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奶牛发情行为的监测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较大规模、集约化奶牛养殖的需求,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和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国内外奶牛发情行为监测的方法进行了评述。人工观察监测奶牛发情的方法耗时长,工作量大,而且对于夜间发情奶牛的适用性受限制,会出现较大比例的漏检等弊端;数字化检测方法日益发展,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效益,但是部分数字化监测方法不够完善和成熟,例如,接触式测量会影响奶牛的发育。因此,需要进一步统计准确的数据,通过非接触式的检测装置及技术判定奶牛的发情行为。  相似文献   

2.
奶牛养殖现代化是畜牧业现代化的关键风向标。奶牛养殖产业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正加速向科技型和标准化转型、升级,智慧奶牛养殖作为智慧畜牧的具体表现形式,已受到广泛关注。阐述了智慧奶牛养殖的核心驱动力,总结了当前奶牛养殖中的智能化技术,分析了智能化奶牛养殖的成本效益,探讨了奶牛身份智能识别的研究实践,展望了智慧奶牛养殖的未来趋势,以期为我国奶牛养殖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方案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精准养殖中奶牛个体信息监测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养殖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大规模、集约化奶牛养殖的发展需求,将自动化和信息化应用于奶牛养殖,通过精准养殖实时监测获取奶牛个体信息,实现奶牛养殖的信息化,可以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和经济效益。笔者对国内外奶牛个体信息监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奶牛行为监测、健康监测、个体识别的应用研究现状,讨论了相关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奶牛个体信息监测技术的后续研究方向,即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我国奶牛养殖业对大规模、集约化奶牛养殖的需求,提高奶牛养殖场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奶牛发情的数字化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传统人工观察法工作量大、检出率低,而且不易检出夜间发情奶牛|数字化检测方法提高了奶牛发情检出率,但是大多数发情检测装置为接触式设备,这会影响奶牛的发育,也会对奶牛的产奶量造成影响。因此,应研究出非接触式奶牛发情检测装置与技术,减少对奶牛的伤害,提高奶牛养殖业现代水平。 [关键词] 奶牛发情|数字化检测|接触式设备|非接触式设备  相似文献   

5.
临泽县通过应用的奶牛自动恒温饮水槽、全混日粮、以色列阿菲金先进的挤奶系统、牛只身份自动识别、牛奶自动电子计量、乳房炎在线监测、奶牛的发情在线观察、奶牛疾病的在线监控、兽用B超仪、秸秆饲料化利用、沼气发电等先进奶牛养殖关键技术,为奶牛创造了良好的生存和生产条件,达到了奶牛泌乳能力在数量和质量上最优化,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奶牛生态健康养殖,促进了临泽县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某牧场处于热应激环境中的10头荷斯坦奶牛,对其常规生理指标中的直肠温度、呼吸数进行测量,并同时监测牛舍中的温度、相对湿度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牛舍温度、相对湿度分别与THI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牛舍温度、温湿度指数的升高会导致泌乳奶牛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升高,但相关性并不显著;牛舍湿度的升高会导致泌乳奶牛直肠温度、呼吸频率的下降,但相关性不显著;奶牛直肠温度与吸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式为:直肠温度=呼吸频率×0.086+34.66。  相似文献   

7.
基于Android的奶牛体温实时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养殖户能更加廉价、便捷、有效地监测奶牛体温,研究设计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奶牛体温监测系统。系统通过DS18B20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采集奶牛的体温数据,并由STM32处理后通过Wi Fi模块将封装的温度数据无线传输到远程的安卓手机上,并利用Eclipse和JAVA开发了手机监控APP软件。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实时性好,监控效果理想,能实时监测奶牛体温并超温自动报警,有效地解决了对奶牛体温信息的实时远程监测难题。  相似文献   

8.
王云  芦娜  王洋  马毅 《中国饲料》2021,1(7):3-6
奶牛养殖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传统养殖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养殖需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细化养殖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奶牛的反刍行为与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应激反应以及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监测奶牛个体反刍行为能够及时掌握其健康状况,对于提高奶牛养殖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奶牛反刍行为的定义、反刍行为监测内容、智能化监测方法及其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反刍行为监测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奶牛|反刍|智能化|监测  相似文献   

