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施根吉 《中国蜂业》2009,60(2):45-45
前几年,曾一度被炒得十分火热的“蜜蜂节”现在竞悄然冷落了。养蜂人拥有自己的节日乃是期盼已久的事,无论是追花夺蜜的转地放蜂,还是定地饲养,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到了蜜蜂进入冬眠期,养蜂人还需要做好三件事:总结一年的经验教训;养精蓄锐,备战下一年的生产;开通信息,联络情感,推销产品。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引进西方蜜蜂饲养以来,养蜂模式大致分为两种:即定地饲养与转地饲养,转地又有大转地(全国范围)和小转地(本省范围)之分.20世纪80~90年代,党的三中全会后,以家庭为单位的蜂场蓬勃兴起,大多是夫妻二人管理百群左右的蜂场.  相似文献   

3.
黄伟 《中国蜂业》2014,(1):52+54-52,54
<正>我今年40岁,专业养蜂已有20多年,养蜂队伍中可算年轻一代。2004年4月白城蜂业科技协会成立,我被选为理事,2011年3月吉林省洮南市蜂业科技协会筹备会,又被选为常务副会长。我家养蜂从小规模发展到百群,从弱到强,经历了定地到小转地,又发展到大转地饲养。五口之家(除了两个孩子上学),我的妈妈闫桂清已是67岁老人,依然带我们夫妻俩去追花夺蜜,  相似文献   

4.
谈大转地蜂群怎样在辽西就地安全越冬辽宁北镇县大市乡江家村(121301)艾国民近年来,由于大转地养蜂费用大幅度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不断下降,促使大批蜂场逐渐由大转地饲养过渡为定地加小转地养蜂。在这转变过程中,本区有很多养蜂者由于是在走南闯北、追花夺蜜...  相似文献   

5.
蜜蜂能在短时间内采进大量的饲料,人们正是利用蜜蜂的这种习性,转地放蜂、追花夺蜜,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转地放蜂有大转地和小转地之分。何为大转地或小转地?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说,长途的、跨越省区的、一晚上的时间内不能赶到目的地的,应为大转地;而在本地区...  相似文献   

6.
不论在什么地区饲养蜜蜂,原则上都要养强群,特别是定地饲养.大家知道定地养蜂和大转地养蜂是无法相比的,因为大转地蜂群由于不失时机的转场,蜂群始终处在不离花的环境里.而定地饲养的蜂群就做不到这点.虽说管理措施大同小异,但定地饲养蜜源有限,只有油菜是一个稳产的好蜜源,就是早了些,开花流蜜期蜂群正处于新老交替期和增殖期,没有更多的适龄采集蜂.  相似文献   

7.
蜂群转地饲养追花夺蜜,是增加蜂产品产量,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长期转地放蜂耗费大量的人力、运力,费用大,蜂群难以保持强群,在运蜂途中如何减少损耗,保持群势,安全到达目的地,历来是养蜂技术的难点之一。1掌握放蜂信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杭州地区蜜蜂小转地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是蜜蜂养殖数量较多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蜜蜂饲养量在18万群以上,90%以上蜂场采用大转地饲养方式,从早春的3月份就开始频繁更换“战场”,转战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北京、吉林、黑龙江等省,直到9月份才返回本地。野外条件艰苦,  相似文献   

9.
我与蜜蜂结下不解之缘退休后我住在农村(江西兴国),利用本地区丰富的蜜粉资源,在自家房前屋后养蜂,从最初的几群发展到目前饲养19群意蜂、6群中蜂,采取定地饲养结合小转地追花夺蜜,蜂产品年收入每群近200元,使退休后的生活充满情趣,又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  相似文献   

10.
目前,定地饲养十几群到几十群的养蜂户占多数,由于有承包田或因人力有限,无条件大转地追花夺蜜,只能在家定地饲养,所以收入不高。本地没有蜜源时,如果适当地进行小转地,蜂产品就能成倍地增加,其方法是:  相似文献   

11.
杨选 《蜜蜂杂志》2001,(8):11-11
近年来 ,定地养蜂及定地加小转地的蜂场越来越多 ,长年南北转地 ,连续追花夺蜜者越来越少。这种饲养管理模式的改变 ,无非是每个蜂场在经济核算中所采取的相应措施。本人自 1965年开始养蜂至今 ,历经坎坷。 80年代曾南到“天府之国” ,北至西北高原 ,到也碰到过好蜜源 ,然而却丰收无几 :不是蜜源好时蜂群未繁殖起来 ,就是有好的蜂群又赶不上好蜜源。今年盼明年 ,明年盼后年 ,蜂场几起几落。自 1990年以来 ,本人定地加小转地饲养 ,收入 1年胜似 1年 ,基本稳定在万元上下 ,不仅还清了以前养蜂所欠的债务 ,蜂群由原来的 3 0群上升到百余群 ,基…  相似文献   

12.
高崇东 《中国蜂业》2009,60(5):25-25
中华蜜蜂在自然植被良好的地方饲养,收入较为稳定。中华蜜蜂适宜定地饲养,但在实际生产中,为尽量提高养蜂效益,常常需要短途转地。由于中蜂护脾力弱,巢脾易碎,转地难度大于意蜂。所以,如果没有较好收益,中蜂场不必经常转地放养。可转可不转的,一般以不转地为好。即使必须要转地放养,  相似文献   

