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wzx/wzy是调控革兰氏阴性菌O抗原合成的主要途径,对细菌的生存、代谢乃至致病性均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该基因簇中wzxE基因对鸡白痢沙门氏菌致病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了鸡白痢沙门氏菌参考菌株ATCC19945的wzxE基因缺失菌株(ATCC19945 ΔwzxE),通过生长特性试验、应激试验、细菌蛋清存活能力测定、1日龄雏鸡感染试验对比基因缺失突变株与野生菌株、回补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分析WzxE蛋白功能。结果显示,wzxE基因缺失并未影响白痢沙门菌的生长特性。应激试验显示,wzxE基因缺失会导致鸡白痢沙门菌在酸性和H_2O_2处理条件下生存能力的显著下降,回补之后得到明显回复。细菌蛋清存活能力检测结果显示,wzxE基因缺失株较野毒株在蛋清内的存活能力下降明显,回补之后存活能力显著增强。1日龄雏鸡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鸡白痢沙门菌ATCC19945野生菌株、wzxE基因缺失株和回补株对雏鸡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 65×10~8cfu、4. 67×10~8cfu和3. 43×10~8cfu,毒力下降不明显。提取鸡白痢沙门菌参考株和缺失株LPS,经SDS-PAGE后银染检测显示,wzxE缺失不影响鸡白痢沙门菌LPS总体成分构成,但影响特定LPS特定寡糖单位的含量。本研究为进一步阐释鸡白痢沙门氏菌细菌毒力的影响因素、疫苗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σ因子RpoN在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两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鼠伤寒沙门菌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rpoN基因缺失株,利用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回复株;比较野生株、缺失株和回复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对环境应激抵抗力的差异,并通过建立的csgA和bcsA基因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编码生物被膜成分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rpoN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增强,主要由卷曲菌毛表达量显著增加引起。回复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野生株相似。△rpoN缺失株在酸性应激和碱性应激条件下对外界环境应激的抵抗力均显著增强。RpoN为鼠伤寒沙门菌中生物被膜形成相关σ因子之一,为进一步研究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丝氨酸蛋白酶HtrA对鸡白痢沙门菌在巨噬细胞内生存的影响,本研究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鸡白痢沙门菌(ATCC19945) htra基因缺失突变株(ATCC19945Δhtra),通过测定其巨噬细胞内存活能力、应激条件实验,探究Htr A蛋白在鸡白痢沙门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缺失株ATCC19945Δhtra与野生型菌株和回复菌株相比,其生长速度、生化特性无明显差异,但其巨噬细胞内存活能力显著降低。应激环境试验结果表明,htra基因缺失后鸡白痢沙门菌对pH、热和H_2O_2氧化应激的敏感性增加,在蛋清中生存能力下降,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本研究为进一步阐释鸡白痢沙门菌的胞内存活机制、疫苗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防控雏鸡白痢沙门菌病,试验自保定某蛋种鸡场疑似为鸡沙门菌病雏鸡采取肝脏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鸡白痢沙门菌多价血清学鉴定及沙门菌inv A基因PCR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检测及对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10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生化特性、血清学鉴定结果符合鸡白痢沙门菌的特征,说明从病死雏鸡组织中分离出的细菌为鸡白痢沙门菌。沙门菌inv A基因PCR扩增出373 bp目的片段,进一步证实分离菌为鸡沙门菌。用分离菌株接种雏鸡,其死亡率高达90%,表明该菌株有很高的致病性。10株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达100%,对阿齐霉素的耐药率达90%,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和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弱、对氧氟沙星较为敏感。3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42.86%,4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57.14%,5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71.43%,说明雏鸡沙门菌分离株对所试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本试验为鸡白痢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鸡白痢沙门菌双组份系统CpxR/A的作用,本研究利用λ-Red重组技术构建了鸡白痢沙门菌cpxR基因缺失突变株ATCC19945ΔcpxR,通过应激试验和细胞感染试验,揭示cpxR基因在鸡白痢沙门菌致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pxR基因缺失并未影响细菌的生长速度、生化特性和在鼠源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存活能力,但使得细菌对热、酸、碱和氧化应激的敏感性增加,同时在蛋清中的生存能力下降。本研究为进一步阐释CpxR/A系统的重要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鸡白痢沙门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养殖业的严重经济损失,虽然其病原体血清型一致,但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很大差异.沙门菌可形成生物膜,而处于生物膜状态的细菌可增强对外界的抵抗力,造成持续感染和重复感染 [1].因此,有必要在鸡白痢沙门菌分离鉴定的同时进行生物膜形成能力研究.