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竹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华 《林业科技开发》2002,16(Z1):26-27
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影响竹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方面,竹林立竹密度、径级等生态构件及林下植被是系统生物量形成的关键因子.作者应用生态分室原理并进行试验处理,调查不同立竹密度和经营方式等对毛竹林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立竹各器官以竹秆生物量为最大,竹根最小,差异显著,并随立竹径级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林分立竹密度增大,林分的生物量显著增加,增加幅度可达2.28倍;林下植被生物量具季节性变化规律,竹阔混交林林下植被丰富,生物量大,自肥功能强.为此,建议采用竹阔混交林经营模式,增加现行毛竹林经营中的立竹密度.  相似文献   

2.
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养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力及养分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林下植被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以往由于研究方法、研究时限以及研究尺度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对林下植被的认识还不统一,研究结论不够深刻。如何正确测定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其生物量,合理评价林下植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科学制定林下植被的管理措施,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文中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其养分作用3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今后林下植被研究、林下植被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林下植被组成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维护森林多样性、推动森林生态系统流程和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 关于林下植被的研究已有上百年历史, 其中在森林群落分类、更新演替、养分循环及稳定生产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文中从林下植被的定义及其组成、演替和功能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林下植被的研究进展, 并探讨了如何综合研究演替以及干扰对林下植被组成的影响、林下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以及如何将林下植被作用及功能的研究理论应用于近自然人工林建设和管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福建毛竹林生态培育与生态系统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福建毛竹林经营中存在的生态经济问题,提出毛竹林生态培育和生态系统管理的经营理念,旨在改变不合理的管理措施,因山因林制宜,切忌推广一种固定的经营模式.重建竹林生态系统的优化结构与功能体系,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强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进生物良性循环,提高竹林的抗逆性,确保毛竹林丰产、稳产,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毛竹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研究问题的评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世界各国森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研究为背景,结合我国毛竹林经营和研究情况,对毛竹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策略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尝试构建了研究这一问题的技术路线和系统框架。提出使用时序法、回溯法和长期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克服“长期”研究的时间跨度,研究长期立地生产力对经营措施的干扰反应,并试用立地分类和评价、专家系统和计算机模拟模型等技术方法评价和预测经营措施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人工经营模式对于提升毛竹林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合理的人工经营措施易造成毛竹林土壤养分失衡及生态功能退化,并威胁到毛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采用配套动态土壤养分管理模式的人工毛竹林经营模式,与传统粗放的掠夺式的经营模式为对照,分析该模式的优劣点。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提高毛竹林的生物产出,增加土壤养分,维持竹林的生态功能。研究结果可以给当地毛竹林培育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模式,为毛竹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高温干旱对毛竹林下植被数量特征、群落结构变化特点的影响及群落演变趋势,对2013年安吉县高温干旱受灾毛竹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受高温干旱灾害影响的毛竹林的林下植被以喜阳类植物为主,平均盖度达0.95,物种丰富度为44,高度达1.20 m;而未受灾毛竹林的林下植被以喜弱光或喜阴类植物为主,平均盖度为0.72,物种丰富度为42,高度仅为0.66 m;受灾毛竹林一般位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经营效益低下,且受灾后毛竹林的自然恢复速率缓慢,而林下植被的自然生态恢复能力较强,并有较快地从低矮阴性或喜弱光的草灌逐渐向高大喜阳的乔灌木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程度人为干扰下毛竹林下植被的群落组成结构,研究了人工干扰对毛竹林下植被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选择了人工干扰程度不同的9个样地,并在每个样地中设置样方,测量植被的多样性,调查植被的种类、株数等,同时计算其重要值、丰富度指数(S)、Simpson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Alatalo均匀度指数(E)。结果表明: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的毛竹林群落科属种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中度干扰下毛竹林植被的科属种数目最多,轻度干扰次之,重度干扰最小;而乔木层物种数在轻度干扰下最多,灌木层物种数在中度干扰下最多,草本层物种数在重度干扰下最多;毛竹林乔木层和灌木层中S、D、H、JswE值总体上均呈现出中度干扰最大、轻度干扰次之、重度干扰最小的变化趋势,但草本层中各项指标值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保持适度的人为干扰、维持植被多样性对竹林经营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秦岭北坡的种子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生活型多样性和区系成分多样性等分析研究,发现秦岭北坡长安区沣峪林场种子植物种类繁多。原始古老成分以及中国特有植物种类居多,区系成分复杂,各类成分并存。表现出种子植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型多样性等特征。林下植被的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状况,合理的树种配置可促进林下植被的良好发育,有效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可改善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高质量经营,探索林分密度调控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山西五台山林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林分密度样地,调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并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分析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以及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呼吸速率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喜光植物的重要值随林分密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在高密度林分中变成偶见种或消失,耐荫植物的重要值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升高,在高密度林分中成为代表性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呼吸速率均随林分密度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基于香农-威纳指数的均匀度指数、基于辛普森指数的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在中密度下达到峰值,土壤呼吸速率也在中密度下达到峰值;植被种类、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性极强,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主体,具有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生态功能 。