13.
赵中和 《中国蜂业》1999,50(2):12-12
转地饲养的特点是蜜源衔接紧凑,连续不断,能获得高产。定地饲养是分散放牧,能利用零星蜜源。各有好处。但从产量上说,还是转地饲养为高。一、转地饲养转地饲养因蜜源丰富,不仅能获得高产,而且增殖快,蜂群壮,疾病少,这是养蜂的一种生产方式。但转地饲养有三苦:装...  相似文献   

14.
2005~2006年转地蜂场养蜂生产成本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浙江省是全国养蜂业发达省份之一,以转地放蜂为主,缙云县地处浙南山区,大都饲养西方蜜蜂。本世纪初,全县蜜蜂饲养量在1.6万群,近年由于蜂产品价格偏低,养蜂生产成本增加,养蜂效益不佳,  相似文献   

15.
马仁公 《中国蜂业》2006,57(7):24-24
春去夏至,大型蜂场为了追花夺蜜,转战全国各地;定地饲养的小型蜂场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减少无蜜源期白糖的饲喂量,降低王浆的生产成本,也放弃原来定地不动的饲养模式,就近选择有蜜粉源的地方,进行小转地放养。现在有的蜂场采取开放式运蜂,装车后将巢门打开,把易激怒不安定的采集蜂在途中放掉,这虽然可以解决因高温运蜂闷死蜂群现象的发生,但运输途中,绝大多数的采集蜂被丢失,到达目的地后,原来的采集强群也变成了采集弱群,需要7-10天才能恢复,对蜂蜜产量影响很大。采用简易防飞网罩.以上的难题即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6.
陆永乐,今年50多岁,是江苏泰州地区的一名养蜂人员,自幼跟着父亲养蜂,走南闯北追花夺蜜.而今,他的养蜂方式已发生了变化,陆永乐一面务农,一面养蜂,有空还干木匠活.养蜂生产从过去的追花夺蜜,改为定地饲养结合小转地饲养,成本低,风险小,充分利用本地蜜源,收入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王志刚 《中国蜂业》2002,53(1):20-20
转地放蜂追花夺蜜 ,采用卧式蜂箱既笨重 ,又不方便 ;但定地养蜂采用 1 6框卧式蜂箱有它的许多好处 :空间大 ,空气较流通 ,易维持强群 ,不伤热 ,对春繁、秋繁 ,蜂群安全度夏和越冬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而且管理灵活性强 ,可随时调节蜂群 ,既有利于采蜜、产浆 ,又有利于繁殖 ,只要合理利用 ,就能稳产高产 ,它是定地养蜂者的理想的选择。我定地养蜂多年 ,部份采用了1 6框卧式蜂箱养蜂 ,效果很好 ,与 1 0框标准箱养蜂相比无论是采蜜、取浆 ,还是发展蜂群 ,都不逊色 ,现根据自己养蜂实践和掌握的一些经验 ,与蜂友们共同探讨。一、定地饲养采用卧…  相似文献   

18.
卢源甫 《中国蜂业》2006,57(2):19-19
我饲养意蜂30群,中蜂40余群,定地加小转地饲养。相比之下还是中蜂好,中蜂节省饲料,省人工,成本低,适宜于广大业余养蜂爱好者饲养。  相似文献   

19.
转地放蜂追花夺蜜是我国养蜂业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一种养蜂方式 ,几百万群蜜蜂组成的养蜂大军 ,弛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特别是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是我国转地放蜂的鼎盛时期 ,每年由南方转地到东北采刺槐、椴树蜜的蜂群达 1——— 2百万群 ,其声势之大 ,场面之壮观 ,使人叹为观止。转地放蜂对我国养蜂生产发展曾起到较大作用 ,但随着养蜂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以及蜜源结构的变化 ,转地放蜂已不完全适应我国现在养蜂生产的需要。笔者根据数年来的观察 ,以及和不少蜂友座谈 ,认为转地放蜂甜中有苦 ,甚至有许多弊端。因此 ,应该寻求一种适应我…  相似文献   

20.
杨春红  张发 《蜜蜂杂志》2020,40(3):28-29
对蜂群进行饲喂是蜜蜂被人工饲养后才有的行为,野生蜜蜂是不需要人工饲喂的。20世纪初西方蜜蜂刚刚引入中国时,蜂群采集到蜂蜜后,养蜂者首先要给蜂群留足饲料,多余的才是人类的收获。蜜蜂依靠天然的蜂蜜和花粉生存,体质才会健壮。加之当时的蜜蜂饲养基本上是定地或小转地的模式,蜜蜂极少患病,所以很少对蜜蜂进行额外的饲料补充或者药物饲喂。现在由于人类对蜂产品的过度掠取,使蜜蜂很少能吃到天然的蜂蜜,多以后期喂入的糖浆为食,体质较食用天然蜂蜜花粉的蜜蜂会有所下降,并且南北大转地饲养方式的增多,蜜蜂患疾病的几率增大,各种因素导致人工饲喂的需求较以前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