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分布及为害情况据我们对部分地区的调查和一些地区、县及林场的反映,该病害在我省丘陵地区和半山区的杉树幼林普遍发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为害,据22个单位的不完全统计,发生面积七万八千多亩。九江县岷山林场杉树幼林发病由去年的八千多亩发展到今年上半年的一万二千多亩;进贤县北岭林场八千多亩杉树幼林普遍感染了病害,发病株率达85%以上,据今年六月份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随着杉木林面积的扩大,杉木病害种类不断增加,1977年我们在江西德兴县李宅林场的杉木幼林中发现一种新病害——杉木芽枯病。经调查,在该场10,000多亩人工幼林内,发病面积2,000多亩,发病株率20%左右。江西婺源县秋口林场、浙江省武义县俞源公社的杉木幼林中,也发现了同种病害。杉木被害后,顶芽枯死,长出大量腋芽形成丛枝,严重影响杉木正常生长,降低材质。为了摸清该病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找出防治措施,我们从1977年起对该病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用烟剂防治杉梢小卷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树是我县的主要用材树种。自1971年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以来,我县杉木用材林基地建设发展很快,现已营造10多万亩。但近几年来杉梢小卷蛾危害逐年加重,据1975年6月在狮子公社龙岗大队林场4年生杉木幼林内调查,被害株率100%,主梢被害率62%,已成为杉木的主要害虫。我们曾经采用多种方法防治,如人工捕杀、抹芽培养主干、喷洒六六六与敌百虫粉剂、喷射40%乐果乳剂、施放六六六烟  相似文献   

4.
杉木叶枯病(亦称杉木落叶病)是我省主要森林病害之一。据初步调查,此病多发生在5—10年生的杉木幼林。杉木感病后轻者枝叶枯死,影响幼林生长,重者整株死亡,损失巨大。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保护森林”的有关指示,尽速解决杉木叶枯病防治问题,于一九  相似文献   

5.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指示,为多快好省地发展林业生产,建立杉木用材基地,解决杉木速生丰产和农林争劳力的矛盾,自1972年开始在我县地处黄土丘陵地带的梁子区,进行了机耕全垦整地栽杉,1973年已机耕整地造林1.4万余亩,其中已栽杉树1.2万亩,由于机耕全垦整地以及采取了一系列与其相适应的培育措施,大大地促进了杉树幼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杉棕天牛(Callidium villosulumFairm)属于鞘翅目,天牛科。在我县萍溪林场小屋基林区的三至五年生杉木基地幼林,已有几百亩受害死亡,死亡率一般30~40%,最高林地死亡率100%。是当前杉木基地幼林期一种毁灭性的害虫。杉棕天牛以幼虫为害杉木、柳杉等幼树,蛀入树皮后,在杉树皮  相似文献   

7.
我社地处江西省南部,是个丘陵山区。从1974年冬以来,我们把治山造林作为农业学大寨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带领全社广大贫下中农大干三年,治山造林2万多亩。现在杉木幼林生长旺盛,长势喜人。2年生杉木林平均高达1.8米,胸径达2厘米,优良单株高3.2米,胸径3厘米。现将我们在栽培技术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杉木幼林抚育是人工锄草,一年夏、冬季抚育2次,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效率低,费用高。也难以彻底除去杂草。目前正在推广应用的化学除草抚育法,次数少(1年1次夏抚即可),费用低,效率高,省劳力,能根除人工锄草所不能根除的多年生宿根性杂草,又不会损伤杉树根茎,还能使病虫害大大减少,促进杉木幼林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9.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优良用材树种.因此,加强杉树病虫防治工作,促进杉树生长,巩固造林成果,意义十分重大.近几年来,我县杉树发展较快.发现有杉梢卷叶蛾、白蚁、天牛类、蛴螬等四种主要害虫危害,其中以杉梢卷叶蛾危害最严重.一、危害情况:全县新栽的二万一千亩杉树幼林,遇到杉梢卷叶蛾危害的面积达  相似文献   

10.
博白县永安乡平和村芋田地屯彭业荣、彭业芳、彭业胜、彭祖烈四叔侄放弃了经商小买卖的思想念头,利用本地山多的优势,与本村木椳埤屯签订了承包荒山面积500亩合同,于1986年秋进山安营扎寨,炼山、整地,次年春共种下杉木15万多株。目前,幼林平均高度2.6米,最高超4米,杉树一片生机。  相似文献   

11.
我县桃林林场,1959年大跃进以来,先后在丘陵红壤地区营造了3000多亩杉林.1965年以后,发现杉天牛为害,树干流白浆,有的风吹断尖,少数整株枯死.起初没有引起重视.到1970年,出现成片枯死,特别是大风暴雨时被害的杉树相继风折,灾情日趋严重.1970年开展了对杉天牛危害的调查,及其生活习性的观察和防治试验.1974年县林科所成立后,对全县的杉木林基地作了两次虫情普查,发  相似文献   

