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湖北浠水县象鼻嘴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该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首先选择2006年与小流域健康发展相关的21个指标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选用模糊隶属函数进行指标量化,并采用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综合指数,计算结果表明该小流域综合评价指数为0.63,系统健康等级为差;最后,通过障碍度计算,确定了限制小流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度,有机肥使用率、劳动力集约度、资金集约度、土地利用率及农用地比例,并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小流域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南平西洋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山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危机迫使人类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山区可持续发展包含山区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3个维度。本文以南平西洋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例,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前后生态、经济、社会各项发展指标的分析,论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促进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用新建立起来的县级林场可持续林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对湖南莽山林管局40年的林业建设分阶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是1995年以前.属于非持续发展阶段,1996~1998年,综合得分为78分,已上升到预可持续发展阶段,距可持续发展阶段只差一步之遥.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可持续林业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石林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DPSIR模型建立由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大子系统及26个指标构成的石林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变化法及变异系数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OPSIS法展开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0-2014年石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贴近度Ci值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于2014年达到最高值,但历年综合发展水平较低;五大子系统中,压力系统和影响系统贴近度Ci值偏低,旅游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和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将对促进石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宜昌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数量化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以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基本要素为依据,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变量集;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提取了累计贡献率大于81%的11个指标因子,确定了各指标因子的权重;从发展规模总量和结构协调度两方面对公益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进行了评价,认为宜昌公益林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其结构协调度DHT=0.722,协调能力较差,仍处于弱可持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潘丽琴  罗明灿 《安徽林业》2013,(1):18-21,26
本文在云南省保山市杨柳小流域森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对杨柳小流域森林资源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评价体系和指标权重均合理,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7.
以南岳衡山为例,构建宗庙文化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专家评分为指标赋分,计算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综合得分。研究结果显示,南岳衡山处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良好阶段,具体而言,旅游区历史底蕴、旅游经济水平、生态环境与宗庙文化的协调度等情况表现良好,而旅游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程度以及游客对文化价值的认同度则是阻碍南岳衡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南岳衡山应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深挖文化内核,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创新旅游模式,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促进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在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3方面选取了植被覆盖率、树种结构指数、林种结构指数等20个指标,按3个层次构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评价指标因子的计算方法和评判标准。可为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评价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在研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3个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分析了退化群落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高度、盖度、实生株/总株数、组成结构、显著度、生物量等特征指标的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的变化,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潜力度最高,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顺序替代过程;早期阶段恢复潜力度较高、恢复度低、速度慢,中期阶段恢复潜力度高、恢复度中等、速度快,后期阶段恢复潜力度低、恢复度高、速度慢。群落整体恢复速度低于群落各特征指标恢复速度。在群落各特征指标中,群落高度、盖度、实生株/总株数、组成结构、显著度的恢复速度高于生物量恢复速度,即群落结构恢复快于群落功能恢复。群落自然恢复对策的变化是由早期更新对策向中期结构调整对策至后期结构功能协调完善对策更替。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40~50年可有较为正常的组成、外貌和结构,但要达到功能完全恢复则需时很长。  相似文献   

10.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评价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在研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3个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分析了退化群落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高度、盖度、实生株/总株数、组成结构、显著度、生物量等特征指标的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的变化,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潜力度最高,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  相似文献   

11.
