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随着中美贸易战爆发,中国开始对从美国进口的一系列农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其中包括大豆、玉米、苜蓿等大宗饲料粮。为研究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大宗饲料粮进口的具体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宗饲料粮的贸易现状,发现近年来中国的大豆、玉米、苜蓿等重要饲料原料均呈现进口规模增大而出口规模减小的趋势,且中国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价格普遍高于中国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的价格,对单一进口来源国依赖度高,这对中国大宗饲料粮国内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对比贸易战前后大宗饲料粮进口的变化发现,中美贸易战使得大豆和苜蓿的进口量下降,对玉米进口影响不大,并对国内玉米去库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本文还对国内应对贸易战影响的一些措施进行了效果测算,发现优化种植结构、开发进口替代市场、采用低蛋白日粮技术,可以维持我国大宗饲料粮的供需平衡,改善中国大宗饲料粮的贸易现状。  相似文献   

2.
奶业作为强壮、振兴河北省农业经济的产业,在整个畜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美贸易战对河北省奶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冲击,文章从中美贸易战对上游奶牛养殖业与下游乳制品加工业的影响入手,对制约河北省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重点分析,最后对中美贸易战所带来的影响提出对策和建议,即应多管齐下,大力发展河北省优质苜蓿干草与苜蓿青贮;加快饲料配方科学研究,加强技术储备,提高氮的利用率;发挥粮改饲技术优势的潜力,防止其他贸易风险;坚持奶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加强与草业公司的合作,大力发展种养结合模式;建立奶业产业一体化,完善上下游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中美贸易战对我国牛羊产业发展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分析认为:中美贸易战将促进我国牛羊产业结构性改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也将推进我国饲草产业优化调整,为饲草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同时引致饲料饲草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预期利润率下降,养殖规模增速受限;加之中美贸易战情况复杂,贸易风险不确定性加大。对此,从短期和长期2个层面提出应对策略:短期应增加能繁母畜和良种补贴力度,对苜蓿和大豆种植给予补贴;长期应建立中小养殖户和规模化肉牛肉羊养殖场并存的养殖结构,提高牛羊养殖业的服务能力,加强牛羊肉加工企业品牌建设和推进饲草饲料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正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奶牛养殖优势区和乳制品加工产区,奶牛存栏、奶类产量、乳品加工企业规模等均位于全国前列。近年来,随着国内饲料价格、人工成本的上升,国内外价差扩大,乳制品进口增速加快,对乳品产业稳定发展和提升带来不利影响。深入了解主产区乳业发展现状及进口增长,对乳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月份,奶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继续在全国推进,以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种植在主产区逐步开展。全国玉米现货价格坚挺,平均价格为2.483元/kg,豆粕价格疲软,苜蓿等优质牧草进口价格走势平稳,原料奶价格走势平稳,奶牛养殖效益趋于平稳。奶牛进口持续增长。由于进口奶粉价格有所下降,导致5月份奶粉进口快速回升,直接推动5月份乳品进口同比上升。全国乳制品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前4个月,全国乳制品行业效益继续向好。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8年3月开始的中美贸易争端愈演愈烈,波及到中美大豆进口危机,对国内豆粕市场价格产生明显的支撑作用。进入6月份中美贸易几轮谈判均以失败告终,7月6日开始中美之间由单纯的贸易"摩擦"演变至到"实战"。受中美贸易战担忧影响,CBOT大豆11月合约从6月初的高点1060美分附近一路下挫至近10年低点826美分,而后受天气因素影响出现反弹,直至8月10日美国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就国产和进口苜蓿对奶牛健康及生鲜乳品质、奶牛养殖场及苜蓿种植户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为奶牛饲养和苜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15头奶牛,分为对照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30%国产苜蓿以及进口苜蓿组,饲喂60 d后进行指标测定,并结合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产和进口苜蓿在保持奶牛健康状况的前提下,提高了产奶量及生鲜乳的品质;国产和进口苜蓿可使每头奶牛每天分别增收9.21元和1.54元;在大庆市2个苜蓿主产区县的种植纯收益相比于玉米分别增加了239元和179元。表明不仅养殖场饲喂国产苜蓿比进口的经济效益好,而且农户种植苜蓿较种植玉米具有更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2013年我国奶业贸易整体上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进口方面,全年进口苜蓿干草75.56万t,进口燕麦草42812t,进口液态奶19.48万t,进口干乳制品163.2万t,进口的乳制品折合1367.1万t原料奶;出口方面则出现了大幅萎缩,干乳制品出口数量同比下跌43.6%,液态奶出口数量下跌4.8%,出口市场仍然高度集中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非洲和周边国家,全部出口乳制品折合原料奶为120269t。2013年我国乳制品贸易折合原料奶净进口1354.7万t,乳制品进口依存度为27.7%,乳制品贸易逆差扩大为70.7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正>强制实行乳制品进口登记制度,加强对进口乳制品的质量检测监管已经刻不容缓。最近,全国各地牛奶价格出现大幅上涨,部分乳品企业甚至陷入"奶荒"窘境。有关信息显示,近日,包括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国内乳业巨头在内的多家乳制品企业已相继发布公告,上调旗下产品价格,涨幅大多在5%~15%。业内人士表示,从2013年年初开始,乳品涨价风声就一直不绝于耳。而由于遭受不良天气、疫病等影响,近期奶牛存栏骤然下降,奶源供应更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辽宁检验检疫局从进口自美国的2批重215吨苜蓿草中,检出我国禁止进境的重要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苜蓿黄萎病菌。这是辽宁口岸首次截获苜蓿黄萎病菌。2010年以来,辽宁口岸进口饲料草的数量不断增加,截止目前,已进口美国苜蓿饲草已达48批次、91051件、9402.71吨,绝大部分销往省内奶牛养殖企业。  相似文献   

