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建立快速、灵敏且特异的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PC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根据ORF2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构建标准品质粒来制作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优化反应条件,验证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建立了检测PCV3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出PCV3,而对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用构建的标准品质粒测得的灵敏度可以达到10 copies/μL,重复试验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重复性。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可为我国PCV3型的早期检测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猪圆环病毒3型(PCV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PCV3全基因组序列高度保守区域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能够特异性检测PCV3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对7.87×10~3~7.87×10~9拷贝/μL的PCV3标准质粒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浓度为7.87×10~1拷贝/μL,比常规PCR的灵敏度高100倍。与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不同浓度质粒标准品的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结果均显示变异系数(CV)小于1%,重复性较好。对2018~2020年从四川省不同地区收集的329份正常猪血清及187份疑似PCV阳性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得出PCV3阳性率分别为31.3%和38.5%,流行率较高。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PCV3,为PCV3的临床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同时快速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二重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EDV M基因和PCV3 Rep基因高度同源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PEDV M基因与PCV3 Rep基因,经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PEDV与PCV3的二重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PEDV和PCV3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而对猪圆环病毒2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等8种常见的病原体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应用本方法对PEDV和PCV3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37.6拷贝/μL和61.2拷贝/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PEDV和PCV3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为快速、高效、定量检测PEDV和PCV3提供了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检测并鉴别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病毒。本文研究参考GenBank中PCV2和PCV3高度保守片段分别设计了探针引物,成功建立了一种双重TaqMan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可鉴别 PCV2、PCV3与其他猪病病毒;PCV2最低检测下限为1.00×101 copies/μL,PCV3最低检测下限为1.00×100 copies/μL;重复性高,批内、批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1%~0.02%和0.02%~0.05%;本研究采用建立的方法与商品试剂盒同步检测猪只样品440份,PCV2样品符合率为97.47%,PCV3样品符合率为96.85%;测序结果显示,PCV2均为2d亚型,PCV3均为3c亚型。结果表明,建立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且快速、准确,节约成本,可为PCV2和PCV3的监测与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猪细小病毒7型(PPV7)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PPV7(KU563733.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155 bp的PPV7衣壳蛋白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Clon007-PPV7,以其作为标准品建立了PPV7的SYBR Gt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5.00×10~9拷贝/μL~5.00×10~3拷贝/μ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对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毒、乙脑病毒、口蹄疫病毒常见病原的检测均无特异性扩增,仅PPV7出现特异性扩增;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5.00×10~1拷贝/μ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阳性检测率为71.88%,比普通PCR法检测的阳性率提高了约4.55%。该研究方法的建立为PPV7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定量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猪圆环病毒3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快速检测,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PCV3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以前期检测的PCV3阳性样品制备的质粒DNA为模板,绘制了该real-time PCR的标准曲线和熔解曲线分析,并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质粒DNA稀释至10-8后(浓度为5×102拷贝/μL)仍然可以检出,可重复性试验中各组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用23份临床样品进行了应用性检测,结果从中检测出了5份阳性样品,进一步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波氏菌属毒力基因DNT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以及临床样品的检测。以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标准质粒为模板,建立标准曲线结果显示:标准品浓度在1.13×10~8拷贝/μL~1.13×10~2拷贝/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数R~2=0.997;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1.13×10~1拷贝/μL。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与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2种细菌和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等4种病毒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批内变异系数(CV)均小于2%,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4%,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57.7%,与普通PCR的符合率为93.24%。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作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快速检测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猪肠道α冠状病毒(SeACoV)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扩增SeACoV N基因保守区序列,将其克隆至p EASY-Blun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 EASY-Blunt-PA-N作为标准阳性质粒,以其为模板建立SeACoV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Ct值与标准品模板在9.47×101拷贝/μL~9.47×107拷贝/μ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斜率为-3.91。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对PEDV、TGEV、PDCo V、PRRSV等猪常见腹泻病样品检测无扩增,表明特异性良好;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下限可达到9.47×101拷贝/μL;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变异系数在0.82%~1.01%,组间变异系数在1.20%~1.69%,重复性较好。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广西和云南等地7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除阳性对照外,临床样品均为阴性,表明该病毒尚未传播至广东以外的省份。