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沾化冬枣是山东省沾化县特有的珍稀果品,是大自然对沾化人民的丰厚赋予。沾化冬枣以其营养丰富、口感品质极佳而享誉国内外。2002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沾化冬枣国际标准》,并通过“沾化冬枣原产地域保护”;2003年10月“沾化冬枣证明商标”公布实施。  相似文献   

2.
沾化冬枣降水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统计,包括暴雨洪涝、连阴雨、干旱在内的降水异常灾害是沾化冬枣主产区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因此降水条件成为主产区最易产生不利影响的气象要素。为了解掌握沾化冬枣的降水适应性,对沾化冬枣产业化发展以来降水异常灾害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结合主产区唯一适用的沾化国家一般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系统总结了沾化冬枣适宜降水条件特征,再结合各降水异常灾害受灾时段的降水情况,进一步分析总结对沾化冬枣不利的降水条件,估计部分致灾降水条件。  相似文献   

3.
胡清坡  梁建  周威  杜国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2):101-102,106
介绍了沾化冬枣果品科学分级、包装,以及贮藏保鲜技术,提出淡季销售是提高沾化冬枣商品价值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沾化冬枣产业发展已有30年时间,目前,沾化区已形成30余万亩的冬枣生产基地,现已成为沾化区农业主导产业,是20万农民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近30万人参与到该产业中来。据初步统计,"十三五"期间,沾化冬枣产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为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沾化冬枣产业逐步走向成熟,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质检总局于今年1月21日发布《中国鲜枣出口南非植物检验检疫要求》公告,沾化冬枣获得出口南非的"通行证"。自2008年以来,沾化冬枣已向新加坡、泰国、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出口248.2吨,创汇214.38万美元,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要的出口林果产品。据了解,2014年沾化冬枣实现总产4.8亿千克,产业产值36亿元,枣农人均冬枣纯收入达到9200元,成为沾化冬枣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收入最高的一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方式对沾化冬枣果实发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沾化冬枣不同栽培方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土质相近、肥力相当的地块进行沾化冬枣野外栽培和院落栽培试验,观察沾化冬枣果实发育的主要性状。[结果]野外栽培与院落栽培所获得的果实在果形指数上无多大区别,但野外栽培比院落栽培所获得的果实单果重略小,果皮稍厚,可食率略低。[结论]沾化冬枣院落栽培与野外栽培表现出一系列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沾化冬枣在生产管理、技术研究等工作中遇到的物候学方面的难题,经大量调研,在主产区选取质量高、年代长、相互代表性良好的气象和物候观测资料,通过对资料的规范化整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手段,对沾化冬枣物候期进行较为全面、精确的划分,对萌芽、展叶、花序出现、开花、硬核、可采成熟、叶变色、落叶等主要物候期特征、气象条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首次通过观测数据对沾化冬枣物候期进行系统性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8.
枣在我市早有零星种植,但几乎都是本地品种(糠枣),该品种枣果小、水分含量低、味淡,品质差。上世纪末,我市相继引种栽植沾化冬枣并获成功。沾化冬枣是我国一种珍稀的特产水果,主  相似文献   

9.
沾化冬枣物候期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沾化冬枣在生产管理、技术研究等工作中遇到的物候学方面的难题,经大量调研,在主产区选取质量高、年代长、相互代表性良好的气象和物候观测资料,通过对资料的规范化整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手段,对沾化冬枣物候期进行较为全面、精确的划分,对萌芽、展叶、花序出现、开花、硬核、可采成熟、叶变色、落叶等主要物候期特征、气象条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首次通过观测数据对沾化冬枣物候期进行系统性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选用沾化下洼镇当地栽培品种(2年生苗木:砧木为酸枣,定植时间为2002年春季),在沾化县下洼镇王家庄科村野外栽培地和院落栽培地分别选择土质相近、肥力相当的地块为试验点,就沾化冬枣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从而进一步明确沾化冬枣作为一个品牌产品的主要特点,为沾化冬枣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