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醉了诗人滤了梦文物出版社阿遥诗人兼作家忆明珠先生爱茶,我是在认识他之前就知道的。买到那本作家写茶的散文集《清风集》,我第一篇读的就是他的《茶之梦》。这里边,他提出了一个连医生都不解的新说──茶可以滤清梦境:"我善于做梦,年轻时夜夜有梦如花.........  相似文献   

2.
古华容 《农业考古》2002,(2):312-312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名茶贡品。解放后有十大名茶之说: 一、碧螺春 产于江苏太湖洞庭山,绿茶,是我国绿茶中的佼佼者,素被奉为上乘佳品,也是世界绿茶珍品,难怪一位西方诗人动情地说:“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中国江南明媚的春色。”……  相似文献   

3.
品茗读闲书     
所谓读闲书,就是没有功利性的读书,纯属为了消遣、解闷,去读专业以外的书。茶书原先对我来说是闲书,但自从业余爱好茶文化以后,因为讲课和写作需要认真阅读、参考,甚至还要做点笔记,所以茶书对我来说已经不能算是闲书了。读闲书完全是兴趣所致,不必正襟危坐,不必伏案精读,要放松心情,伴有一杯清茶,  相似文献   

4.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7,(2):162-164,169
吴先生的《茶经述评》于1987年问世,我得到此宝书后,曾拜过数遍。2005年,《茶经述译》出了第二版,我有幸又得到此宝书,于是又拜读了数遍。近来,我又仔细地拜读了多遍,便写成文章,可以说是学习笔记,或者称之为读后感。文章分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茶禅一味辨     
其实这个“辨”,我是觉得用来怪尴尬的。我知道,在我这样一个纯乎属于禅道的门外汉,则断断乎“辨”不出什么所以然来的。但我却仍不得不择用这个“辨”字,无非藉此稍显触目的字眼以道出自己心中之感喟耳。而我之感喟,说来只不过是一句话,这就是:我以为咱们中国人未免太过自作多情!譬如,就拿日本禅道所宣扬的那种“茶禅一味”之说来说罢——此说原是由来于中国。据考,那是我国宋代茶道大师遗下的一则茶道格言。诚然,中国本是茶的宗主国,世界茶道文化的发祥地。因而历来对于芬的讴歌,确乎无微不至呢。我国的茶禅一味之说,其本义…  相似文献   

6.
茶乡风情     
一、茶客初春时节,我受别人委托,因事出差安徽六安县洽谈购茶事宜。为了便于业务联系,我来到县城郊区的一们朋友家。说也巧,朋友外出不在家,女主人曼花热情接待了我。那天,因为下着靠罪的春雨,天气带着几分寒冷的凉意。曼花女士招呼我进屋后,还没等我落坐,她便搬来一个小四方寝桌,双手捧一壶泡好的热茶,倒满一杯,递给我说:“天怪冷的,先喝杯茶取取暖。”她开口带笑,笑有酒窝:“一方风土一方情,到我们六安农家作客,先喝茶,再品茶,不然就是不礼貌!”我呷了几口茶,茶味有些浓烈,我说:“这茶好香呀!”曼花笑着对我说:…  相似文献   

7.
绿茶抗癌防衰新说高原茶叶是世界上著名三大饮料之一,饮茶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我国人民利用茶叶作为药用,保健饮料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相传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乃得茶解之”。唐·陈藏器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之说。《神农本草经》:...  相似文献   

8.
胡水凤 《农业考古》2003,(2):266-267,285
去年一次偶然之因缘 ,我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品尝攒林茶 ,自此契机 ,便与茶禅结下不解之缘 ,亦有些粗浅之感悟。一、云居山之茶韵茶是“百草之首 ,万木之花 ,贵之取蕊 ,重之摘芽 ,呼之茗草 ,号之作花” ,全世界有四十多个国家植茶 ,但茶之故乡在中国。茶树为中性偏阴的植物 ,有喜温、好湿的耐酸的特点 ,因而有高山出好茶之说。江西山川纵横 ,丘陵广布 ,土质肥沃 ,气候温和湿润 ,有适合于茶叶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 ,江西是茶主要产地之一。早在秦汉时江西便有茶叶种植 ,到唐时已成为全国七大茶区之一 ,并生产出了许多获国际奖的传统产品 ,产于庐…  相似文献   

9.
语丝     
茶的自语:一杯白水,几片叶子,便成了我的一世。几经风浪,几度沉浮,是旅途中几支凸折的歌。泡白了自己,滋润了他人,才是完整的一生。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怜惜。只要你拥有,只要你热情。为了你的生活丰富多彩,我将为你献身。没有万紫千红,没有百鸟齐唱。但只要你和我相会,春天便在你心间。  相似文献   

10.
笑话     
●戒烟 爸爸:“你年纪轻轻的抽什么烟,还不赶快戒掉。”儿子:“您都抽了几十年的烟,为何还不戒掉?”爸爸:“我年纪大了,戒不戒无所谓。”儿子:“我年纪轻轻的,以后再戒还来得及。”  相似文献   

