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甜瓜黑斑病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白银市甜瓜黑斑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物98BYT2-1菌落呈青褐色圆形,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倒棍棒状或卵圆形,具纵、横隔膜,大小为(21.94~52.10)μm×(7.01~13.93)μm,ITS、CAL和gpd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与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同源性达到100%,且在系统发育树上聚在一起,将其鉴定为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最适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碳源分别为淀粉、乳糖和葡萄糖;最适菌丝生长的氮源为酵母膏和牛肉膏、培养基为PDA,最适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氮源均为蛋白胨、培养基为PCA;最适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均为7、温度为30℃,最适产孢的pH为6、温度为15℃;黑暗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但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该研究结果为甘肃省甜瓜黑斑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杧果红点病是近年在海南杧果上发现的新病害,由炭疽菌Colletotrichumsp.引起。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均为13~37℃,适宜温度25~31℃;孢子产生温度16~37℃,最适温度34℃。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广,均为3.0~11.0,适宜pH值分别为4.0~8.0、4.0~7.0和5.0~9.0。供试碳源中,以葡萄糖、蔗糖、菊糖为碳源菌丝生长良好;以菊糖为碳源最适产孢。供试氮源中,以硝酸钙、硝酸钾为氮源菌丝生长良好;以甘氨酸为氮源产孢量最大。营养及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产孢有明显影响,在PSA、PSA+酵母膏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在PSA+酵母膏培养基上产孢量大;光照可促进产孢。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在武汉黄陂发现黄瓜靶斑病,对病样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并对病原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武汉地区黄瓜靶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这是多主棒孢霉在武汉引起黄瓜靶斑病的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宜p H值为6~9;病原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好,氮源以硝酸钾利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对新发现的越橘镰孢果腐病菌(Fusarium acuminatum)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培养基,产孢最适培养基为OA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产孢最适温度为21℃;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最佳氮源分别为酵母粉和尿素;pH 5~6适宜菌丝生长,pH 6产孢最佳;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但全光照有利于产孢;菌丝致死温度为51℃(1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7℃(10 min)。病菌生长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病菌生长的影响最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菌对21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菌对多粘类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咯菌腈、丙环·嘧菌酯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0.5000 mg·L~(-1)。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越橘镰孢菌果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均明显小于对照,防效较好,能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针对辽宁省甜瓜新病害--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果腐病,对其病原菌进行
了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以甜瓜煎汁培养基为最适;菌丝在5~40 ℃范围内均能生长,
最适温度为28 ℃ ;最适pH 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
淀粉和蛋白胨。菌核形成的适宜条件为25 ℃,pH 值6~8,理查培养基,最适碳源为山梨醇,最适氮源
为KNO3。菌核在10 种供试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在15~40 ℃范围内菌核均可萌发,28 ℃为最适温度,
黑暗条件有利于菌核萌发;以麦芽糖为碳源的PA 培养基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萌发。
菌丝致死温度为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为53 ℃、10 min。  相似文献   

6.
从海南文昌椰子不同部位病样上分离得到奇异根串珠霉菌26株,选取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性状差异明显的分离株3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可以在15~35℃范围内生长和产孢,但对30℃以上高温的适应性有较大差异。3株分离株均可在查彼克培养基(Czapek)上生长和产孢。供试碳源中,3株菌菌丝生长最佳碳源均为可溶性淀粉,BR2和GF924产孢最适碳源亦是可溶性淀粉,TR924产孢最适碳源为甘露醇;供试氮源中,菌丝生长最佳氮源是氯化铵,BR2最适产孢氮源是硝酸钾,TR924和GF924在查彼克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3株分离株在pH值4~11范围内均能很好地生长和产孢。  相似文献   

7.
 由丝核菌引起的甜瓜果腐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在棚室甜瓜生产中发生渐趋严重。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菌丝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 HGI融合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 ℃;最适pH 6.0 ~ 8.0;供试10种培养基中,在甜瓜煎汁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核形成最适条件为温度25 ℃,pH 7.0,理查培养基,黑暗条件;以山梨醇为碳源的PA培养基和以KNO3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形成。对于病菌菌核萌发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最为适宜;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核萌发最适温度28 ℃,最适pH 5.0 ~ 8.0,黑暗条件利于菌核萌发;菌丝致死温度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53 ℃、10 min。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黄瓜链格孢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格孢属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种类繁多,常给作物生产带来严重损失。2019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黄瓜保护地大棚内发现了疑似链格孢侵染的黄瓜病害。采集的病样经病原菌分离培养、纯化及致病性测定后,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进行了病原鉴定。鉴定结果显示,黑龙江省黄瓜保护地大棚内发现的叶斑病病原为Alternaria alternata。对该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表明,菌丝生长最快的培养基是CA和黄瓜煎汁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培养条件为28 ℃,pH 8~9;致死温度为55 ℃ 10 min;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最适合病菌产孢的培养基为PDA和CA培养基,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培养条件为28 ℃、pH 8~9、12 h光照/12 h黑暗时产孢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杧果新病害露水斑病病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的生物学特性,以便为该病害的发生规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了不同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丝在杧果葡萄糖琼胶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最适生长温度20℃,最适p H值7~8,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菌丝对有机碳源乳糖和有机氮源氨基乙酸利用最好,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 min;产孢量以25℃、p H 6、光暗交替、麦芽糖为碳源、L-胱氨酸为氮源时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率以25℃、p H7、液态水、有机碳源阿拉伯糖、有机氮源L-天冬氨酸为最适条件,分生孢子致死温度50℃、10 min。【结论】杧果露水斑病菌喜好20~25℃、弱酸至弱碱、高湿、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杧果拟盘多毛孢叶枯病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离鉴定杧果苗圃叶枯病病原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鉴定为杧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P.Henn.)Steyaert。菌丝在Richard+杧果叶煮沸汁液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在Czapek培养基上不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25℃和25~30℃,适宜pH值分别为5.0~6.0和4.5~6.0。供试碳源中蔗糖和D-葡萄糖较利于菌丝生长,乳糖和蔗糖较利于孢子萌发;供试氮源中硝酸钠和硝酸钾较利于菌丝生长,硝酸铵较利于孢子萌发。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各12小时有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完全黑暗不利于菌丝生长且不产孢。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水浴10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