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麻喷施烯效唑的抗倒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麻生长后期因发生倒伏而影响原茎产量的提高,已成为南方亚麻生产发展的瓶颈。本试验研究了在亚麻的枞形期和现蕾期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处理后,从抗倒性和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对亚麻的产量和防止倒伏的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亚麻的现蕾初期以25--50ppm的烯效唑喷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在水稻基部第2节间伸长1cm以内时,茎叶喷雾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与稻挺(30%矮.烯微乳剂),研究其对水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稻挺可显著矮化株高,缩短节间长度,降低倒伏率,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并且能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水稻产量增加11.5%。研究表明,无论在控制倒伏性能,还是提高产量方面,稻挺均优于对照药剂烯效唑。  相似文献   

3.
以高产优质亚麻品种"范妮"为材料,研究了亚麻现蕾期打顶+抑芽、打顶、抑芽三种处理对亚麻防倒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处理的防倒伏能力均显著提高,防倒效果、工艺产量及纤维品质都以打顶+抑芽处理最为理想,与常规栽培亚麻相比,其倒伏率减少85.40%、工艺产量增加23.68%,纤维强力增强17.06%。  相似文献   

4.
亚麻抗倒伏性状分析及培土对亚麻抗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麻抗倒伏机理及抗倒伏栽培技术研究表明:(1)采用倒伏指数能较好地反映亚麻抗倒伏能力,用倒伏程度能客观准确地评价亚麻倒伏的实际情况。(2)亚麻的抗倒伏能力与一级分枝长、一级分枝角度、单茎鲜重、冠层鲜重、冠层附着水量、倒伏指数、单株分茎数、根系鲜重,根系干重等性状呈负相关。与茎粗、茎秆抗折力、茎秆干重等性状呈正相关。(3)与倒伏程度关系最密切的几个性状中,茎秆抗折力对倒伏程度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茎粗和单茎鲜重。(4)快速生长期至现蕾期培土,可降低植株重心高度,使倒伏程度降低9.12%,比不培土的单株平均产量高16.21%,粒重增加2.68%,果粒数增加9.24%,单位面积产量高14.67%,而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经济系数、株高、纤维的工艺长度等性状无明显变化,培土措施对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效果较好,而对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5.
亚麻纤维产量是由茎粗、工艺长度、株重、植株木质部重与韧皮重比值(以下简称植株比值)等因素构成。统计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纤维产量的贡献大小为亚麻植株比值>茎粗>株重>工艺长度。选用高麻率品种,采用有效的栽培措施,在单位面积内使亚麻个体与群体均衡发展,防止倒伏,控制茎粗,降低植株比值,是提高亚麻纤维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亚麻纤维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亚麻纤维产量是由茎粗、工艺长度、株重、植株木质部重与韧皮重比值(以下简称植株比值)等因素构成。统计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纤维产量的贡献大小为亚麻植株比值〉茎粗〉株重〉工艺长度。选用高麻率品种,采用有效的栽培措施,在单位面积内使亚麻个体与群体的均衡发展,防止倒伏,控制茎粗,降低植株比值,是提高亚麻纤维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南方冬(春)播亚麻获得原茎产量4500-5250公斤/公顷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选用良种、适时适量早播;适施基肥,快速生长前期看苗补施追肥;免耕覆土栽培;二次化学除草;现蕾前期喷施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倒伏,适期收获.介绍了南方亚麻产业化必需的快速生物脱胶技术,可在20h内完成脱胶,且可提高干茎率、长麻率和纤维品质,减少沤麻水污染,每加工1吨原茎可增收节支300元以上.研究出了可显著提高亚麻初加工附加值的亚麻主要副产品-亚麻屑的多梯度利用模式和技术.  相似文献   

8.
钾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随着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亚麻缺钾症状表现越来越明显。造成出麻率和纤维品质下降,倒伏现象较严重。据亚麻原料厂反映,近年来出麻率下降2%左右,纤维号下降1~2  相似文献   

9.
关中西部山旱地亚麻亩施纯氮0~7.5公斤,纤维产量呈上升趋势,继续增施氮量,产量虽有缓慢上升但产生倒伏,影响纤维质量和籽粒产量;亩施纯氮6.11公斤籽粒产量最高,二者要求适宜的施磷范围是1.99~2.8公斤  相似文献   

10.
肥料均衡供应和提高施肥技术对亚麻的产量和效益影响较大.试验表明亚麻叶面施用富利硼后,长势旺盛,每株蒴果数增加 0.7个,千粒重增加 0.4克.亚麻原茎产量有所增加,亚麻种子产量增幅较大,平均在 11%以上.亚麻株高、茎粗、工艺长度和长麻率等性状变化不大.经济效益明显,每公顷净增效益平均为 105.3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