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生产学》是涉农高校畜牧兽医专业重要实践课程之一。为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德育水平,论文对《牛生产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进行了概括,分析了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在课程教学中巧妙融入家国情怀、理想信念、职业素养、生态文明等知识提供参考,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提供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建设是农林高校推进新农科建设的重要行动,是实现新农科宏伟蓝图的关键环节。牛生产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发挥专业教师以及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是牛生产学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点。因此,本文从融入思政育人目标、建设思政资源库、完善课程思政建设途径和课程思政评价方式等方面对牛生产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为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科学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也为做好课程育人工作和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科学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饲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将课程思政元素深度融入《饲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将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并结合《饲料学》课程性质,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环节,做到润物细无声,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综合素养和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4.
《家禽生产》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家禽胚胎发育及生物学检查"是家禽孵化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说课方式探讨项目化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应用,力求体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理念,寻求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新模式,以期与职教同行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牛生产学》是我国高等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之一,与《猪生产学》、《羊生产学》和《家禽生产学》并称动科专业“四大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转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传统认知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地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牛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课程教学,尝试了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评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畜牧兽医类专业核心课程“猪生产技术”育人目标为出发点,结合“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阐述“猪生产技术”课程思政实施必要性,探索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教学实施,将爱国情怀、生态保护、责任担当、职业素养、团队协作、食品安全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旨在探索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融合要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全面提升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笔者以《饲料添加剂学》课程为例,结合智慧教学手段融入课程思政,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道路自信、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等为切入点,从课程整体设计、育人理念凝炼、思政元素挖掘、实现路径等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探索,以期提升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培养具有大国三农情怀、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动物科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草地保护学是草业科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本文在系统梳理草地保护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重构了融入思政的教学目标,结合典型案例探索了从6个思政维度、8个思政视角挖掘该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并提出通过创新教学过程及方式将“教什么”和“怎么教”融为一体,从而实现“授业解惑”、“明德传道”,以期提升新农科背景下草业科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家禽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涵盖面广、实践性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以及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及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入手,对《家禽生产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通过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提高了家禽生产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家禽生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为将国家"绿水青山"的生态目标融入到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授课形式多样化以及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将生态保护理念即时地融入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全局理念,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使命感,探索符合水生生物学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期学生在维持渔业绿色健康发展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11.
对于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动物微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的衔接和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从《动物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分析整合、教学任务与目标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创新、思政元素的融入等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实践与探讨,旨在促进《动物微生物学》高职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家禽生产》是畜牧兽医、动物科学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内容多任务重,实践教学难度大。针对传统教学的特点和不足之处,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利用教育部"爱课程"网站中《家禽生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资源平台构建出具有直观性、新颖性、不受时空限制性等特点的学习环境,对高职《家禽生产》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有效地支持高职《家禽生产》课程教学;同时为其他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家禽生产》是畜牧兽医、动物科学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内容多任务重,实践教学难度大。针对传统教学的特点和不足之处,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利用教育部"爱课程"网站中《家禽生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资源平台构建出具有直观性、新颖性、不受时空限制性等特点的学习环境,对高职《家禽生产》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有效地支持高职《家禽生产》课程教学;同时为其他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笔者根据职业院校动物医学、畜牧兽医等专业动物病理课程的教学特点,在“理实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融入思政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德育目标、思政教学融入点、思政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开展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5.
龙梦娴  谢洁 《蚕学通讯》2021,41(3):54-56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我国高校被广泛关注,如何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微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是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以这2门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出发,对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如何加强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若干思考,以期为相关生物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基础课程《动物微生物》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结合新时代时期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介绍《动物微生物》的课程思政实施过程。通过将求真实证、理性思辨、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等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职业与专业素养,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介绍了《动物微生物》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以期为其他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项目教学法在《家禽生产学》课程教学实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禽生产学是畜牧类专业开设的主修专业课,它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家禽生产、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的能力。随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家禽生产学》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进一步向深度和广深发展,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认识工作过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行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型人才应是《家禽生产学》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针对应用型本科动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分析了《家禽生产学》课程教学方面需要把握的课程特点、与传统本科教学相比进行教学内容调整的必要性;结合我国家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该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增减的项目进行了全面探索,以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军  王燕  米见对 《当代畜牧》2022,(12):76-80
笔者在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教学中,围绕课程内容,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整个课程结构体系,将制度自信与爱国情怀、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思政意识与课程知识有机结合,以达到培养爱国情怀、关注生态保护、职业道德素养、增强专业自信等思政目标。笔者依此目标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并按计划实施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解决课程教学与产业脱节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与产业发展对人才质量需求之间的突出问题,提出基于家禽产业发展需求的《养禽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改革措施并付诸实践。3年教学实践表明:本科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养禽学》课程的满意度95%以上;对家禽产业的认同感显著增强,攻读家禽生产方向研究生和进入养禽生产一线就业的人数显著增加。基于家禽产业发展需求的《养禽学》教学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华南地区家禽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