12.
我场自一九六三年建场以来,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营造幼林六万多亩,其中杉树四万余亩。采用环山水平带整地。开始几年生长还好,随着杉树逐年长大,对水肥要求越来越高,又集中连片,又是土质瘠薄的荒山秃岭,因而有三分之二的杉树长势逐  相似文献   

13.
荣县自1974年以来,发展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十万亩,保存八万五千多亩,被列为省林业基地县,迄今部份杉木已郁闭成林,但差者约占三分之一.由于当时过分强调大面积集中成片,单一栽杉,虽然苗木质量较高(一般为高24cm的壮苗),整地造林亦十分认真,可是幼林仍然生长不良,6年生平均高2—3M,枝叶不茂,色泽不正,普遍结实,病虫害也较为严重(杉梢小卷叶蛾,土白蚁),难望成材.对此,在全县选择杉木最多,具代表性的金花公社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4.
西畴香坪山林场,于1981年起到1984年,在130亩新造杉树劝林中实行林粮间作,不但大大促进了杉树幼林的成长,而且还收获粮食六万多斤。他们的具体做法是:造林前,对林地进行全面翻挖,然后按一米五见方的株行距,挖坑定植一年生杉树幼苗。再在新造杉树幼林中间空地上点播旱稻或包谷。造林的当年,即收获稻谷21,400斤,平均亩产164.6斤,以后每年都在林中间作早稻及少量包谷,到1984年,共收稻谷、包谷65,700斤。  相似文献   

15.
枝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的重要器官。三、四年生的杉木幼林,开始进入生长旺盛时期,需要大量的有机和无机养料。但是有些地方在幼林抚育时将杉树基部几轮生长旺盛的枝条也给整掉了,想促进杉树生长。其实这种被称为“开林”的错误做法,不仅不  相似文献   

16.
我场栽植杉木已有20年历史,但大面积的杉木造林,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而加强杉木的抚育管理,则是从1970年开始的。目前,全场杉木总面积7500亩,其中已经成林的100亩,已经郁闭的幼林近1000亩,大面积尚处于未郁闭前的幼林阶段。为了总结茅山地区杉木能否发展,能否速生丰产,我们在南海底工区调查了几个样点,现将调查情况(表1)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杉木二代优良种源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杉木第二代种子园优良种源的种子育苗,在永春县营造二代杉木示范林,开展杉木良种推广应用,并在一都镇和坑仔口镇分别设置调查试验区,调查分析二代杉木幼林的遗传增益和集约造林的速生丰产效应。试验结果:1)杉木第二代种子园优良种源在永春推广造林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与普通种源的杉木相比,3年生树高生长量增长31.0%,胸径生长量增长52.1%;4年生树高生长量增长31.5%,胸径生长量增长45.2%。2)二代杉木幼林集约造林速生丰产效应明显,4年生幼林施肥比不施肥树高生长量增长33.3%,胸径生长量增长53.3%;高密度造林5年生二代杉木幼林蓄积量达到87.75 m3/hm2,年平均材积生长量达到17.55 m3/hm2,年平均产值达到15 795元/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逐步摸索杉木速生丰产的经验,我们从1974年春开始,对杉木进行幼林抚育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汇报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地分别设在我场馒头山西南坡和马鞍山西坡,面积分别为32.31亩和17.24亩。土壤均为石砾土,瘠薄干燥,肥力较差。1970年和1971年对这两块林地进行了水平梯田条垦整地,并于次年春用2年生苗木造林,株行距均为139.6厘米×56.4厘米。栽后,即1972年、1973年仅作了一般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19.
1958年以来,在西昌、凉山地区飞播造林90万亩,现已成林50万亩。但病虫害普遍发生、尤其是针叶病害,严重影响云南松林木生长。为了确保飞播成果,促进幼林成长,在我场杉木工区,对云南松赤枯病、落针病进行防治试验。杉木工区地处凉山昭觉县,海拔2200—3400米高,林分组成为云南松、高山  相似文献   

20.
洋县汉王山林场位于秦岭南麓浅山丘陵地区,总面积6.4万多亩。从1960年建场到1983年底,全场80%以上的荒山荒坡已绿化成林,其中侧柏纯林面积达4700多亩(10年生以上的幼林占80%,10年生以下的幼树占20%)。1980年前侧柏幼林生长良好,1981年冬,在两角山工区樟绵湾发现侧柏叶枯病,轻者枝叶失绿发黄,重者枝叶枯死。1982年春即发展到500多亩,1983年5月又蔓延到1000多亩。而以海拔600~950米之间最为严重。当年冬整个侧柏林均有感染,感病率达90%以上,枯死率也随之剧增,严重地影响了侧柏林的正常生长发育。目前,侧柏叶枯病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资料可资借鉴。为了摸清该病的发生发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