、抽丝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和完熟期)净光合速率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1穴3株能显著降低夏玉米开花期和完熟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而8.1万株/hm~2密度下的净光合速率不受空间布局的影响;等行距1穴1株空间布局下,种植密度不会显著影响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种植密度、空间布局以及它们交互作用对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显著。等行距1穴3株空间布局下,9.3万株/hm~2种植密度显著降低前3个观测时期类胡萝卜素含量,而6.9万株/hm~2在宽窄行1穴3株以及5.7万株/hm~2在等行距1穴1株空间布局下显著降低完熟期类胡萝卜素含量。种植密度、空间布局及其交互作用均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8.1万株/hm~2种植密度不受空间布局的显著影响,而等行距1穴1株空间布局不受种植密度的显著影响,均能保证夏玉米郑单958植株的净光合作用及其相关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结果也为从光合物质基础和光合水分生理基础方面(色素含量、荧光特性、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解释种植方式-光合产物源-产量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