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作为人工感染实验的毒种来源,对中国对虾幼体及仔虾进行了人工感染研究,结果表明HHNBV通过水体浸浴不能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卵,幼体及仔虾;但可通过投喂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仔虾,使其发病死亡,死亡的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加而缩短。  相似文献   

2.
1993年和1994年育苗期,在山东省十余家育苗场采集了亲虾、受精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等样品共56份。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说明,所有样品均未检查出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的病理变化;HPV的病理变化主要在亲虾、糠虾幼体和仔虾中检出,蚤状幼体有HPV感染的可疑情况。1994年,5.5%的糠虾幼体和5.1%的仔虾检出有HPV的感染。在糠虾和仔虾阶段,海捕亲虾苗种的HPV带毒率为4.0%,越冬亲虾苗种的带毒率为6.2%。HPV和HHNBV的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方法表明有3个样品为可疑的HHNBV阳性;有12.5%~25%的糠虾期育苗池和70%的仔虾期育苗池存在有HPV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渔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佟万金李培军(丹东市渔业指挥部118000)(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从1985年至1992年共放流平均体长3cm以上对虾种苗97亿尾,回捕增殖虾17900多吨(包括...  相似文献   

4.
用单克隆抗体ELISA技术对1994年5月~7月自山东和辽宁采集的虾池和海区材料,包括对虾、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生物、鱼类、底泥及饲料等共192个样品进行了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的检测。结果表明,对虾中的HHNBV阳性与虾池发病情况基本相符,用单抗ELISA方法可提前20~40d对虾池的发病可能性作出预报;桡足类浮游生物的带毒率高于对虾,且其阳性的出现早于对虾,沿岸海区的桡足类浮游生物有较高的阳性率,它可能是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携带者;部分地区的卤虫也带有HHNBV,同时还从糠虾等小型甲壳类生物中检出了病原。  相似文献   

5.
HHNBV是1993年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从纯化的病毒中提取DNA,用EcoRl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成DNA片段,与PUC18体外重组,建立HHNBVDNA文库。从中筛选出三个重组质粒(5#、8#、9#),它们所插入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8Kb、0.8Kb、1.6Kb,它们分别用光敏生物素标记成探针,与感染HHNBV的病虾DNA呈阳性反应,以此利用制备的HHNBVDNA探针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来检测虾病。  相似文献   

6.
对虾WSSV病是亚洲对虾养殖业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本研究采用Kimura引物,用PCR技术对不同生长期的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进行了WSSV的检测,同时也检测了对虾发病时养殖池中多见的野生厚蟹(Helicp sp.)和柔尾棘虾虎鱼(Acanthogobius hasta)。检测结果表明:分别在检测的5尾亲虾中的1尾,6尾仔虾中的1尾,5尾稚虾中的3尾及所检测的5尾病虾和2只厚  相似文献   

7.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虾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黄海北部中国对放流虾的生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放流后到开捕时的时间间隔为,可用L=a+b描绘放流虾的生长。1cm放流虾的时间为6月2日,体长1.11cm,开捕时体长为 2.5cm;2cm放流虾的时间是6月7日,体长为2.0cm,开捕时体长为12.6cm。  相似文献   

8.
对虾暴发性白斑病毒病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国内虾病工作者 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即造成对虾暴 发性流行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无包 涵体病毒。但由于不同学者研究方 法及侧重点不同,对此病毒的叫法 不一、分别为:“白斑杆状病毒 (White spot baculovitus,WSBV)” “皮下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tetic Necrosis Baculovirus, HHNBV)” “对虾白斑综合病(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对虾 杆状DNA病毒(PRD…  相似文献   

9.
使用采样液SEMP-Tris保存人工感染HHNBV(WSSV的一个分离株)的中国对虾组织,然后分别用酚抽提法、玻璃乳(Glass Milk)回收法、硝酸纤维素膜结合法和煮沸-乙醇沉淀法提取DNA。应用HHNBV引物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鉴定和检测。通过比较表明,煮沸-乙醇沉淀法是一种最快速、简便的从采样液SEMP-Tris保存的病虾组织中制备PCR模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湛江长洪对虾苗种实验场的斑节对虾转入越冬池后3~10d内发生暴发性死亡,症状与北方地区杆状病毒的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一致。病理学研究表明,所有发病虾样的皮下组织、造血组织、结缔组织、肝胰腺血窦、淋巴器官等细胞核均存在严重的HHNBV病灶,只有20%的发病对虾肝胰腺中观察到轻微感染的MBV包涵体。HHNBV单抗的酶联免疫染色,可对HHNBV的病灶产生特异性着色,对虾组织结构和MBV包涵体均不着色。在山东培育三代并养殖16个月的斑节对虾中也观察到与湛江发病的越冬亲虾相同的情况。以上说明,近年来在广东一带HHNBV是值得重视的病原,其危害可能重于MBV。对于发生过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群体来说,不宜用来作为亲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