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勤英 《河南农业》2016,(30):43-44
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依法治国政策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大学教师法治教学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良好的法律素质和较高的法治意识是大学生未来立足社会的基础条件,较高正能量的法治意识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自身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法治中国建设接班人的培育环节。  相似文献   

2.
现代国家观念中的国家认同,包括主体对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的认同,也是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容之一。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面临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内容的价值观缺乏、国家意识薄弱和法治作用认识片面等问题,在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过程中,寻求国家认同与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在关联。做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国家意识渗透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深化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3.
郭勤英 《河南农业》2016,(33):47-48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均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当代大学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快慢程度。通过调查问卷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主要从大学生目前主流法治意识、大学生对现行法治的认同和信任、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主要表现、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归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我们对贵州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民主法治价值观进行调研.了解到在校大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已觉醒、民主法治价值取向矛盾化、在校大学生对我国民主法治的信仰尚未形成三种现状.本文分析导致现状的原因,进而从深化高校民主法治教育、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环境和提高大学生自身法律素养三个层面提出对策,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民主法治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提高其法治观念是全民法治的重要突破口。探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自身"四位一体"的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路径,以期为相关部门促进全民守法,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社会的精英骨干和支撑主体.通过调查福建省8所高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现状以及对部分违法犯罪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当前大学生在法治观念上存在的普遍问题,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治意识的大学生群体,构建增强法治意识的模式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实行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大学生是末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依法治国、市场经济和我国入世的必然要求。木文从提高大学生的法理认识、培养宪法意识、法律权利与义务对等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是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主题之一。政治学意义上的公民意识涵盖了主体意识、国家意识、公德意识、法治意识、平等意识等。当前我国大学生阶层主体意识淡薄、法治意识不强、责任意识薄弱、公民行为水平较低,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历史和政治因素的消极影响及传统学校教育的缺陷。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在构建良好社会环境的基础上,着重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并改进学生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是高校两课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法治思维是一种合法性思维、权利义务性思维和程序正当性思维,是当代大学生崇尚法律的意识观念。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应当进行合理的法律课程设计和安排,以适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十九大报告中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再强调、再部署,大学生作为我国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全面提升其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对于保证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当前各种思想不断涌入到我国,给大学生思想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全面实现大学生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的培养显得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将进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作为国家建设接班人的大学生,目前普遍缺乏法律知识,自我法治意识薄弱。所以,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爱法的良好品格。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299-300
强化规则意识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公民群体,应该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主力军。然而,当前大学生群体还没有树立起较高的规则意识,而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又无法满足于当前规则意识教育的需要。本文通过将心理咨询方法中的团体辅导理念运用到对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教育中,提倡通过参与、思考、交流和体验的方式,让大学生达到对规则的知情意行的统一,不断提升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对大学生契约精神与法治意识的培育,是推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要求。阐述了依法治校背景下,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内涵,从营造依法治校的校园氛围、依法治国战略实施和大学生健康成长三个方面分析了培育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必要性,认为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契约概念认识不清和对契约意识的淡漠,从高校课程建设、实践活动引导、诚信校园营造、舆论信息引导和诚信档案建立五个方面探索了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吹响了中国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从非功利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重在现代意识的培养。其中,法治意识是现代意识的根本标志;绿色意识是现代意识的 基本构件;全球意识是现代意识的发展动向。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更新理念、激活思维、转换视野,才能肩负起新时代的教育重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法治精神的塑造、法治信仰的确立,将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并不强,与大学生对法治教育的需求也没有很好的契合。对当前的高校法治教育问题和大学生法治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对于进行增进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机制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年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社会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其法治思维水平直接影响法治中国未来发展水平。结合问卷和访谈,发现湖州青年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有一定基础,但在法治思维认知、法治实践和法治思维培养合力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课题组从高校、家庭、大学生群体和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探索培养在湖大学生法治思维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农村干部的法治意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法治乡村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只有通过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和激励机制多方位协同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法治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应有作用,在其引领下实现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而法治社会则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作为规则之治,法治能够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矛盾和冲突,在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法治具有重要地位,是实现基层善治的必要路径,是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层基础、打通法治中国建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抓手。法治中国实施以来,相关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县域社会法治建设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法治意识不强,其中包括公权力行使者和公民个人对法治建设认识不足,以及现有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对此,必须在提高法治意识和保障法律服务供给上做文章,为实现县域治理现代化贡献法治效能。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6,(8):108-109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工作指导帮助下,八年来,全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加大法律培训、提高法治素质、推进依法治疫,队伍人员放下思想包袱学执法,逐步走出不懂、不想、不敢的传统习惯意识。全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法治意识逐步提高、法治规范逐步提升、法治能力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20.
李勇 《河南农业》2016,(22):26-27
正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明确提出"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主题思想。要想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水平,必须发扬尚德守法精神,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法治意识。一、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法治意识是依法治国的要求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