Ecosystem health is the object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building in loess hilly areas under erosion environment. Using principles of ecosystem health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 index selection, 17 factors were considered from three aspects: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apacity,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 and ecological service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ecosystem health was established for a small watershed under erosion conditions. Mean-square deviation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factor and then step-up multilayer synthesis with linear weighting function was used to build a two-level hierarchy and collection index health consultation model. The health dynamics of the ecosystem in the small watershed under erosion conditions was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shed ecosystem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has an increasing annual fluctuation (0.370 in 1985 to 0.573 in 2003) for the health index. This increasing trend indicates an adequately strong abil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obstacles and advantages to the watershed ecosystem health were studied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of obstacle degree and advantage, and path analysis method, considering the real economic optimal level as the uppermost goal. Finally, suggestions on ecological building were provided a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cosystem rehabilitation in the small watershed. Translated from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 26(7): 2,219–2,228 [译自: 生态学报]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专家咨询法计算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专家咨询法和目标逼近法确定了指标理想值,然后结合各指标的实际值计算了指标的标准化值,最后采用指数加权求和法计算得出了综合得分,据此对重庆市西永微电子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测算,得出了园区土地集约度分值得分为91.18,指出了土地集约度较高,但是存在工业用地率低,建成投产的周期慢的情况,制约了园区的发展。此外,园区的扩展潜力较大,因此应该注意加大园区的外延式扩展潜力,提高用地结构,提高投入产出比,提高工业用地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UF树脂压制多层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和湿胶合强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合成工艺的主要参数:F/U的终摩尔比、缩聚阶段pH值、加成阶段三聚氰胺(M1)的质量分数,探讨了它们与甲醛释放量以及湿胶合强度的关系,优化出最优方案。压制出七层杨木胶合板性能达到GB/T9846—2004中Ⅱ类指标要求,同时甲醛释放量达到E_0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实现林业生态文明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林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林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 个一级指标和22 个二级指标,以及林业生态文明水平测度标准。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可能满意度法建立了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定量测度评价方法,并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广东清远市清城区林业生态文明评价实践中。结果表明:(1)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系统地评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对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该评价方法体系可以用来补充完善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的定量评估工作,对林业建设水平进行数量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2011 年、2013 年和2015 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综合评价测度值分别为27.52、28.64、29.04,与2013 年广东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测度值41.17 相比,清城区目前仍处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起步阶段,在逐步迈向林业生态文明城区具有无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集珠江三角洲地区229个建制镇的大样本数据进行林地集约利用评价,选取森林覆盖率、林地生产率、单位面积林木生产量、生态公益林面积比率、商品林面积比率、人均林地6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归一化法进行样本指标标准化,再结合熵权法确定指标熵值和熵权,计算得到林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显示珠三角非核心区建制镇的林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并进一步探讨促进林地集约利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F/U的终摩尔比、F/U的初摩尔比、缩聚阶段pH值、缩聚阶段温度为变量,UF中游离甲醛含量和羟甲基含量为考核指标来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脲醛树脂合成工艺参数。最佳工艺参数F/U的终摩尔比1.05:1、F/U的初摩尔比2.2:1、缩聚阶段pH值5.1~5.3、缩聚阶段温度88℃~90℃。其产品游离甲醛含量小于0.15%,羟甲基含量大于10.5%。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人为干预下黄土高原清水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清水河流域1959,1986和2007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对象,对该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时期清水河流域总面积的97%以上为林地、草地和农田;从1959—2007年土地利用表现为林地面积的增加,草地和农田面积的减少;3种生态系统的综合服务价值除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外,其他各项服务价值从1959—2007年均表现为递增,增幅由大到小依次为气体调节>原材料>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形成和保护>气候调节和娱乐文化。由此可见,在追求总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在该流域不能只追求林地面积的增加,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平通河流域森林径流效应与水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森林流域水文模型(FCHM)模拟分析森林植被变化下的平通河流域森林水文过程。表明随着该流域森林覆盖率FR的提高,该流域年平均蒸散发量由无林地时候的373.3 mm降到了有林地时候的289.3 mm,因此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会随FR的增加而增加,呈流域径流正效应(23.7%)。在模拟数据的基础上,对平通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可知该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在有效承载范围之内,且还有近2亿m3的水资源量可以使用,因此有必要进行水资源高效利用规划,以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森林城市对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评价是对其建设水平的衡量与反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进行评价的基本前提。以浙江省为例,总结相关评价基础上,根据相关原则构建由森林状态、森林效益和森林发展三大系统、具体由26个指标组成的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建立指标值计算模型,最后对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希望通过对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拓宽对森林城市研究方向,为森林城市建设、城市森林生态效益更好发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态公益林效益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对生态公益林效益评价的研究概况、评价方法、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等,认为在具体评价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时,通常分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各单项进行效益评价,总体生态效益为各单项生态效益价值之和,但如何界定公益林的主导效益与其它效益的关系是今后生态公益林效益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