我们从1例疑似鸡白痢的病鸡中分离出1株鸡白痢沙门菌,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为进一步了解鸡白痢沙门菌生物膜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及磺胺类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药敏纸片法,对33株鸡白痢沙门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丁胺卡那、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的抑菌作用较强,所有受试菌株均对其敏感;58%~94%的受试菌株对氯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和羧苄青霉素敏感;61%~88%的受试菌株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磺胺异恶唑耐药。33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出现了多重耐药性,2耐及以上占85%,3耐及以上占66%,4耐及以上仅占27%。根据发表的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扩增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Ⅰ类整合子,所选的18个对磺胺及磺胺增效剂均耐药。分离株中94.4%(17/18)的菌株携带sul1基因,没有sul2基因,同时94.4%(17/18)的菌株携带Ⅰ类整合子,大小分别为0.7kb和1.6kb。研究表明这些鸡白痢沙门菌的耐药谱较窄,且Ⅰ类整合子在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5,(8):1275-1279
为了探讨crp、cya、sipB、crp/cya、crp/sipB基因缺失株成为鼠伤寒沙门菌减毒候选活疫苗的可能性,对缺失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缺失株的血清型仍和亲本菌株相同,其中crp、cya、crp/cya、crp/sipB与亲本菌株相比失去了利用麦芽糖、乳糖、山梨醇等碳源的能力,也不能分解H2S、半乳糖和鼠李糖,但仍保留了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通过口服方式把5株crp、cya、sipB、crp/cya、crp/sipB基因缺失株接种KM小鼠进行毒力测定和免疫保护性测定,结果它们的半数致死量比野生株的至少高700倍,双基因缺失株的毒力更弱,攻毒后crp、cya、sipB、crp/cya、crp/sipB基因缺失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0.0%,60.0%,50.0%,60.0%,60.0%。结果表明,crp基因缺失株可作为鼠伤寒沙门菌减毒活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检测分析了珠三角地区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以进一步了解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69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对磺胺药的耐药性,PCR检测了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SulⅡ和SulⅢ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75.4%的受试菌株对磺胺异恶唑产生了耐药性;耐药基因SulⅡ检出率最高(79.7%),其次是耐药基因SulⅠ(33.3%),未能检出耐药基因SulⅢ。提示珠三角地区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的耐药情况相当严重,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和SulⅡ在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23种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地方株S1、S2及标准株的体外抑菌试验效果。方法:利用平板琼脂打孔法和试管二倍梯度稀释法分别测定抑菌圈直径大小、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鸡白痢沙门菌地方株S1、S2对黄芩、连翘、五倍子等8种药物极度敏感;对其他的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本试验研究为鸡白痢沙门菌地方株中药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防控H7N9亚型禽流感疫情,研制能够预防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的疫苗非常必要。研究基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EVS),构建并拯救了一株表达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蛋白(HA)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GD15H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免疫印迹试验鉴定结果表明rBac-GD15HA的HA蛋白在Sf9细胞中成功表达;重组病毒细胞传代试验结果表明rBac-GD15HA在传代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病毒滴度,且遗传稳定;鸡的免疫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疫苗在一次免疫后即能诱导较高水平的针对H7N9 AIV的抗体应答,并能提供针对高致病性H7N9 AIV 100%的临床保护。因此,研究结果可作为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研发策略的参考,为其防控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也为今后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给我国家禽养殖业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采用疫苗预防是我国控制禽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灭活苗是最为常见的疫苗。现在基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型疫苗,包括重组活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等。论文就这些疫苗的构建方法和优点进行介绍,旨在为我国禽流感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海南霉素钠预混剂对鸡毒害艾美耳球虫的疗效,采用人工感染的方式,选用180只鸡健康雏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除不感染不给药组外,每组鸡均经嗉囊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2×10^4个。