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选取4日龄无特定病原鸡分析鸡马立克氏病毒感染对鸡脑部神经系统损伤的影响,根据不同毒力特征(814、rMS、WC1203、Ms5、BS)MDV-1毒株感染,对不同接毒时间(接毒后1、3、5、7、10、14、21、28 d)动态检测病毒载量变化情况进行有效记录,对不同毒株感染后鸡脑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毒力MDV-1毒株在无特定病原鸡脑部存在不同的复制规律,其中强毒自身的复制能力明显高于弱毒,而特超强病毒株早期复制速度最快;感染早期,强毒对无特定病原鸡脑组织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更高,与弱毒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感染21 d,强毒所造成的脑部损伤明显更强。说明不同毒株对无特定病原鸡所产生的脑神经系统损伤程度不同,毒株毒性越强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2.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1型(MDV1)引起的鸡高度接触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MDV1在体内的复制状况与其致病性强弱及传播能力直接相关。本实验选择近几年从国内不同地区MD暴发鸡场分离的6株MDV1强毒株、弱毒疫苗“814”株和国内标准MDV1强毒J-1株,分别人工感染SPF鸡,采用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感染后1d~28d病毒在淋巴细胞和羽髓中的复制状况。结果显示,接种1d后即可在淋巴细胞中检测到MDV1(10^2.6 copies~10^5.2 copies/10^6 cells);在检测期间,淋巴细胞中病毒载量略有上升的趋势,总体呈现不规律变化,而且变化并不明显。接种7d后羽髓中病毒载量开始显著增加,14d~21d达到峰值,超强毒株峰值处病毒载量可达到10^7 copies/10^6 cells,峰值期病毒载量是感染前期(1d~7d)的100~10000倍。强毒株在体内的病毒载量高于弱毒株,即复制能力高于弱毒株。研究表明,MDV1国内流行的毒株有增殖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新特点;MDV1致病性的高低与在其在体内的复制能力的高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马立克病毒(MDV)属于疱疹病毒,有3个血清型。血清Ⅰ型(MDV-Ⅰ),包括致病性的强毒株和非致病性的弱毒株。血清Ⅱ型和血清Ⅲ型(MDV-Ⅱ,MDV-Ⅲ)为非致瘤病毒,临床上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的单性细胞浸润为特征。自20世纪70年代,多用抗MD的致弱血清Ⅰ株或HVT免疫鸡。1983年开始使用双价和多价疫苗,以保护鸡体抵抗毒力较强的MDV毒株。尽管疫苗免疫是相当有效的,但由于MDV毒力的不断增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三价苗。  相似文献   

4.
针对马立克病毒(MDV)毒力逐渐上升的现状,本研究对国内MDV流行强毒株进行了致弱研究。本实验采用近年来从东北、四川2地区免疫发病鸡场中分离的4株MDV流行强毒株(L-SY、L-MS、L-CZ、L-ZY),经噬斑纯化后,采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传代培养至75代~85代,获得了4株高代次细胞毒株(L-SYp85C、L-MSp75C、L-CZp75C、L-ZYp75C)。并分析了L-SYp85C和L-MSp75C毒株的体外、体内生长特性和对SPF鸡的致病力。结果表明,L-SYp85C和L-MSp75C株在CEF适应性显著提高;以10倍感染剂量感染的SPF鸡,在12周内均未发生MD肿瘤,体重平均值与对照组体重平均值差异不显著;检测7d~45d羽髓中病毒载量,均低于106copies/106cell,显著低于亲本毒株。同时,4株传代毒株132bpr基因拷贝数显著增加。上述结果为MDV强毒株的致弱研究以及进一步筛选MDV弱毒疫苗株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马立克氏病毒(MDV)编码的vIL8与病毒毒力的相关性,本研究用等剂量的3个不同毒力的MDV毒株(CVI988/Rispens株、GA株和RB1B株)对1日龄SPF雏鸡进行接种,接种后第4 d、7 d和10 d分别采集雏鸡的脾脏组织,提取总RNA。以鸡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MDV vIL8和MDV gB基因在接种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进而分析vIL8的表达量与病毒毒力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病毒株感染后检测的不同时间均有vIL8和gB的表达,vIL8的相对表达量大于0.25,gB大于0.17;vIL8表达量与病毒毒力呈正相关,毒力越强,vIL8表达量越高,这种现象在病毒接种后的4 d和10 d较为明显;在各个不同时期,vIL8的mRNA表达量均要比gB表达量高。结果表明,vIL8与MDV毒力有一定相关性,参与MDV-1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马立克氏病毒(MDV)编码的vlL8与病毒毒力的相关性,本研究用等剂量的3个不同毒力的MDV毒株(CVI988/Rispens株、GA株和RBIB株)对1日龄SPF雏鸡进行接种,接种后第4 d、7 d和10 d分别采集雏鸡的脾脏组织,提取总RNA.