11.
苜蓿草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奶牛养殖过程中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我国牧草产业起步较晚,种植面积虽然居于世界第二位,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优质商品草供给不足。从国内苜蓿商品草供给、市场需求和贸易3个方面阐述了国内苜蓿草产业的市场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测算了优质苜蓿草的需求量和产需缺口,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苜蓿和奶业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全球奶业贸易大国.本文基于全产业链视角,对改良种用牛与冻精、牧草饲料、乳制品等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中国奶业贸易存在着进口集中度过高、贸易逆差严重、国内奶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未来奶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引导进口市场多元化、提高乳制品的质量、提升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认可度,在奶牛养殖...  相似文献   

13.
第四季度乳业市场逐渐稳定,生鲜乳价格出现下滑,零售终端价格战频繁。从国内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报表看出,乳业头部品牌继续高速增长,但利润增速有所放缓;区域乳品企业业绩出现分化,利润普遍下滑;特色乳品销售额和利润都普遍增长。第四季度的世界杯大赛促使国内乳品企业展开了体育营销,蒙牛成为最大赢家;双“11”促销中,强者恒强的特征依然明显;进入12月,春节销售大战开启,市场竞争激烈。第四季度的新产品呈现出高价值、高营养、产地化的特征,这充分说明消费者对于乳品的消费升级的需求明显,随着市场逐渐恢复,这类产品将具有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奶业是非洲居民重要的收入和就业来源,是重要的农业产业。2018年,非洲奶业生产总值171.22 亿美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4.0%;奶牛存栏6 752.49 万头,主要集中在东非、北非和西非地区,养殖方式以散养为主,平均存栏仅3 头,部分品种仍以役用为主,牛奶生产仅是副产品,平均单产512.8 kg/头·年,年生鲜乳产量3 462.85 万t;埃及、肯尼亚和南非是主要的乳制品加工国家,加工量占非洲生鲜乳产量的近30%;2019年乳制品消费量折合生鲜乳为5 468.21 万t,鲜奶是最主要的消费品类,占60%以上,其次是奶粉和奶酪,分别占消费量(折合生鲜乳)的16%和15%,人均消费量有所下降,2019年为41.74 kg/人·年;乳制品贸易长期处于净进口趋势,2018年进口量198.72 万t,进口额48.57 亿美元,北非、西非和东非是主要进口地区。非洲奶牛养殖提升空间巨大,乳制品加工前景广阔,乳制品消费增长空间巨大,中国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奶业在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以及奶业贸易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推动奶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丹麦是欧盟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国,是欧洲国家乳制品、肉类重要供应国,该国生产的三分之二农牧产品用于出口。近年来丹麦的奶牛养殖场数量不断减少,但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保证了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奶牛单产不断提高,生鲜乳产量稳中有升;乳制品加工业经历集中和整合后,目前只有24家乳制品加工企业,包括合作社和私营两种形式。为了保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丹麦乳制品加工企业均设定了合理的奶价制定机制,且为牧场提供了高效的第三方服务;丹麦乃至欧洲地区的消费者具有良好的乳制品消费习惯,但液体乳消费趋于饱和,奶酪消费增长明显。在乳制品贸易方面,丹麦始终保持净出口状态,主要的乳制品市场是欧盟地区的其他国家及亚洲国家。多年来,中国和丹麦形成了良好的奶业合作关系,未来两国将进一步加强和拓宽奶业合作,推动中国奶业的全产业链建设,促进两国奶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吉林省奶业生产的现状与差距,提出了扩大苜蓿生产、促进奶业发展的设想,并论述了吉林省发展苜蓿的优势是气候、土地和技术支撑。以大量的数据资料阐明了苜蓿的饲用价值,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证明奶牛饲喂苜蓿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缺失,是当前我国奶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分析全球奶业20强企业与奶农利益联结的典型特征,借鉴全球奶业20强企业的原料奶定价机制、收奶方式、与奶农的合同签订模式、向奶农提供的技术和金融服务体系、与奶农建立可持续合作关系等多种利益联结和绿色发展经验,提出行业寡头垄断背景下优化中国乳品企业与奶农利益联结机制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原料奶定价机制,发挥乳品企业主导作用,强化市场风险管控与应对机制,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乳品生产基地,乳品产业是该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其进出口贸易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数据分析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对内蒙古乳品产业发展现状及进出口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乳品贸易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对策措施,以提高内蒙古乳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受中国工程院委托 ,考察昆明、南宁、梧州、北海、贵阳等城市的奶牛业现状和前景。几个中心城市草地资源丰富、奶业市场、牛源、技术潜力巨大 ,前景广阔。但现阶段存在经营方式不完善、龙头企业薄弱以及政策、饲养系统、品种等制约因素 ,对此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