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用水泵的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均属叶片式泵。叶片式泵的常见损坏形式是汽蚀(又叫空蚀、穴蚀),它能产生不良后果。其表现有:①水泵机组在运行中产生刺耳的噪音;②水泵产生汽蚀,扬程、流量显著降低,严重时中断供水,不能工作;③水泵机组在运行中产生剧烈振动,严重时能威胁机组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农业上常用的离心泵、轴流泵和混流泵均属叶片式泵。叶片式泵的常见损坏形式是汽蚀。汽蚀能引起严重后果:①能使水泵机组在运行中产生刺耳的噪音;②水泵机组在运行中会产生剧烈的振动;③水泵的扬程、流量显著下降,严重的甚至会中断供水;④水泵汽蚀后,在水泵叶轮的正面和背面、前盖内表面等处布满了大小深浅不等的  相似文献   

3.
常用的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统称为叶片式泵。叶片式泵常见的故障是汽蚀(空蚀),它能引起严重后果。①水泵在运行中产生较强的噪音;②水泵机组运行中剧烈振动;③水泵的扬程、流量显著下降,甚至完全中断供水。水泵发生汽蚀后,在水泵叶轮的正面和背面、前盖内表面等处布满了大小深浅不等的麻点,严重时有蜂窝状凹坑和空洞。造成叶片泵汽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泵在运行过程中,水中产生的气泡引起的。一般汽蚀有三种情况,一是叶面汽蚀,这是因为工作流量的不同,气泡的产生和破灭发生在水泵叶片正面和背面、前盖内表面等部位;二是间隙…  相似文献   

4.
提高大流量低扬程水泵汽蚀性能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桂 《节水灌溉》2001,1(2):36-37
汽蚀是水泵中液体压力降低到汽化压力以下时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水力现象。随着汽蚀的发生和发展 ,造成水泵工作性能下降 ,对材料产生剥蚀 ,缩短水泵的使用寿命 ,影响泵的安全运行 ,也影响工程的投资和维修使用 ,因此提高泵的汽蚀性能 ,避免汽蚀现象的发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许多文献对提高泵的汽蚀性能作了很多分析论证。笔者在进行一台大流量(Q =5 0 40m3 /h)、低扬程 (H =17.5m)的双吸中开泵的改造中 ,就提高泵的汽蚀性能作了一点尝试。1 减薄叶片进口边的厚度衡量泵汽蚀性能的参数是泵的必需汽蚀余量 (NPSH) R。泵的必需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苏省淮安三站可逆式贯流泵现场测试,分析了大型可逆式贯流泵的汽蚀原因.研究表明,水泵叶片表面汽蚀主要是分布在叶片出口边和进口边工作表面上,每个叶片汽蚀程度不同,但叶片出口边(相对水泵工况)汽蚀均比进口边严重;转轮室的汽蚀比较轻微,水泵叶片汽蚀程度为Ⅲ~Ⅳ级范围.产生的原因是设计时主要考虑保证水泵运行较优,难以保证水轮机在较高水头下运行,即较优工况下运行,因此在水轮机工况下,其汽蚀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6.
基于离心泵汽蚀的基本理论,应用CFX软件,对1台比转数为132的离心泵的汽蚀性能进行了定常数值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泵汽蚀时叶片上压力以及气泡相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泵进口压力的降低,叶轮流道内低压区范围逐渐增大,气泡在叶片表面分布也逐渐增大,并由进口处的低压区向流道内扩展;离心泵汽蚀的出现和发展与泵的流量有关,不同工况时,泵开始汽蚀时气泡在叶片上出现的部位是不同的,在小流量下,气泡首先在叶片背面进口处出现,而在大流量下,气泡最先出现在叶片工作面上。  相似文献   

7.
王明存 《排灌机械》1994,12(4):40-42
1引言利用农用泵对农作物灌溉是抗旱的主要方法。但是,随着拍吸水源水位的不断下降,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吸不上水及出水不足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大都是由于泵内产生汽蚀所造成的,即此时泵的装置汽蚀余量已小平或等于泵的汽蚀作量。这在泵运行中是不允许的。本文阐明泵的汽蚀性能(吸上性能)的有关问题及提出提高吸入佳能的有关措施。2汽蚀余量的基本概念2、1泵的汽蚀余量水泵汽蚀余量通常用凸h或NPSH表示,其表达式为:式中,V0为泵叶轮叶片进口稍前的绝对速度(m/s),w0为系叶轮叶片进口稍前的相对速度(m/s),g为重力加速…  相似文献   