植被类型是 影响土壤团聚体形成和微生物特性的重要因子,研究森林植被类型对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丰富生物多样性及缓解全 球变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团聚体的相互影响及交互作用,均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 重 要影响 。本研究重点阐述了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及稳定性、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研究进 展,并提出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方面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天目山毛竹林蔓延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天目山毛竹林蔓延对本地鸟类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在毛竹林与常绿阔叶林植被交界处设置3组对比实验样地,分组统计活动在2种不同植被中的鸟类种类与数量.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与毛竹林植被内的鸟类种类比为7:1,个体数量比为6:1左右.即毛竹林内的鸟类种类及数量大大低于常绿阔叶林,而这种差异性可能是鸟类食物链及森林空间结构的影响所致.由此可见,毛竹林的不断扩展将对本地鸟类多样性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从维护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角度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彻底清除毛竹林和实验区间伐毛竹林等人工干预措施,以控制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毛竹林的蔓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企业(专业合作社)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赤水河流域毛竹林下植被生物量变化及竹乡乌骨鸡养殖技术。结果表明:1)毛竹母竹林、丰产林、低产林和社区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分别为68.35 t/hm~2、67.90 t/hm~2、20.81 t/hm~2和56.18 t/hm~2,分别是地上植被生物量的45.39%、37.26%、10.84%和36.03%,其中灌木、草本及枯物层植物生物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7.21%~74.68%、4.28%~10.24%和19.83%~32.54%;不同类型毛竹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组成指标、林分结构和植物多样性指标差异显著。2)林下植被生物量受毛竹林植被一土壤系统的综合影响,与部分表层土壤理化指标、林分结构及植物多样性指标呈显著相关,林下植被生物量增加有利于毛竹林地土壤综合肥力提高,林下养殖竹乡乌骨鸡除减少林下植被生物量外,还可能增加表层土壤扰动、减少生物多样性和导致地力衰退。3)毛竹林下养殖竹乡乌骨鸡成倍增加林地产值,适宜750~1500只/hm~2、每年1~2轮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4.
竹子是森林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毛竹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是中国重要的的优良竹种。毛竹是当今世界上生长快、产量高、可再生能力强的自然资源之一。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毛竹具有巨大的潜力。受经营目标及利益驱动的影响,当前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已受到挑战。研究系统阐述了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毛竹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毛竹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等内容,同时从竹林健康监测评价、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竹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竹林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维护4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毛竹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且对未来经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判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近自然林业认为森林经营是对林木自然生长过程的模仿。从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措施和经营结果等方面评价了传统集约经营的毛竹林,指出传统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具备近自然经营的潜力,但在经营理念上需要以近自然经营理念为指导。根据近自然经营的理论和方法,利用森林的近自然度、物种多样性、产品多样性以及林分的经济产出等指标分析了毛竹林近自然经营的可行性,以期为毛竹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毛竹林长期立地生产力评价和预测研究的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我国毛竹林长期立地生产力评价和预测研究的背景、特点、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可供利用的优势以及可能的研究策略和解决途径,为探索毛竹林在不同经营措施作用下长期立地生产力的评价和预测的理论及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型毛竹林土壤肥力维持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型毛竹林是指以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维持生物多样性、缓解和改善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毛竹林类型,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功能.文章在分析垦复毛竹林、未垦复毛竹林、毛竹木荷混交林3种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型毛竹林养分功能动态平衡的要求,提出了保持适当比例的针、阔叶树木,改善和优化毛竹林生态结构;采用择伐方式或半封山形式,合理保持立竹度和林龄、径级结构比例;采用带垦方式;开展模式施肥;改造毛竹林为混交林等生态型毛竹林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18.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稳定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着重对马尾松林林下植被的多样性、生物量2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为以后马尾松林的林下植被的研究、管理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下毛竹林的生长状况,2013年开展毛竹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水平措施下,毛竹林立株数和平均高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平均胸径差异不显著,林地植物种类存在差异。综合生长量、林下生物多样性和经济成本等因素,以1 500 kg·hm~(-2)的施肥量较为适合。研究结果可为湘西地区毛竹林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浙江安吉县的毛竹价格逐年下降,毛竹林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如何提高毛竹林的生产力、培育大径竹材已经成为毛竹林经营的重要内容。毛竹林的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测定分析了安吉县主要毛竹产区笋材两用林的土壤养分,探讨了竹林经营模式、竹林产出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吉县毛竹林土壤普遍缺乏速效钾,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竹林平均胸径随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培养大径级竹林应增施磷肥和钾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毛竹林经营模式、提高竹林产量以及合理制定竹林施肥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