以鸡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MDV vIL8和MDV gB 基因在接种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进而分析vIL8的表达量与病毒毒力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病毒株感染后检测的不同时间均有vIL8和gB的表达,vIL8的相对表达量大于0.25,gB大于0.17;vIL8表达量与病毒毒力呈正相关,毒力越强,vlL8表达量越高,这种现象在病毒接种后的4 d和10 d较为明显;在各个不同时期,vIL8的mRNA表达量均要比gB表达量高.结果表明,vIL8与MDV毒力有一定相关性,参与MDV-1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根据毒株的致病性,IBDV可分为无致病力(血清II型)、弱毒力(疫苗株)、经典强毒、变异株和超强毒株。血清II型株不引起鸡的法氏囊损伤和鸡只死亡。弱毒力株不引起死亡,但根据其毒力的差异对法氏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典强毒株引起  相似文献   

8.
对2013~2015年,从各省养鸡场分离的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鼻腔接种SPF鸡后,所有鸡均发生感染并排毒,感染鸡泄殖腔排毒量明显高于口腔,致病性强的毒株比致病性弱的毒株排毒时间要长,在接种后的3~5 d个别鸡表现出精神沉郁,缩头闭眼的情况,并且整体出现食欲下降,但并没有鸡死亡;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后,在鸡脏器中的分布各不相同,致病性强的毒株比致病性弱的毒株更具有较广的组织嗜性,在鸡体内各个组织器官复制能力更强。结果表明,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SPF鸡均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为培育及鉴定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致弱病毒株,本研究将4株现地流行MDV强毒株(L-ZY、L-CZ、L-MS和L-SY株),在体外经CEF连续传代至110代,获得相应的4株高代次病毒株(L-ZYp 110C、L-CZp110C、L-MSp110C和L-SYp110C株).其中的L-MSp110C和L-SYp110C株对SPF鸡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以2×103 pfu和2×104 pfu的剂量接种1日龄SPF鸡,在试验期(12周)内试验鸡均没有引起马立克氏病病变;高代次病毒株在体外增殖能力增强,而在体内增殖能力显著低于亲本病毒株.与亲本病毒株基因序列比对发现:4株高代次病毒株病毒基因组中Meq和RLORF 12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和插入;132 bpr序列拷贝数均显著增加;其中3株病毒株的RLORF4基因存在大片段缺失.以上结果表明,MDV强毒株体外传代至110代后,病毒增殖能力和主要致瘤相关基因的遗传特性均发生了改变,致弱毒株的毒力已完全弱化.该研究为进一步筛选MD弱毒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用SPF鸡胚和普通鸡胚分别测定鸡新城疫LaSota两种不同毒株的EID50:LaSota株Ⅰ在SPF鸡胚的EID50为10-7.75,普通鸡胚的EID50为10-7.25;LaSota株Ⅱ在SPF鸡胚的EID50为10-4.75,普通鸡胚的EID50为10-4.25。两种不同LaSota毒株在SPF鸡胚中的毒力普遍比在普通鸡胚中的毒力强,说明鸡胚母源抗体能影响鸡新城疫病毒的增殖,进而指导疫苗的生产。试验用SPF鸡胚和普通鸡胚分别测定鸡新城疫LaSota两种不同毒株的EID50:LaSota株Ⅰ在SPF鸡胚的EID50为10-7.75,普通鸡胚的EID50为10-7.25;LaSota株Ⅱ在SPF鸡胚的EID50为10-4.75,普通鸡胚的EID50为10-4.25。两种不同LaSota毒株在SPF鸡胚中的毒力普遍比在普通鸡胚中的毒力强,说明鸡胚母源抗体能影响鸡新城疫病毒的增殖,进而指导疫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和鉴定用于猪链球菌(S.suis)致病因子和致病机制研究的启动子,本研究通过质谱鉴定了来自S.suis2型05ZYH33菌株的5个高丰度蛋白质,并通过其驱动GFP蛋白和甘露糖苷酶SSU05_1921的表达水平,评估了这5个蛋白相应的基因启动子的强弱。结果显示,这5种蛋白质分别为SSU05_0177、SSU05_0530、SSU05_1503、SSU05_1815和SSU05_1868,相应的5个启动子P0177、P0530、P1503、P1815和P1868均能够有效驱动GFP在E.coli和S.suis中的高水平表达,但是P1815、P0177和P1868不能驱动SSU05_1921在S.suis中的表达。P0530和P1503能够驱动SSU05_1921在S.suis中的表达,并且P1503启动子驱动GFP和SSU05_1921的表达水平均比P0530启动子驱动的高两倍以上。因此,P0530和P1503是S.suis的强启动子,并且P1503更强于P0530。这在高水平表达GFP用于标记菌体,以及构建无启动子基因的回复突变菌株中发挥关键作用,在S.suis遗传操作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弓形虫突触融合蛋白STXQa1在虫体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ddFKBP系统构建了STXQa1的条件性过表达虫株。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观察STXQa1的亚细胞定位,通过westen blot及IFA检测STXQa1蛋白的表达;经IFA检测STXQa1蛋白过表达虫株在细胞内的增殖能力、侵入细胞的能力以及逸出细胞的能力。