受试药物与对照药物均经混饲给药,海南霉素钠浓度为7.5mg/kg,莫能菌素浓度为100mg/kg,地克珠利浓度为1mg/kg,给药持续时间为10d,期间动物均自由采食。结果显示:海南霉素钠预混剂在防治爆发性球虫病时有良好效果,综合其对鸡人工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的临床症状(血便)、病变损害和卵囊的控制及增重等影响,海南霉素钠预混剂按推荐剂量7.5mg/kg连续使用10d,对鸡毒害艾美耳球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癸氧喹酯(decoquinate,DQ)作为畜禽抗球虫药使用已有50多年历史,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而备受关注。DQ主要通过破坏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bc1复合体的电子传递而捕获子孢子和第一代裂殖子的发育而发挥作用。家禽球虫易产生突变而较快产生抗药性,而反刍动物球虫少有抗药性的报道。除抗球虫作用外,DQ对疟原虫和弓形虫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对隐孢子虫和肉孢子虫的作用还需要研究确认。近年研究表明,DQ纳米颗粒和衍生物具有更强的抗疟活性,值得深入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DQ抗几种常见寄生原虫的研究进展,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自噬现象的发现以来,有关自噬的研究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而鼠伤寒沙门菌与自噬之间的研究报道较少。文章主要阐述了自噬发生的整个机理过程,标志性蛋白LC3及其上下游蛋白Atg和p62之间的作用机制,自噬信号通路的激活位点和条件,基于鼠伤寒沙门菌刺激TLR系统激活TAK1,导致免疫细胞中的AMPK和ULK1的活化,抑制mTOR的活性,进一步阐述了沙门菌与自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外膜蛋白酶T(Outer membrane protease T,OmpT)是大肠杆菌外膜的一种蛋白水解酶,是Omptin家族中第一个被解析结构的外膜蛋白,由10条反向平行的β折叠构成中空的桶状结构。OmpT能够识别两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并水解鱼精蛋白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等。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OmpT蛋白酶功能的激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OmpT对细菌的定植和黏附至关重要。文章围绕OmpT的结构、功能、毒力等方面综述该蛋白当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以分离培养的原代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材料,研究了ZEA对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刀豆蛋白A(Con A,5 mg/L)作为T细胞活化特异性刺激剂,试验设空白对照组(不加Con A)、Con A组(5 mg/L Con A)、不同浓度的ZEA染毒组(Con A+ZEA 10、20和40μmol/L),处理48,72 h后,使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T细胞分泌IL-2、IL-3、IL-5、IL-6和GM-CSF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n A组细胞在48,72 h时间段5种细胞因子分泌均明显上升;与Con A组比较,染毒48,72 h后,10,20,40μmol/L ZEA染毒组各细胞因子分泌浓度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ZEA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L-2、IL-3、IL-5、IL-6和GM-CSF的分泌,从而影响机体正常免疫反应的进行,降低整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驴源马流产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表型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本试验通过K-B药敏纸片扩散法对9株马流产沙门菌进行11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试,采用PCR方法检测与沙门菌致病性相关的10种毒力基因。结果显示:9株驴源马流产沙门菌存在2种耐药表型,对链霉素耐药率达100%,对阿莫西林耐药率为33%;10种毒力基因中仅traT未被检出,invA、avrA、ssaQ、mgtC、sopB、spvC、spvR、pefA和misL的检出率均为100%。结果表明,驴源马流产沙门菌耐药谱较为单一,但携带的毒力基因为多样性组合。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业的常见疾病,而无乳链球菌是乳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本试验从江苏和河北地区的规模化奶牛场中共收集67份乳腺炎奶样,经分离培养和鉴定,共分离出33株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表明:河北地区和江苏地区奶牛场的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β-内酰胺类药物以及恩诺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高度敏感,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以及丁胺卡那等氨基糖苷类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此外,河北地区分离株对四环素、多西环素这两种药物比较敏感,但在江苏地区无乳链球菌对这两种药物表现出了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均高达74.1%。说明不同地区的无乳链球菌耐药情况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上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乳腺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江苏地区收集60只自然感染跳蚤的犬进行研究,观察吡虫啉滴剂对犬跳蚤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吡虫啉滴剂对试验犬的血液指标无明显影响。用药后1 d、3 d、21 d和28 d,治愈率分别为85%、96.67%、100%和100%,且3 d、21 d和28d的减虫率和1d相比时,差异极显著(P<0.01)。故吡虫啉滴剂对犬安全可靠,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