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促进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是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英国的土地产权制度、登记制度是其实现土地市场化流转的基础,在分析农地流转市场化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英国经验,提出促进我国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农地流转市场化的必然性。提出运用多标志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开展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的比较研究。提出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明晰农地产权关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农地市场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绩效。当前的农地市场流转存在着农户作为农地市场流转的主体地位比较脆弱、非市场力量支配农地价格形成及农地交易管理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农户主体地位强化、农地价格机制形成及农地交易管理创新角度,推进农地市场化流转。  相似文献   

4.
将社会燃烧理论运用于农地城市流转机制的分析中,并采用1999~2004年湖北省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比较效益作为农地城市流转的"燃烧物质"对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较为显著;土地市场化改革的不彻底作为农地城市流转的"助燃剂"对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极为显著;农地城市流转的"点火温度"——经济增长和快速城市化都对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极为显著。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论文提出了未来农地城市流转调控的重点是农地城市流转的"燃烧物质"和"助燃剂"。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7,(2):288-291
农用地流转是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和显化农用地市场价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池州市农用地市场化流转情况的调研。结果发现,转包和出租是主要流转方式,本村村民和村外人员是主要流转对象。基于以上结果指出,池州市农地市场化流转的限制因素为:商服和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导致农用地规模化生产的阻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土地市场信息不对称;农地市场管理混乱,缺乏良好的流转运行机制。并针对性提出制定合理的专业配套政策;健全农用地流转退出机制;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农户基本权益;因地制宜,对不同种类农用地流转进行分类指导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3个方面初步建立农地内部流转市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湛江市2001—2006年农地内部流转市场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湛江市农地流转市场绩效呈现总体提升趋势,2001—2006年间绩效指数从0.319增至0.755,但生态绩效却出现下降态势,表明流转市场发展不均衡。提出加大农业政策扶持、加快建立流转市场化体系和完善流转价格机制等措施,以促进农地内部流转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遗留制度以及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安排,遭遇了新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困境。表现在:改革红利消失和“三农问题”仍然严峻;政府“低成本”征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冲突;新型城镇化战略遭遇土地制度短板。这些问题均与现行农地制度下农地配置中单纯行政权力主导而缺乏市场均衡化流转,以及农地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利益争夺无序有关。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仅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也影响了农地主体自由流转农地的行为决策。目前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明朗,即加快农地市场化流转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要形成农地健康流转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目前产权主体不清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不全两大制度障碍,夯实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硬核”,并形成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保护带”。  相似文献   

8.
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是指利用政府行政力量为主的土地流转模式。农户自身对市场化土地流转认知薄弱,深厚的念土情结,使得农户自发推动土地流转难以实现,从而,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具有现实意义。流转过程中村两委对农村、农地、农户较为熟悉,对国家农村政策和农地流转政策较一般农户也较为了解,在政府主导的农地过程中“村两委”是连接转入方和转出方的纽带,应发挥积极作用。农地流转必须以农户的利益为根本,以增加农户收入为目标,切实解决农户失地后的再就业为基点,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秦涛  蒋逸飞  朱然 《世界农业》2023,(5):116-124
实现农地有序流转与高效利用是建设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但目前中国仍面临农地资源难以收储、优质资产难以提升、社会化资本难以引进等问题,创新发展农地流转模式是亟须突破的核心问题。对此,本文以浙江衢州“两山合作社”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其总体架构与运行模式,发现其实现了土地流转的规范化操作,明晰了土地流转权属。通过地力综合提升、创新生产轮作模式、招大引强主体、创造再就业机会等价值增值路径,农地流转价值实现了最大化。浙江衢州“两山合作社”农地流转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耕地主体农地流转的顾虑,形成了防止农地“非粮化”和“非农化”的市场化手段,创新了农地流转绿色金融产品,拓展了多元融资渠道,通过多重利益分配机制激发了流转意愿,有效解决了传统农地流转存在的顽疾,为中国充分挖掘土地流转在乡村共同富裕建设中的最大功效提供了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三权分置"的出台使得市场化流转出现并受诸多外部因素影响而加速发展,在推动新疆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同时仍面临着诸多考验。本研究以文献分析法与实地调查法总结了新疆农地流转发展现状,揭示了在"三权分置"背景下对新疆农地流转市场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以缓解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困境:(1)以协同政府有效政策供给衔接农地流转市场建设为前提,与重大农业农村改革措施形成联动;(2)充分发挥农地流转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动农地流转市场转型;(3)加强工商资本审核监督,实现农业生产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和生产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现状及其缺陷的分析.提出今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要通过界定农地产权主体,理顺主体这间的权益关系,一方面为农村市场经济塑造微观的农业市场经济主体。另一方面使土地产权能够进行市场化流转,在市场流转过程中达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2.
以镇村为基本尺度,运用空间插值模型,分析以大规模流转为表征的农地市场发育空间集聚与分散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结果发现:2009—2013年,研究区域以大规模流转为表征的农地市场化程度介于35.24%~37.64%之间;农地市场连片高值区域呈现由2009年的中北部集聚向中南部集聚过渡,并向周边扩散的格局;流转方式以出租为主,转包为辅,两者之和超过90%,但通过股份合作形式的流转比重快速增长,表明在外部需求下农民财产权的觉醒;农地所有权及承包经营权均向村组集中,承包经营权被分离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促进了农地的大规模流转。  相似文献   