结果显示STXQa1定位在虫体空泡样隔室(VAC);利用shield1能够快速调控ddFKBP-STXQa1融合蛋白的表达;过表达STXQa1对弓形虫的细胞内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影响弓形虫的侵入及逸出能力。本研究通过对弓形虫独特的突触融合蛋白STXQa1的表达与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分泌细胞器的成熟和蛋白的分泌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单克隆抗体(MAb)在犬体内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克隆了具有中和猫、犬细小病毒(FPV、CPV)活性的MAb(3EB)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及犬天然抗体(NAb)轻、重链恒定区基因,通过融合PCR获得鼠-犬嵌合抗体基因。构建能够表达嵌合抗体的重组质粒,经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重组嵌合抗体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显示鼠-犬嵌合抗体重链为55ku、轻链为25ku。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该嵌合抗体能够与抗犬IgG和FPV特异性结合。上述结果表明,嵌合抗体保留了原MAb3EB对病毒特异结合能力的基础上,将鼠源恒定区替换为犬源NAb的恒定区。病毒中和试验表明嵌合抗体保留了3EB对FPV、CPV的中和活性。本研究首次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了抗FPV、CPV的嵌合抗体,降低了原MAb的免疫原性,对FPV、CPV病临床治疗用抗体药物的研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抗伪狂犬病病毒(PRV)特异性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本研究采用与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病毒相结合的高内涵筛选系统对具有抗病毒功能的10种ISGs进行筛选,之后利用过表达细胞系、间接免疫荧光(IFA)和qRT-PCR试验对显著抑制PRV复制的IFIT3(<0.01)进行抗病毒活性验证,通过qRT-PCR检测了PRV感染的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和PRV感染猪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FIT3mRNA的转录水平。高内涵筛选结果显示,5种潜在的抗PRVISGs分子(IFIT3、ISG15、GBP2、Mx1和ISG20)对PRV的复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IFIT3效果最显著;IFA和qRT-PCR试验结果显示,在PK-15细胞和PAM中,过表达IFIT3均可以显著降低PRV-TJ株的病毒滴度和基因组拷贝数;qRT-PCR试验结果显示,在PRV感染的PAM和PBMC中,IFIT3mRN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上调。流式细胞术试验表明过表达IFIT3不影响PK-15细胞凋亡,推测IFIT3可能存在其它的抗病毒机制。本研究筛选到5种潜在的抗PRVISGs并证实IFIT3是一种抗PRV的ISG,为抗PRVISGs的相关研究,特别是猪源IFIT3抗病毒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犬MDCK细胞中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免疫相关的GTP酶在刚地弓形虫(T.gondii)的纳虫空泡膜表面的定位情况,本研究采用慢病毒包装载体将免疫相关的GTP酶(Irgb11)与GFP的融合基因(Irgb11-GFP)引入犬MDCK细胞中,经荧光鉴定和western blot检测到Irgb11-GFP融合蛋白的表达,表明构建了过表达Irgb11的细胞系。采用IFN-γ诱导该细胞系24h后,接种弓形虫PLK株,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Irgb11-GFP蛋白获得表达并能够与弓形虫PLK株的纳虫空泡膜(PVM)发生共定位,表明在IFN-γ存在的情况下,犬MDCK细胞中的Irgb11可以被募集到弓形虫PVM表面,从而发挥其破坏弓形虫PVM的功能。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犬细胞中抑制弓形虫生长的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以红色聚苯乙烯纳米微球为载体的犬细小病毒(CPV)抗体检测的间接凝集方法,本研究表达纯化了CPV-2VP2截短的重组蛋白rsVP2,并以rsVP2为致敏原与纳米微球偶联制备了免疫彩色纳米微球;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CPV-2抗体的间接凝集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致敏微球仅与CPV-2阳性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不与犬瘟热病毒、狂犬病病毒和犬腺病毒的阳性血清发生凝聚反应,特异性强;该凝集方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的最低效价为1∶256;同一批次制备的3份致敏微球、3个不同批次制备的致敏微球以及4℃保存90d的致敏微球与CPV-2阳性血清的凝集反应特异性一致,凝集程度无明显差异,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该间接凝集检测方法对40份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ImmunoComb■ Canine VacciCheck试剂盒(Dot-ELISA)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97%。