11.
大千茶道     
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是个大美食家,他曾不无得意地说自己:“读了一辈子孔圣人的书,就只有两句做得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其实,大千的饮茶亦是如此,堪称品茗高手、茶艺大家。大千是四川人,自幼生长在茶味浓郁的巴山蜀水,饱受茶之熏陶,养成了爱喝茶的习惯。渐渐地嗜茶成癖,以至于不可→日无此君了。及至大千年长成名后,生活殷实,无需为生计忙碌操心,便更有条件讲究喝茶了。他每天必喝早、中、晚三趟茶,而且颇为讲究,程序、花样较为固定,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一套大千茶道。大千说:“茶道起源于中国,唐宋两朝最盛。它代…  相似文献   

12.
我家那个锡罐茶听……四川宜宾刘盛龙每当我看见我家那个锡罐茶听,一种人去物留的惆怅之感,一种痛失故人的怀念之情,便一起涌上心头。不由得思绪绵绵,感慨万千。这是个装乌龙茶的锡罐茶听,为五十年代的产品。茶听上贴的是白色彩印纸标签,正面为“武夷品种”,福建省...  相似文献   

13.
品茶     
我年届古稀 ,茶瘾愈来愈重。无论何时何地 ,没有茶就打不起精神 :劳碌一生 ,没有茶就没有闲情 ;案头上没有茶 ,便不能写诗作文 ;闲聊中没有茶 ,便不去谈古论今 ;作客进门 ,有茶便知其味是淡是浓。旅途上 ,行囊里 ,我必备绿茶半包 ;火车上 ,必有杯茶伴我摇晃 ,八达岭上别人喝可乐 ,我喝壶里自带的清茶 ,口中有茶香 ,茶水好提神。我常对茶自省 :为文百篇 ,不如一壶可品。茶中 ,有我的人生。杯面上升腾着热气 ,荡开条条细纹 ,一两朵茉莉小花 ,悠悠浮开茶面。这片片绿茶 ,在冬的苦寒中孕育着绿 ,在烈火烧烤中没有改变过绿 ,在千搓万揉中没有丢失…  相似文献   

14.
舒云 《农业考古》2003,(4):276-277
老舍的代表作——《茶馆》,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描写,给人们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从中吸取了营养。但《茶馆》的产生,却鲜为人知。舒云女士特撰文“老舍与《茶馆》”一文,详细叙述了老舍写《茶馆》的来龙去脉,值得一读。今特摘之。  相似文献   

15.
茶癖(外一章)江西省上饶地区群艺馆徐立忠不知什么时候起,我有了茶癖。无论何时何地,没有茶就打不起精神。劳碌一生,没有茶就没有闲情。案头上没有茶,便不能写诗作文;闲聊中没有茶,便不去谈英雄,论古今;作客进门,喝一盎便知其味是淡是浓。茶中有饮不尽的乡思,...  相似文献   

16.
"茶禅一味"考辨浙江省湖州市博物馆潘林荣"茶禅一味"是中国茶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特质,其中既道出了茶与禅宗的密切关联,同时在某种意上说也包涵了中国士大夫对茶文化内在精神的深刻把握。然而,也许是"茶禅一味"之说流传久远,且又"语焉不详",抑或是时过境迁...  相似文献   

17.
《茶艺学》是范增平先生“茶文化业书”系列之一,他将二十年对茶的研究,为天下人开辟一条既拥有理想,又不失去现实生活之路的“茶文化丛书”。《茶艺学》可以教人过得既有意义又从容愉悦的生活,不只是喜欢品茶的雅士该读,想开设茶艺馆的人更该要读,尤其讲授茶艺的人可以将这本书作为教科书。我是好饮茶之老人,但我并不能称为是品茶的雅士。我为自己的休闲生活找好活动,于是,我就仔细的选书读,自然地,《茶艺学》最合我的要求了。我认真地读,印证我平日虽嗜茶如命,但在茶知识方面实在是很浅薄,只凭着对幼年时父母薰染而有的“茶…  相似文献   

18.
品茶读画     
品茶读画深圳商报侯军(一)茶画溯源记得那是在1992年的春天,我应邀参加在湖南常德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会上,还作了一个简短的发言,谈的主题就是“茶诗与茶画”。我希望各界茶人重视对历代流传下来的有形资料的研究,譬如,反映各种茶事活动的绘画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陆羽《茶经》是确立神农茶祖地位的权威文献。所谓《神农本草经》"神农得茶解毒"之说,纯属虚构,以讹传讹。并对《淮南子》、《搜神记》、《三皇本纪》及鲁迅关于"神农尝百草"之说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中茶事多福建省漳州市常发反映明代社会生活众生相的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描述到茶的场面很多。书中提到点茶有多处,如第二回写“(西门庆叫王婆)点两杯茶来我吃,王婆不多时,便浓浓点两碗稠茶,放在桌子上,西门庆都吃了。”第七十三回连写点茶,一是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