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评价陕西省汉中市食用菌产业形态为栽培品种多样、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循环产业积极推进、技术服务模式积极创新、产品销售网络拓宽。分析汉中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条件,包括生态气候适宜、林木秸秆资源丰富、交通运输通畅、政策扶持优势。指出存在的问题有:菌种选育及质量、食用菌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技术应用有待专业化;国外技术引进待消化吸收。提出发展建议:继续加强惠菌激励政策;规划切实可行的食用菌产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菌种繁育监管体系建设;加强产品深加工;积极打造产品品牌;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青岛市茶生产现状、近几年茶树遭受严重低温干旱危害的状况;分析了“拉马德雷”气象周期性变化规律对青岛气候异变的影响,提出科学规划布局茶产区、做好茶树越冬防寒保护工作、健全茶优良品种繁育体系和惠茶农补贴政策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麦积区渭惠渠改扩建工程运行中出现的主要病害,以及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渠道病害的处理措施。通过处理麦积区渭惠渠改扩建工程,保障了麦积区渭惠渠改扩建工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张雪 《中国食用菌》2019,(7):118-121
云南省是野生食用菌大省,各类云菌产品在全世界都具有很大的知名度。加快建立以云菌为载体的品牌战略,对推动整个云南的食用菌产业具有突出的意义。云菌的品牌化是一条必由之路,对品牌的建设也是各个企业对云菌产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云菌不仅是一种地域和经济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品牌价值的建立与输出。创建优秀云菌品牌,需要从政策法律层面入手,加强云菌品牌的法律认可、保护云菌的专利权利、严把云菌的食品安全质量,使云南食用菌企业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草腐菌生产具有循环发展、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独特优势,符合陶家林业及环保政策,既能有效避免木腐菌生产中的菌林矛盾,又可减轻农村环境污染,净化农村生态环境.因此,发展草腐菌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综合能力增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橄榄是我县四大名果之一,历来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我县名牌良种惠圆,果大肉厚、形美,加工成各种蜜饯,畅销国内外,经济价值高,是我县一大优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贯彻,橄榄需要量越来越大。我县橄榄历来使用实生苗种植,近十年才能投产收益,且树冠高大,品种混杂,品质低劣。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的种植规模逐渐扩大,食用菌的种植户也越来越多,但是在食用菌种植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菌农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菌农职业病的不重视以及经济效益差等问题造成了食用菌种植的障碍。随着食用菌补贴政策的实施,菌农的权益得到了重视,以往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在现代种植过程中,通过对食用菌种植户的补贴,让菌农看到了种植食用菌的曙光,促进了食用菌种植规模的扩大,食用菌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以菌渣为原料制作生物有机肥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以食用菌菌渣为原料制作生物有机肥的经济、技术及政策可行性,发现生物有机肥技术简单易操作、适用范围广,对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有显著作用,还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因此,制作生物有机肥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韶关地区可以推广应用。在分析可行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生产工艺的主要流程和技术要点,以期为利用菌渣生产生物有机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我国野生食用菌的主要分布省份和重点产区之一."云菌"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通过分析"云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发挥政策优势,加强规划设计、品种选育、提高加工附加值、完善品牌及市场体系,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对策,以期为推...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机械对中国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阐述菌机变革促进菇业4次飞跃发展,分析现行菌机制造业3个薄弱点;提出适应构建食用菌强国、转变机械行业发展方式的6点思考:把握不可多得的机遇;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立足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改造现有机械部件,改善生产性能;建立机械维修点,培训乡土维修员;菌机与农机一视同仁,实行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福州市食用菌发展现状、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从发展势头、工厂化发展情况、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与推广、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品牌意识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福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短板和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福州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健伟  李秋 《中国食用菌》2020,(2):117-119,123
通过分析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升级现状,对食用菌行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金融政策进行探讨,分析财政投入、科技研发、生态补偿等关键因素,并提出实现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升级的金融政策针对性扶持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食用菌行业产业升级高效进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指出我国食用菌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开发规模小、科技含量低,而且品种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渠道不畅、食用菌产品存在滞销等。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影响我国食用菌产业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食用菌年度生产总量、食用菌行业从业人员总数、出口贸易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与食用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此提出了助力我国食用菌产业升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给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提供了方向,乡村振兴的助力下,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管理混乱等问题。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应该利用乡村振兴的政策优势,强化科学技术支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富丰经营主体、加强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和物流体系建设、加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传播、加强食用菌菌材林的培育以及食用菌废菌棒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助力贵州省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5.
谢福泉 《北方园艺》2021,(1):143-152
福建省是全国食用菌主产区和优势区,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福建省乡村富民产业。该研究以福建省食用菌产业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自"七五"时期以来福建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变化和突出成就,主要包括产量增长、产业地位提升、出口量和出口额变化、品种结构调整、区域布局优化、工厂化生产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7个方面。并基于上述认识,提出了完善产业政策支持全产业链谋划产业提升,加快组织化生产谋划产业集聚发展,加快转换发展理念谋划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品牌文化融入谋划产业文化发展,深化人才培养体系谋划产业后备人才,强化风险意识谋划产业发展保障等观点,推动福建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特色产业集群导向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食用菌产业来说,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是其做大、做强、做优的高品质发展必经之路。根据产业集群和产业价值链理论,探讨产业集群对食用菌特色产业的作用机理,分析食用菌产业区域集聚性、品种多样性、驱动因素复杂性、"三产"高度融合性、组织主体多维性的实际特征,并基于政府、食用菌产业自身、市场3个不同主体,分别从政策导向、产业自身发展、市场引导、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5个层面提出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食用菌行业也逐渐和电子商务产业相结合,保障电商为主体的食用菌产品质量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政策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体系、技术信息体系6大准则层,包含法律建设、政策标准等16个指标层构建了电商为主体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利用熵值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结果表明:政策法律体系的权重值最高,说明政策法律体系对以电商为主体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具有最重要的影响。技术信息体系的权重值最低,说明技术信息体系对以电商为主体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菌棒场功能定位和发展现状,认为菌棒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产业转型升级的支点和公共财政扶持的载体,当前菌棒场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提出了用先进思想引领,转变技术推广部门、菌棒场和普通菇农的理念;加强政策引导,服务食用菌专业村和带动培育新区;提升装备和技术,提高菌棒场社会化服务水平,打造“升级版”菌棒场的科学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新兴农业,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和重视。我国政府颁布多项政策法规支持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的野生食用菌贸易中,云南食用菌产值占比超过50%,出口量不断增加,但是增长的幅度和质量却不理想。放眼当下,不断优化的国内政策环境和在国际上良好的合作关系都在为食用菌的出口快速增长带来积极影响。尤其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对云南食用菌出口贸易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对促进云南乃至我国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系统阐述了互联网订单生产模式在我国食用菌产业中实施的可行性。首先从我国目前食用菌产业的低成本生产现状分析了订单生产的战略可行性;其次从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环境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方面分析了发展订单式生产的有利因素,提出了创新食用菌产业订单模式的一些建议。指出了巩固订单模式实践效果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对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