8.
前言汽蚀很早就被认为是对离心泵性能和寿命具有着有害作用的现象。当泵内某点的局部压力下降到低于液体的气化压力时,便产生汽蚀。如果泵连续在这种情况下运行,这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低汽蚀屏蔽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该种泵的性能特点以及汽蚀产生的原因等,提出了提高抗汽蚀性能所采取的措施。从改善叶轮进口几何形状的设计方法方面来降低泵的汽蚀余量,例如叶轮进口直径Dj,叶片进口安放角β1,叶片进口边的形状,叶片数,叶轮进口流道形状等。对两台屏蔽泵进行了性能试验:通过能量性能试验确定出扬程H、输入电机功率N、机组效率ηgr与流量Q之间的关系,通过汽蚀性能试验确定临界汽蚀余量△hc与流量Q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规格屏蔽泵的性能均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离心泵汽蚀时其内部流动规律,基于Rayleigh-Plesset汽蚀模型和RNGk-ε湍流模型,对50IB-32型模型泵设计工况下汽蚀性能进行全流场数值计算.选择汽蚀发生点、临界汽蚀点以及汽蚀严重点3个工况比较分析叶轮内汽蚀的发展情况.数值计算获得了叶片工作面静压、叶片背面静压以及不同汽蚀余量下叶片背面气泡相体积分布图.计算结果表明:气泡最先出现在叶片背面进口低压区,随着进口压力的降低,气泡开始由进口处向流道内扩展,气泡相在叶片上的分布逐渐增大,在临界汽蚀点时,气泡分布已经扩散到流道内.随着汽蚀程度进一步加剧,气泡相分布向出口方向扩展,严重时气泡充满流道,干扰和破坏叶轮内液体的能量交换,引起汽蚀性能曲线下降.离心泵汽蚀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15°斜轴泵装置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广东省惠州市文头岭大型排涝泵站,对经过CFD数值模拟优化后的斜式进水与斜式出水流道匹配组成的15°斜轴模型泵装置进行了能量试验、汽蚀试验和飞逸特性试验研究.通过特性试验研究得出了模型及原型装置的能量特性曲线、3个不同叶片角度下特征扬程的临界汽蚀余量及0°叶片角下最大装置扬程的飞逸转速.试验结果表明,该泵装置最高效率随叶片角度减小而增大,叶片角-4°时的最高效率可达80%左右,泵站进、出水流道型线设计合理,汽蚀性能优良,飞逸转速安全,15°斜轴泵装置性能优越.提出的斜轴泵装置对同类低扬程泵站水力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某多功能试验台闭式试验装置中参数测量范围的要求设计了一个汽蚀筒.以叶片角为-2,°型号为JM—211的混流泵为例,在其设计工况点Q=2200 m3/h下,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和标准k-ε紊流模型结合隐式修正SIMPLEC算法,运用FLUENT软件对此汽蚀筒进行了内部流场数值计算,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计算得到了汽蚀筒内部的速度矢量图、两层稳流栅(整流器)附近横截面的压力分布图,以及出口速度、压力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两层稳流栅后流速稳定,压力分布较为均匀,压差减小为250 Pa;泵进口压力试验值与计算所得的汽蚀筒出口压力值非常接近,压力预测误差仅为1.79%.因此,该汽蚀筒进出口和稳流栅的设计达到了试验所要求的泵进口压力且压力稳定.  相似文献   

13.
泵试验台汽蚀筒内的流动是具有自由表面的复杂流动.以叶片角为-2°,型号为JM-211的混流泵为例,在其设计工况点Q=2 200 m3/h下,运用VOF模型,对江苏大学流体中心多功能试验台汽蚀筒的流动进行了内部流场数值计算,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计算得到了汽蚀筒内部的速度矢量图、两层稳流栅(整流器)附近横截面的压力分布图,以及出口速度、压力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两层稳流栅后流速稳定,压力分布较为均匀;泵进口压力试验值与计算所得汽蚀筒出口压力值非常接近.因此,该汽蚀筒进出口和稳流栅达到了试验所要求得泵进口压力且压力稳定.同时,研究结果表明VOF模型是模拟水泵试验台汽蚀筒内流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1.前言保持泵的流量一定,吸入压力一旦降低,就产生汽蚀,然后泵的总扬程开始下降,紧接着总扬程急剧下降。在讨论吸入性能时,吸入条件是用汽化压力为开始点的汽蚀余量(NPSH)来表示。使用了与泵吸入性能临界点处的汽蚀余量有关的必需汽蚀余量这样的术语。但是这个定义未必确定。这一点与规定吸  相似文献   

