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鉴定引起异育银鲫发病的疫情的病原,本研究从病鱼体内分离到细菌分离株,经动物回归试验证明为导致异育银鲫发病的致病原.对病原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与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表型特征一致,而且在系统发育树中也是与霍乱弧菌相聚类,两者16S rDNA序列相似性高达99.93%.综合表型特征与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株应归属于霍乱弧菌.血清型鉴定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株霍乱弧菌对喹诺酮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以及β-内酰胺类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
台湾牛蛙感染霍乱弧菌的检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从台湾进境的食用牛蛙中多次检出霍乱弧菌,其中O1群霍乱弧菌6批次,非O1和非O139群霍乱弧菌2批次,经、血清学和噬菌体试验确定这些O1群霍乱弧菌均为稻叶型非流行株,动物实验表明这些菌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力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3.
泥鳅源霍乱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引起江苏某渔场泥鳅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对其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分离,获得一株优势生长细菌;通过对该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16S r RNA基因测序比对及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霍乱弧菌(V.cholerae),将其命名为BH-1;回归试验证实该菌为致病菌,能够导致健康泥鳅死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对氨曲南、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等29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唑啉、青霉素G、乙酰螺旋霉素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苯唑西林、万古霉素、林可霉素等8种药物已产生耐药性。本研究确定霍乱弧菌BH-1为引起该渔场泥鳅大量死亡的病原,本研究结果为该病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引起江苏连云港某水产养殖场黄金鲫死亡的病原,本研究对黄金鲫内脏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将获得的优势菌株进行动物回归实验、毒力因子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的表型特征、16SrRNA和gyrB基因进化分析及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编号为YQ1。该菌株具有lolB、ompU、hlyAClass、hlyAET、toxR等毒力基因,但不具有ctxA、ctxB、tcpAClass、tcpAET、tcpI、zot、stn/sto等毒力基因。动物回归实验显示该菌为致病菌,能够导致健康黄金鲫鱼死亡,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3.0×10~5cfu。该菌株对萘啶酸、恩诺沙星等12种抗生素敏感,对新霉素中度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氨苄西林耐药。研究结果确定非O1/非O139群V.choleraeYQ1为引起黄金鲫大量死亡的致病菌。本研究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江苏省某猪场患有明显呼吸道临床症状和高热死亡的仔猪肺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病毒生物学特性测定、血清学试验、病毒基因鉴定,确定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人工猪体感染发病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可以引起商品仔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和死亡,证实我国已经出现临床高致病性PRRSV毒株。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河北昌黎地区某养殖场貉呼吸道疾病引起死亡的病因,本研究从送检的貉病料肺脏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并对分离株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RNA序列测序及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鉴定,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分离株的分型、人工感染小鼠试验及药敏试验等。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非K1/K2型肺炎克雷伯菌,并将其命名为CLKp18;该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多株肺炎克雷伯菌参考株同源性均高达99%。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肺炎克雷伯菌鉴定标准相似度为99%。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在攻毒后6 h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无菌取出死亡小鼠的肺脏、肝脏、脾脏及肾脏,划线涂板,均可分离到该菌,表明该分离株感染小鼠后,能侵入到小鼠体内多个组织器官,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变,尤以肝脏和肺脏病变较为明显,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2.17×10~7 CFU。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单环内酰胺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及大部分头孢类耐药,但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敏感。本研究结果确定了引起本次貉呼吸道症状疾病的致病菌为非K1/K2型肺炎克雷伯菌,且该分离株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临床治疗由该菌引起的貉肺炎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貉源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河北昌黎地区某养殖场貉呼吸道疾病引起死亡的病因,本研究从送检的貉病料肺脏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并对分离株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RNA序列测序及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鉴定,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分离株的分型、人工感染小鼠试验及药敏试验等。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非K1/K2型肺炎克雷伯菌,并将其命名为CLKp18;该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多株肺炎克雷伯菌参考株同源性均高达99%。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肺炎克雷伯菌鉴定标准相似度为99%。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在攻毒后6 h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无菌取出死亡小鼠的肺脏、肝脏、脾脏及肾脏,划线涂板,均可分离到该菌,表明该分离株感染小鼠后,能侵入到小鼠体内多个组织器官,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变,尤以肝脏和肺脏病变较为明显,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17×10~7 CFU。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单环内酰胺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及大部分头孢类耐药,但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敏感。本研究结果确定了引起本次貉呼吸道症状疾病的致病菌为非K1/K2型肺炎克雷伯菌,且该分离株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临床治疗由该菌引起的貉肺炎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鲤鱼豚鼠气单胞菌感染症的研究Ⅰ.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春地区池塘精养鲤鱼暴发的以出血性败血症为特征的疫病进行了病原分离与鉴定.从自然感染鲤鱼分离获得的菌株,经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属于豚鼠气单胞菌.用增菌培养物经人工感染试验获阳性结果.证明该菌为本病致病菌.用自然感染病鱼的组织滤液,经人工感染呈阴性,证明本病非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9.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湖北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猪高热综合征的原发病原,对采自湖北省患有明显呼吸道临床症状和高热死亡的仔猪组织病料进行病毒分离,结果分离到3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免疫荧光试验、RT-PCR鉴定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病毒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GP5及NSP2基因与高致病性PRRSV毒株有97%~99%的同源性。人工猪体感染发病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均可引起仔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和死亡,证实湖北省已经出现临床高致病性PRRSV毒株。  相似文献   

10.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可引起鸡腹泻、败血症和毒血症等症状。鸡大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易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特别是鸡感染新城疫病毒后,机体抗病力降低,极易出现鸡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1.