本实验首次建立了SeACoV N基因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SeACoV快速检测和病毒感染预防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猪圆环病毒2型(PCV2)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采用PCR扩增PCV2 ORF2基因242 bp片段,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以纯化的重组质粒为模板作荧光定量PCR扩增,建立了PCV2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1.2×10~1拷贝/μL,与猪圆环病毒1型(PCV1)、猪瘟病毒(CSFV)、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乙型脑炎病毒(JEV)核酸均不发生扩增反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建立的PCV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PCV2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猪圆环病毒2型(PCV2)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采用PCR扩增PCV2 ORF2基因242 bp片段,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以纯化的重组质粒为模板作荧光定量PCR扩增,建立了PCV2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1.2×101拷贝/μL,与猪圆环病毒1型(PCV1)、猪瘟病毒(CSFV)、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乙型脑炎病毒(JEV)核酸均不发生扩增反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建立的PCV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PCV2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菁松皓月、两广二号、华康2号、华康3号、872×871 5个蚕品种为材料,进行全龄人工饲料适应性筛选养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广二号、菁松皓月的4龄健蛹率、4龄结茧率、F1代两日孵化率等指标皆高于华康2号、华康3号和872×871品种,整个饲养周期中两广二号生长发育整齐度高,极少见病死蚕,健康性明显优于其他品种。经过一个家蚕饲养世代的调查研究,结合5个蚕品种试验综合表现得出,两广二号对饲料适应性最强,健康指标、产丝量指标、产卵质量、F1代孵化情况等都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喜锦蚕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为主体,以"琢美"蚕丝被生产经营为纽带,以技术服务为辐射带动,采取"公司+蚕农+消费者"模式,把消费者融入现场设计制作体验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之中,同时公司为蚕农提供多批次供种共育、代加工蚕丝被服务及品牌包装,由蚕农自行销售,公司和蚕农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互助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双赢和多赢,有效缓冲了市场风险和分散了养蚕劳动强度,取得了较为稳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桑树桑黄的产量和品质,增加桑树的附加值,本试验筛选适合的桑树桑黄菌株,研究其繁育技术。结果表明:从目前常用桑黄菌株中筛选出适合桑树桑黄的菌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瓦宁纤孔菌(Inonotus vaninii),并构建了该菌的系统进化树;通过对其繁育技术的研究,从20组代料配方中选出了最佳比例的配方,即:桑树木屑80%,玉米粉10%,稻皮2%,棉籽壳7%,熟石膏1%。本研究为桑树桑黄的人工繁育和规模化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比较桑叶粉混合发酵饲料(CL组)与常规饲料(CK组)对草鱼生长、生理、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叶粉混合发酵饲料能有效改善草鱼肝脏健康,调节脂肪代谢,提高氧化能力,对草鱼抗应激、耐缺氧能力有较大的作用,从而促进草鱼生长。CL组草鱼全鱼脂肪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但肌肉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且CL组草鱼肌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桑叶粉混合发酵饲料养殖草鱼,不仅可以提高草鱼的健康性,还可以提高鱼肉营养成分和风味。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MS/MS),建立了鸡肉中尼卡巴嗪残留标志物4,4'-二硝基均二脲(DNC)的检测方法。检测样本在乙腈水溶液提取下,经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浓缩后定容过膜上机检测。在2.0~500.0μg/L线性范围内,DNC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r=0.999 26,检出限为0.11μg/kg。阳性添加回收试验中,DNC加标浓度分别为1.0、10.0、200.0μg/kg,回收率范围为91.4%~103.0%。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容易操作,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条件设置合理,灵敏度较高,相关参数优化较佳,可对样品进行准确定性和定量检测,适用于可食动物肌肉中尼卡巴嗪残留标志物DNC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桑椹品质评价因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38个果桑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可溶性固形物、多酚、蛋白质等10个指标进行水平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影响桑椹品质的主要因子。水平分析表明,直接反应桑椹外观颜色的花色苷及与风味口感密切相关的糖酸比、固酸比、总酸和还原糖的变异系数较大,达50.00%左右;因子分析表明,综合风味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高,达到44.83%;其次是功能因子,最后是营养因子。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最终以其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酸、糖酸比、花色苷、多酚、黄酮和蛋白质8个指标作为影响桑椹品质的主要因子。以综合风味因子、功能因子和总酸为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将38个果桑品种分为5类,其中:一、二、三类主要特点分别为酸甜适中、较甜、干物质含量高且口感偏甜,均适合鲜食;第四类风味不佳且功能物质含量较少,适合作为加工原料;第五类糖酸比最低,但是功能物质含量突出,适合作为功能产品的研发原料。  相似文献   

17.
2016年,甘肃省凉州区农牧局对一起不遵守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未对采购的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药物性饲料添加剂查验案进行了立案查处。本文通过对案件查处过程中的案件定性、证据搜集、违法对象锁定等情况进行讨论,提出了理顺因果关系,锁定违法行为,突出检验检测,源头涉案企业查处的监管思考,为切实加强饲料生产企业监管,规范饲料生产企业生产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儋州鸡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关系,本研究对36只儋州鸡样品的线粒体DNA(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合GenBank中公布的部分品种鸡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儋州鸡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关系。结果显示,儋州鸡mtDNA D-loop区扩增片段长度为1 210 bp,A+T含量为59.9%,C+G含量为40.1%,变异区在167~1 215 bp之间,高变区主要集中在167~367 bp之间,存在6种单倍型,共有20个变异位点,单倍型变异度(Hd)为0.571,平均核苷酸差异(k)为6.449,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0537,中性检验的Tajima’s D值为1.61643,6种单倍型可分为A、B、C 3个世系,以B世系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儋州鸡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相对偏低,结合群体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发现,儋州鸡的遗传组成来自3个母系祖先,缅甸红原鸡、爪哇红原鸡及红原鸡海南亚种均是其潜在的祖先,受外来鸡种影响较小,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原始鸡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猪伪狂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我国规模化养猪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在猪群中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流行范围广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为此,本文从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控建议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初乳在仔猪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仔猪提供能量,免疫球蛋白和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仔猪的初乳摄入量与断奶重和存活率呈正相关。文章主要论述了母猪初乳的形成和初乳产量的测定,以及日粮对母猪初乳的影响。以期通过营养措施改善母猪初乳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