15.
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完全空化模型对低扬程灯泡式贯流模型泵设计工况下的空化流动进行全流道数值计算,并预测其汽蚀性能曲线.选择包括空化开始出现、临界汽蚀余量点、空化严重时6个工况比较分析贯流泵内部空化流动的发展情况.计算获得了不同汽蚀余量时灯泡式贯流模型泵叶轮叶片吸力面静压、气体体积分数分布以及不同轴截面上的气体体积分数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计算流量条件下,空化发生初期,空化发生在叶轮叶片吸力面的进口边,随着有效汽蚀余量的降低,预测了叶轮流道内的空化区域的演变,这些现象将会影响贯流泵的能量特性;在给定流量的其他空化条件下,当汽蚀余量为0.81 m时,Z=-20 mm横截面上的气体体积分数超过10%的区域占据了Z=-20 mm横截面进口流道的1/3,此时大量气泡严重堵塞叶轮流道.该灯泡式贯流泵空化流动的所有计算成果都可以被用来优化贯流泵的水力与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泵试验台汽蚀筒内的流动是具有自由表面的复杂流动。本文以叶片角为-2o,型号为JM-211的混流泵为例,在其设计工况点Q=2200m3/h下,运用VOF模型,对江苏大学流体中心多功能试验台汽蚀筒的流动进行了内部流场数值计算,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计算得到了汽蚀筒内部的速度矢量图、两层稳流栅(整流器)附近横截面的压力分布图,以及出口速度、压力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两层稳流栅后流速稳定,压力分布较为均匀;泵进口压力试验值与计算所得得汽蚀筒出口压力值非常接近。因此,该汽蚀筒进出口和稳流栅达到了试验所要求得泵进口压力且压力稳定。同时,研究结果表明VOF模型是模拟水泵试验台汽蚀筒内流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离心泵汽蚀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离心泵汽蚀余量的计算公式来分析影响泵汽蚀特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泵体设计和叶轮进口设计.假设泵进口来流无预旋,将由流动变量表征的泵汽蚀比转速公式,改写为由几何参数也就是反应泵体设计和叶轮进口设计的两个系数以及进口叶片安放角和轮毂比表示的形式,并通过绘制汽蚀比转速的图谱来分析影响泵汽蚀比转速的设计因素.通过图谱发现,获得最高汽蚀比转速对应的最优进口叶片安放角在10°-30°之间,叶轮进口处的设计比泵体的设计对泵汽蚀比转速的影响大.另外,根据初生汽蚀比转速的计算公式认为,基本上所有的离心泵都在汽蚀状态下工作.划分了离心泵的容许汽蚀运行区域的边界,即扬程下降0.5%时对应的汽蚀比转速曲线.  相似文献   

18.
结合广东省惠州市文头岭大型排涝泵站,对经过CFD数值模拟优化后的斜式进水与斜式出水流道匹配组成的15°斜轴模型泵装置进行了能量试验、汽蚀试验和飞逸特性试验研究.通过特性试验研究得出了模型及原型装置的能量特性曲线、3个不同叶片角度下特征扬程的临界汽蚀余量及0°叶片角下最大装置扬程的飞逸转速.试验结果表明,该泵装置最高效率随叶片角度减小而增大,叶片角-4°时的最高效率可达80%左右,泵站进、出水流道型线设计合理,汽蚀性能优良,飞逸转速安全,15°斜轴泵装置性能优越.提出的斜轴泵装置对同类低扬程泵站水力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一闭式实验台上对一采用加大流量法设计的低比转速离心泵进行了汽蚀特性和出口压力波动特性实验研究.采用压力的均方差来描述泵出口压力波动特性,分析实验数据中泵装置汽蚀余量和泵出口压力波动之间的关系,并与应用传统方法得到的汽蚀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泵的出口压力波动特性与汽蚀存在与否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与传统的汽蚀实验方法相比,应用该方法得到的汽蚀特性更能反映泵自身的设计特点,可以应用这一结论对离心泵的汽蚀初生以及汽蚀发展程度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20.
以时均Navier-Stokes方程作为基本控制方程,对某款WP7柴油机冷却水泵的原模型进行优化设计,并采用CFX提供的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及多相流模型进行全流场数值计算.为了提高数值计算的精度,采用结构化网格处理技术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对比分析原模型泵及优化模型泵的压力分布、湍动能分布、气泡体积分数分布、外特性及汽蚀性能,结果表明:优化模型泵的叶轮叶片进口处的湍动能及气泡体积分数明显低于原模型泵;优化模型泵的外特性及汽蚀性能也优于原模型泵;在泵的其他几何参数保持不变情况下,叶轮叶片进口前伸并增加一定的斜度,不仅能够减少叶片进口处的冲击损失,提高泵的外特性,使计算扬程提高约316 m,还可以极大地改善叶片进口处液体的流动,改善泵的汽蚀性能,使临界汽蚀余量降低约110 m;通过对比模型泵的试验值与模拟值,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整体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