9.
奶牛养殖业是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关键产业。然而,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模式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导致奶牛生产效率低下,牛奶质量也无法保证。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奶牛养殖业正逐步从过去的粗放型养殖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养殖模式发展。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结合生产实际,综述了智能环境控制、个体识别、精准饲喂、生理和行为监测等智慧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并为本文提到的关键技术绘制了一幅智慧养殖模式图,以期为我国奶牛养殖业提高生产效益和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及时准确地预测奶牛发情、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笔者以ZigBee和C#技术为核心,选用STM32作为网关微控制器,结合以太网通信技术设计了奶牛发情远程监测系统。系统通过DHT11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和ADXL345三轴加速度计采集奶牛的体温和运动量,通过ZigBee组建的网络传输到网关中,同时利用W5500网络模块将发情体征数据通过以太网发送到上位机,并基于C#开发了奶牛发情上位机监测软件。结果表明:该系统布线简单,实时性好,能实现奶牛发情的实时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技术与装备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情况是衡量一个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奶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着传统奶业的快速转型和升级,传感器、自动饲喂设备以及挤奶机器人将替代人工实现奶牛高效养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阐述了奶业发展前景和数字化关键技术在环境智能监控、奶牛身份识别、健康感知、繁殖监测、精准饲喂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大数据信息挖掘及分析方法,以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对牛奶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在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进程中,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有助于提高奶牛养殖场(户)组织化、产业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效应对市场风险。因此,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模式成为发挥合作社功能、保障奶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不同发展模式,并就促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措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养殖业经济损失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牛奶产量的不断提升,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隐性乳房炎给奶牛养殖场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是十分巨大。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危害、临床症状、检查方法以及治疗手段,以期为奶牛养殖场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牛奶是提高身体抵抗力、抵抗疾病的最佳营养品.我国奶牛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牛奶品质的提高已成为奶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与挑战.乳脂,作为牛奶主要营养成分之一,不仅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天然脂肪,还成为衡量奶牛产奶性能的重要指标,消费者所追求的优质牛奶(营养品)就是乳脂≥3.2%的牛奶.大量的研究报道证明,除了饲养管理与营养因素外...  相似文献   

15.
高产量奶牛的高效选育一直是困扰奶业及奶牛养殖业高效发展的难题,产奶量不足,生产效率不稳定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但传统筛选高产奶牛方法耗时耗力,不利于高产奶牛快速培育,且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较差,也无法长期保留。目前,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产奶量与奶牛的表观性状有关,如体重、体尺、乳房形态及肛殖距等。不仅如此,产奶量及奶品质还与催乳素及其受体基因、生长激素及其受体基因、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和及其他产奶基因具有密切关系。因此,本文对影响奶牛产奶量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综合概述,阐述了不同因素对高产奶牛筛选应用的潜在价值,有望促进高产奶牛的快速筛选,助力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2001—2017年中国奶牛存栏量统计数据,运用奶牛养殖布局指数、奶牛养殖重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过程和特征。结果表明:①东北和内蒙古产区奶牛存栏量呈下降趋势,华北产区保持稳定上升,西部产区缓慢上升,南方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呈下降趋势;内蒙古、新疆和黑龙江稳居奶牛养殖主产区的主导地位,但优势逐渐减弱,以河南为代表的新兴产区奶牛养殖发展迅速。②奶牛养殖重心呈现出先向东南方向移动再向西南方向移动的演变趋势。③省际间奶牛存栏量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性不断增强,并已在黑龙江、山西、贵州、广东、海南、云南、广西、河南、陕西、青海、吉林、辽宁和河南出现局部地理集聚现象。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奶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是奶牛养殖过程中一种高发的营养代谢性紊乱病,会降低奶牛产奶量和平均使用寿命,影响后续生产性能的发挥,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组学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奶牛疾病研究的重要手段,可为预防和治疗奶牛脂肪肝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筛选奶牛脂肪肝生物标志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生产实践中快速诊断和治疗奶牛脂肪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十多年的超速发展,我国奶牛业已由单一品种的散养方式逐步转变为高产品种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然而,我国奶牛整体遗传素质不高,多为进口高产奶牛与地方奶牛的低代次改良品种,以致原奶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大规模引进高品质的奶牛品种,已成为我国优化奶牛基因、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同时也为检疫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2018年我国进口奶牛数量、来源国、疫病检出、进境口岸及隔离检疫场分布等数据,结合各来源国的疫病防控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检疫要点,为我国全面提升进口奶牛的检疫水平、切实做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生鲜乳价格、奶牛扩群和生鲜乳产量增速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奶牛养殖业存在类似典型畜牧业周期的“中国奶牛周期”,跨度长达8~9年,每个周期可分为“景气”+“调整”两阶段。牛奶消费增速不均衡、从业者非理性和奶牛繁殖长周期共同导致的生鲜乳供需错配,可能是中国奶牛周期产生的深层原因。通过4轮周期更替,当前我国奶牛养殖业在产业素质、一体化程度和产业成熟度方面均呈现积极变化。中国奶牛周期的探索对奶牛养殖业经营管理有积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不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牛奶的产量和质量,危及人类健康。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道菌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为有效治疗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早期快速诊断至关重要。作者对目前用于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常规微生物生化鉴定法、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刃天青微量板法、免疫诊断法、核酸探针杂交、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PCR、基因芯片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未来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快速、特异、敏感的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