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我名柏琳,现年29岁,从小就跟随父亲在蜂场,初中毕业后,由于多种原因,使我放弃了计算机专业,走进了饲养中蜂的行列。在父亲的带领下,我翻越了阳明山脉的每座山头和村庄,在林区看到有些村民收集中蜂粗放饲养,可他们不懂养蜂常识,更不知蜜蜂的生活习性,很想有人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于是对我们热情招待,交谈中寻求养蜂技术。多年来,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人向我取经学养蜂。为此,我同父亲商量承包了一块近40  相似文献   

2.
养蜂脱贫共同致富记我的父亲─—陈思明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父亲结识了一位来自江南的杨师傅,通过杨师傅的引导,我父亲毅然走上了养蜂之路。当年秋季,花了三百元钱买了两箱蜜蜂,现已达40箱。对一个初学养蜂者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这三年来,我父亲把所有的...  相似文献   

3.
正父亲一词,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几十年前曾经轰动中国画坊的著名画作——《父亲》。蜂缘一曲留绝唱。我的父亲盛家辁只是一位地道的养蜂专业户。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父亲就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整日沉迷于蜂趣之中,看花开花落,听蜂低吟浅唱,自得其乐,也别无他求。儿时的记忆,父亲是一座大山,坐在他肩上,总能看得很远,但他常年走南闯北,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当年养蜂条件非常艰苦,每年春节回家,他那布满皱  相似文献   

4.
我要说的是我们这里的养蜂大户、具有30多年养蜂经验的乔银恒师傅.他今年52岁,18岁时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养蜂,积累了很多养蜂技术和经验,是我们这里一位很出名的养蜂能手.这些年来,不管气候如何,丰年也好,欠年也罢,他所养蜂始终没有垮过场,亏损过钱.  相似文献   

5.
我父亲从1982年开始养蜂至今已有24年,这期间我们家的每一个人都曾受到蜜蜂的恩惠,也跟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说起养蜂,父亲经历了不少坎坷,第一次尝试养蜂便以失败告终。那时由于条件有限,加上自身经验不足,秋天该给蜂群治螨也不知道,蜜蜂接连不断死亡,父亲毫无办法,只能眼瞅着蜂群所剩无几,一年的辛苦努力就这样付之东流了。父亲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第二年春天,他订阅了《蜜蜂杂志》,又买来了由刘中衡编著的《养蜂》一书。由于父亲善于钻研,很快找出了前一次失败的原因,也从中学了不少养蜂知识。他开始了第二次养蜂。功夫不负有心人,蜜蜂很快…  相似文献   

6.
我的养蜂路     
张为风  张耀健 《蜜蜂杂志》2020,40(10):22-22
笔者出生在养蜂世家,祖父在1930年开始饲养意蜂采荞麦蜜,以后从未间断。新中国成立后,笔者父亲一直维持家庭养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笔者已二十多岁,看到浙江的养蜂人到我地采洋槐蜜,我也跃跃欲试,希望像他们一样到祖国各地去放蜂采蜜。虽然父亲当时已年近60岁,但非常支持我这个决定。1979年,我们灵寿县的养蜂人一起拼车到广东省乐昌县坪石镇开始春繁,从此我们走上了大转地放蜂的道路。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蜜粉源植物,使养蜂人如鱼得水,也很有自豪感。在十多年的大转地放蜂生活中,我的养蜂技术在不断提高,同时也经历了养蜂人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7.
1976年,我14岁,初中毕业就跟随父亲养蜂,至今已有35个年头了.回想这艰难而又甜蜜的养蜂之路,令我感慨万千. 我出生在养蜂世家,祖父早年参加北伐战争,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抗战胜利后,祖父不愿打内战而解甲归田,退出军界,回到老家江西吉安县梅塘乡村,养蜂度日.父亲幼时受到家庭的熏陶,对养蜂十分喜爱.20世纪50年代中期,父亲从江西赣南医学院毕业,响应国家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到江西瑞昌湖区血吸虫重灾区从事医疗工作.  相似文献   

8.
蜂赋人生     
<正>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养蜂人,他用养蜂的每一个细节,教会儿子生命的真谛和获得幸福的法则——聪明都是汗水流够后的奖励,幸福都是勤奋堆积后的馈赠!养蜂这一行是"很辛苦的甜蜜事业",走上稳产、高产,没有蜂病的道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谭健生 《蜜蜂杂志》2005,25(11):42-42
我要说的是我们这里的养蜂大户、具有30多年养蜂经验的乔银恒师傅。他今年52岁,18岁时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养蜂,积累了很多养蜂技术和经验,是我们这里一位很出名的养蜂能手。这些年来,不管气候如何,丰年也好,欠年也罢,他所养蜂始终没有垮过场,亏损过钱。乔师傅很爱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钻研养蜂技术,更可贵的是他能无私地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别人,让蜂友们少走弯路,增加效益。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曾经在《蜜蜂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过数篇文章。他蜂养好了,经济收入高了,可他却忘不了那些养不好蜂,年年见不到效益,已经失去养蜂信心的蜂友,…  相似文献   