本研究建立的间接凝集方法为幼犬CPV-2母源抗体或免疫犬CPV-2抗体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一种高效的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基因缺失方法,本研究利用信息肽诱导DNA片段转化和Cre/LoxP系统去除抗性基因这两种技术,通过在S.suis 05ZYH33的ssu05_1921基因上、下游片段和壮观霉素抗性基因(spc)片段之间引入LoxP位点,采用信息肽GE9诱导构建的DNA片段转化S.suis并发生重组,经抗性筛选快速获得spc替代ssu05_1921基因的缺失株;进一步引入pSET6s/PtufA-cre质粒表达Cre重组酶作用于LoxP位点,去除spc基因,产生无痕ssu05_1921基因缺失株,经测序和RT-PCR验证缺失正确。本研究建立的该方法简单、快捷、阳性率高,为构建S.suis基因缺失株、研究S.suis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猪链球菌2型(SS2)05ZYH33菌株是否具有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同工酶,本研究通过同源蛋白比对,发现05ZYH33菌株表面蛋白SSU050630 C端Ss GH20结构域与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的NAG Str H的GH20-1结构域具有60%的同源性;经基因克隆、蛋白表达及纯化后的酶活性分析表明Ss GH20具有NAG活性,且其活力为371 U/mg蛋白;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 H为5.5;其Km值为0.69。通过构建SS2 ssu050630基因缺失株及全菌酶活性测定,显示SS2 05ZYH33菌株具有NAG活性,而ssu050630基因缺失后的菌株则失去了NAG活性,表明SSU050630是SS2 05ZYH33菌株唯一具有NAG活性的蛋白。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Ss GH20在SS2致病中的作用及SS2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Toll样受体3(TLR3)是激发机体天然免疫的模式识别受体,为了制备能与天然结构的鸡TLR3(chTLR3)蛋白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将前期构建的可以在细胞内表达的真核重组质粒pVAX1-Igk-chTLR3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chTLR3单克隆抗体;并应用该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镉中毒雏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脾内chTLR3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获得1株阳性杂交瘤细胞,该细胞株单个细胞染色体数量为(94±2)条,细胞上清效价为1∶25,抗体亚类鉴定为IgG3,细胞上清能够与原核表达的chTLR3胞外区蛋白及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chTLR3特异性结合。应用此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均能够在对照组和染镉组雏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脾内检测到chTLR3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具有天然活性的chTLR3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用于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及流式细胞术研究chTLR3在鸡组织细胞的分布定位、表达变化,为示踪chTLR3蛋白分布、表达及研究其在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纯化后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糖蛋白(GP)作为抗原,致敏醛化的绵羊红细胞,进行最佳反应条件优化,建立间接血凝抗体检测方法。以EBOV高免马血清、纯化的IgG和精制免疫球蛋白F(ab’)_2为待检样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EBOV抗体,与马尔堡病毒、裂谷热病毒等的阳性血清均不发生反应;与假病毒中和试验测得的抗体效价增长规律相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EBOV抗体间接血凝检测方法,该方法安全、简便、快捷,为EBOV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价提供了又一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