荧光PCR检霍乱弧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乱弧菌是引起人类霍乱的病原菌,也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病原之一。作为国际检疫传染病——霍乱的病原诊断,以检出O1群霍乱弧菌或O139群霍乱弧菌为准。O1群霍乱弧菌可再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埃尔托霍乱弧菌在外环境水源中长期存在,特别是在水体PH值为7.6-8.5、水温26-32℃、氯化物260-278mg/L的条件下抵抗力强,生长良好。水体及水产品中的甲壳类、贝壳类、鱼类及两栖类水生动物(牛蛙、蟾蜍)等易受霍乱弧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从病死鸽肝、脾及脑组织混合悬液接种SPF鸡胚分离到1毒株,经HA试验和HI试验、动物攻毒试验、RT-PCR检测,确诊为鸽Ⅰ型副粘病毒。分离株经胸肌注射途径人工感染40d龄非免疫乳鸽和3月龄非免疫鸡,乳鸽发病后出现与自然发病鸽相同的症状和病变;试验鸡未呈现出临床病症和死亡,但却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是引起猪萎缩性鼻炎的病原之一,化脓隐秘杆菌是一种感染牛、羊、猪等动物的机会致病菌.国内目前没有关于二者混合感染猪的报道.本研究从陕西省某猪场发病仔猪肺脏中分离出两株病原菌,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16S rDNA测序鉴定,确定病原菌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化脓隐秘杆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山东某菲律宾蛤仔养殖区发病菲律宾蛤仔和养殖水体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能引起供试菲律宾蛤仔发病,死亡率为66.7%,且发病症状与原发病症状相同,提示该菌是引起菲律宾蛤仔死亡的主要致病菌。本研究对该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rDNA及致病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因此,该例菲律宾蛤仔出血病是由溶藻弧菌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对进口食用活蛇鳗抽样进行实验室检验,经增茵培养、细菌分离和纯培养,分离出一株疑似霍乱弧菌。经镜检、生化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鉴定为非O1群霍乱弧菌。这在汕头口岸进出口动物水产品检验检疫中,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引起贵州省某鸭场雏鸭发病的病原及其致病性和耐药情况,本研究对该鸭场送的疑似细菌感染病鸭进行剖检,取鼻黏膜、心脏和肝脏等组织器官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研究其耐药情况和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6 h后呈现为边缘整齐、有光泽的乳白色菌落,伴有β-溶血现象,经革兰氏染色后在生物显微镜下呈两端钝圆、弧状、排列无规则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与霍乱弧菌相符;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霍乱弧菌同源性高达99.6%~99.7%聚为一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大部分药物都表现为耐药,其中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等抗菌药耐药性较强,对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敏感;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菌可导致试验组雏鸭5 d内全部发病死亡,表明该分离菌对雏鸭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检测的霍乱弧菌相关毒力基因hlyAompWchxA为阳性,而检测的O1群rfb、O139群rfbtcpActxA基因为阴性,表明本次分离的霍乱弧菌携带有致病基因,但不属于O1和O139血清群。结果表明,该鸭场雏鸭发病的疫情病原为非O1/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该菌致病性强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本试验结果为贵州省鸭霍乱弧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引起养殖锦鲤(Ornamental carp)病害的致病因子,从北京地区自然患病的锦鲤体内分离疑似致病菌,再将此菌人工感染健康锦鲤,确定致病菌。采用生理生化鉴定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该致病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同时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该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病鱼体内分离得到革兰氏阴性杆菌CL0901,人工感染健康锦鲤后,能够引起鱼生病甚至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菌株CL0901与Aeromonas veronii ATCC 35624T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9%,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测定结果,将该致病菌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在21种抗菌类药物对该菌的抑菌试验中,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等10种药物的抑菌效果较好。本研究为进一步防制锦鲤养殖病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河南中牟地区斑点叉尾鮰突发性败血症病原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近期河南中牟地区斑点叉尾鮰突发性败血症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濒死鱼中分离到3株致病菌并对其进行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以及药敏性检测。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理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特征相符,与Gen Bank中登录的A.veronii的gyr B基因同源性达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上均与A.veronii聚为一族。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显示,病鱼鳃、肝、肾、脾、肠等组织器官具有典型病理变化,人工感染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并能够从发病鱼组织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病原菌,以上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均为致病性A.veronii。药敏试验表明3株分离菌株均对氧氟沙星、氯霉素、多西环素3种药物敏感。本实验为中牟地区A.veronii的防治和自然感染A.veronii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2008-2011年北京港口进出口水产品中非O1/O139群霍乱弧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特征,为霍乱弧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有效溯源提供理论支持,选取2008-2011年北京港口食源性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株67株,采用毒力基因PCR检测并用MLST分析。结果: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未检出CTX、tox R、hly A 3种基因。菌株的MLST结果显示,菌株可被分为62个ST型,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其中原有STs 2个,新发现STs 60个。同ST型菌株均来源于同一国家,本实验数据同pubmlst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分析,有7个STs可以归为7个克隆组,它们来源于中国和泰国,同组内STs来源于中国、澳洲、法国、泰国和非洲。表明北京港口非O1/O139群霍乱弧菌遗传特征复杂多样,MLST方法可作为可靠的食品污染溯源手段,相同地区的菌株有一定的地域特点,此研究丰富了现有霍乱弧菌MLST数据库,为其溯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均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具备的多重耐药性是造成医院内感染并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本试验从江苏某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牛的生牛乳样品中分离到3株肺炎克雷伯菌及4株鲍曼不动杆菌,通过耐药性检测发现其中部分菌株具有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唑啉和呋喃妥因等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性;小鼠毒力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具备较强的毒力。本试验为奶牛场预防和治疗该类病原感染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耐药菌株可能引起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提出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