10.
林清 《中国蜂业》2012,(6X):17-19
<正>"我的父亲是一名养蜂员,养了许多蜜蜂。我小时候,上学之余也帮父亲养蜂,虽然曾多次被蜇过,但我对蜜蜂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养蜂有着浓厚的兴趣。"谈起如何与蜜蜂结下缘分,武汉蜂之宝蜂业有限  相似文献   

11.
梁继志 《蜜蜂杂志》2012,32(8):42-42
在西北平原上的父亲养蜂已有10年。周围十里八乡的吃蜜者、求教者不计其数,慕名而来。无私地示范传授养蜂经验成了父亲最好的谈资。说起父亲养蜂还得从10年前说起,父亲刚从外地退休回到老家,家里仅有母亲1人的土地,劳动量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怀念     
<正>2014年6月15日,时值父亲节。当天下所有的子女都向父亲献上美好祝愿时,我的父亲——一个从事养蜂半个世纪,积累丰富养蜂经验与蜜蜂结下不解情结的耄耋老人,却在这一天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给我永远的伤痛。父亲名叫张宗其,20世纪60年代开始养蜂,那时交通不便,购买巢础很困难。父亲想方设法,费尽心思,终于购买到巢础机。从此,我们家便挂起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见的盗蜂,往往是在缺蜜的季节,一群或几群蜂去别的蜂箱盗取蜂蜜,但在大流蜜期,一种蜂强迫另一种蜂吐出蜜囊里的蜜,喙对喙地吸取,这种盗蜂现象恐怕很少见吧!我的父亲是个老养蜂员,2002年夏天,他就发现了这种有趣的现象。我处是一个中西蜂,野生、家养蜂共存的地区,5月初,第一个主要蜜源植物———刺槐开花,在这之前蜜粉源缺乏。刺槐刚开花,蜂场(黑意杂交蜂)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的中蜂,开箱检查,箱内并没有1只中蜂。我的父亲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中蜂不同于以前的盗蜂进箱盗取,而是直接骚扰采集回来的工蜂。养蜂者都知道,大流蜜期间,很大一…  相似文献   

14.
蜂生产劳动强度较大,规模化蜂场更是如此,劳动保护在蜜蜂规模化饲养中显得很重要。在养蜂一线中因不正确的姿势、操作习惯所造成的劳动伤害较为常见,劳动保护在养蜂生产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应加强养蜂生产中劳动保护的宣传工作,从源头杜绝各种劳动伤害的发生,养蜂是事业,也是职业,不但需提高养蜂职业素养,更需提高养蜂职业保障水平,维护养蜂从业人员健康安全,使蜂业事业能够持续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是河南洛阳市宜阳人,今年55岁。40年前我父亲养蜂,我也参与了,对养蜂有所了解。20年前,为了生计,我与伙伴们走南闯北赶花养蜂,积累了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摘抄△我父亲患癌症不幸去世,临终时他对我说:《蜜蜂杂志》是我养蜂的老师,是养蜂的指南,是致富的摇钱树。教我一定要认真勤奋学习。我父亲在《蜜蜂杂志》的辅导下,从一个工蜂、雄蜂都分不清的人成为了一个养蜂模范,先后被评为荆沙市劳模,在生命垂危时又评...  相似文献   

17.
<正>家父养蜂40多年,我随父亲养蜂10年,前几年由于没生产蜂王浆,蜂场效益一直不好。虽然椴树蜜大年可挣钱,但碰上椴树蜜小年所赚的钱又赔进去了。正在我想弃蜂转行的时候,我结识了闫会川、杨耀佳二位养蜂师傅,他们劝我不要转行,生产蜂王浆效益很可观。2003年在闫会川、杨耀佳师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小时候听父亲的养蜂朋友对他说:"养蜂难,转场更难,每转一次场,叫上亲朋好友来帮忙,最好的也就是把蜂具、灶具、帐篷等杂物装上车,而搬蜂箱时,只要有一人被蜂蜇大叫一声,其他人就会跑得远远的,不敢到蜂场去,只好独自一人一箱一箱装上车,真是累死人"。尽管那位养蜂前辈对父亲说的这番话是笔者无意中听到的,却在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笔者发誓,长大后干啥都行就是不养蜂。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笔者的长大,养蜂这档事却偏  相似文献   

19.
正我家祖辈几代人养蜂,从小耳濡目染,养蜂技术对我来说就是童年的游戏。2009年女承父业,我从父亲手中接下了这项甜蜜的事业。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一定要做的比父辈更好!我用年轻人的眼光和智慧,边干边思索着。记得一个初春的中午,我发现回巢的蜜蜂腿上带着褐色的粉粒,这是蜜蜂去桃树上采集的桃花粉,怀着试试的态度,我找了两棵桃树做授粉实验,没想到这两棵树大丰收,比其他树多卖了120多元。第二  相似文献   

20.
<正>(续《蜜蜂杂志》 2023年第4期)李龙标老师:您好!我是重庆北碚的王华,是一个养蜂爱好者,更是一个养蜂新手。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蜜蜂,可能受父亲喜欢蜜蜂影响,但父亲养蜂基本没有成功,因为记忆里没吃到自己家的蜂蜜。长大后,19岁参军到了部队,所以,养蜂的梦只能埋在心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