13.
集体土地市场化流转是一种正向的制度变迁,促进了社会公共利益和正义公平。因此从制度上承认与规范农地流转是应有之义。依笔者之见,清晰界定公共利益,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与非公益性用地,确立政府征用公益性用地与市场供给非公益性用地并存制度是承认和规范农地流转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居高不下和社会阶层趋于固化的双重背景下,农地流转能否缩小收入差距以及低收入家庭能否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都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利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和收入转移矩阵,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根据所处地区、农地流转数量和租金支付形式(有偿流转或无偿流转)探索其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从静态维度考察,农地流转能够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整体的收入差距,但把收入差距拆解成两极、高端和低端三个局部来看,加剧和缓解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存在。从动态维度考察,参与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的收入流动性,能够改善趋于僵化的动态收入分配格局,并且农村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从异质性维度考察,农地流转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主要发生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这一效果并不明显;大规模转入农地和有偿转出农地均会大幅缩小整体的静态收入不平等程度。因此,政府在继续推动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同时要注重交易方式的规范化和市场化以推动有偿流转,对不同流转规模进行差异化政策支持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是解决农地撂荒、经营分散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矛盾的根本措施。加快农地流转市场化,建立规范的农地流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土地流转存在零租金现象,抑制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基于此,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利用171份农户调研数据,从地块尺度研究农户转入耕地补偿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转入耕地以零租金为主,租金转入耕地比重非常低;尽管农地流转方式极不规范,但租金转入相对零租金转入正式,且零租金转入耕地比重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地块面积、平均经营地块面积、农业劳动力、人均种植业收入、房屋离集市距离及种植作物类型对农户转入耕地补偿行为有显著正影响,而对人均经营耕地面积有显著负影响,对其他变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农地流转机制的构想张锐农地流转机制的构建涉及到许多方面,这里侧重谈几个问题:一、培育农村土地市场农村土地市场包括土地所有权市场和土地使用权市场。土地所有权市场是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向国家或其他经济组织转让土地所有权的关系总和。国家征用属于农村集体的...  相似文献   

17.
各个地区的环境条件、土地质量和农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学者在研究土地信托流转过程中要着眼于实际情况。在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从重庆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对重庆土地流转现状以及农民流转意愿调查的基础上,探析将土地信托引入重庆农地流转的可行性及引入时可能遇见的阻碍,并设计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拓深农业发展价值理论研究,为在重庆推广农村土地信托制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罗文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94-6596
介绍了秀山县农地流转的成效和特点,分析了秀山县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就农地流转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认清农地流转本质、发展非农产业、发展农村合作化组织等对策建议,以期建立农地流转长效机制,完善农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CNKI核心期刊及CSSCI数据库,对2009~2019年有关农地流转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梳理了我国农地流转研究成果,对农地流转的研究主要从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影响因素、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向进行。运用系统分析法对我国农地流转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探究农地流转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规范有序推进农地流转,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优化乡村振兴路径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天津农业科学》2017,(7):52-55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农地流转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概述玛纳斯县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了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地流转方式、流转价格等方面对农户收入影响的观点。本文通过研究玛纳斯县农地流转数据分析,得出农地流转对当地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增值影响。在研究中,也归纳了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